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泉小时候是奴籍,长到七岁,老太爷见他很聪明又非常懂事,就开恩把卖身契还给他,还供他读书。
  赵冬泉长大就在老太爷身边侍候,当他的管家,打理所有铺子的买卖。
  十年之中,老太爷的财产翻了三倍,这都是赵冬泉买卖赚来的。
  老太爷把一座燕城远郊价值二百两的旧宅子送给赵冬泉。
  老太爷的几个儿子得知此事之后,就防狼般防着赵冬泉,怕老太爷人老了糊涂将财产全部留给赵冬泉。
  前些天,老太爷刚死,几个儿子就在灵堂上让赵冬泉交出账本、房契、地契。
  赵冬泉心里十分坦荡,当时就把东西全部交了,然后等给老太爷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就离开燕城去外地。
  谁知,老太爷还未下葬,几个儿子就为分地不均打了起来。地有良田、劣田之分,还有属地之分。良田比劣田贵。距
  离燕城越近的地就越贵,反之就越便宜。
  老太爷的大儿子仗着是长子的身份,要得到燕城附近所有的良田。
  大儿子年青时吃喝嫖赌,老太爷在生前曾把他赶出府去,只是没有将他除名。
  老太爷去世,大儿子就回来了,可是几个弟弟不服他。
  二儿子拿烛台把长子的额头给砸了,长子一脸的血。长子的儿子就拿板凳把二叔的胳膊打骨折了。
  家族的长辈怕闹出人命,干脆让赵冬泉把地都卖了,把银子给老太爷的几个败家孽子平分得了。
  赵冬泉着急把地赶紧卖完,准备在年前把银子给老太爷的儿子分了,省得过年几个儿子又打架,把老太爷生前留下的好名声都毁了。
  几千亩地不是那么好卖的,特别是在年底,一时半会找不到大买主。
  赵冬泉就降价卖地,这不几天过去燕城附近的三千多亩地已经卖光,只剩下长平县城一带的几百亩地了。
  昨天,赵冬泉来到长平县城,找到几个朋友托他们散布消息找买主,然后亲自到交易的地方找寻买主,这样一天过去,卖掉了三百多亩地。
  今日上午,赵冬泉刚来就碰到了李山这个买主。
  李山买的地不算多,可是太会砍价了。
  赵冬泉看出李山是个非常热爱的土地的农民,心里好奇他哪里来的银钱买地,得知他就是李家豆腐的主人,觉得值得一交,就把价钱降了降。
  189买出的烦恼
  李山拿到了地契,喜不自禁。
  赵冬泉跟着走出衙门,“李老爷,我们府的地都是我以前亲自买的,良田肯定就是上等良田,亩产量高,种麦子、玉米都好。你只用这些钱就买了那么多的地,可真是买着了。”
  李山欢喜的憨笑,见赵冬泉脸上淡淡的抑郁,看来心情不高兴,地卖的这么便宜,是谁也高兴不起来。
  李山连忙收了笑容,“我买地是有缘,跟你家有缘。”
  “李老爷买这么多的地是要雇人种还是都租出去?”
  李山很实诚的答道:“租出去。家里买卖太忙,我没有功夫种地。”
  “你做什么买卖?”
  “我家在礼村,做的是豆腐买卖。”李山自豪的道:“所有人吃的豆腐都是我李家做的。”
  赵冬泉有些震惊道:“原来礼村的李家豆腐就是出自你家。”
  李山忍不住咧嘴笑道:“是。我家还卖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对了,还卖混糖月饼。”
  “李老爷,我请你用个便饭,如何?”
  李山不好意思再占赵冬泉的便宜,就指着一家规模比较小的酒馆,道:“我请你吧。”
  二人进了酒馆,李山照顾赵冬泉特意都点的素菜。
  二人以茶代酒喝了两杯之后,就聊了起来。
  赵冬泉在得知李山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十岁以上的四个儿子都在读书,家里的买卖倒是女儿帮忙,也是好心提醒,“我家老太爷共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前他也是让儿子都去读书,女儿留在家里陪他。”
  李山并不知道老太爷死后六个儿子闹分家产的事,就没有多想。
  赵冬泉没得到回应,想着反正马上要离开燕城,走之前还是点醒李山为好,“你儿子多,买这些地,以后儿子兴许会为地契的归属产生矛盾。”
  李山有些纳闷,问道:“此话怎讲?”
  赵冬泉就将老太爷几个儿子的事说了,“这事许多燕城的人都知道,长平县城也有人知道,你去打听就能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
  李山若有所思。
  赵冬泉语重心长的道:“李老爷,你家有六个儿子,可得好好教导。”
  李山面色微变,点头道:“那是。”
  李山跟赵冬泉分开直接回礼村,本来买了很多的地特别高兴,可是想到将来六个儿子会为地多而打斗,又高兴不起来。
  穷的时候有烦恼,富的时候怎么还有烦恼?
  礼村的几个村妇采购年货兴高采烈的回家,碰到李山纷纷跟他打招呼。
  “李老爷这是去哪了?”
  “我去县城办点事。”李山低调,脸上不带笑容,谁也看不出他买了几十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