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科举出仕(士) > 科举出仕(士) 第21节
  也许是因为‘衣锦还乡’的急切心情,一路上走着时,感觉连腿脚都比平日里轻快了许多!父子二人只用了将将两个时辰,就赶回了村子。
  黎池他们到村口的时候正是中午,而村民们大多都是一日两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个时候都还正在田地里忙碌。因此,黎池他们这次回来时,没像上次县试回来时那样,一路和人打招呼、唠唠嗑,这次他们一路上都没碰见一个人。
  黎池他们到家时,家中只有奶奶袁氏,正坐在院子里缝补衣服。
  袁氏一看见院外的黎池,连忙扔下手中的衣服,站起身就快步上前搂住自家乖孙儿!
  “唉哟,奶奶的孙儿终于回来了!可想死奶奶了!奶奶的小池子哟,小池子哟……”
  离家二十多天,现在终于回到家了,黎池的心中也是柔软一片,伸手拍抚着奶奶袁氏的肩背,“奶奶,小池子回来了。”
  “一路上可辛苦?”
  “不辛苦,小池子吃得好、睡得好,又有爹在一旁照顾,我没觉得辛苦。”
  袁氏转过身去,伸手揩了揩眼角。然后很是看不上地乜斜了黎棋一眼,“你这个爹啊,也就是起上一个‘站出去当门面’的作用,真正办事时,说不得还没有小池子你办的周到!”
  黎棋可以说是很委屈了。
  同样是离家二十多天,可回到家后,娘问都不问他一句,就只顾着和他的儿子嘘寒问暖,她有问过他一句吗?没有。不但不关心他,还嫌弃他。
  不过黎棋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谁让自己儿子那样让人放心呢。
  黎池也是哭笑不得,可他不好在这事上多说,于是问道:“奶奶,家里都还好吗?”
  “都好,都好!你江哥哥这些天新造出了两令纸,今儿又去找纸原料了。你河哥哥和湖哥哥在族学里读书,也还算勤奋,没听说先生批评过他们。你海哥哥……算了,不说他了。你出门的二十几天里,小溏子可是想你想得厉害,每天睡前都要问一遍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呢。”
  听着奶奶的话,黎池嘴边的笑容不自觉地加深。二十几天没见白白胖胖的小溏子了,心里还真是想念得很。
  至于让奶奶欲言又止的海哥哥黎海,黎池也知道一些……
  家中的这些兄弟,大堂哥黎江有着长孙的担当和胸襟,又有一门造纸的手艺,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好男儿。
  二堂哥黎河和三堂哥黎湖,因为家中优惠供给族学纸张,得以在族学中读书。两人在读书这事上不说多天资禀赋,却也不笨,明年二月县试时就可以下场一试了。
  黎池的亲弟弟黎溏,现在五岁,已经在哥哥们的教学下认完了《千字文》,明年开年后黎池就从族学‘毕业’了,他就刚好顶替他亲哥的名额去族学读书。就现在看来,他的脾性不错、也有一股机灵劲,只要成长途中不长歪,就差不到哪里去。
  可家中只有二叔黎林家的四堂哥黎海,整天就东游西荡、窜上窜下地胡玩!下地帮大人做农活也做不久,又不耐烦读书写字。只比黎池大几个月的年纪,却还没有一点定性,心中也没有个打算,不知道他以后要做什么、以何为生。
  正在黎池愣神的功夫,袁氏就去端了两碗水给父子二人。当然,主要还是怕她的小池子口渴,这才去端水的,儿子黎棋那一碗只是顺带的。
  “小池子,这一路走回来口干了?来,喝碗水,然后去屋里坐着歇歇,奶奶去喊你爷爷和叔叔们回来。”
  黎池笑着谢过,接过碗抿了一口水,“哪能让奶奶您去呢?小池子年轻腿脚好,我去喊爷爷他们。”
  “这里年轻腿脚好的可不止小池子你一个呢!”袁氏连忙拉住孙儿的手,眼神锐利地看向端着水站在一旁的儿子黎棋。
  “你一个年轻力壮的大男人,忍心让老母幼儿奔波劳累、你自己却偷懒?还不快去叫你爹你兄弟他们回来!”
  黎棋:……委委屈屈,但谁让他们是他的老母亲和乖儿子呢?“我这就去,这就去。”
  黎棋去地里喊黎镖他们去了,袁氏就拉着黎池,事无巨细地问起他们一路上的经历。
  知道他们去的时候在荒野露宿了一夜,就责怪黎棋一个大人办事不牢靠;听到府城食宿的物价时,感叹到底是府城,就是比他们乡旮旯要高贵……
  袁氏没有第一时间询问黎池有没有考中、榜上名次如何,而首先关心的是他是否吃好睡好这些小事,倒不是她不在意孙子的府试成绩,而是在她心中她孙儿本身更重要些。
  反正她孙儿从小到大都很聪明,就算这次失手了,下次也一定能考中的,她不担心也不着急。
  黎池对于奶奶更关心他本身,而不是他会给家中带来的功名好处,也感觉心里很受用。
  当然,讲完三天府试的情景后,自然也就讲到了府试放榜时的结果。
  袁氏知道她的乖孙儿又考中案首之后,又是骄傲又是高兴,整个人兴奋得不得了!“我就知道!奶奶的小池子是最聪明的!”
  黎池陪着高兴又激动的奶奶袁氏,又说了一会儿话之后,黎棋就和黎镖等一大家子人一起回来了。
  黎池在家中,那就是长辈都喜爱他、哥哥弟弟们都佩服他,而他娘苏氏,就和他奶奶袁氏一样,是真切地喜欢着他这个人。
  二十多天不见儿子,苏氏一进院子就将种田的家伙什随手一扔,快步走进屋里,一把抱住站起身来迎接她的儿子。
  “娘,小池子回来了。”
  “娘的小池子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娘这些日子总担心你吃不好睡不好,万一遇到歹人了怎么办……”
  黎池理解他娘的心理,儿行千里母担忧,相比男性长辈的‘男儿志在四方’的豁达,女性长辈则要更加感性一些。“娘,我吃得好睡得好,爹把我照顾得很好。”
  苏氏的情绪缓过来一些了,抬头仔细将儿子的眉眼看了又看,然后乜斜了她丈夫黎棋一眼!这一眼,与先前袁氏的那一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你爹照顾你?他能把他自己顾好、不给你添麻烦就不错了!”
  黎棋无语凝噎。不过仔细想想,好像又的确是这么回事,他真的只是把自己顾好了,的确没怎么帮到儿子……
  黎池笑着拍拍他娘的胳膊,然后依次和后面进来的黎镖他们打招呼,“爷爷,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还有各位堂哥和弟弟,我回来了。”
  白白胖胖的弟弟小溏子,‘咚咚’地跑过去,紧紧抱住黎池的大腿,“哥哥!哥哥,哥哥!”
  黎池摸摸弟弟的头顶,捏捏肉乎乎的脸蛋,“唉,是哥哥,哥哥回来了。”
  “路上的时候你爹已经和我们说了,你考中了临淮府府试案首,小池子,你这次做得很好!”爷爷黎镖走上前,拍拍孙子的肩膀。
  “小池子有出息!”大伯黎桥也上前拍拍黎池的肩膀。
  “小池子像你族长爷爷一样,也是童生身份了,有出息!”二伯黎林也上前用力地拍拍黎池的肩膀。
  对于拍在他肩膀上的、力道不轻的大巴掌,黎池只能下盘用劲、稳住身体,然后笑容灿烂地回应长辈们的激动和热情。“哈哈,小池子总算是不负您们的栽培和期盼。”
  再接着,伯母们和堂哥们又一一恭喜和夸赞了黎池一番,热切而激动的气氛才稍降一些,然后各自找地方或坐下、或站着。
  黎棋打开行李包袱,翻出一个木匣子打开,小心拿出里面装着的户籍黄册和几张考府试所需的文书凭证,再从中找出放榜后领取的府试考中文书。
  “你们看看,这就是小池子的府试考中文书,是案首呢,上面加盖的府衙公章都格外鲜艳清晰!”
  黎镖首先接过考中文书,与后世家长欣赏自家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书上的一字一句,都逐个欣赏了一遍,“这印章盖得很清晰、很周正!”
  公章清晰与否、周正与否,都只是巧合,也不重要。他们只是想抒发一下心中的高兴而已,哪怕只是文书上的公章盖得周正些,他们也能称赞上几句。
  黎镖看完后,递给大伯黎桥,再又传给二伯黎林,如此依次传递下去,最后就连小溏子也在看过之后,像模像样地夸了一句:“这纸真好看!”
  高兴过后,袁氏又想起她孙儿赶了一上午的路,怕是饿了,“小池子在外面这么久没吃过鸡蛋,又走了一上午的路肯定饿了,老三家的,你去煮几个荷包蛋来,先让小池子垫垫肚子。”
  苏氏自然高兴地应下,准备去厨房生火煮鸡蛋。
  一家之主的黎镖又说道 ,“先煮两个来给小池子垫垫肚子,然后就做午饭。小池子考中童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今儿就多吃一顿饭!下午也不下地去了,就按礼数去村子里的一些人家拜访拜访,也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在这个时代,一家有悲百家哀、一家有喜家家乐,邻里之间的关系要格外亲密些。更何况黎水村的人家几乎都出自黎家一族,黎池以案首名次考中童生这样的喜事,按礼数是应该宴请族人一起庆贺一番的。
  可因为考虑到八月份黎池可能还会考中秀才,到时再开席请客也不迟。既然不请客,那按礼数就要去族长和几位族老家里拜访一趟。
  第30章
  当下这个时代是最纯正的‘熟人社会’,与黎池前世所处的各扫门前雪的‘陌生人社会’不同。
  黎池以府试案首的名次考中童生,是阖族同庆、全村共贺的喜事,让黎水村好一段时间内,都沉浸在喜悦中。
  不过有过一次县试后的经验,村里人高兴地上门唠嗑了两三天后,也就自行决定不再去打扰黎池,以便让他专心准备八月份的院试。
  事有轻重缓急,黎池当下最要紧的事,就是准备八月份的院试。
  大堂哥黎江造纸、二堂哥黎河和三堂哥黎湖读书的情况,都可以等院试之后再去详细了解和检测。四堂哥黎海整日没个定性的事,也可以以后再想法。
  黎池觉得只要府试时能正常发挥出他现在的水平,院试案首不敢保证,一个秀才功名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他既然在专职读书,那就要全心全力地去认真读书,懈怠和吃老本的事、做来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花心思将读书这事,做到他精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极致。
  黎池在府试时暴露出来两个问题,一是墨义科在字句译释时稍显死板。在这点上,可以确立以官定版本的四书五经的注文为中心后,再多看几个民间版本的四书五经的注文书,最后融会贯通并博采众长,就可解决。
  二是策问科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不够宽广,导致在论证论点时做不到旁征博引。这就好比高中写作文、大学写论文,即使将教材都背熟且理解透彻了,如果典例和数据的储存量不够,也写不出一篇详实有理的文章来。
  于是黎池决定在赶赴院试之前,要尽力扩展他对科举书籍即四书五经的理解。
  先把村子里所有版本的四书五经,都诵读并背诵下来。以他的好记性,又全心全力地去做的话,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尽够了。
  事实上,因为村子里只有两个民间版本的四书五经的注文书,族长家一套、族学先生家一套,黎池起早贪黑,除了吃饭和必要的休息外,整日无休地背了二十来天,就将那两套背完了。
  背完这些之后,黎池觉得对解决他墨义科译释死板的问题,有一定帮助,但还是不够,而且还有策问科的问题没解决。
  将这两个版本的注文,对比官定版本进行融会贯通之后,黎池考虑了一天,最后决定还是要去县城。
  “……虽府试侥幸得中案首,可我从中也察觉出了自己的薄弱之处。既然如此,总要想办法多看、多读一些书,将薄弱之处补足,才能确保院试万无一失。”
  黎池这样不骄不躁、专注读书学习的态度和行为,黎镖同家里的每个人一样,都非常欣慰自豪,也赞成他的打算。“爷爷一直知道小池子是个心中有成算的,爷爷当然支持你!”
  大伯黎桥和二伯黎林也赞同地点头。
  虽然三弟家的黎池赶考时,花用的钱不少,可那都是他自己抄书挣来的。而且他还给家中添了一项造纸的营生,并且因此还将黎河和黎湖也送去族学读书了,他们两房完全没理由反对。
  而且若是侄子考中秀才,给家中带来的好处必然不少,不说秀才功名带来的名望和特权,只田地免赋、家中免徭役这两项就足够令村里人艳羡。
  这笔账谁都会算,黎桥作为家中长房,主动开口:“爹,小池子读书有成算,我们也不能拖他后腿。虽我们有族学,可到底不比那些书香人家底蕴丰厚,藏书都不够小池子看的,这虽然是没办法的事,可我们也要想想办法:既然村里藏书不够,那就去县城,县城再不够,就去府城!”
  黎林也赞同道:“大哥说的是这个理,村里不行去县城,县城再不行就提前去府城,在府城住到院试开考!”
  黎棋作为黎池他爹,倒不好多说。虽然黎池给家里挣得多,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既然挣回来了那就是整个家里的,如果小池子去县城或者去府城,花销就还是要从家里出。
  “爷爷,大伯、二伯,我不打算提前去府城,府城的花销还是太大了。”在黎棋不知道怎么开口时,儿子黎池就接过话头说道。
  “我只打算到县城去住一段时间看书。幸好我们和四宝店的徐掌柜还有些交情,我准备去拜访他,然后请他允许我白天在四宝店里看书,至于晚上住宿就找一家差些的客栈住下就好,再在吃食上俭省一些,花销应该不会很多。”
  像这样腆着脸蹭书看的事,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书人,都会羞于为之。
  可黎池并不觉得羞耻和难为情。在没有资源和人脉支撑的情况下,他需要把握住每个机会去提升自己。
  他也并没有多少文人的傲气,这种看起来占人便宜的‘食嗟来之食’的事,只要没有侮辱到他的自尊底线,他都可以、也必须去做。
  黎镖沉思片刻,赞同道:“既然小池子你有成算,那就去做。”
  接着又吩咐道:“老三家的,把小池子的换洗衣物收拾出来。到时老三将小池子送去县城,给他找好客栈,再置办个四五百文钱的礼品,一起去拜访一趟徐掌柜。虽说家中这个境况不能供小池子大方地花销,可也不能太过苛待委屈了他,客栈至少要安全干净。”
  黎棋和苏氏夫妻两自然连忙应下。
  不说全家对黎池去县城的事没意见,即使有意见,一家之主的黎镖都已经决定,那这事就定下来了。
  赶早不赶晚,商定好的第二天,黎池就背着一个包袱,在他爹黎棋的陪同下往县城去了。
  也许是县试这个客流量高峰期已经过去,他们到县城后找客栈住宿,发现价格有所下落——住一晚80文钱,与府城的一晚上200文相比,要便宜一半不止。
  可这也不便宜,一晚上的住宿费都抵得上三斗米即约40斤米了。可有些钱该花还得花,不能省。
  黎棋陪着黎池住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一早就带上礼品登门拜访了四宝店的徐掌柜。
  徐掌柜对于黎池他们的上门拜访,表现得很热情,亲自将他们接引到了四宝店待客的二楼。“黎老哥和黎公子,稀客啊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