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44节
  姜宁笑吟吟为双方介绍一下,大伙儿点头打过招呼, 常金兰几个已经自觉穿过后门, 往小加工场去了。
  计件提成的效果已经凸显, 不用多加监督鞭策, 女人们会马不停蹄踩着缝纫机踏板,更有甚至如石小兰,她家婆婆做午饭,常常迟退早到,吃个饭就来,铆足劲儿拼命干。
  作为一个关心员工的老板,姜宁还常劝对方注意休息,石小兰一句没事,就继续埋头苦干。
  员工积极到底是好事,她劝过几遍没效果,只能搁下了。
  “嫂子,这店布置得不错呀。”
  大方整洁,新式吊挂架,能直接将衣服呈现到顾客眼前,而且也没设柜台挡着,没有那种拒人千里高高在上感。
  许卫国环视一圈,“这看着让人舒服。”
  当然,吊架上的衣服更吸睛,一反满街灰蓝青绿,店里待售成衣颜色繁多,过半数欢快明艳,珊瑚红象牙白,紫丁香宝石蓝,缤纷夺目。
  配上市面没有款式设计,刚过膝的海蓝色印花连衣裙,蝴蝶系带领口,微微宽松却不肥大,中间配一条白色小皮带;象牙白的小圆领收腰小衬衫,配一件休闲款的淡紫色小外套,等等等等。
  许卫国啧啧称奇,虽然他不大懂得女士服饰,但审美观还是有的,“嫂子,你就该做这个。”
  眼光判断力他不缺,环视一圈,他目光最后露在左侧下排吊架上,这里有一大半都是喇叭裤。
  “嗨,嫂子,你连这个都弄出来了!这可真赶上了趟。”
  眼下喇叭裤的风,已经从港台刮过来了,风靡了京城上市这几个走在国内潮流最前沿的大城市,并迅速往其他大中城市蔓延。
  姜宁当然不会忘记席卷80年代的喇叭裤,刚好看过姜红兵年前从京城带给她的那两条毛呢裤,虽裤脚不算过分大,但明显是喇叭形的,她立即察觉了商机。
  喇叭裤这玩意,不是跟上风潮,提前拿出来很突兀,姜宁本来正嘀咕着时机,这下正好了,年后开卖既喝上头汤,也合情合理。
  许卫国不感冒喇叭裤,但他家这位置见多识广,一眼就认出来了,姜宁笑笑,“我二哥年前给我带了京城的毛呢裤,就是这个款的,我觉得呀,杨市该马上流行起来了。”向京城看齐嘛。
  “对,就是这个理儿。”
  许卫国十分赞同,他看过一圈,认为姜宁这店足够有前景,就不再多说,转头走到赵向东身边,锤了一记肩膀,笑道:“兄弟有福气哈。”
  娶的媳妇盘靓条顺,大方良善,还是个极能干的,这不是大大的福气吗?
  “那是。”
  赵向东正弯腰将墙角堆的木衣架收拾好,这是姜宁昨天将衣服上货架没用上的,昨晚赶客车没来得及放好,就先搁着。
  他进门见了,不用媳妇使唤,就利索收拾起来了。
  赵向东不懂得时装,但正常审美还是有的,店里的衣服配色得体,设计新颖明显比外头提了不止一个档次,他正满心自豪。
  被夸的人是他,他一般都谦逊一二,但换了夸他媳妇,他只有骄傲的份。
  赵向东一脸心满意足,许卫国啧啧两声,“看把你能的!”
  将衣架一一放进布袋子里装好,赵向东直起腰,他不小心碰到挂架上的一个牌子,忙伸手扶了扶。
  他视线往牌子上一瞥,愣了愣,当即惊讶道:“宁宁,这裙子卖十八块?”
  赵向东确实挺讶异的,这条海蓝色印花连衣裙,面料是现在持续火热的“的确良”,一条裙子大约用七八尺布吧。
  “的确良”由于国家这几年大力生产,不再依赖进口,现在价格已经基本与棉布持平了,五六毛一尺,这裙子面料加小皮带等成本,约摸五六块。
  店里买衣服不用布票,那就再加上布票价值几块钱,这裙子八九块钱肯定能做好。
  虽然开店要人工店租,但布料批发肯定比零售价格低些,可以持平了。姜宁刚才说过,这衣服明码标价,那这一条裙子就翻倍赚了,赵向东真心觉得有点高。
  他舍不得直接打击媳妇儿积极性,只委婉说道:“宁宁,这裙子价格怕是有点儿高。”
  有人买吗?
  姜宁还未答话,许卫国已经笑道:“东子,肯定有人买,要我说,这价格订得合适,甚至还能再高点。”
  这款式值这个价。
  什么时候都有穷人有富人,就算早些年闹革命的时候,还有宽裕的人群呢,更甭提现在改革政策已经下来一年多了。
  不提那些闷声发财的小摊贩,就许卫国所知,他那圈子拿着批条先一步吃肉的人就不在少数,不管兼职全职,手里都攥上大把票子。
  许卫国好几个堂哥表哥都有参与,亲戚或多或少都投了些钱进去,包括他家和他本人,虽然没多管,但大体的事他也知道。
  杨市荷包鼓囊的人绝对不少,钱是正常来源,花着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而且除去花钱无顾忌的那拨,还不要忘了那些没有太大家庭负担的职工们,咬咬牙就能买一件了,这部分人基数才是庞大的。
  十八块钱一条裙子,市场绝对能消化的。
  许卫国圈着兄弟的肩膀,笑了笑,“舍不得买的,你标十块八块也没用,买得起的想掏就掏了。”
  话糙理不糙。
  赵向东很了解兄弟眼界,既然有市场,他就不多说了,“嗯,那就好。”
  姜宁花了多少心思,没人比他更清楚了,店里要是不顺,他心疼自个媳妇呢。
  两个男人互相打趣几句,姜宁一直含笑看着,指挥丈夫把衣架放到二楼仓库,看看时间,已经八点半刚好了。
  “咱们开张吧,得赶在九点前呢。”
  不管迷不迷信,适当配合也是要的,赵向东应了一声,和许卫国一起,把剩下的几块门板也全部搬开。
  许卫国负责点鞭炮,赵向东姜宁两口子扯着一条红色丝绳,另一端系在盖着招牌的红布上。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响,从后面出来的常金兰等人鼓掌,两口子相视一笑同时使劲,红布被扯开,露出一块古色古香的原色木匾,上书两个龙飞凤舞的金漆大字,“锦衣”。
  太复杂的店名,现在人欣赏不来,这样刚刚好。
  早上八点多的西河坊,已经渐渐热闹起来了,鞭炮声将附近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店里有一个漂亮姑娘,还有两个俊朗的军官,放在平时听吸引人的,但今天大家的焦点却不在这里。
  “哇!好漂亮的裙子。”
  “这衬衫也是,这小圆领好看,还有这腰收窄了贴身多了,不过会不会太贴身?怪不好意思的。”
  “不会,这样才好看,我下次做衬衫也要这样做。”
  “要不直接买一件吧?”
  ……
  店里瞬间涌进一波人,由于没有柜台挡着,顾客可以很接近衣服,一般稍微上手摸一下,姜宁都不会管,除了白色连衣裙和衬衫。
  不少人说衣服很好看很喜欢,这个领子那个镶边要回家模仿着做,姜宁也只是含笑看着,并无半点不悦。
  这是意料中的情形,不是每个人都舍得掏钱买,回家自己做才是经济实惠,这些不是都她的顾客,她当然不会不高兴。
  开店做生意,少不了某些款式会被学了去,自己做自己穿的话,姜宁完全没有抵触。
  不能因噎废食不是?
  她的顾客肯定不会为了省点钱,宁愿去缝纫机前埋头苦干的。
  换个角度来看,喜欢的人多,做出来穿的肯定不少,那就是潮流了。
  姜宁每季都换新款,她做那个引领潮流的人,肉和汤肯定足足的。
  这不,大半看看过眼瘾人中,总有心动想买的。
  “姑娘,这裙子多少钱?”
  问话的,是个二十左右的女青年,样貌清秀,看着正是那条海蓝色印花连衣裙。
  裙子她穿多了,都是她妈给做的,时下衣服款式基本肥大,穿着不显胸不显腰,她没想到还是做成这样。
  颜色鲜艳,动感十足,一条细小的白色皮带束再腰间,画龙点睛,她简直爱不释手。
  姜宁一边关注着店里,一边上前,礼貌微笑,“女士,这裙子十八块,明码标价。”
  说着,她指了指顶上那个原木标价牌子。
  清秀女青年登时吃了一惊,“十八块!”
  这话声音不高不低,不足三十坪里的小店都听见了,不少人“哇”一声,看看眼前标价牌,啧啧几声,连摸都不敢摸了。
  既然有被吓到的,当然也有能接受的,一个齐耳短发,浓眉大眼的英气小姑娘挤到姜宁跟前,“行,十八块不贵,我要一条了。”
  十分豪爽,不过她又微微蹙眉有些苦恼,“我穿的似乎有点大了吧?”
  这是个娇小圆润的小姑娘,姜宁比她高半个头,手上这过膝连衣裙,她穿上大概能再往下一截,长也就算了,关键是腰带位置不对。
  第一笔生意,姜宁很高兴,她笑吟吟道:“有小码呢?”
  她走到长长的收银柜后面,靠墙放了七八个半米高的箱子,她打开其中一个,翻出一件小码连衣裙,“妹子,你试试看。”
  最里面两个角落,各设一个小小的试衣间,里外都有一个半人高的大镜子。
  “还能试穿?”
  圆脸小姑娘十分惊喜,她接过连衣裙,环视店里一圈,“那个衬衫和紫色外套我也喜欢,还有那个条纹衫。”
  她一气儿指了四五件,进去试衣间很快试好,虽然没出来让外人看,但开门后神情比进去前还要欢喜。
  “行,这些我都要了。”
  这姑娘显然是个不缺钱的,一口气买了近百块钱的衣服,姜宁拿出抽出几个提前准备好的油纸口袋,笑吟吟地收钱递货。
  圆脸姑娘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妹子,你也给我拿一条试试吧。”
  旁观许久的清秀姑娘,终于一咬牙,决定入手一条。
  这两个成功交易的顾客就像一个开关,心动并付诸行动的人立即多了起来。
  “你不是说这衬衫不错么?要不也试试?”
  “那就试试吧。”反正她家没负担,自己工资自己花,八块钱的衬衫,咬咬牙就买了。
  “妹子,你给我拿一件大的试试。”
  ……
  姜宁一边将裙子递给顾客,一边安抚对方,两间试衣间都有人,只能稍候了。
  她趁着这间隙抬头,略略打量要买衬衫的姑娘,并迅速打开一个箱子,将合适尺码抽出来。
  “请稍等。”
  姜宁这边招手让姑娘过来,那边忙打包收钱,并安排另一个顾客进试衣间。
  “妹子,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