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文唐 > 第657章 华夏文明(中)
  《华夏文明》才是岳山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
  纵观史书,面积庞大的国家民族成分会很复杂,各种文化信仰交杂在一起。结果就是内部矛盾丛生,在内斗中耗尽最后一滴血。
  大唐此时的民族成分就非常复杂,五胡乱华时期的那些势力、隋唐两国兼并的蛮夷、俚僚人、党项、契丹、沙陀人、铁勒,说百族有点夸张,四五十个那肯定是往少了说的。
  这些势力有些已经渐渐融入了中原文明,比如鲜卑人、契胡等,还有很多依然结群自居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只是现在大唐国势正盛他们实力弱小,不敢有别的想法。等到双方实力扭转,这些都是隐患。
  事实上安史之乱就是胡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契丹更是建立了辽国,党项人经过几百年的休养生息也建立了西夏政权……
  就这么说吧,唐末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年间,北方的那些势力和政权,大多数都是唐朝时期归附大唐的少数族裔的后人建立起来的,一脉相承。
  所以总体来说,盛唐的功绩是远远不如秦汉两朝的。
  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不但在国土上完成了统一,也在文化和生活习俗上完成了统一。
  汉朝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完成了大统一,把境内大部分的族群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汉人’这个概念。
  唐朝呢,只完成了领土上的统一,大家对自身的认识和生活习惯依然保持原样。
  虽然在国外看来大家都是‘唐人’,但事实上内部并非如此。党项人就是党项人,永远都是党项人。沙陀人就是沙陀人,到死也是沙陀人。
  都说文治武功,唐朝在武功上还不错,文治方面就差太多了。如果不是出了韩愈和柳宗元两位大宗师,给打个十分八分都是看得起他们了。
  当然了,要是诗词也算文治的一部分的话,那就给他们打个二三十分吧。
  岳山要做的就是尝试着统一大唐境内百族的思想,尝试着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最好能真的创造一个‘唐族’出来。
  《华夏文明》就是他的第一次尝试。
  但如何把这本书的思想宣扬出去就成了问题,识字率太低,想把这本书推广到基层太难了。
  前面也说过,百族都是结群自居,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愿不愿意接受《华夏文明》还是另一回事儿。
  岳山就想到了借助佛道两教的力量。
  宗教的力量可以深入到最基层,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和尚道士,而且百姓们也更愿意相信和尚道士的话。
  宗教还能跨越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大唐境内基本上都信仰佛道,甚至大唐周边的藩属国也信仰两教。
  如果他们愿意帮忙,《华夏文明》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大唐境内传播开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何让佛道两家帮忙?这是个大难题。佛道又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帮他,就算他以医疗体系做威胁也没用。
  别人可以表面上答应背地里该干啥干啥,阳奉阴违太简单了。
  最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帮忙。
  放在别人身上这件事情千难万难,根本就没有可行性。但岳山之所以敢这么想,是因为他还真想到了一种方法。
  就是创造一个强大的敌人,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佛道两家感受到危险,让他们反过来有求于朝廷有求于岳山。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会议。
  还有什么比绿教和基教对佛道两家的威胁更大的吗?而且这两个宗教是真实存在的,并非杜撰。
  岳山只需要把这两个宗教的大致教义和现在的情况讲一遍,然后在稍微夸张一下他们对大唐的危害性就可以了。
  就算佛道两家去打听也不怕,基教经过几百年发展在西方已经控制了庞大的区域,甚至以基督为标准的公元纪年制度已经广泛的使用。
  绿教已经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正对萨珊王朝发起一次又一次战争。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根本就不怕他们去打听,九真一假才最容易骗到人。
  这几年大唐和西方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长安西市就有专门的胡商聚集区。到那边打听一下,什么情报都有。
  就算他们不去打听,岳山也会诱导他们去打听的。
  哪怕基教和绿教现在离大唐还远,但只要让佛道看到危险,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们也不愿意去赌。
  配合岳山宣扬《华夏文明》思想对佛道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却能大大降低绿教和基教传入大唐的可能性。
  再加上医疗体系建设他们有求于岳山……有很大的概率两家会帮着忙。
  岳山成竹在胸的坐在椅子上,其他人一手一本《华夏文明》看的正投入。
  这本华夏文明他借鉴了许多古籍资料,又搬出了许多前世考古的发现。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杜撰的,但他杜撰的内容放在整本书里并不显眼,几乎无法考证。
  这本书洋洋洒洒五万余字,没有一个字的废话,全部都是干货。
  开头就是神话故事,这个没有办法,总不能给他们讲进化论吧。借鉴一部分神话故事的开头很正常。
  但这并不是神话书籍,前面的神话故事只有几篇。分别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共工怒撞不周山,到女娲补天而死。
  在这本书里,女娲娘娘造人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庇护人族繁衍生息。等她补天而死之后人族失去庇护,就过上了朝不保夕的的艰苦日子。
  但人类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有巢氏发明了房屋、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知生氏发明耕种、伏羲氏定人伦织网捕鱼、神农氏尝百草、黄帝大战蚩尤等等。
  这些都是华夏文明的先祖奋斗足迹。
  像什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之类的就没有往里面写了。
  逐鹿之战后就进入了五帝和三代夏商周时期,也是这本书核心所在。他搬运前世考古发现和杜撰的内容大多都集中在这里。
  比如,人类最早的活动中心在河洛地区……他穿越前考古发现了河洛文明遗址,他甚至想去当地旅游,只是没去成。
  现在刚好可以把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确定在河洛地区,也算是正本溯源了。
  舜流放了忠于丹朱的四个部落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原周边的各个部族都是这四个部落的后人繁衍生息而成,只是历史太久远他们忘记了祖先来自哪里。
  丹朱率领三苗部落和舜交战,失败后率领残部去了南方定居,这就是百越的由来,百越的祖先是丹朱。
  关于丹朱和四凶的典故古已有之,岳山只是搬运过来稍稍加工一二。
  还有些就是完全杜撰的。
  比如,夏朝时期黄帝的第几世孙某某某迁徙去了北方海外,于是有了虾夷等部落。
  炎帝的第几世孙迁徙去了西南高原,吐蕃、宝髻、苏毗等国都是他那一脉繁衍而来。
  ……
  还有很多是真的,岳山也没有怎么加工过。
  比如商朝时期箕子率人北上去了朝鲜,创立了箕子朝鲜,就是现在高句丽、新罗、百济人的祖先。
  秦朝时徐福出海寻不死仙丹就是去了虾夷岛和扶桑岛一带,还建立了一个国家,就是现在倭奴国人的祖先。
  反正就是真真假假穿插在一起,很难分辨出来哪个是杜撰哪个是真的。
  概括起来就是,五帝时期到三代再到先秦,华夏文明的祖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向四周迁徙,最后繁衍生息有了现在的各个部族。
  什么突厥、契丹、党项、沙陀人、铁勒、薛延陀、百越、高句丽等等,包括西域诸国,那都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只是传承久远你们已经忘记了祖先来自哪里。
  岳山不光是干巴巴的描述,还找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
  至于证据是哪来的……一部分是真实事件,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一些模糊不清谁也说不准记载的是什么事情的古书‘创造’出来的。
  可以说,为了‘搜集’这些证据,岳山把他两辈子读过的书加节操全都撂进去了。
  不怕你去考证,反正我就咬死它是真的,你有本事就拿出证据证明它是假的。
  这一套大迁徙理论要是放到宋元明清,会被人喷出翔来。
  可现在是唐朝,大唐独霸天下,所有人都只能跪下喊爸爸。所有的人都羡慕大唐的强大,都仰慕中原文明的璀璨。
  哪个异族要是有幸得到皇帝或者中原知名人士赐给一个汉名,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是要被所有同族人羡慕嫉妒恨的。
  在这种情况下,岳山这位神仙子弟新学领袖说,你们都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你们都是三皇五帝的子孙,他们只会觉得这是荣幸,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岳山顾虑不是那些异族不接受这套理论,而是害怕部分讲究血统论的中原人不接受。
  李唐都建立这么多年了,还有一部分坚持‘汉人’血统的人抱在一起,背地里嘲讽李唐有‘胡人’血统。
  尤其是那些文化士族,估计会疯狂的针对这本书。
  不过岳山并不怕,身为穿越者他很清楚,民族大融合才是历史的大趋势。而华夏文明也从来都不是唯血统论的,它更倾向于文化认同。
  前世很多西方人都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有数十个民族,肯定会走向分裂的。然而事实上呢,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如果把小国寡民去掉只算大国的话,中国的安全性是遥遥领先的。
  为什么?来自于文化认同,我们都属于华夏文明。
  所以才有西方政客酸溜溜的说,中国就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在这本书里岳山也强调了这一点,华夏文明并非以血统论的,而是来自于文化认同。
  从最远古时期就一直包容并蓄,主动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有了强大璀璨的华夏文明。
  出则夷狄,如则华夏。
  这句话再次被重审,并写在扉页上。
  最后岳山道明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从远古算起咱们就拥有共同的祖先,即便不算远古时期此时我们也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我们内部不要再以党项人、突厥人、沙陀人来区分自己的身份了,我们都是华夏人,都是唐人是同胞兄弟,在大唐我们享受同等的身份和地位。
  这就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框架,至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岳山也不知道,毕竟他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失败了也没关系,反正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做这件事情,也许失败着失败着就成功了呢。
  许久之后孔颖达第一个看完了这本书,他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只是看着岳山道:“岳候之心胸之追求我心服口服,但很难。”
  岳山微笑道:“什么事情不难呢,我辈既然站到了这个位置,就应当承担起该有的责任。书看完了,孔侍郎有何打算?”
  孔颖达沉默了许久,眼神里闪过挣扎之色,最后只剩下坚毅:“我以为秦皇汉武之功绩在无人可以超越,没想到有一天这样的机会会摆在我的面前。如果我放过了,会悔恨终生的。”
  岳山欣喜的道:“哈哈……我就知道孔侍郎不会甘于寂寞,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孔颖达苦笑道:“等此书问世,恐怕我这个孔子嫡孙会被人冠以不忠不孝之名啊。”
  岳山点点头,然后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但千百世后我们必将成为后人效仿学习的对象。”
  孔颖达神色稍霁,认同的道:“确实如此,革新总是会遭来非议的。”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原因是书中岳山对儒释道三家的起源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动。这个改动会进一步抬高老子的地位……他身为孔子的嫡系后人,却支持这本书,肯定会惹来非议。
  这时道信也看完了全书,本来想说什么,但听到岳山和孔颖达的对话也沉默了下来。
  其他人也陆续看完了这本书,明白了岳山的计划,想想书中的内容他们有千万句话想说,但最终都保持了沉默。
  最后看完这本书的是王远知,这位老道长年龄确实太老了,精力严重不足,说上几句话就喘气。
  只是刚才岳山把事情说的那么严重,他才打起了精神,勉强把这本书翻完,整个人都疲倦的躺在椅子上。如果不是起复的胸口,恐怕会让人误会他已经不在了。
  吕前昌赶紧取来一杯热水,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瓶,从里面倒出几粒药丸让他服下。
  见众人都担忧的看了过来,他解释道:“这是长白山人参制作的参丸,功能补气养神。”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自从岳山把人参奉为补气第一之后,它就迅速在大唐流传开来,成为吊命补气养神的神药。王远知年岁这么大,吃参丸补气很正常。
  过了一会儿参丸生效,王远知才睁开眼睛,敬佩的看着岳山道:“岳候之谋虑老道佩服的五体投地,我道家必倾尽全力共襄盛举。”
  “哈哈……谢王宗主支持。”岳山开心的道。
  然后皮球就踢到了佛门这边,道信四人面色为难。
  不是他们不支持岳山,而是这本书里关于佛教起源的改动让他们不敢表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