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文唐 > 第810章 西征人选
  萨珊的使者顺利上钩,和大唐的商人一起掀起了出兵的的舆论。
  美伽帕诺斯等人也确实抓住了大唐最敏感的点,突厥人。
  大肆宣扬突厥人在西方是如何的强大,如何的仇视大唐,成功掀起的唐人对突厥的仇恨。
  再加上巨额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八大书院的学报在头版头条推荐了一本书。
  《辽东记事》,作者王玄策。
  八大书院地位超然,尤其是八大学报影响力巨大,能让他们联合推荐的书籍特别少。应该说除了岳山的书之外,这是第一本。
  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在很短的时间内这部书就成为了畅销书。
  看完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本书表面上是王玄策对他在辽东工作的总结,重点反思了给各个群体打标签的行为,认为这样做太狭隘了。
  各藩属国需要的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平等对待,只要是华夏后裔我们都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这才是宗主国应该有的胸怀。
  但他也强调了,这上面的方法是用来处理大唐和藩属国关系的,或者说只能处理认同华夏文明的势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这上面的方法来和非华夏文明体系的势力打交道,会吃大亏的。
  甚至还简单的总结了一些和非华夏文明体系的人打交道的方法。
  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朝野轰动,被视处理和国外势力打交道的标准。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很多认为王玄策说服百济、耽罗内附是运气的人改变了看法,这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而且能出书,出的还是正儿八经的王道之书,也算是立言了。
  立言,就会被读书人视为自己人。
  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古以来话语权都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他们愿意吹捧,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口碑。
  这本书在藩属国也大受欢迎,成为继华夏文明之后最受欢迎的书。
  时局纷纷扰扰,西征的舆论彻底占据上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朝廷已经下定了决心。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就召开了核心层会议,二十几位文武大臣齐聚一堂。
  刘洎虽然还是反对西征,但当事实确定无法扭转的时候他就不再坚持,而是想办法帮朝廷查漏补缺。
  这也是李世民会让他当宰相的原因。
  先是由刘仁轨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策划方案。
  这个方案和最初岳山看到的那一版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是经过几位重臣挑错之后的版本,比起最初的版本更加的稳健。
  所以对于他的计划众人都没有意见,顺利通过。
  他讲解完之后就是最重要的议题了,西征将领的选拔。
  “西征军大总管、安西都都护、高昌都护、外交大使,这四个位置都非常重要,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李世民问道。
  岳山等了一会儿都没人说话,他知道大家都在犹豫什么。西征太危险了,万一出点意外举荐人也要担风险,没人敢轻易开口。
  他知道自己要主动开口了,就说道:“外交大使我举荐鸿胪寺少卿王玄策担任。”
  李世民松了口气,他最怕就是没人说话,那多尴尬:
  “王玄策能说服百济和耽罗内附,最近又写了一部《辽东记事》反思朝廷在辽东的外交得失,对朝廷的帮助非常大。”
  “由此可见,他对外交的了解确实很深。但西方诸国的情况和辽东大有不同,不知道他能否胜任此职。”
  岳山道:“王玄策从数月前就开始研究西方局势,对那里的了解颇深。我也曾经和他谈过,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应该能胜任这个工作。”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明白,但并没有直接作出决定,而是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宇文节说道:“其实唐茂约的能力亦能胜任此职,只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只是唐俭经常在工作期间饮酒,还和别人一起喝,误了事被去职当了个闲官。
  听到他的这个举荐,其他人眼皮子动了动,心中却暗骂狡猾的狐狸。
  这个举荐和没举荐一样,因为唐俭不可能担任西征军外交大使,不是因为他喝酒误事被贬官,而是因为……
  李世民眼皮子抽搐了几下,道:“唐茂约年近古稀,还是不要劳动他了。”
  让一个年近七十的人去西征军当大使,确定不是想让他死吗?
  宇文节难道不知道这个原因?肯定是知道的。他提这个名额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
  你让我们举荐人,我举荐了,能力也足够,至于其他的和我就没关系了。
  所以当李世民否定他的提议的时候,宇文节一点都不意外,还自我检讨道:
  “是臣疏忽了,居然忘了唐茂约的年岁已高,请圣人恕罪。”
  李世民无奈的挥了挥手让他坐下。
  “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没人回答,如果岳山举荐的人有问题他们肯定会反对,但他们也都认为王玄策年轻力壮能力强,是最适合的人选。
  见无人说话,李世民才说道:“明天让王玄策来见我。”
  “喏。”赵蒙马上把这件事情记了下来。
  “西征大总管谁合适?懋功你是枢密使,说说谁最合适。”李世民问道。
  被亲自点名李绩也不好在装傻,就说道:“程知节、苏定方、刘正则、牛进达、江夏王都合适,具体由谁担此大任还需圣人定夺。”
  李世民知道想让这个老狐狸表态不太可能,就问道:“你们呢,觉得谁合适?”
  其他人也都效仿李绩,提出了几名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
  不是他们不想举荐,而是西征这种事情第一次发生,谁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举荐人。
  李世民也知道他们的想法,虽然很无奈但并没有生气。相反,他更加觉得刘仁轨这个人有大才,战略计划做得好。
  西征是前所未有之事大家都没有经验,刘仁轨却能拿出合适的计划书。以求稳积累经验为主,简直太符合大唐此时的需求了。
  此时他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适合刘仁轨的位置,但现在还在讨论西征行军大总管的位置,他暂时把这个想法放在了心里。
  “辅机,你认为谁最合适?”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必须说点实在的了,就说道:“若单论统兵的能力,诸位说的人都适合。”
  “然西征军远离大唐本土,对统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会打仗,而是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很突出……如此才能避免军心动摇。”
  “所以西征军的统帅必须年富力强、军事能力强、经验丰富,最好拥有宗室身份……综合各方面考虑,我以为江夏王最为合适。”
  众人都露出思索的表情,可越考虑就越觉得这个人选还真是最合适的。
  江夏王李道宗,和李孝恭一起被誉为大唐宗室双壁,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物。
  弱冠之龄就领兵打仗,可谓是身经百战,一直忠于李世民。如果非要给李世民信任的人派个序列的话,他绝对在第一序列里面。
  而且他还是所有顶级统帅里最年轻的,才四十五岁,让他去在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大家纷纷出声赞同。
  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也很满意,李道宗也同样是最符合他心意的西征军统帅,果然还是大舅子最懂他的想法啊。
  “好,如果诸位都没意见,那就由江夏王担任西征军行军大总管之职。”
  李道宗本人从始至终都表情淡定的坐在那里,就好像大家讨论的不是他一样。
  当李世民确定有他来当西征军统帅的时候,他才起身郑重的道:“臣必不辱使命,扬我大唐国威。”
  李世民笑道:“好,我相信你。下去好好研究一下西方的局势……嗯,刘爱卿是西征计划的制定者,对那里了解最深,你要多向他请教。”
  李道宗道:“喏。”然后又朝刘仁轨拱了拱手道:“日后恐怕要叨扰刘总参了。”
  刘仁轨连忙起身回礼道:“江夏王客气了,这是我分内之事。”
  对于这个统帅的任命岳山也认为最合适,从各方面来说李道宗都是最好的人选。
  关键是他宗室的身份,比任何手段都更能稳定安抚军心。
  李世民继续说道:“高昌都护和宁远都护都事关重要,尤其是宁远都护肩负着为西征军提供后援的重任,不知道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担任此职务?”
  高昌恰好堵在西域和大唐的中间,是扼控西域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大唐灭亡高昌后本来想继续采取羁縻政策,后来听取了岳山的意见一步到位设立了高昌道。
  安西都护府的衙门最早就放在这里,后来被移到了更西方的宁远地区。
  而宁远地区则扼守西域西方的通道,大唐掌控住这两个地方,就相当于是把西域牢牢掌握在了手心。
  为了便于管理高昌道周围的西域诸国,又设立的高昌都护府,驻扎在高昌道,但行政上归安西都护府管辖。
  但现在,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性再一次提高了,它们关乎着西征军的后路问题,必须要保证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多这里的负责人做出调整是题中应有之意。
  而且西域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提出的建议的人比较多,备用人选也更多,但被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郭孝恪。
  前面已经说过,此人在贞观年间的西域攻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的后半生全交给了西域。
  然而李世民对这个人选并不满意:“郭孝恪性喜奢华,自律性差,在军中器物亦多用金玉,西征事大不可用其为副而不能用其为帅。”
  众人马上就不说话了,这确实是郭孝恪的老毛病。
  岳山也非常感慨,这个人是真的有大才也有忠心还是个实干家,可就是喜欢享受自律性差。只能说人无完人吧。
  让他当副手绝对是最能干的那种,但当统帅这个缺点真的很致命。
  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因此被龟兹人所杀,还连累自己的长子跟着一起死。
  这一世因为大唐的强势,龟兹没敢作乱他也没被杀,但这个缺点不得不防。
  平时也就算,出现失误也能补救。让他把守西征军的后路,确实不放人放心。
  不过郭孝恪毕竟在西域为国家戍边这么多年,也不能寒了人心。
  李世民就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还给他的长子加了官,并把他的次子特招进入军校学习。
  前者是对他功绩的直接奖励,后者是让他的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给他吃一颗定心丸,让他安心办事。
  李世民继续说道:“郭孝恪功绩卓著,又在西域戍边十余年。现在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就必须要任命一个能力更强能压得住他的都护才行。诸位以为谁人合适?”
  说完他看了一眼刘仁轨。
  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只以为他是随便看或者征求刘仁轨的意见。
  然而有人却看出了他真实的意图,比如长孙无忌。
  “臣举荐刘总参担任安西都护府都护一职。”
  刘仁轨很是意外,没先到他会举荐自己,其他人也都差不多是这个表情。
  李世民很是满意,但还是故作不解的道:“为何?”
  长孙无忌解释道:“刘总参能力出众又是枢密院总参,当能压得住郭孝恪。且他是西征计划的制定者,最为了解这个计划。”
  “若有他在宁远主持大局,必能和西征军配合无间,确保西征的胜利。”
  李世民深以为然,但迟疑的道:“刘爱卿是副总参,去担任都护乃大材小用,不妥吧。”
  这个时候刘仁轨要是在看不出是怎么回事儿就是真傻了,他知道该自己表态的时候到了。
  就起身郑重的道:“圣人,赵国公所言甚是,臣请去安西都护府。”
  李世民大感欣慰,高兴的道:“难得刘爱卿有此忠心,我心甚慰。好,那我就任命你为安西都护府都护,负责西域事物以及配合西征军。”
  刘仁轨道:“喏。”
  至于高昌都护,则交给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渊盖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