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245 杜如晦与王珪
  与房玄龄并称为良相的是杜如晦,也有很好的出身,他的祖父杜果,在北周、隋朝之际就有名望。所以,杜如晦是个名门之后。
  他年轻时就才能出众、性格豪爽,同时喜欢读书,以风流儒雅自诩,有临难不苟的气节,能当机立断。
  隋朝大业年间,他去参加吏部量才授官的考核,侍郎高孝基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说:“您当有国家栋梁的才能,望保持美德。”当下委任他为滏阳尉。
  杜如晦看到隋朝将起,当下弃官而去。
  他是个有智慧的人,所以,知道天下的形势,知道隋亡唐兴,当下去投奔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是个重人才的人,也听闻了杜如晦的名声,当下任命杜如晦为王府兵曹参军,后改任陕州总管府长史。
  不久,李建成教唆李渊调任李世民幕府的众多僚属迁升。
  李世民见了,深为忧虑。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调离的人虽多,并不足惜,只是杜如晦是辅佐君王之才,不能被调任!大王若始终掌管藩镇,尚无关系;若要治理天下,舍弃杜如晦,就没有共建功业的人!”
  李世民警悟地说:“不是先生指明,我几乎失去他!”当下奏请朝廷,将杜如晦留在幕府。
  自此,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常常参与军事机密。当时政多变故,杜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毫无滞留,同僚一致公认他的才干,无人见出他才能的限度。
  李世民提升他为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为建平县男,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立后,他任郎中。
  之后,他与房玄龄参与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替李世民夺取了权力。
  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后,他被授职左庶子,升为兵部尚书,晋封为蔡国公,食邑三千户,另有益州食邑一千三百户。
  不久,任检校郎中,代理吏部尚书,总领东宫禁军,晋位为尚书右仆射,仍兼任吏部职务。
  杜如晦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举荐贤能之士,降级使用不贤者,都各得其职。
  一个人,只要有了较高了地位了,就有人妒忌,就有人想拉他下来。杜如晦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监察御史陈师合看不惯杜如晦,当下呈献《拔士论》,称一个人不可统管数职,暗中讽喻杜如晦等人。
  李世民看了之后,说:“玄龄、如晦不是以有功旧臣的身份提拔的,仅因其才能参与治理天下,师合想以此离间我们君臣吗?”当下将陈师合贬官至岭表。
  杜如晦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李世民了。
  可惜的是,他没有房玄龄那么长的寿命,四十来岁就开始病了。
  他因病辞职,李世民诏令给他原俸禄在家养病,派来给他治病、探望的人络绎不绝。
  杜如晦病危时,李世民诏令皇太子前去问候,并亲自到他家。
  杜如晦终究没能捱过去,四十六岁就去世了。
  李世民对于杜如晦的死,极其悲痛,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衔。安葬时,加司空衔,谥号“成”,并亲笔手诏虞世南撰文刻于石碑,以便记载君主痛悼臣子之意。
  李世民在杜如晦死后,对他仍思念不已。一次吃瓜,瓜味甜美,便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
  他赐给房玄龄黄银带,说:“如晦与您一同辅佐我,而今我只见公一人。”说罢,泫然泪下,说:“相传鬼神畏惧黄银。”当下另取黄银带,让房玄龄送去杜家。
  后来,李世民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素一样,次日讲给房玄龄听,派他带着皇帝的膳食前往祭奠。
  到杜如晦一周年的丧祭日,太宗派宫中女官慰问杜如晦的妻室子女,封地、官宅、官衔、补助亦不取消,皇帝对他家的恩惠礼遇丝毫不减。后来诏令功臣可以世袭,又追赠他密州刺史衔,封地改至莱。
  杜如晦以做事的认真,以及对李世民的忠贞,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王珪则和魏征一样,以直谏得到重用。
  王珪,他的祖父就是王僧辩,南梁时官至太尉、尚书令,我们前面讲陈霸先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个将领,是一个接近名将的人,可惜,遇到了陈霸先。
  王珪性情稳重恬静,志向度量深邃纯正,对名利际遇看得很淡薄,交朋结友绝不随便。
  隋文帝时,招聘到秘书内省,校正审定各种图书资料,任太常治礼郎。他的小叔父王颇,是位博古通今的学者,很有鉴别能力,特别器重赞扬他。
  王颇因汉王杨谅谋反获罪,株连被杀,王珪逃到终南山隐居了十多年。
  隋亡唐兴,王珪再次出山,选择了投奔李建成,被任命为中舍人,后改任中允,对他的待遇丰厚。
  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调他回京任谏议大夫。
  李世民曾经说过:“纯正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天下太平;正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能使天下太平。只有君臣都纯正,天下才会安宁。我虽然不算圣明,幸亏您诸位多次劝阻纠正我的失误,才差不多使得天下平安。”
  王珪听了,建议说:“古代,天子有七位直言劝谏的臣子,劝谏不被采纳,就一个接一个地用死劝谏。如果陛下光大至高无上的德行,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我愿竭尽微薄的心力,多少为您帮点小忙。”
  李世民同意,诏令谏官随同中书、门下二省以及三品以上朝臣进入内衙紫宸殿。
  王珪诚恳地收集好的批评意见,提出有益的规劝,李世民更加信任他。
  王珪对李世民凡是做得不对的地方,都加以规劝。
  李世民叫太常少卿祖孝孙向宫中女乐手们传授音乐十二律吕知识,犹豫技艺没有长进,多次受到李世民斥责。
  王珪和温彦博一起进言说:“祖孝孙是位纯洁严谨的文人,陛下叫他去教授女乐手,还斥责他,人们大概认为文人算不了什么吧?”
  李世民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信,却要顺从下属欺骗君主,替他当说客吗?”
  温彦博害怕了,检讨错误,王珪却不认错,说:“我原来侍奉隐太子,按罪应当处死,陛下怜悯不杀,安排在谏议大夫这个重要位置上,让我尽忠竭力进行规谏,现在却怀疑我有私心,这是陛下亏待我,不是我辜负陛下。”
  李世民听了,默默无言,感到惭愧,于是作罢。
  第二天,李世民告诉房玄龄说:“古时周武王不听伯夷叔齐的劝阻,周宣王杀掉了无辜的大夫杜伯,自古以来国君听取劝谏确实困难。我日夜努力学习前代圣明的国君,昨天指责王王圭等人,自己很后悔,您诸位千万不要因此害怕而不愿进言劝谏呀!”
  贞观十三年,王珪病重,李世民派南平公主回家探望他的家公,又派民部尚书唐俭调理药剂饮食。不久,王珪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李世民穿上丧服在便殿哭泣悼念,诏令魏王李泰带领众朝臣到王家吊唁,追认他为吏部尚书,谥号为“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