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变明 > 第六十八章扩军!
  看见杨山芦沉吟不语,韩霖就觉得有些奇怪,貌似他在农业方面的造诣,不比他的哥哥差,可为什么这位防守大人的态度十分古怪呢?
  “呵呵——”见了韩霖奇怪的样子,杨山芦忽然就是笑了,虽然他知道以后的事情,可是现在环境和机遇都改变了,这个韩霖会不会也发生改变呢?而且这些事情都还尚未发生,现在就要他负责,也是不妥当的吧……
  自己更应该在意的,还是他有没有农业方面的才能吧……
  “韩先生往里面请。”既然这样,杨山芦也就发出了邀请,等到两人进入了官厅之后,分宾主落座,杨山芦就在不经意间,和他谈起了一些农业方面的问题。
  而韩霖呢,一开始还是有些持才傲物的,毕竟他在农业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
  可是随着开始交谈之后,却是越来越惊讶了……他就是骇然的发现,这位年轻的防守大人,在农业方面同样有很深的造诣!甚至很多见解,都是他闻所未闻的,令他大有启发!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毕竟他的恩师徐光启,可没有收过这位大人做为弟子啊……可是随着交谈越来越深入之后,韩霖就是惊讶地发现,这还真是一个事实,这就不能不让他感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而杨山芦呢,交谈了一番之后,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韩霖人品或有不足之处,但是在农业方面,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人才了,也正是他需要的。
  “韩先生,你我相见甚欢,既然这样,我想聘请你为吏目司的典吏,专门负责农业方面之事,一应待遇也比照堡内其他同僚,你看如何?”
  “如此学生敢不从命——”
  韩霖听了就是非常欢喜,老实说韩家本身身为绛州当地大族,衣食不缺,所以他对于待遇并不看重,相反的,他很希望一生所学能够发挥作用,好让大明百姓少受点苦,而现在嘛,让他负责整整一个千户所的农事,他感觉自己来对了。
  而接着两人又谈了一会后,韩霖已经迫不及待的道:“大人,既然这样的话,不如咱们现在就去田里看看吧……毕竟现在正是春耕时节,正是紧要的时候呢!”不得不说这个韩霖,对于农事还真是上心,这椅子还没坐热呢,就迫不及待的要下田头了。
  而杨山芦听了就是相当满意,姑且不说他的操守如何,这份工作态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好啊,那就去看看吧——”
  而等到两人出了千户官厅之后,就直接来到了堡外所处的土地上,而来到之后,韩霖看了就是非常欢喜……因为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他所能看到的屯田中,到处都是劳作的人们!而且更难得的是,劳动热情都是非常高涨,这就让他以后指导农事,有了很好的基础。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屯田还真的很多啊,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光是看到的这片就有近万亩,再加上千户所下辖的其他堡寨,绝对可以让他大展一番拳脚了。
  “今年雨水不足,所以田中的垄沟可以开的浅一点,好保肥保水……”看了一会之后,韩霖已经对于看到的不当之处,发表了意见,显示出丰富的农业知识。
  只是接着,他在看见一处的农人中,正在往田里播撒一种灰乎乎的东西时,他就是不解的道:“这是什么?”
  那些民户看见是杨山芦陪他来的,也不敢小视,躬身回答道:“回老爷,这些叫做肥田粉,可以用来提高产量。”
  “肥田粉?能提高产量?”韩霖就是迷惑不解了,他钻研农业十一载,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
  而杨山芦见了就是微微一笑:“呵呵,这是我闲暇时弄出来的一个东西,至于效果嘛,应该还不错,能让亩产翻个倍。”
  “什么?我没听错吧!”韩霖都是直愣愣的看着杨山芦,仿佛不认识他似的!
  他的恩师徐光启已经于二年前辞别了人世,可就算是恩师复生,一般来说能让亩产提高个六七成,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可是现在呢,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东西,能让产量翻个倍?
  而杨山芦见了他惊骇的模样,却是没多说什么,因为他已经看见旁边有一块屯田,因为前几天撒上了肥田粉,所以田中黄粟的长势非常喜人,那就用这个事实来解释吧。
  “韩先生,你来看看这块地,这就是前几天刚刚施过肥田粉的。”杨山芦就是笑着道。
  “是吗——”而等到韩霖仔细看过之后,却是再无怀疑了,以他这种专家的眼光,一看就已经知道,这块田里的幼苗那是长的太好了!甚至可以说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按照这样的长势,亩产翻倍还真不在话下啊!
  “我算是服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才知道,古人诚不欺我!”韩霖看完之后,那是心悦诚服外加佩服,彻底被杨山芦折服了。
  而杨山芦听了就是笑了,呵呵,他不过是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罢了,当然,只要能给天下的百姓做点好事,被这么一个农业专家顶礼膜拜,也就勉为其难的接受吧,哈哈。
  而这样一圈走下来之后,已经是宾主尽欢,抛开其他的不论,杨山芦觉得这个韩霖还是很具有务实精神的,学问又好,可以放心的把农业方面的事情交给他了。
  而接下来呢,因为知道农业的重要性,加上现在又是春耕时节,节气不等人,所以杨山芦就全力以赴,发动堡内民众全力屯田。
  而这一下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分了田地之后,堡内军民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再加上又有韩霖这个农业专家亲临指导,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肥田粉使用之后,效果也开始显现。
  等到这些堡内的军民目瞪口呆的发现,各自所属田地里的秧苗,就像是被施了仙法一样茁壮成长时,个个是做梦都会笑醒啊……这样一来下一季的丰收就成了定局了呀……而带给他们这一切的杨山芦,就更加被他们顶礼膜拜了。
  而在搞定了农业之后,接下来杨山芦就把精力转到了征兵方面,毕竟现在有了7万亩屯田,招兵的底气那是大大增长啊……
  招兵还是由戚振宗负责,不过就按照杨山芦的吩咐,招兵的来源还是以难民为主,毕竟这一年连着一年的灾年,再加上外面兵荒马乱的,出现在镇虏卫的难民很是不少,所以杨山芦就尽量收纳他们,也好为这个民族多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而这样半个月之后,戚振宗已经是兴冲冲地跑来报喜了:“大人,大喜啊!招兵已经招满了!而且数量还很不少哦……都招到了600战兵,150辅兵呢!”
  “是吗——”杨山芦听了也是很高兴,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招到了这么多的兵,看来自己这位练兵大臣,干劲还是很足的啊……
  接着杨山芦计算了一下后,就道:“这么说来,加上我们原有的那些军士,现在一共有800战兵,200辅兵?总人数达到了1000人?”
  “没错呢大人!”而戚振宗在回答的时候,那是开心的浑身上下都透着喜气了,想当初他来投奔的时候,只想着3年内能拥有500战兵,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是现在呢……哈哈!
  “这么说,我已经兑现了对你的承诺了?”杨山芦也同样心中喜悦。
  “没错呢——当初能在京城遇见大人你,是我戚振宗最大的幸运!”戚振宗不是个喜欢拍马屁的人,可是现在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可见有多开心了。
  而在欢喜过后,戚振宗就开始提出建议了:“不过大人,你看特种营的规模是不是需要扩大一下?”
  毕竟这也是很明显的,经过几次作战之后,戚振宗已经大大尝到了甜头,手里有这么一支神出鬼没的部队,使用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
  “这个可以有。”杨山芦就点点头道:“原来特种营是30人的规模,现在就扩充到80人吧,不,100人!除此之外,原来我们没有夜不收的,现在也可以搞起来,就弄个30人吧,毕竟队伍扩大了,各兵种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了。”
  “太好了——”戚振宗对这个决定也是举双手赞同,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样增加了夜不收后,普通的侦查等工作就不必麻烦特种营了,而是可以从事更加艰巨的任务了。
  这样定下来之后,杨山芦就道:“走,去看看新招的兵——”
  而等到两个人来到训练场上之后,就看见偌大的训练场上,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了,到处都在训练,显得热闹非凡。
  而杨山芦见了这副景象,心中更是非常感慨……人数上千,看上去就已经无边无际了,而有了这1000雄兵,等到鞑子入关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个惊喜了吧……
  而这么多新兵呢,等到看见杨山芦出现之后,整个训练场上瞬间鸦雀无声,甚至所有的眼睛,都是崇拜的看着他!
  因为所有的新兵在招为军户的时候,就被告知,他们分到的土地,他们以后每天吃到的肉,他们以后能过上的新生活,都是拜这位防守大人所赐!
  而杨山芦也很快验证了他的承诺,从以前流离失所的难民,现在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几乎所有人都决定,要为防守大人献上自己的一切。
  而这个其中,杨山芦还看见了表弟孙成阳,话说孙成阳现在也是个人物了,在前一段时间的剿匪中,他作战勇敢,然后在文化学习方面也是进步显著,所以在经过程猛等人的考核后,已经光荣的当上了一个甲长,手下管理12个新兵了。
  孙成阳这时也看见了杨山芦,不过他刚想下意识的叫出表哥,又是马上咽回去了,因为杨山芦关照过他,在外面就要公事公办,不能以亲戚相称。
  而这也是参考了历史上的枭雄曹操,曹操执掌大权之后,就对他的儿子曹彰说过,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而现在杨山芦觉得,同样适用这一点。
  “见过防守大人。”孙成阳就是规规矩矩的行了一个礼道。
  “嗯,不错不错,好好训练吧——”杨山芦就是笑着勉励着。
  而这个时候,孙成阳的老爹孙昌明,正好来找杨山芦有事,只是等到他看见孙成阳正穿着小旗官衣,在操练手下,而杨山芦还在和他亲切的说话时,感觉就像吃了蜜似的一样欢喜。
  于是他就在一旁喜滋滋的看着,等到杨山芦和孙成阳说完之后,孙昌明这才走过来道:“启禀大人,堡内又造了一批房子,新招的这些战兵的家小,已经可以入住了。”
  “很好——”
  杨山芦听了很是满意,这个效率应该说是相当高了,毕竟这些新兵招收进来也不过是三四天而已,这么快的时间,就能全部入住新房,看来舅舅的工作,干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给了一个肯定的眼神后,杨山芦就是问道:“既然这样,堡内总人口应该不少了吧——”
  “是的。”孙昌明看来对于民事掌握得相当纯熟,张口就道:“现在堡内一共有总口数4352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成丁的壮男壮妇。”
  “很好——”
  杨山芦听了就是相当满意,记得他刚刚接手镇口堡的时候,人口只有一千三百余人,可是现在呢……甚至这个人数,在整个镇虏卫的五大千户所中,都属于顶尖水平了,而这个,就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啊。
  “不过孙令吏,现在堡内人口多了,民事方面的事情也就更加多了,希望你能把这付担子挑起来啊……”
  “防守大人敬请放心——”
  孙昌明就是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他本来就干了多年的小吏,再说杨山芦又把他委任为吏目厅的老大,也就是最高级别的令吏,手下可以管辖典吏,司吏,攒典(末等小吏),人数更是增加到了四人,所以孙昌明现在办事,那是劲头十足啊。
  而一旁的戚振宗呢,听了也是非常感慨,他平时关心的只是战兵方面,对于堡内民事不太了解,可是现在呢,听见短短时日内,堡内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这真是见他平地起高楼,见他一步步兴旺向上啊!
  而等到孙昌明离开之后,两人又是继续视察新兵,杨山芦就是问道:“现在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新兵,火器方面的供应跟得上吗?”
  “呵呵,暂时还缺一点,但是很快就能全部装备火器了。”戚振宗就是兴奋的道。
  这也是很明显的,在吸纳了原来镇口堡的这些匠户后,火器作坊内的匠户已经增加到了六十余户,而且比照以前的丰厚待遇,这些匠户那是干劲冲天啊……
  隔着老远就能听见砰砰乓乓的打铁声了。
  “哦,那么实弹操练的时候,火器的质量能保证吗?”杨山芦问得很仔细。
  “大人,同样没问题哦,现在就算是原来镇口堡的那些军户,也敢把鸟铳扛在肩上射击哦。”
  这也是很明显的,原来镇口堡的那些军户,因为深知鸟铳容易炸膛的优良传统,所以都养成了射击时,能拿多远拿多远的习惯,不过现在嘛,那是再也不怕了!至于其他卫所中,普遍三四个军户才能配有一支鸟铳的寒酸情形,在这里更是绝对看不到的,哈哈!
  而杨山芦听了也十分满意,这表示哪怕前些日子他主抓农业生产,堡内的军事运转也是丝毫不受影响,这不仅表示着戚振宗这样的军事配置是强有力的,也表示着堡内的各项发展都走上了正规化,快车道了。
  而这进一步深想下去,到了明年崇祯九年,狗鞑子既然大举入关,想必也都准备好了强弓硬弩,可是自己也准备好了精良的鸟铳,定装火药哦,那到时候就看一看到底是你的强弓硬弩厉害,还是我的精良鸟铳厉害了……
  不过在巡视了一圈后,杨山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了戚兄,现在军队已经初步成型,编练军歌也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毕竟杨山芦可是非常清楚的,以后世的军队建设来看,有着一首响亮的军歌,那是非常能提振士气的。
  “哦,大人你既然提了出来,是不是已经有了具体的眉目了——”戚振宗就是连忙问道,毕竟他对杨山芦已经是非常佩服了,什么改良式鸟铳,定装火药,种种奇思妙想那是最多的。
  “呵呵,还好吧,这几天我闲暇之时,想到了两首军歌。”杨山芦就是淡淡一笑。
  “什么?两首?”戚振宗听得嘴巴都张得老大,老实说最近他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戚振宗虽然是个军事大家,可是在编练军歌方面就不行了,也就是缺乏艺术细胞,不过现在嘛,哈哈。
  接着杨山芦就开始具体说了起来,这二首军歌的第一首,是他源自于后世北洋军的劝兵歌,后世的北洋军虽然褒贬不一,但是这个劝兵歌还是做的非常不错的。
  歌词如下:
  一要用心学操练,学了本事好立功。军器是尔护身物,时常擦洗要干净。
  二要打仗真奋勇,命该不死自然生。如果退缩干军令,一刀两断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粮饷全靠他们耕。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相助功自成……
  这个劝兵歌,形象地把军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都编进了歌词中,这样寓教于乐,经常传唱的话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杨山芦推出的第二首军歌,是来自于改编曲目——那就是后世的那首‘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这首歌不论是歌词也好,还是旋律也好,都充满了铿锵的男子气概,军人气概!唱起来那是雄壮无比!
  当然,具体来说有一些歌词需要做些改动,例如‘中国’什么的,但是改动还是不成问题的,例如中国改成大明——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唱着也很带感啊……
  当然,适合作为军歌的很多,之所以选择这首,杨山芦还有一点说不明道不白的因素。
  要知道后世唱红这首歌曲的,是屠洪刚,而他正是一个满族人!所以在这个异时空中,那就同样让千千万万的满族人,来捧红这首歌曲吧——《精忠报国》所到之处,狗鞑子人头滚滚!
  而在杨山芦把这二首军歌哼了一遍后,戚振宗都听醉了,第一首劝兵歌就非常不错了,而第二首《精忠报国》呢,那更是听的热血沸腾啊……完全唱出了男儿的雄壮气概!甚至如果现在有狗鞑子的话,都恨不得直接大战一番了。
  接着杨山芦就把手下的四人团叫了过来,等到他教会了他们这二首军歌后,程猛都是激动地道:“大人,太好了!有了这两首军歌,我敢说玄甲军的战斗力还能上一个台阶。”
  “呵呵,没你说的这么好,但是军队就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地方,确实需要这种具有阳刚之美的歌曲来传唱!”
  等到巡视完毕,杨山芦返回了千户官厅后,就是很欣喜的在日记上写道,崇祯8年4月18日,堡内战兵达到了1000人,军歌成。
  只是,杨山芦没料到的是,到了第二天他再次来到了训练场,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