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科举出仕(士) > 科举出仕(士) 第60节
  第69章
  黎池回到黎府青朱院时,黎棋和黎湖也正一身疲倦和狼狈,像是经历过一场拉扯撕架的样子。
  不过两人一见黎池回来了,立即就又精力回满,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小池子!爹看到你了!你穿着大红进士服,骑在马上的样子真好看!格外好看!”
  黎棋伸出因为劳作养家而粗糙皲裂的手,拍拍黎池的肩膀。咧着嘴笑开了,眼眶微红,“我儿子,今天真好看!好看!”
  而黎湖只是纯粹的兴奋,“对对!今天所有新科进士中,就你最神气十足!就你最好看!”
  黎池伸出胳膊揽着他爹,一起往座位走去,“我骑在马上的时候,一路上都有注意看两边的人群,却都没看到爹和湖哥,我还以为你们没去呢。”
  “这样的日子我们怎么能不去呢?!我们去了,但是当时人实在太多!你经过的时候,我们刚好被挤得陷到人群中间去了,你一眼扫过去肯定不能从那么多人头中找出我们两的。”坐回椅子上后,黎棋解释道。
  黎湖补充道,“我本来想喊你的,可三叔拦住了不让我喊,说是不好、不体面。”
  “爹,你该喊我的。”黎池看向黎棋,“我一路上都没找到你,以为你们没去,害得儿子我……我心里暗暗失落了好一会儿。儿子中状元了,爹你却没在……
  说什么体面不体面的!爹和娘你们生我养我,儿子哪里会觉得不体面。爹,你以后要喊我,记得了吗?”
  黎池明白他爹的心思。无非是眼看儿子中状元了、风光无限,可他自己却是一个衣着寒酸的农人,觉得给他这个儿子丢脸了。
  然而黎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无论是前世的父母,还是这世的爹娘,他们因眼界见识所限,所说所做有时或许会显得分寸不当,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过觉得他们丢了他的脸。
  脸面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去挣的。你在嫌弃不够体面的父母丢了你的脸面时,却不知别人正在鄙夷你嫌弃父母时的样子,你也正在丢弃自己的脸面。
  “好!好好!爹记得了。”此时黎棋只觉得眼眶发热,堂堂男子汉几十年没掉过一滴泪,莫不是今天还要掉一回金豆豆?
  不过最后黎棋还是忍住了。在两个后辈子侄面前掉眼泪,简直长辈威严尽失,让他以后如何自处!
  之后黎池转移话题,说到今晚的琼林宴,该要立即开始准备了。
  正在三人讨论着时,黎府女主人老陈氏带着大房媳妇小陈氏,在婢女和婆子们的簇拥下,亲至青朱院。
  老陈氏到了青朱院后,就开始细致地过问他们的吃住。可吃得惯京城的北方菜?屋里的被褥可够暖和?到底没有个会针线的女儿家,衣裳可能打理齐整?……
  黎棋连连回答吃得惯、住得惯,被褥很暖和,衣裳也带的足够、能够打理齐整……
  看着黎棋和老陈氏与小陈氏的言语来回,乖巧地坐在一旁的晚辈——黎池和黎湖,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带着好笑意味的眼神。
  果然,不管她们带着什么目的过来,只要都听不懂就好了。
  聊过一会儿后,黎池适时地插话,说起要准备晚上的琼林宴。言下之意就是,不好意思现在没空,不能继续陪聊。
  不过,老陈氏闻言,立即就指挥跟着的一群婢女,这几个去准备热水以供沐浴洗漱,那几个回去取香料来给衣服熏香……真是殷勤备至,细心周到至极。
  无论是大皇子意欲在会试狙击黎池,黎府知道却没提醒黎池这件事,还是殿试前黎镜送的那壶墨,黎池都没告诉过黎棋和黎湖。
  这些事,黎池觉得他心里有数就行。他爹和他三堂哥,以后更可能是在浯阳过安稳日子,那又何必让他们去徒劳地担心呢?
  如此,前段时间黎府冷待他们的事,在老陈氏和小陈氏今天的殷勤备至之下,黎棋和黎湖心里的耿耿于怀,也有所消减了。
  对此,黎池并未说什么。和黎府、和大皇子的恩怨,他心里有数就行,他爹他们幸福安康地过日子就好。
  最后,黎池穿戴整齐,坐上黎府的轿子出发,准时到达了琼林宴的设宴地点礼部衙门。
  ……
  琼林宴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当初殿试后,皇帝为新科进士们赐宴于琼林苑,后就称琼林宴。
  后来历经几朝,琼林宴赐宴地点也几经变动,有过翰林院、内果园和礼部等。琼林宴这个叫法也时有变化,‘闻喜宴‘和‘恩荣宴‘也都是指的同一个宴会,即殿试后为新科进士们设的宴。
  黎池的‘准时到达‘,是指掐着时间,在差不多在大多新科进士已到达,但参加宴会的主考官和同考官们还未到达之前,在这之间的时间段里准时到达。
  参加琼林宴的除新科进士外,还有组织殿试的相关人员,如銮仪卫使、礼部尚书和侍郎等。以及担任了受卷、弥封、收掌、监试、判改和填榜等任务的,四名主考官和八名同考官。
  黎池到了之后,趁着这空隙先与进士同年们打过招呼、闲聊几句,然后就与钟离书和明晟这些熟识的,凑在一起聊天。
  等到第一个同考官到场时,黎池就回到了他自己的席位。
  这次琼林宴虽说是三百多人参加的大宴,却也还是要讲座次的。
  琼林宴本是由皇帝主持的宴会,但若皇帝事忙或不想出席,就会钦命一名内大臣代为主持,或者派皇子主持。皇帝钦派的宴会主持人坐主席位。
  四名主考官依次往下,每人一席。同考官以下各官员,两人一席。
  再往下,状元一人一席,榜眼和谈话两人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依名次落座。
  因此黎池的席位就在众进士之首,各官员席位之下。
  因为琼林宴和鹿鸣宴一样,都是依古礼设食案、铺苇席。并不是像四仙桌或八仙桌那样的大桌,如此一席一人、一席两人或一席四人,礼部衙门内正堂大厅的场地倒也够用。
  三百名新科进士,身穿大红进士服,端正地跪坐着,整整齐齐地一行行一列列,看上去甚是壮观。
  等到除主席上还空着外,其他座位上都坐满了时,殿试四名主考官之一的内阁次辅钟仞站起身,算是履行了这次琼林宴的主持之职。
  钟仞说完一段开宴前的致辞之后,又请其他三位主考官、八位同考官,及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和銮仪卫使,各自简单地说了几句。
  长长的一串官员都讲完话了,最后才依旧由钟仞宣布,琼林宴正式开始!
  宴上前后左右的席与席之间,相隔并不远,互相能够说笑、敬酒。
  一旦气氛渐热,觥筹交错,言谈说笑,推杯换盏……
  这样的场合,黎池是如鱼得水。
  无论是与旁边的孙玉林和李乾桉,以及钟离书和明晟他们,和这些同年之间说笑喝酒。还是黎池作为状元,起身下席,带头去向考官们和礼部官员们敬酒,他都表现得很好。
  在这样充斥着意气风发的场合里,试问一个长得好、懂规矩,还很会喝酒的状元,谁会讨厌呢?
  酒喝过几轮,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钟仞拍手叫进来几个小太监,让他们抬进来一张书案,拿来一套文房四宝摆上。
  “今晚三百进士聚于一堂,焉能不写字赋诗为乐?”
  于是黎池作为状元,众进士和曾经的考官们,一致赞同由他来开这个‘写字为乐‘的头。
  黎池依言欣然走上前,书案旁侍候着一个宫女,也早已磨好墨侯着。
  黎池接过笔、蘸饱墨,提笔在纸上一笔写就“和而不同”四字,“献丑了,在下在此抛砖引玉,期待后面各位的佳作。”
  略等片刻、纸上墨迹稍干后,侍墨宫女拿起黎池写的字,向宴上各位展示。
  “黎兄不仅一笔台阁体写得好,这一笔大字也是自成一体啊!”“是啊是啊,这字写得甚好!”……
  众进士非常捧场赏脸,纷纷称赞起黎池的字。
  黎池这辈子自拿笔写字开始,已经有十二三年了。十多年的大量模拟练习、写文章,以及为了挣钱大量抄书,黎池甚至都将毛笔字的书写速度,练得与他前世用签字笔的书写速度相差无几了。
  如此的大量书写,要是还不能练出点名堂来,那就真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哪怕黎池没有特意练过书法大字,只在兴致来了时才会写几篇,但大量书写培养出来的‘手感‘,也已足够让他的书法也写得不错了。
  正在众进士花式夸奖黎池的字时……
  “皇上驾到!”
  话音刚落,厅中的官员和进士们刚站起身后离席跪下,贞文帝就已经带着两个皇子进了大厅。
  “学生/臣,叩见陛下!叩见义王殿下、俭王殿下!”
  “免礼,平身。”
  贞文帝走到大厅中间的书案旁,仔细看了两眼宫女手上举着的字。“这是黎六元写的字?”
  黎池姿态恭谨地回到:“回陛下,确是臣所写。”
  “这四个字写得不错!横撇竖捺的起承转合间,锋芒半隐半露,既不显得软弱,也不过于锋利。”
  黎池的直觉告诉他,皇帝这句称赞的话,不仅仅是称赞这么简单。“臣谢陛下盛赞。”
  “朕就是实话实说,还真不是盛赞。”贞文帝将落在纸上的视线,转移到黎池身上,目光深沉莫测。
  “朕听说你在乡试和会试时,用的笔迹不同,怎么想起来换一种笔迹的?”
  黎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想法是:幸好他殿试时用的笔迹,和会试时用的是一样的,并没有用回之前的那种。否则笔迹反复无常,就过于明显了。
  但是,心念电转间,黎池又开始思考皇帝的这个问题,他要究竟怎么答才合适?是答得虚假,还是实话实说?
  这算是他第一次与皇帝交谈,第一印象的最终确立很重要。
  第70章
  “朕听说你在乡试和会试上,用的笔迹不同,怎么想起来换一种笔迹的?”
  ……
  这是黎池第一次与贞文帝交谈,那他要给皇帝留下一个怎样的第一印象呢?
  或者说,黎池想要在贞文帝心中树立一个怎样的人设?
  先前的‘温雅翩翩务实君子‘人设肯定不能推倒,只能在这之上增加。
  又结合到贞文帝的问话,说明贞文帝已经知道黎池会试上转换笔迹的深意。那么,黎池在贞文帝心中,必然已不是一个纯真无邪的形象。
  贞文帝心目中的黎池,现在或许还未有一个明确的形象,但必然不是一个纯真无邪、不知世事险恶的人。
  而黎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快速地在贞文帝那里树立一个形象或说人设。一个对他有利且又不易崩塌的人设……
  在贞文帝意有所指地夸赞黎池写的字时,他就已经有所戒备感应,等到贞文帝问出这话时,黎池的思绪更是极速飞转:
  纯真无邪与工于心计,两者之间横亘着一道天堑。而这两种性格,其实都不适用于官场,或者说都很不讨绝对上司即皇帝的喜欢……
  黎池抬头,看向比他高一个头的贞文帝。
  直视皇帝这个动作,是很无礼的。可黎池就是那样地直视着贞文帝,神情明悟而无奈,整个人却又显得透彻且平和。
  与贞文帝对视过之后,黎池低头恭谨地回答道:
  “回陛下,因为世间千种人有千种面孔,除却极少数生来就大奸大恶之人外,其余人其实都说不上是好人或坏人。
  他们或受身边之人影响,或受立场阵营裹挟,或受其自身的一时见识所限。这都会使人在某些时候,做出一些于他人不利的事。
  而臣在会试上转换笔迹,不过也是胡乱地揣测:或许在会试时,会有人做不利于臣的事。”
  黎池回答贞文帝时,语气和语调并不刻意,也不是那种冰冷无机质的无波无澜。
  而是一种看得透彻之后的平和,语气平和、语调也平和,就如同他现在整个人一样,透彻而平和。
  贞文帝,幼时就跟着大燕开国皇帝东奔西走,定国后又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夺得储君位,登临大宝后二十年来调理国政、制衡朝臣,交锋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