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重生九二好生活 > 第597节
  数数大概有五六十个了,叶知书停了手。
  自家吃的汤圆包得比较大,二十个就能满满装一碗了。
  剩下的一家人每人吃十来个,就差不多了。
  过年吃得好,这甜甜的汤圆也吃不了几个。
  第十七章大年初一
  第二天早上,叶纤红被一阵鞭炮声惊醒,看了看手表,才六点出头,忍不住又闭上了眼睛。
  过年了,她整个人放松下来,反而变懒了。
  迷迷糊糊中又听起一阵炮仗声响起,让她彻底醒了过来。
  这声音离得这么近,估计是爸爸或者安安在自家院子放的。
  看来爸妈和安安都起来了,叶纤红也不能睡再躺着了,懒洋洋地起床穿衣服。
  漱洗好下楼,看到爸妈已煮好了汤圆,装在篮子里让安安送到小叔家里去。
  看叶纤红下楼,叶知书拿起热水瓶,泡了一杯糖水递给女儿。
  叶纤红接过,拿了只筷子搅拌了一下,试了试温度,等不太烫了,才一口喝下去。
  正月初一,起床先喝碗糖水,再吃一碗汤圆,希望新的一年里,每个日子都甜甜蜜蜜,一家人能团团圆圆。
  新年的第一个传统仪式,就是希望获得这个好兆头。
  “你先去看看你奶奶,告诉她家里有客人,中午就不去吃饭了。”叶知书见女儿吃好了,催促了一句。
  不管这个婆婆有多烦人,只要没有彻底断绝来往,正月初一去拜岁,这是晚辈必须尽的礼节。
  叶纤红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出门往小叔家而去。
  一路上碰到好几批端着汤圆送去长辈家的孩子,身上都穿着新衣服,看到人,也是一脸喜气洋洋。
  虞城有个历史名人曹娥,所以历来是个讲究孝德文化的县城。
  就叶纤红所知,前世虞城曾办过孝文化节,共同祭祀孝女曹娥,弘扬亲情孝道,看来孝文化,这时候就有基础了。
  来到奶奶家,看到安安站在堂屋里跟小叔小婶说话,没看到堂哥和堂姐。
  “小叔,小婶,新年好。”叶纤红走进去,叫了一声,又悄声问:“奶奶还没起来?”
  “起来了。”看到侄女过来,小叔小婶脸上顿时笑得像一朵花。“正在里面洗脸呢?”
  “哦。”叶纤红笑了笑,没有再出声。
  以前她过来,奶奶的态度并不友善,所以她一般不出声,任她念叨和数落。
  今年她应该不会再这样口不择言了吧。
  “小红你们坐。”小婶像是这时才刚想起,连忙叫姐弟俩坐下来,又去一边泡糖水。
  正月初一不管去谁家,进门喝茶前,一杯糖水是省不了的。
  叶纤红也习惯了,接过来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吃些瓜子。”小婶随手抓了两把瓜子,分别放在她和弟弟面前,热情地说道。
  桌上摆着两只果盘,一只装了瓜子花生和红薯干,另一只装了洗干净的金桔和甘蔗段,上面还摆了两只苹果和橘子。
  “谢谢小婶。”叶纤红谢了一声,拿起瓜子嗑了起来。
  过年这么多零食,其实最受欢迎的还是瓜子,一天嗑到晚,也不会饱肚,不像其它零食,多吃一点,中饭就吃不下了。
  “刚才听安安说,中饭你们不过来吃了,家里有客人要来?”小婶八卦地问道。
  “是啊。”叶纤红没想到安安已经说了这件事,应道:“有个高中同学非要正月初一来做客,我也不推脱不了。”
  一般来说,正月初一是自家人团聚,外姓人不会这一天来做客。
  当然有一些特殊的人,比如跟人学技术的徒弟,正月初一必须赶到师傅家,否则外人会说闲话。
  “你那个同学家里是当官的吧?”小婶现在对这个侄女是又敬又畏,所以说这话时,姿态放得很低。
  想想看,现在陈溪乡的乡长,也得主动去她家看望,也不见她主动去乡长家。
  更不用说每次来她家的那些大人物,每一个都身份不简单。
  原本觉得小姑嫁到镇上后,有个乡长亲戚就厉害了,后来才知道这个乡长每次来村里,没有来看望婆婆,反而去了小红家里,这让她又是意外又是生气。
  “差不多吧!”叶纤红知道小婶嘴快,如果跟她说了谢群的身份,只怕一会儿全村就传遍了,于是含糊地说了一句。
  “你连我也瞒着?”小婶故作不高兴地说了一句。
  “不是我瞒着,是她不希望我说出去。”叶纤红只好把问题丢给谢群。
  “我知道我知道。”小婶见叶纤红这样说,越发认定了对方的身份不凡。“你那个同学有多大了,有对象了没有?”
  “她是我同学,年纪肯定差不多。”叶纤红见她问得有些宽,就有些不乐意再说。“至于有没有对象,问这个干什么?反正我们也高攀不上——”
  倒不是担心小婶不知天高地厚,想乱攀亲戚,实在是跟她聊天,心里不舒服。
  “你们这么早来了?”里面传来声响,原来是奶奶出来了。
  今天的奶奶也算是精心打扮过了,头发盘好后用黑色的网兜住,又插了一根式样古老的银簪子。上身穿了一件暗红的斜对襟罩衫,估计是她自己扯布做的,下面一条黑色的昵裤子,脚上一双崭新的黑布鞋,特别显精神。
  “嗯。”叶纤红站起来应道。
  “既然有客人来,就早些回去准备,别怠慢了客人。”奶奶坐下来,端起面前的糖水喝起来,又拿起筷子夹了几个汤圆,放进面前一只小碗里,慢慢吃起来。
  年纪大了,大多爱吃甜食,奶奶每年正月初一,可以一口气吃大半碗汤圆。
  “不急。”叶纤红见她这么通情达理,笑着回了一句。
  “这瓜子花生,是你堂哥单位发的年货,都是五香味奶油味的,比市场买来的好吃。”奶奶见叶纤红停了瓜子,又劝了一句。“你们多吃点。”
  在她心目中,孙子带回来的都是好东西,所以总是为这个长孙感到骄傲。
  “好。”叶纤红应和了一句。“味道确实好,应该是超市那种比较贵的瓜子。”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炒瓜子吃,为了增加味道,也会加一点盐水进去,至于五香味和奶油味,就做不到了。
  也有聪明的,生瓜子加入桂皮茴香糖和盐一起煮一煮,味道就进去了。
  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再稍微炒几下,就用塑料袋包起来防潮,味道跟买来的非常接近了。
  “喜欢的话,等一下带些回去,用来招待客人。”奶奶见叶纤红今天顺着自己说话,心里高兴,于是大方说了一句。
  “那就谢谢奶奶了。”叶纤红客气地道谢。
  家里当然不缺这种瓜子和花生,只是没必要说出来,免得让奶奶和小婶不痛快。
  看了看时间,已八点半了,堂哥和堂姐都没有起来,叶纤红也不等了,和弟弟告辞回家。
  “姐,家里的瓜子比这好吃多了,你为什么还拿他们的?”安安却不理解姐姐的做法。
  自家的瓜子全是牌子最好的奶油味瓜子,花生也是,一包就要好几块钱,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到味道这么好的瓜子花生呢?
  小婶家的瓜子比别人家的确实好吃多了,但是跟自家的比,还差得远。
  “假如换做是你,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想送给别人。”叶纤红见他没想明白,就解释道。“你是希望他们高高兴兴地接受呢?还是愿意他们拒绝,说家里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
  “当然是希望他们接受。”安安想了想,回答道。“可是我送给别人时,是确定他们没有比我们更好吃的东西啊!”
  “有还是没有?关系大吗?”叶纤红回答道。“对每个人来说,送东西给别人,都是一份心意,就像我送给旺旺压岁钱,如果他说不要,你觉得我会高兴吗?”
  “哦。”安安似乎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别人送东西给你,你接受别人才高兴。”
  “是的。”叶纤红见他明白了,又提醒了一句:“如果对方送的东西太贵重,那又是另外一种做法了。”
  “我明白了,姐。”安安现在心态越来越成熟了,姐姐一解释,他就懂了。
  回到家里,叶知书看到他们回来,就问安安,小叔小婶有没有给你压岁钱?
  这倒不是她贪这几块钱,主要是想看看,现在他们对安安的态度有没有变化?
  “给了。”安安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红纸包,在妈妈面前晃了晃,又拆开了给妈妈看里面包了多少钱?
  见里面各放了一张五元钱,叶知书忍不住笑了。
  “他们今年总算大方一回了,不像以前,包一块钱在里面。”当着儿子女儿的面,她讥笑一句。
  在农村,除了父母兄弟,叔叔婶婶已经算是至亲了,一般给自家侄子压岁钱,都不会太小气,就算家里穷,也会多包一点。
  “他们如果能想明白这些,也不会做出那些让人头疼的事。”叶纤红在一边接一句。
  老实说,她也不算太记仇的人,如果小叔小婶稍微上路一点,她也愿意拉他们一把。
  可是从去年开始,什么时候做过一件让人心里舒服的事,所以她才宁愿被人背后议论,也不愿意跟他们走得太亲近,宁愿帮三叔一家,短时间内让他们家兴旺起来。
  “他们是大事糊涂,小事精明。”郑建国在一边开口道。“什么时候想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犯那些错。”
  “我看难了。”叶知书在一边泼冷水。“他们就是这样的性子,想要他们改过来,我看没什么希望。”
  第十八章谢群来了
  考虑到谢群要来,叶知书已在桌上放了四只果盘,分别放了瓜子花生,糖果糕点,苹果橘子等水果以及龙眼干荔枝干等其它小包装的零食。
  在虞城,像龙眼干和荔枝干,一直是最高档的干果,只有去给身份最高辈份最大的长辈拜年,才会拿去。
  而相对的,收了这样的礼品,长辈给的压岁钱也得翻倍以上。
  一般的亲戚,只要带些糕点或者红枣蜜枣包就行了。
  叶纤红记得有一年在干外婆家做客,她有一个新外甥女婿拿了荔枝干过来,当他们离开时,干外婆给了一个二块的压岁钱。
  等到客人走了,她整理东西,发现有一个是荔枝干,连忙追出去,又给了一个五块的红包。
  这在前世看来很不可思议的行为,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习惯了,倒没有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原本叶知书不同意,觉得这样待客,太奢侈了,叶纤红没办法,只好跟她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