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科举出仕(士) > 科举出仕(士) 第69节
  饭后,黎池和徐素这对新人,先跪下给堂上的黎镖夫妻和黎棋夫妻敬了茶、见了礼,收到了带着美好祝愿的见面礼。
  随后又与黎桥和黎林这两支的众人见了礼,互赠过见面礼。
  唯一比黎池小的小叔子黎溏,徐素就给他做了一身衣裳,然后他回了新嫂嫂一幅字——他自己写的字。
  黎池拿过来黎溏写的这幅字,仔细端详片刻,“你这笔字勉强能见人了,可离小有所成还有些距离。以后还要勤加练习,知道吗?”
  黎溏委委屈屈地答应:“知道了。”
  新妇三朝回门。大婚后第三天,黎池带着礼物陪徐素回门,回门回来后,徐素也就正式入住黎家了。
  徐素不是个害羞胆小的女子,黎家人也还算和善好相处,又有黎池在其中周转,她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家庭中。
  第78章
  三场大婚下来,黎家众人虽都已疲累不堪,可却也欣慰不已。家中子孙立业之后终于成家,以后他们就只等着抱孙子(曾孙)了。
  黎河在村中的新房早已建好,黎湖在县城购置的院落也收拾出来了,不过两对新婚夫妻都还没搬到自己的新房去。而是依旧住在黎家的老院里,一家人整整齐齐地住上一段时间,等黎池他们去京城后再搬出去。
  住得挤是挤了些,不过黎海和黎溏两个未婚兄弟先去黎江家暂住段时间,也就住得下了。
  黎家新进门的三个新妇,性格各不相同。黎河之妻秦氏,性格中带着些书卷气,却也还算讨喜。
  黎湖之妻孙氏,或许是自小娇养,养得有些娇气。不过黎家现在家境好起来了,这样的性格目前倒也没有大碍。
  黎池之妻徐氏,或许是出嫁从夫?她竟与黎池有几分相似,待人温婉大方,处事也和和气气的。
  性格迥异的三个女人加入黎家,又有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很容易就会产生摩擦。不过索性两方的本性都还算能容人,慢慢磨合下来,到底没有产生大矛盾。
  何况以后黎河夫妻两要搬到自建的新房里去住,黎湖他们也要搬去县城生活,黎池他们更是要到京城去,不生活在一起,也就会减少很多矛盾。
  ……
  家里女人之间的事,黎家男人们没分多少心思在上面,他们有其他事情要操心。
  这就是黎池此次回乡的另一件大事,即祭祖。
  在黎池还没回来之前,族里知道黎池中状元后,就已经开始讨论祭祖的事情。家族中但凡有大事喜事,就立即祭告祖先,已是这个时代风俗习惯。
  等黎池一回乡,族里就立马准备起来。如:商讨以何种形式祭祖?是否要给散居在外的族人去信?准备哪些祭品?参祭人员是定十四岁成丁以上的族中男性,还是全族的男女老少……等等。
  等黎池忙完成亲的事之后,有关祭祖的准备工作,族里也都已经商量准备完毕。
  族中的后辈六元及第高中状元,这样的大喜事,祭祖场面须得盛大才行!
  于是最后商定:祭祖分两天,第一天上坟祭祖,第二天祠堂祭祖,全族男女老少全都参祭。
  随着定下的祭祖时间临近,散居在外的有些族人在接到信之后,陆陆续续地开始返村。
  住在村里的族人,也开始为祭祖忙碌起来,如准备祭品、冥钱、香烛等等。
  而自回来后终于开始清闲些的黎池,在祭祖前几天也接到一个任务。
  “和周,你可否为此次祭祖写两篇祭文?”
  黎池自然只能答‘可‘,然后开始琢磨怎么写这两篇祭文。
  以前年节祭祖的祭文,多是族长捉笔,有时也会由族学先生撰写。不过这次祭祖意义不同,由作为祭祖主角的他来写祭文,也在情理之中。
  黎池以前还真没写过祭文。不过他以前很多公文也没写过,百度几篇或找找档案中的例文,看看学学后也就会写了。
  于是黎池去找了先生黎槿,请教过祭文格式和大致内容后,用了两天写出了两篇祭文,拿去给族长看。
  “到底是状元写的啊!情真意切!气势磅礴!”
  黎池谦虚地‘哪里哪里‘了一番。
  黎池确实走‘务实精炼‘的文风,却不代表他写不了词藻华丽的文章。
  对记忆力很好的黎池来说,堆砌词藻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像祭文这类更讲究排场气势,实质内容不多的文章,黎池理所当然地能写得不错。
  祭祖的第一天,村中全族男女老少和散居在外赶回来的族人,齐聚于埋葬着黎家祖祖辈辈的村尾丘陵缓坡上。
  从顶上一眼望下去,坡上挤得密密麻麻的,只看得见人头和坟茔,不见人群缝里脚下土地。
  虽计算户籍黄册,黎水村黎家一共只有四十户,可族人却有近千人之数。只因一户人至少有十几二十人,甚至很多都是分家不分户,这样就能减少徭役负担。
  既然是黎池返乡祭祖,首先就由黎池为这片坟墓群中辈分最高的一座坟墓,培上第一抔新土,再挥下修整坟墓的第一锄。
  “水字辈后人,上前焚纸!”主持祭祖的族长黎钦高声道。
  于是就有早已选好的几位水字辈有为后人,其中就包括黎河和黎湖,几人走到摆着三牲五畜祭品的祭桌前,开始在祭桌前的陶盆中焚烧纸钱。
  “奏乐!读祭文!”
  乐声奏起,黎池开始诵读祭文:
  “贞文二十,岁在壬寅。日月其光,生之育之。惠物无疆,四时有序,万品昭彰……”
  读过祭文,之后又有上前奉饭羹、奉茶汤、献酒水、献胙肉……然后上香,焚祭文,最后齐齐叩拜!
  祭祖的过程虽繁琐,却也庄重肃穆,随着祭祖流程的推进,让人油然而生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等叩拜完之后,第一天上坟祭祖的仪式就算是正式结束。不过这时族人们还不能走,还要为坟墓培土和休整。
  因为刚刚黎池只是走了个培土的仪式,象征性地挥了一锄头,就当做休整坟墓了而已。为这丘陵上的众多坟墓培土和休整,现在才要开始,这也是族人们今天主要忙的事情。
  第一天的上坟祭祖顺利完成后,第二天的祠堂祭祖也依旧顺利结束了。
  祠堂祭祖结束后,趁着此次祭祖时到场族人齐全,有一件事刚好借此机会说清楚。
  族长黎钦出言将族人们留在原地,接着就将场地让给了黎池。
  “今日有族中众多长辈在场,黎池一介后辈站出来说话,或许稍有失礼。
  可黎池承蒙祖宗庇佑、族中扶持、家人养育,今朝方有幸得中进士。更因圣上仁慈、体恤文人,许予得中进士者‘千亩田地免赋、十户人家免役‘。
  而黎池今日所说,就是这免赋与免役的事。”
  黎池此言一出,即使正身处庄重的祠堂中,也有许多族人忍不住交头接耳。
  相比黎池考中状元后,为黎家带来的盛大声望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好处。这‘千亩田地免赋、十户人家免役‘的好处,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族人们在得知黎池中了状元,他本人还未返乡前,就已经在畅想他中状元后的种种好处了。此时终于说到实在的好处,这让族人们如何能不兴奋?
  “黎池我得族中照拂甚多,我们血出同源,也是同根而生。如今我功名有成,自也该回馈族中。
  十户免役的名额,在与族长和族老们商讨过后,一致认为应该分给子嗣单薄以致徭役繁重的人家。这已有结果,名单稍后就会给出。
  而千亩田地免赋……
  黎水村黎家一共四十户,按每户二十亩地算,一千亩免赋田地的名额只是稍有余裕而已。黎家以后必也将发展壮大,这一点余裕就先留着。
  至于寄居的报酬,则是缴纳当季应缴田赋的十中之一。”
  黎池说出田地寄居所收报酬后,族人们都惊讶不已。
  “是应缴田赋的十中之一?而不是田地收成的十中之一?”
  “对啊对啊!这也收得太少了?”
  黎池有些满意,为这些族人没有疑惑为什么要收报酬,而是惊讶报酬收少了。
  黎池寄居田地时所收报酬实在不多。举个例子,黎家以前二十多亩地,收成在三十两银左右,田赋相关要缴四五两银。接受田地寄居后交出田赋的十分之一作为报酬,即四五百文钱。这连一两银都不到,真的只是意思意思地收了点报酬。
  粗略一算,族中约八百亩田地寄居份额,黎池一年能收到的报酬约在十五六两银。这一点银钱报酬,已不能让现在的黎池看在眼里。
  不过黎池现在图谋的也不是银钱报酬。而是通过免赋地份额,将黎水村黎家族人挟制住,以免族人们仗他的势欺人,给他在后方裹乱。
  从古至今不只有多少官员,败在了族人家人拖后腿这一点上,黎池不想重蹈覆辙。
  “本就是为回馈族中,我如何会收丰厚的报酬?可这田地寄居,却也有些规矩要遵守的……”
  说到这里,黎池稍一停顿,一向脸上带笑的他笑颜微收,语气也变得更加严肃:
  “既然是回馈族中,那么第一点规矩就是:这一千亩免赋田地的寄居份额,只能分给黎姓族人,外姓之人绝不许瓜分!
  我们要知道,寄居份额是一次性的、分出去了收回后也无法再进行二次寄居。免赋份额可以收回,收回即作废。
  即是若将份额分给了外姓之人,他日族中田地增多,想将分出去的份额收回来,再分给本族人是不允许的。
  这也是我为何不同意,将田地寄居的份额瓜分给外姓人的缘故。
  第二点规矩,则是若田地寄居人户,须得安分守己。若有违法背德、恃强凌弱和品行不端者,我立即就会收回寄居份额,即使份额收回后就将作废。
  这千亩田地免赋份额,进士本人收回即作废,进士本人身死即作废,或者朝廷收回即作废。
  所以希望众位族人能好好珍惜,我也衷心祝愿这份免赋份额,能让众位族人的日子过得更加好。”
  黎家族人既然要享受田地免赋的待遇,也就要遵守相应的规矩。若有某族人作奸犯科,黎池会收回给他的免赋份额;若是该族人的恶行甚至严重牵连到了黎池,或许朝廷会因此收回给他的千亩田地免赋份额;
  若黎池身死,不管是受族人牵连致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甚至只是纯粹短命,这千亩田地免赋份额都将作废。只惠及于生前、不恩荫至死后。
  总之族人想要一直享受田地免赋的待遇,就必须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且还要监督别人也做一个安分良民。或者奋发科举,自己去挣这份待遇。
  甚至朝廷‘进士本人身死即作废‘的规定,也在要求他们必须敦促族中后辈努力读书,以免在黎池过世后后继无人,失了这份待遇。
  黎池用‘千亩田地免赋‘,牢牢挟制住族人,鞭策着他们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向前走,大略地提前杜绝了族人们在后方裹乱。
  ……
  对于黎池祭祖时所说——‘外姓之人不可瓜分免赋份额‘,家中王氏和赵氏两个伯母,以及黎江之妻李氏有些微词。黎池的外家苏家也非常不满——不过苏氏不在意、也没理睬。
  可能以前她们以为黎池名下有一千亩的免赋份额,再怎么也能为自己娘家争取十几二十亩?可没曾想黎池全都分给黎家族人了,都没想着给他们这些伯母和大嫂(的娘家)留一些。
  不过她们和苏家即使有意见,黎池也只当没看出来,对此不予理睬。
  这些微词终于通过枕头风,吹到了黎家男人黎桥、黎林和黎江的耳中,不过她们都没有听到想听的话。
  —‘和周虽然是当官了,可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这免赋份额能稍微让族人们安分些过日子,不给他拖后腿。这样等以后他升官发财了,我们日子也会好过很多,到时你随便贴补你娘家的一点东西,都要比这免赋份额不知道值钱多少。‘
  这是作为家中长子的黎桥,劝长媳王氏的话。摆事实讲道理后,王氏很快就接受了。
  —‘你嫁入我黎家就是黎家人了!怎么还想着往娘家扒拉?你平常拿些吃的用的贴补娘家,我从来不多说。可这免赋份额,是那些小东西能比的吗?!你还想拿去贴补娘家?!‘
  这是黎林训斥直肠子妻子赵氏的话。可能是黎林与大嗓门的赵氏生活久了,也受到影响,将赵氏一顿吼,给吼得服服帖帖的。
  —‘你一个大堂嫂的娘家,还想去要和周的免赋份额?开得了这个口吗?亲大嫂的娘家或许还可以。虽然我们确实处得跟亲生兄弟一样,但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黎江两句话问出口,李氏就无话可说了。
  后来黎镖和袁氏知道后,袁氏将三个儿媳叫到她屋里去,说了半个时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