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科举出仕(士) > 科举出仕(士) 第34节
  《二十四史》,黎池虽只抄完了前面四分之一,却专门用了段时间将之后的部分也看完了,与《通史》两相对照后,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也更深刻了。
  除这之外,在学习上,黎池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实行着每个阶段拟定的计划,将以前的知识巩固得更加扎实,在知识的深度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深度之外,黎池也向广度上有所延伸。这主要是得益于京城的‘笔友’赵俭每次来信时,都会顺带给他捎一匣子的书,不拘是直接有益于科举的书,还有杂记、游记、诗集、各地府县志等等。
  尤其是那些知名府、县的府县志,记载着当地的历史风俗、地理物产和人物文教等,让黎池虽坐在一村之地,却能了解到其他府县的情况。
  当然,在延伸知识的广度上,除开赵俭给他捎来的书外,也少不了四宝店中书籍的功劳。一个书店的存书,即使有许多类似和借鉴意义不大的,除去这些,也还有许多有用和有趣的书值得一看。
  黎池每个月去县学顺带交付抄写完毕的书时,都会借上一两本来看。
  以前黎池拿样书都是付了押金的,后来徐掌柜看他实在想看又很爱惜书——也可能是见他与他们少东家交好,就说不再收押金、让他直接带回家看,看完后再还回来也就罢了。
  如此,黎池每天在完成既定学习计划之后,也读了不少的书、扩宽了知识面。
  随着与四宝店即徐掌柜的愈加熟识,黎家与徐家之间已算得上挚交之家了,有些虚礼也就不再拘谨。黎池到徐家去的次数也多了,自然地,与徐掌柜的女儿见面的次数也随之增多,有时还能说上几句话。
  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和与她见面之后的明显雀跃的情绪,让黎池不得不承认,他非常欣赏她。
  若是他的心里年龄再年轻个十几二十来岁,他还可以说一句:他喜欢她、更甚至是他爱她。
  可黎池觉得虽然他披着虚十六岁的皮囊,可灵魂年龄却已满五十岁了,喜欢或爱这种字眼,感觉已经说不出口了,实在太过矫情。
  而现实是,在别人眼中,黎池就是个十六岁的年轻有为男子,娶妻生子人之常情,即使他内心觉得别扭,娶一个与他皮囊年龄相当的妻子,这件事是必然会发生的。
  既然如此,那么温婉大方的徐氏女,就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内心已有决定,黎池也就隐晦地向徐掌柜透露出了自己的心意,暗示等考完试之后就正式请媒人上门。徐掌柜自然乐见其成,两人达成了共识。
  ……
  时间进入腊月下旬,新年在即。
  黎池明年八月就要下场考取乡试了,若考中就要继续参加次年二月的会试、以及之后的殿试,因此,这个年就是黎池在乡试之前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不单单是黎镖这一房黎家人,黎水村的所有黎家人都很重视这一个年。族长黎钦早早地就决定今年要大开祠堂,祭告先人、祈求保佑,祈祷黎池科考顺利、金榜题名。
  当初黎槿考取了秀才,第一次下场参加乡试前,也是开了祠堂祭拜专门祈求先人保佑的。
  可只看这架势,明显族里要更加重视今年的这次祭祖。毕竟黎池还是不同的——他是临淮府‘小三元’,而且一看就觉得他更聪明,定然能像之前的童生试一样旗开得胜!
  黎池本人心里对此不过一笑置之,表面上还是很领家人和族人的情。对大年初一开祠堂祭拜祖宗先人,祈求保佑表现出很期待和重视的样子。
  以此去安他们的心:看小池子本人很有信心的样子,又已经祭拜过祖先祈求保佑了,肯定能考上!
  大年初一,黎镖携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参加了黎水村黎家的祭祖。黎溏才八岁年纪还未成丁,又没有考取功名在身或有何成就,于是就没有带他一起去。
  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一年头一天,春季头一天,正月头一天,因此又称“三元”。暗合了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是个吉利兆头。
  “小池子新年好!祝考试顺利啊!”
  “树二伯也新年好,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康健!”
  “黎“小三元”新年好啊,新年添文气、科考行大运!”
  “权六叔过年好!也祝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
  往村中黎家祠堂去的路上,遇上不少同去的族人,一路上互道新年好。而向道好的祝福语,毫无意外全是祝他科考顺利的。
  三天新年期间,比平日要起得更早,以免得一个“三天晚天天晚”的新一年懒惰的坏兆头。
  因此黎池他们鸡叫头遍后,就早早起床、洗漱干净、换上新衣,天色还才蒙蒙亮时,就动身往祠堂去了。
  等该来的族人都到齐后,族长和几个辈分高、年纪大、德行好的族老一起,打开祠堂大门。
  众人依次入内,然后按照族中辈分、年龄大小、嫡庶亲疏,各自站好位置。黎池不是第一次祭祖,跟在爷爷黎镖和他爹黎棋的后面,很快就站好了位置。
  黎家虽族人众多、族内公中也有学田和族学,其实不过才传承三代而已。因此祠堂正厅上首供桌上供着的祖宗遗像、神牌灵位并不多,只有黎镖上一辈的三位的排位和画像,以及与他同辈早逝的两位的。
  族长黎钦请出供桌上的族谱族规,先是朗读了族规,再将今年入族谱的族人写入其中。
  然后由族长和族老领祭,带领族人跪拜祖先。
  “一跪,一叩头,起!”
  “二跪,二叩头,起!”
  “三跪,三叩头,起!”
  ……
  族人跪叩已毕,几个族老就开始给族人分发线香,等每个族人手中都拿到三炷香后,“上香!”
  族人们按照站位,有序地依次上前。闭眼虔诚祈祷过后,将香插进供桌上的香炉中,再恭谨地退下来站回原位。
  如此轮流下去,就到黎池上前上香了。他倒没有祈祷先人保佑他科考顺利,因为他知道那不过是无用之功。他只在心中给先人长辈们拜了个年,对他们养育后人的行为表达了感激之情。
  祭拜过祖先之后,族长黎钦照例对族人训导一番,也都是老套路了:无非是总结去年族中发生的大小事,并对其点评、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再展望一下新一年,最后训诫族人继续勤奋工作、友睦邻里。
  在族长黎钦的讲话之中,不管是总结族中事情、还是展望新一年时,黎池都在其中占了不少的篇幅。比如,去年一年里,黎池在读书之余又积攒了十多两银子的赶考费用;展望今年,黎池就要下场科考了,先预祝他科考大捷。
  这次祭祖虽只有村中黎家已成丁的男丁参加,可人数依旧不少,等祭祖完就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族长黎钦和族老们宣布祭祖仪式结束后,族人陆续地走出祠堂各回各家,一路上遇见人了都喜气洋洋地互道新年好,商量着谁先去谁家拜年……
  黎镖带着儿孙们往回走时,一路上也与碰上的人家有说有笑的。尤其是黎池,遇上的人大多都要和他说上一两句话,或是祝福,或是叮嘱,都表达了对他的一片拳拳友善之心。黎池也都报以同样的友善,一一回以祝福。
  喜喜庆庆地回到家后,黎镖先是吩咐三个儿媳准备接待即将来拜年的客人,然后就叫上四个读书的孙子,“大河、大湖、小池子和小溏子,你们四个跟我走,我们去祭拜文曲星君!”
  封建社会中,民间信奉的神灵大多主要是玉皇大帝,以及一方的土地神等,而大年初一除了祭祀祖先外,也会带上贡品去叩拜信奉的神灵。
  黎水村的人家皆是如此。较为不同的是,他们在最主要信奉的玉皇大帝和土地神之外,还信奉着文曲星,并在村中专门建了一个供奉文曲星君的小庙。
  今年黎河和黎池一个考院试、一个考乡试,都是要下场的,就很有必要去叩拜一下主管文运的文曲星君,求个保佑和心安。
  黎池他们去叩拜了文曲星君回来之后,家里已经来了很多前来拜年的族人亲戚,于是他们立即开始帮忙接待客人、陪客人说话……
  正月初二,是家中三个儿媳和一个孙媳回娘家的日子。王氏、赵氏和黎江的妻子李氏,昨晚就收拾出了回娘家要带的礼,一大早就在丈夫或儿子的陪伴下出门了。
  只有黎池的娘——苏氏,早已决定今天不回娘家、留在家里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去年和前年也都是这样。自从黎池考中秀才那年,黎棋陪苏氏回了娘家之后,他们就再也没在过年的时候回去过了,大年初二都不回去了、自然平日里也没回去过,只是没在明面上与苏家断绝来往罢了。
  黎池不清楚细节,但依他猜测,大概是他外公和舅舅们,对没能将田地寄居在他名下的免赋地数额下感到不满,因此对他爹和娘态度不好,他娘这才一直没再回去过。
  要说黎池的外家——外公和舅舅们,也是有点意思。
  黎池外婆早已不在人世,外公和两个舅舅都是自尊心很强、还重男轻女的人,对苏氏这个女儿根本没当回事儿,苏氏嫁到黎家后两家走动就一直很少。
  在三年前黎池考中秀才后,他们没来参加喜宴,却向苏氏提出了将田亩寄居黎池的免赋地数额下,本以为他们都请求抑或是命令她了,那肯定是能成的,结果却没成。
  如此之后,等苏氏和黎棋去了苏家,哪还会给他们好脸色、好好招待他们?而苏氏也不是那种眼巴巴地在乎娘家的人,既然你们不在乎、不重视她,她就只管守着丈夫和儿子生活,很干脆地连着三年都没回娘家。
  和外家的关系疏远这事,黎池不怎么介意。他甚至都还没有去过一次他外公和舅舅们家,因为相比黎家人,苏家人对他实在说不上在乎。
  在他出生后洗三、满月、百日和周岁时,苏家都没有一人来过,甚至他考了‘小三元’摆酒席时,他们依旧没人来道贺一句。都这样了,难不成还指望他倒贴上去、主动登门苏家?
  大概苏家人就是这么想的,但他黎池虽然确实对外表现得格外温和懂礼,却也不会去倒贴他们,苏家人将他们自己摆得太高了。
  三天年一过,黎池立即又回到了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摒除掉外界还未散尽的年味和喧嚣,他不再抄书,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准备今年八月的乡试里去,每天一篇诗赋和策问,日日如此……
  等时间进入五月之后,黎池就开始完全按照乡试的考试规矩,一轮又一轮地进行模拟考……
  如此,直到七月中旬准备前往省城之前。
  第44章
  全家人商量后决定,由黎棋和黎湖一起陪着黎池去省城参加乡试,而黎江则陪他亲弟弟黎河去府城参加院试。
  黎池没说让他自己一个人去省城赴考乡试,因为一路上的安全问题,以及到时万一有事,必须要有个人照应传话。
  只是他原本想只让他爹黎棋陪他一起去的,可结果全家人都坚持让黎湖也陪他一起去。说到底是省城,万一黎棋忙不过来还有黎湖在,在出入跑腿传话这方面,他一个童生应该能做好。
  如果不是家里走不开、又银钱不丰裕,恐怕恨不得全家人都陪他去!
  黎池领受了这份心意,答应由他爹黎棋和黎海陪他去。
  家里除黎池外,还有黎河要去参加院试,但黎河他自己曾经就陪黎池参加过府试,因此对临濠城有些了解,就只让黎江陪他去了。
  院试和乡试开始的时间差不多,都在八月中旬或下旬。于是黎池和黎河决定一起走,到县城后,去车马行花上一二两银子租上两辆驴车一起上路,到临濠城后两兄弟再分开,一个找落脚客栈住下来,一个赶去省城。
  黎池和黎河他们上路前,全族人甚至几乎全村人都来送他们了。
  送行的人黑压压一片,站在村口黎水河回绕处的空地上,秋天清浅的河水哗哗作响,小巧的野菊花星星点点……
  族长兼村长黎钦,代表族人和村民上前对黎池和黎河鼓励了一番。最后又把族中捐出的二十两银子给了黎棋。
  若有学子赶赴科考时,族中都会捐出对应数额的银钱以资助,这是惯例了。
  这二十两银子,是给黎池乡试和黎河院试的赶考费,饱含了对他们科考得中的企盼和祝愿。
  黎池和黎河两人一起接过钱袋,感觉这二十两银沉甸甸的。
  话别过后,一行五人走出去一段路,黎池回头看向村口那黑压压的一片人,朝他们挥了挥手……
  这一次的送行阵仗很大,让黎池忆起当年六月份时,考场外庞大的家长陪考人群。只是那时候那些人里没有来送他和陪他的,这次却有他一份……
  “小池子,你不要多想,尽力就好,我们都相信你的。”黎湖见黎池低头沉默地只顾走路,以为他是心里负担太重,就像他自己当初去考县试和府试那样。
  同样被寄予期望的黎河也感觉很有压力,“对啊,小池子,我们已经在家模拟考过很多次,肯定没问题的!”
  黎池知道他们想岔了,不过还是顺着他们的话回答。“嗯,正常发挥出来就好,没甚么可紧张的。”
  早前几天,黎棋就到县城来与车马行定好了驴车,一行人到县城后直接就坐上驴车前往临濠城。
  朝行夜宿,一行人在四天后到达临濠城外,与黎江和黎河他们分开后,黎池他们又继续往省城赶。
  又三天过后,黎池他们到达了省城——省府淮阴府的淮阴城。
  淮阴城是南北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的一个大城,是运河上四个漕运枢纽和盐运要冲之一,黎池这世目前见过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它了。
  黎池他们到达淮阴城,先是结清了租用驴车的车资,确认过赶车的伙计自有去处之后,就拿着县城四宝店徐掌柜的一封书信,往淮阴城的四宝店找过去。
  这淮阴城四宝店开在省城,理应比浯阳县四宝店的级别要高,可在接待客人方面也都是一样的标准。
  黎池他们找过去,店里迎客的书童问清缘由后,就把信拿进去给他们掌柜的了,并没有看清或怠慢他们。
  没过一会儿,一个体型微胖、气质儒雅的四十多岁男人就从后面出来了。要不是脸部样貌不同,黎池差点就要将他认成徐掌柜了。
  气质体型都与徐掌柜相似的陈掌柜,说是徐掌柜在信中请托了,让他帮忙给黎池他们找个落脚的好地方,并且对他们照应一二。
  黎池和黎棋都道谢过之后,陈掌柜就带着他们,来到乡试考场即贡院所在的那条街上,在贡院大门正对方向的街对面一处院子外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