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七十年代穿二代 > 第82节
  “刚才秀玲她娘送东西来,我顺嘴问了一句,她说你们刚回来,没顾上做晚饭。”堂婶笑着说,“正好我做了葱花饼,怕你们不够吃,就送几块来。”
  “够了够了,可谢谢二婶,这下可吃不完了。”都送来了,总不能再让长辈端回去,吃不完也得留下啊,江满接过碟子道了谢,回去往桌子上一放,命令姚志华和畅畅:“你们爷儿俩,今晚使劲吃,吃不完坏了。”
  “喝汤,吃菜,饼子吃不完吊井里头。”姚志华笑。
  刚拿起筷子,老陈婶子一推门:“畅畅妈呀,我听见说你们今晚刚回来没做饭啊,我家给小孙女做的擀面条,给畅畅一碗,怕畅畅没有小孩饭。”
  江满:“……”
  赶紧起身道谢,拿自家的碗接过来,顺手拿她一个韭菜盒子:“婶子,肖大婶给的韭菜盒子,可香了呢,给你家小孙女一块尝尝。”她指指桌上,“您放心,我们够吃了。”
  送走老陈婶子,江满嘘了口气,心说一家三口这顿晚饭闹的。得亏肖大婶那性子,这要是换个嗓门大话多的,一路送过来,村里是不是还得多几个给他们家送饭的
  老队长闻讯就来了,进门一看:“吃了啊,我还寻思刚回来没做饭,叫你婶子多炒俩菜,喊你们去我家吃呢。”
  “吃了吃了,饿不着。”江满笑道,“您瞧瞧这么多饭菜吧。”
  她把公司的事情简单说了下,以及松原那边追加了四款产品的订单,是松原给出的款式和具体要求,当然,价格也就相应的又高了一些。
  江满把四款产品的图样拿给老队长:“叔你先瞧瞧,我看也就是个样式,编法不难,改天叫肖大婶、四婶她们几个技术员过来,先参悟透了,做出样品来,再给加工户培训落实。”
  “就这个,价格还高了”老队长咋舌,“这小鬼子可真有钱啊。”
  “这等于是定制,我们得严格按照对方的要求来做,价格当然要更高了。”江满笑道。消费水平不同,这年代日本的消费水平高出一截,老队长觉得价格高,松原那边怕还要赚的更多呢。
  “那我赶紧的。”老队长说着就打算走人干活。
  “叔你急得什么呀,这四款我跟他协定年底才交货。”江满一想,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儿,“叔,您是村长,您出面申请一下,赶紧给我们装个电话,按村里装、按公司装无所谓,怎么好办怎么来,要不我们对外联系太麻烦了,耽误事儿,像我去了沪城有个啥事情,想通知你们都不行。”
  老队长说,他正有这个想法呢,江满去了沪城,大家就联系不上,指望写信发电报,简直急死个人。
  这年代不允许个人老百姓装电话,即便村里,级别不够的单位,要装个电话还得申请特批。
  “对了,咱要是装个电话,那还得有电呐,是不是还得村里先通电才行”老队长问。
  江满:“……”
  张嘴就想说电话是电话线供电,跟生活照明的电没关系,可一想,电话线的电又从哪里来
  这年代相关方面她还真不懂,毕竟她上一世压根就没见过不通电的地方。于是她看看姚志华:“大学生,你懂吗”
  姚志华漫不经心道:“上边不是宣传说了要通电吗,镇上先通,我看,咱村里还不趁机赶紧把电通了算了。”
  “对对对,队长叔你去争取。”江满赶紧撺掇,“您现在腰杆壮,镇长都得让着您三分呢,您就去找镇里、县里要,就说我们公司出口生产需要,我们出口能给国家创外汇,他们不敢忽悠您。这要是等到上边统一给村级通电,怕还得等个几年呢。钱的方面,政策是上边拿大头,咱们村里也别集资了,公司和村里再出一部分。当然各家各户入户的费用得他们自己出。”
  “对,这是正事。”姚志华笑,寻思动作快点儿,指不定他寒假就能用上村里的电灯爬格子了。
  老队长一听,一拍大腿,上六十岁的人了,爬起来一溜烟跑那么快。
  吃过饭刚放下筷子,姚二嫂又来了,这一晚上可够热闹的。
  姚二嫂领着老三琳琳来的,手上拎着个袋子,江满心说,二嫂可不会再送吃的来了吧。结果二嫂说,给畅畅买了块布,留给畅畅做件衣服。
  “二嫂你这客气的,怎么还给畅畅买布。”江满心说,二嫂这人也是没谁了,要知道农村小地方,到现在还要布票呢。
  “这不是挣钱了吗。”姚二嫂坐下来,笑着叫姚琳琳,“去跟畅畅姐姐玩去。”一边跟江满解释道,“我们家孩子多,工夫少,跟多的人家不能比,可这一季也挣了一百多块钱呢,把你二哥高兴坏了,我们给三个闺女都买布做了新衣服,你二哥就嘱咐说,可不能少了畅畅的,一定给畅畅也买一块。”
  她摆摆手,打断了江满的客气话,“我知道,咱们畅畅可不缺衣服,摊上我们穷,从畅畅生下来,我们当二伯、二伯娘的,都没给孩子买一点东西,这回给她们姊妹三个买了,就给畅畅也买了,我眼光不咋地,你别嫌弃就行。”
  江满理开那块葱绿色布料看了看,笑道:“二嫂眼光很好,我正想给畅畅扯一块这个颜色的布,做一条背带裤呢。”
  “畅畅那个带背带的裤子,哪儿做的”姚二嫂忙问,“小孩穿好看,看畅畅穿多洋气,我想给她们姊妹三个也做这样的。”
  “镇上刘裁缝就会做。”江满没说,刘裁缝会做,就是她给画的样子。
  畅畅现在穿的很多衣服,不知不觉都成了村里人的“时装发布”,看见畅畅穿什么好看样子,便认定是大城市买的,给自家孩子做衣服都照着做。
  “二嫂,我听说姚香香要出嫁啦可不容易,差点砸手里了呢。”江满提了个话头。
  “说是要结婚,我自己琢磨着,还不定怎么回事呢。”
  作为姚家人,姚二嫂对这件事知道的果然比别人多。
  姚香香本人根本没回来,而是来了封信,自己说在羊城厂里打工,人家给介绍了个对象,挺合得来,家庭也好,人也好,哪哪都好,就准备结婚了。可是又说路途遥远,厂里工作忙,一时半会也抽不开身回来。
  话里话外大概就是说,我在羊城找对象嫁人了,知会家里一声,啥时候回来却没给个准话。只说路太远没法子,先在那边举行婚礼,等时间方便了再一起回来。
  “多大年纪、家里啥情况,说没说”江满问。
  “说了,说比她大九岁,三十一了,说人很好,对她好,有钱,好像在羊城做个什么小生意,家里住小楼的。”姚二嫂道,“要真是这样,那男的可算瞎眼了,还当她是个什么好货色呢,一家子倒霉。我听我娘家兄弟说,南方那地方潮,雨水多,建房子都是底下留一层,住小楼也不算啥,老太婆可当了真了,到处跟人说她闺女嫁了个有钱人,家里住小楼。”
  “羊城本地人”
  “不是,说是他们本省的,是个叫什么……”姚二嫂想了半天,“好像叫鄯城。”
  “鄯城啊。”江满听了一笑,心说但愿姚香香运气好。
  正好她来,畅畅还记着把橙色小裙子送给琳琳,姚二嫂挺高兴走了。
  晚上江满跟姚志华感慨,说龙生九子,你们老姚家兄弟姊妹几个,到底都是怎么养出来的。
  就说老二一家吧,姚二嫂这样的人,一个甜枣吃不了,你对她一点好,她会记着,你对她不好,她也会记着,老姚家能有他们两口子,也算很不错的人了。
  还有姚香玲,江满不承认自己还有公婆小姑子,却承认姚香玲这个大姑姐,跟姚香玲一直正常来往。姚香玲每次回娘家来,一准要过来坐坐,也会给畅畅买东西,每每都说她当大姑应该的。
  而相应的,江满也不喜欢白拿别人的好处,跟姚香玲家里人情往来都挺大方,这次从沪城回来,还特意给姚香玲买了件新式样的西装上衣。
  以前跟老大一家好歹还有往来,现在连他们家也不搭理了。
  “香香这个婚事,也不知究竟怎么个底细,她自己猪脑子吧,我爹娘也是少脑子的。”姚志华一想到他爹娘那边就心累,看着闺女在小床上香喷喷睡了。
  两人靠在床头,姚志华便把头靠在江满肩膀上,身体推推她:“哎,媳妇儿,你这人猴精,你给分析分析,我咋就老觉得在这里头不怎么靠谱呢,人离乡贱,她出去打工也才半年吧,没头没脑跟家里说嫁人了,给自己找个那么远的婆家。”
  江满:“令妹的事情,与我无关。”
  “没敢说跟你有关系啊。”姚志华道,“你以为我想理她我也不管她,这不是她要闹出什么事情来,娘家也不利索吗,丢的还不是姓姚的脸。”
  他把那么大脑袋靠着江满肩膀,整个人没长骨头一样贴着她,大鸟依人似的,蹭一蹭,还故意哼哼两声。
  江满肩膀推了下没推动,皱眉鄙夷:“姚志华,撒娇不适合你。”
  “谁撒娇,我心累。”
  江满推不动,索性不理他,嗤笑:“羊城有多远说难听点儿,她干了什么丢人事情都传不过来,传过来也丢不着别人的脸。”
  “哎,你说啊……”姚志华琢磨道,“男的三十一了,不大可能是头婚,这要是个二婚,头婚怎么回事,死老婆的倒也罢了,要是离婚的,因为啥离的人家前妻为什么跟他离婚别是个有问题的货。”
  “八十年代了啊,离婚可也没啥。”江满一笑,“我看要是二婚倒还好了呢”
  “啥意思”
  “那要是人家头婚还在,你们老姚家不更丢人”江满推不开黏胶一样的姚志华,便掀开被单,自己往下溜,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再说了,就你那个妹妹,她说的话也能信她说三十一,我看五十一都有可能,还不定怎么回事呢。你呀,也别操这个心了,横竖你又管不了,你也管不着。”
  “我倒是想管她呢。”姚志华脱掉衬衫,随手拿了个书本扇灭油灯,嘁了一声道,“我爹娘这把年纪了,本身就够糊涂的了,她要再添乱,你指望我大哥还是二哥最后还不是我头疼。”
  摇头自嘲,不由感慨道,“这人呐,最倒霉的就是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扯不断,理不清,谁摊上谁自己怨老天去吧。”
  江满不接茬,姚志华搂着她静下来,半晌自己说道:“所以我有时候就想啊,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了,看看我们畅畅,我们闺女多好啊,我们能疼她的最好方式,就是相亲相爱,够努力,先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一家人才能有个好日子。”
  “放心吧,你闺女赶明儿一准好日子。”江满打了个哈欠,睡意中抓住他的手掐了一下,“老实点儿,干嘛呀你。”
  “跟畅畅妈相亲相爱啊。”姚志华搂过来,一边笑道,“没跟你说吗,夫妻和睦恩爱,家庭才能幸福,所以为了你的幸福,你男人必须多多努力。”
  “……”江满想说,她到底是怎么遇上这货的。
  暑假,畅畅三岁,一对爹妈商量了半天,考察了半天,要不要给上幼儿园。
  没办法,这年代刚满三岁的宝宝,便是在沪城,也极少有上幼儿园的,托儿所还差不多。《义务教育法》都还没颁布呢,江满隐约记得,这部教育法要八十年代中期才能颁布。
  入学年龄现在就没有明确规定。农村不说了,城市基本要求七周岁以后才能上小学,六岁极个别。像小陆杨,被他爸妈带到瀛县,送去上学让学校老师犯了愁,县里副书记的孩子,六岁,不敢收又不敢不收,太小了,怎么教啊。
  肖秀玲来信说,两口子跟儿子商量,要不咱先上一年学前班吧,小男子汉去了一天,不干了,嫌不好玩,老师看得太死,又教不了什么课,还不如姚家村的育红班和泥打架好玩,没事可干,新来乍到又没有玩伴,非得要上学。
  陆安平亲自送他进了小学,班里最小的,小孩长得又讨人喜欢,于是两个老师整天教育别的孩子,你们可别欺负陆杨同学啊,他是咱班老小。
  江满一琢磨,他们家畅畅本来就是夏天六月份生的,六岁入学就刚刚满六岁,恐怕比人家小孩小两三岁,干脆顺其自然,早一年晚一年没什么大不了,就不急着上幼儿园了吧。
  畅畅小姑娘摊上这对爹妈,貌似压根也不重视什么早教,整天带着她吃,带着她玩,81年下半年,小姑娘大概就是跟着妈妈,在姚家村和沪城之间两地过的。
  村里住一阵子,沪城过一阵子,两趟来回,时间就飞快地跑走了。
  小姑娘除了被爸爸抱着,不知所云背了几首唐诗,跟妈妈吃着玩着,说过几个英语单词,还都是关于好吃的东西,别的,拿爸爸的钢笔在纸上胡乱画,不好玩,不用爸爸说,就自己丢到一边去了。
  这俩爹妈,好像从来也没有过让畅畅小姑娘当天才儿童、当学霸的想法。
  农历81年底,阳历82年元旦,畅畅跟妈妈是在村里过的。畅畅穿一件领口袖口滚着白色毛圈的小棉袄,坐在村部一间专门的办公室里玩。
  办公室挂着姚家村商贸公司的牌子,年底了,妈妈和公司的股东们在旁边屋里开会呢,公司这一年赚钱不少,股东们要分红了。
  大人开会,畅畅小姑娘就和妞子、姚琳琳一起,都是跟着大人来的,就留在这边屋里玩,仨小孩坐在沙发上翻小人书,姚领娣在旁边照管着。
  她们看一本叫做《神笔马良》的小人书,这个故事妈妈给她讲过的,畅畅不认字,可是记性好,会看图说话啊,就指着讲给小伙伴们听。
  “这个小孩他会画画,他还会写字,跟我爸爸一样。”为爸爸骄傲一下下,翻一页,“他有一支神笔,画什么能变成真的。”再翻一页,“这个人是老财主,他不给小孩吃饭,小孩用神笔画烧饼吃,吃饱饱的,可香可香了……”
  妞子:“为什么不给吃饭”
  畅畅:“他是老财主,是大坏蛋。”
  姚琳琳:“大坏蛋!”
  畅畅继续讲故事:“他画了一只仙鹤,仙鹤就变成活的了,就飞走了。”
  小伙伴们:哇,真神奇!
  小伙伴们开始兴致勃勃讨论,等我要有神笔,我就画个什么什么,妞子说她要画很多好吃的。
  畅畅:“我要有神笔,就画个飞马,骑着飞到天上去玩。”
  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小伙伴们吓了一下,赶紧抬头去看。
  畅畅也抬头看看,慢悠悠放下小人书,从沙发上滑下来,爬上椅子,再从椅子上爬到办公桌上,也不管那铃声一个劲儿响,不急不慌拿起电话,慢悠悠地:“喂,你找谁呀”
  “畅畅”那边试探地叫了一声,“你是畅畅吗我是爸爸。”
  畅畅看看听筒,好像真是爸爸啊,笑眯眯叫:“爸爸~~”
  那声音蜜里调油,九曲十八弯,叫的电话那端姚志华恨不得顺着电话线爬过来。
  “畅畅,畅畅,想爸爸了没”
  “想~~”
  “爸爸就快回去了。”姚志华说,“畅畅,妈妈呢,叫妈妈来接电话,爸爸有事儿。”
  于是畅畅放下电话,跑到隔壁屋门口伸头看看,妈妈正在开会呢,畅畅踮起脚尖招招手,结果妈妈没看见,都没反应。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