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卖不上价,她就不打算出手了。虽然她的钱所剩不多,但也足够花了,她现在又不急着用钱,何必急着出手呢?还不如再留几年,等到合适的机会,换来更多的钱呢。
  在圣彼得堡呆了半个月,韩明秀就启程回去了,现在已经是三月初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她都已经开始种春小麦了,生产队那边也开始忙着往地里送粪,犁地,准备生产了,要是她迟迟不回去,大姐一定会着急。
  虽然还想再浪几天,可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她还是忍痛走了。
  回到布拉克维申斯克市,她很快找到了刘再武的老爹家,请刘再武的老爹送她回去。
  刘再武的老爹答应的倒是挺痛快的,就是提出了要五万卢布的过路费。如果没有钱,给他东西也行。
  韩明秀只好把剩下的卢布都拿了出来,但是已经不够五万卢布了,只有四万二千多卢布。
  老头子不肯答应,一定要五万卢布才肯送她回去。
  韩明秀不敢露富,怕老头子起坏心,就答应他,等她回去后再给他八千卢布的货物。
  然而,老头子却担心韩明秀回去后赖账,说什么都不肯,他怀疑韩明秀的身上就有钱,只是舍不得拿出来,所以提出要搜她的身,要是她身上真没钱,他就同意她的提议,等她回去后再给他八千卢布的货物,但要是她有钱或者有能抵钱用的东西,就必须交现钱或者交出能抵钱的东西。
  韩丽秀当然不会同意这个老家伙搜自己的身,不过同意他找一个女人来搜他。
  毕竟她现在有求于人,没有跟人家过分讨价还价的余地。
  于是,老头子找来一个女人,是一个长得跟老头子很像的大婶,应该是他的亲姐姐或亲妹妹,负责搜韩明秀的身。
  那位大婶儿把韩明秀带到了一间卧室里,韩明秀看见卧室的隔壁就是洗手间,洗手间里还有热水器,就干脆把衣服都脱了进去洗了个澡,让大婶在外面随便搜。
  那个大婶查的很细,把韩明秀的几个衣服口袋差不多都给掏漏了,也没从中找到一个卢布,不过,倒是让她给发现了韩明秀这件大衣的端倪。
  原来这竟是一件貂皮大衣,只是在外面罩了一层普通的布罩子。
  扯下这层布罩子,里面的这件貂皮大衣居然是渐变色的,非常漂亮。
  苏国现在还没有把貂皮染成渐变色的技术,所以韩明秀的这件大衣,就更显得高档昂贵加珍稀了。
  大婶儿儿估算了一下,觉得这件貂皮大衣至少能值一万卢布,就拿着大衣跑出去找他哥哥商量。
  等韩明秀洗完澡出来时,他们兄妹俩也已经商量完了,商量出的结果,就是用她的这件貂皮大衣抵她剩下那八千卢布的欠账。
  ------题外话------
  谢谢
  送了1张月票
  送了1张月票
  nbsbszi君】送了1张月票
  送了5张月票
  送了4张月票
  第249章 满载而归
  韩明秀还能说什么呢?总不能为了一件衣裳不回家吧?
  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于是,天黑的时候,她再次被蒙上眼睛,瞎子似的走了好几里的路,等再睁开眼时,人已经在华国的一条黑漆漆的小胡同里了。
  刘再武的老爹已经不见了,刘再武和两个魁梧大汉站在她面前。
  刘再武说,“妹子,你说的我已经帮你做到了,现在你答应我的也该兑现了吧。”
  韩明秀点头,“行,跟我来吧。”
  他们走出了这条黑漆漆的小胡同,来到了大道上,借着街上的路灯,一直走到韩明秀租的那栋房子。
  “东西都在这里呢,你们点一下吧。”韩明秀拿钥匙打开了大门,把他们让了进去。
  开屋门的时候,她把空间里留给刘再武的那些东西都放进了屋里,让他们自己进去清点。
  “卧槽,这屋这么冷,水果不会冻坏了吧。”一个大汉进屋后,察觉到屋里没有半点温度,当即对这些水果提出质疑。
  韩明秀说,“坏没坏,你们试试看不就知道了吗?”
  刘再武见屋里冷得都上冻了,也对这批货起了疑,他黑着脸看了韩明秀一眼,冷冷地说:“要是东西冻坏了,你就得拿别的东西给我赔。”
  别看他平时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但涉及利益,撂下脸的那一瞬间,才露出他黑市贩子的真面目——阴狠、毒辣,翻脸不认人!
  韩明秀信心十足的说,“没问题,不信你们尽管试。”
  刘再武还真叫人切开了一个西瓜检查。
  嘿,别说,切开一看,还真没问题,西瓜还是水嫩嫩、甜丝丝的,一点儿都没有被冻的迹象。
  又咬了几口苹果,扒开一穗苞米,也都没有问题。
  刘再武见货物真的没问题,也就不再追究为啥没被冻坏了,指挥人把这些东西都倒腾到车上,乘着月色扬长而去。
  人都走了,韩明秀赶紧从空间里拿出一袋子树叶子,填在了灶坑里烧起火炕来,半个小时后,屋里渐渐有热乎气儿了,韩明秀再接再厉,又拿出一丝袋树叶子接着烧,直到把屋烧的热乎乎的,都能达到二十多度了,才拿出被褥,关灯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韩明秀就起来了,连饭都没吃就赶到了火车站,买了一张通往吉省春市的车票,重新坐上了开往老家的火车。
  她买的是卧铺,就是图路上能睡上一觉。昨晚从苏国回到黑河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又给刘再武他们提货,折腾到了差点十二点。之后她又烧屋子铺被什么的,差点儿一点钟才睡,早上她四点就起来了,所以昨天到现在,她一共才睡三个多小时。
  韩明秀对睡眠的要求很高,睡不够,她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因此才特意买了卧铺票,打算趁着这一天的路途睡上一觉。
  现在还是正月期间,外出的人不多,白天坐卧铺的更是少之又少。韩明秀的那节车厢里也就只有五六个人,这五六个人之间又相互不认识,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说话唠嗑的,韩明秀也得以消消停停地睡了一大觉,一直睡到下午两点多,才被饿醒。
  起来后,她从空间里拿出奶粉,冲了一杯奶粉,又拿出面包和香肠,简单的吃了一顿,吃完后就听到列车员通知到站的声音。
  终于回到春市了,下车时已经三点多,天色都开始发暗,韩明秀紧赶慢赶的赶到对面街的客车站,上了通往县城的最后一班客车。
  客车一路颠簸着回到县城,到达县城时已经是五点多,天都已经彻底黑了!
  下车后,韩明秀步行去了自己租的那座房子,在那里过了夜。
  回到那个出租屋时,她特意看了一下留给高大爷和周叔他们米,肉,菜和柴火,发现被他们取走了一些,想来他们是遇到了困难了,不然,以高大爷高大娘或者周叔周婶儿的性格,她之前都给他们过年的肉了,他们不会再上这儿来拿了。
  既然拿了,就证明他们遇到麻烦了,自家的东西不够吃了,不过,有她那些米面菜肉和柴火撑着,想必这会儿已经走出困境了。
  第二天早上,她特意去看了大家。
  万幸,大家都还好,今年过年的时候,那帮红卫兵们照例来骚扰他们了,家家都被抢了,东西也照样被砸了,不过好在人没有事,这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韩明秀看到高大爷的脸上有多了丝淤青,周叔的额头上还多了道疤痕,不会问就知道大家都经历过什么了!
  她很心疼大家的遭遇,但是却没办法彻底的帮他们,只能尽可能的多给他们留了些好东西,一来算是弥补他们心灵上受到的创伤,二来也是为了给他们补身子。
  好在她现在的物资充足,还可以保障这些人不挨饿受冻……
  下午,她坐上了回镇的客车,在傍晚五点钟时,终于出现在了自家的门口。
  回家时,大姐正坐在灯下纳鞋底子呢,几个小外甥女围在炕桌旁玩嘎拉哈。
  看到她回来了,孩子们都欢呼起来,撒着欢儿地往她身上扑,连最小的小梅子也趔趔趄趄地跟在后面,不停地喊:“小衣——抱抱——”
  大姐激动地锥子都把手给扎了,“秀啊,你可算是回来了,咋出去这么多天呢,都惦记死我了……”
  韩明秀把手里的两个提包放在炕上,挨个地亲了亲几个外甥女的小脸蛋儿,笑眯眯地说:“高大爷的身子才好点,我怕你惦记,就赶着回来了,你的手没事吧?”
  韩明翠把被锥子扎出血的那根手指放在嘴边嘬了嘬,“我没事,高大爷呢?现在咋样了?”
  韩明秀说:“已经没事了,高大爷和高大娘还给咱们拿回很多好东西呢,有布料,奶粉,糖,香肠,还有奶酪、面包和巧克力,都是好吃的。”
  孩子们听了,欢呼声喊得更响了,差点儿把房盖抬起来。
  韩明秀也被孩子们欢快的情绪所感染,她刷地拉开提包,露出了里面好的东西。
  “哇!好多的糖!”
  孩子们不认识其它的东西,只认识那一包花花绿绿的糖果。看到那一大包的糖果,一个个的高兴得跟过年似的,小眼睛瞪铮亮的等着小姨给她们分糖吃。
  “来,一人两块,晚上不能吃太多哦。”
  韩明秀给她们每人分了两块糖,还给了她们每人一块面包和一块香肠,“待会儿吃完了要记得去漱口,不然明天就不给你们吃了!”
  “知道了,小姨。”
  三个小丫头一边欢呼着,一边迫不及待的跟自己的小姐妹们分享自己分到的糖果。
  韩明秀把一块儿香肠递到了大姐的面前,“来,大姐,你也尝尝。这个是我在黑河买的,可好吃了。”
  其实是在苏国买的,她在黑河啥也没买。
  韩明翠接过妹妹递到面前的香肠,咬了一口,果然很香很好吃。
  “来,这儿还有面包,你就着面包吃,不然光吃香肠太咸太腻。”韩明秀又给大姐拿了一块面包。
  “这儿有几罐奶粉,你往后天天给孩子们冲着喝,早一杯晚一杯,一次加两勺奶粉就可以。”
  “还有这几块布料,给她们一人做身衣裳吧,过年时都没给她们做新衣裳穿,这会儿给她们补上……”
  “这些糖你收着吧,留着给孩子们吃。可是一次不能给太多,一天最多给两块,不然容易长蛀牙……”
  韩明秀絮絮叨叨地,把提包里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拿了出来,每拿出一件,就能得到孩子们的一声欢呼,大姐也拿着那些布料稀罕地摸索着,简直爱不释手。
  “秀啊,高大爷和高大娘给咱们的也太多了吧,咱们可拿啥还人家呀?”韩明翠叹息着问道。
  虽然她没什么见识,但是也看得出这两包东西都是上好的东西,一定价值不菲。她们怎么好意思平白收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韩明秀大方地说:“没事,今年咱们种菜时多种点,经常给他们送些青菜过去。另外开春儿了,你再给他们一人做两双夹鞋,以后咱们家鸡鸭鹅下蛋,多给他们拿点过去,就可以了……”
  ------题外话------
  谢谢
  nbsbsaonao】送了1张月票
  送了1张月票
  送了1张月票
  送了1张月票
  第250章 姐妹聊天
  “嗯,行,我明天就给他们做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