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五拿出这么多钱,段爷爷还是要问一句的。
  “你这是和家里商量过了?”
  “没有。”
  黄五嘿嘿一笑:“这钱是我这么多年的积蓄。”
  他娘一向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若是知晓想要做生意还要先掏钱,肯定不乐意,所以他也就直接省了这个流程,拿了自己的私房钱。
  段爷爷看黄五的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
  能一个人攒下一两银子,他也是了不得。
  买下了泥鳅粉,黄五就带着段杏花告辞了。
  不是他不想留下来交流感情,实在是第一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想想要到哪里去卖才能卖的出去卖得好,第二,就是他一个女婿也不好在岳家吃饭。
  他是想要交流感情,可不是想要占便宜让岳家人对自己有意见的。
  出去的时候,还正好碰上了从地里回来的段家男人和跟在后面的段家媳妇。
  双方打了个招呼就分了开。
  段父奇怪的回头看了一眼黄五背影,跟着自己媳妇嘀咕道:“妹夫怎么来了?”
  “是啊,杏花不是昨天才回来过吗?”
  段母也奇怪,这年头女人一年到头都很少能回娘家,杏花昨天回来还能说是想父母了,今天又来一次,还是带着女婿一起,说是没事都不能让人信。
  不光是他们嘀咕,其他两房也在嘀咕,尤其是段大伯娘,更是立刻就起了警惕心,小声的问丈夫:“你说黄家是不是看着咱们家赚钱了,想着来跟着一道赚钱的?”
  段大伯也想到了这一茬,但没有媳妇这么排斥:“有可能,杏花她婆家日子也慢慢不好过了,底下还有那么多孩子要养着,想跟着一道赚钱也正常。”
  哪里正常了?!!
  这哪里正常了?!!
  还从未听说过出嫁的姑娘带着婆家一道来赚娘家钱的!
  段大伯娘满脸的憋屈,可偏偏段大伯听了她的话却一点警惕心都没有,还在憨憨的道:“咱们家不是已经赚了不少了吗?而且这个钱是爹娘想办法挣得,杏花也是他们女儿,怎么就不能跟着一起挣钱了,我看挺好的,杏花在婆家日子不好过,要是靠着娘家挣了钱,她婆家也不会慢待了。”
  “相公你怎么就是不明白。”
  段大伯娘气的不行:“那挣钱的方子是能随便透露出去的吗?你没看爹娘连我们都不说,若是给了杏花这个外嫁女,杏花她婆家五个男丁,还有四个嫂嫂,不就都知道了,她嫂嫂能不告诉娘家吗?那娘家能没有儿媳妇吗?儿媳妇知道了,不就相当于儿媳妇娘家也知道了,到了最后,全村人都知道了,咱们家还挣个什么钱!”
  段奶奶从外面上茅房回来正好听到了这话,当即有点稀奇的看了眼段大伯娘。
  段大伯娘正说完,还想再说点别的,一转眼,就瞧见婆婆正站在自己身后,吓得一个激灵,大脑一片空白话都说不上来。
  “你这脑子转的挺快啊。”
  段奶奶还真没有要怪这个儿媳妇的意思,她现在正处于“知识发家致富,知识能让人走上人生巅峰”的阶段,本来还想着家里只有段青恩一个人小小年纪就聪明无比,没想到这个大儿媳妇也看的挺明白。
  她就是这么一夸,听在段大伯娘眼里,却是婆婆记恨她背后说自己女儿,阴恻恻的不满威胁:“你脑子……转的挺快啊……”
  本来婆媳之间就是媳妇要低于婆婆。
  现在全家又指望着公婆挣钱,段大伯娘哪里敢得罪婆婆啊。
  她直接就被自己的脑补给吓僵了。
  “娘、娘……”
  缓了一秒钟,有着强大求生欲的段大伯娘才战战兢兢的喊了一声,“我刚才不是,我就是唠个嗑……”
  “没事没事。”
  段奶奶倒是挺高兴。
  又在家里挖掘出了一个聪明人,能不高兴吗?
  “老大媳妇啊,我之前怎么没发现你这心里想法还挺多的,好,真是好,咱家总算是出了个心眼多的。”
  哪里像是他爷,真是的,昨天看了一晚上书都看不懂。
  快要吓死,听着这段话怎么都像是话里有话的段大伯娘:“……”
  段奶奶理直气壮的怪罪着段爷爷不学习,完全不去想她自己也看不懂。
  她是越看段大伯娘越满意,上上下下打量着。
  这个大儿媳平时就比较喜欢拔尖,只是她以为这就是她性子这样,没想到她居然心有河沟,能说出这么通透的话。
  “好啊,我们家能有你这么一个儿媳妇,真是不错。”
  段大伯娘:……这是要休了她吗???
  眼见着婆婆笑里藏刀说完这番话就要进屋,段大伯娘哪里愿意坐以待毙,直接吓得往地上一瘫,伸手就去抱婆婆的腿哭嚎:“娘我知道错了娘,您别休了我,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真心实意夸奖儿媳妇的段奶奶:“???”
  同样真心实意以为娘在夸自己媳妇乐滋滋听着的段大伯:“???”
  这个误会上了饭桌,段奶奶几次解释自己就是觉得段大伯娘这个儿媳妇脑子好使才解开。
  惊魂未定的段大伯娘战战兢兢,虽然知道是误会一场,可心里却暗自决定再也不说酸话了。
  等到段爷爷宣布了段家愿意给亲家成本价,让他们把虎骨粉拿出去卖挣钱,段大伯娘欢欣鼓舞起来。
  娘家都指望着婆家帮忙挣钱呢,她自然是更加不敢作妖了。
  正心底再次决定以后一定好好做段家的儿媳妇,公婆说东她绝对不往西着,段奶奶也开口,宣布自己和段爷爷决定让家里另外三个孩子一起上学念书。
  “咱们家就是普通农家,就算是赚了点钱,那也是农家,日后有点什么天才人祸的肯定跑不过去,只有念了书,日后寻个好前程才好。”
  段奶奶直接将段青恩说的话照搬了出来,“夫子回来了,今天我就带着四个孩子去学堂,把该交的束交了,日后,他们就一同在学堂好好念书。”
  坐在段大伯娘身边的小子立刻哀嚎一声。
  他性子皮,是双胞胎中的老大,段家对着小孩子一向宽松,也不拘着他们,让他们随便漫山遍野的跑着玩,于是他就养成了一副散漫爱玩的性子。
  现在一听说日后要每天都在学堂里坐着念书,当即哭丧着脸求段奶奶:“奶,我能不能不去啊,那书是那么好念的吗?之前恩哥也不是没有教过我,可是我实在是学不会,看了就犯困啊,那字认识我,可我不认识它,怎么念的下去。”
  坐在段奶奶身边的段爷爷总觉得这话有点耳熟,但作为一家之主,他自然是沉下了脸,严肃道:“这是我们商量好了的,哪里有你说话的地。”
  “是啊是啊。”
  段大伯娘经过刚才那一遭,简直恨不得公婆说个什么她都摇旗呐喊,此刻见儿子居然敢不顺着公婆的话,当即一巴掌拍在了他后脑勺上。
  “能念书识字那是你的福分,你知道一年束要多少钱吗?让你念你就好好念!”
  段奶奶满意的看着孙子抱着头不甘心的埋头吃饭,“老大媳妇说的对,能念书那都是福分,看看整个村子里,能念书的连两只手都没有,这还是算上咱们家青恩了。”
  “是啊是啊。”
  段大伯娘也知道段奶奶疼段青恩,立刻开始跟着吹捧:“看看整个村子里,就数咱家青恩长得有出息,说话办事简直跟个小大人一样,这就是念书念的,我呀要是有这个机会,我都想念。”
  段奶奶高兴了,没想到大儿媳妇这么上进。
  她张嘴乐着笑:“还真别说,你现在就有机会。”
  正在无脑吹的段大伯娘:“……啊?”
  “我昨儿跟你们爹商量了一下,以后啊,这三个小的开始上学,在学堂认一个字,回来就教你爹一个字,今儿我瞧着老大媳妇你脑子也灵活,又这么喜欢念书,不如以后,也跟着学?以后啊,咱们段家就有许多读书人了,定然能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段大伯娘:“我、这个……”
  她不想念书啊,那字认识她,她不认识字啊!
  段奶奶见她一脸为难,还以为她是觉得娘跟儿子学字不好意思,直接一拍桌,帮她答应:
  “这个事就这么定了!”
  “行了,吃饭!”
  第60章 农家科举日常(5)
  段家全家进行了新的阶段。
  代称为:全家求学。
  一开始,段奶奶还只决定让段大伯娘和段爷爷一起跟着孩子们念书,但是后来,她突然觉得这样不行,要进步,应该全家一起进步。
  何况家里一共就只有四个儿子,最小的那个离得远她管不着,但剩下的三个儿子可是都娶妻了的。
  虽然说儿子都是他们带大的,理应也是什么都听从他们的安排,但若是只让段大伯娘一个人读书识字,让她一个人聪明起来,那不就是让她这一房富裕起来吗?
  虽说有孩子在学,可孩子学怎么比得上大人。
  没错,在段奶奶眼中,大人的学习能力应该要强于小孩子的。
  这么想,大人的四肢都比小孩子大,头也比小孩子大,就连活的岁数都比小孩子大,那自然是他们要比小孩子的学习能力要强。
  如此如此这样一想的段奶奶觉得没什么毛病,为了全家一起发财,她下午就又改了主意,决定让全家一起努力学习。
  反正一头羊赶着也是赶,一群羊赶着也是赶,总是差不离的。
  至于她自己,反正她比较笨,年纪也大了,眼睛也看不清,又有他爷在,她就不用学了。
  段奶奶还特别机智的决定让全家人在做饭的这个时间段学习,而她,就辛苦一下自己,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做饭。
  正好青恩之前才说他们家既然有了钱,也有了营生,就不必像是之前那样一天两餐饭,日后可以早中晚都吃饭。
  这样的话,家里就可以在早中晚看书学习。
  越想越觉得这么安排刚刚好,段奶奶下午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了家人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开心心带着四个孙子一道出了门,要去拜访回来的夫子。
  而段家全家人,就只能哭丧着一张脸,看着老太太和家里的四个小孩子离去的背影。
  在村里办了个学堂的夫子姓林,是个秀才,据说他之前也是年轻的时候一考就中,结果没想到后来家中老父去世,他守了三年的孝,再去考,就怎么考都不中了。
  之后又这样折腾了几十年,弄的家里一贫如洗,上京赶考的费用也没了,家里妻子又累的生了病,这才没再继续考下去,老老实实回来做学堂。
  按理说他应该去镇上或者是城里这样的地方做学堂,但这些地方之前都有了学堂,他也不好去跟人家抢学生,思来想去,就落户在了段家村子里。
  村子虽然小,愿意让自家孩子来上学的孩子也少,但段家村好就好在山清水秀,而且周围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子。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的话,就是周围的村子们构成了一个圆,而段家村就在圆的中心。
  将学堂坐落在这里,地皮也不贵,也受人尊敬,还方便周围村子将孩子送来学习,束加起来竟也不比镇上少多少。
  对此,之前本来只是想要糊口有口饭吃的林秀才很满足,手上宽裕了,又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女儿还嫁出去了,他也就开始关注起那些家贫有上学之心但却无钱读书的学生。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