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639 洪武之治
  朱元璋晚年,有两件事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一是迁都的失败,二是太子朱标的去世。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
  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然后,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朱元璋正要朱标全力主持迁都事宜,哪里知道,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便患上了病症。
  他在生病期间,还向朱元璋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
  第二年,朱标就病逝了。
  朱元璋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他,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他在这一年的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文中表达了自己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我们知道,朱元璋一向都是我定胜天的样子,如今说出这样无奈的话,真是异常凄凉,知道自己再厉害,终究还是厉害不过老天!
  国都一事,便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遗憾,至死都没有妥善解决。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年迈的朱元璋,终于抵挡不住老天,驾崩于应天皇宫,他下遗诏说:“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他死后,葬于紫金山明孝陵。
  朱元璋一生的贡献,可谓伟矣!
  他单单建立明朝,就足以称雄,何况他的英明治国。
  朱元璋的在经济上,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
  公元1368年,外地州县官进京,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朱元璋还鼓励开垦荒地,公元1370年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
  这种军屯,使得卫所制在明初兴盛。当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卫所,达到了数千个。其中广东海陆丰一带,就有碣石卫。我的先祖黄有能,正是碣石卫里任职。他生下五子,其中长子黄永兴,在大安所任职。他晚年看重青塘佳地,便在青塘驻扎,成为青塘黄氏师祖,繁衍至今,成为数万人的大村。其中,村中保持了军队里的暗语,谓之军话,同时保持了军队里的许多风俗,如盖仔狮等等,可见卫所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至于商屯,就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另外,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他的这些政策,使得他统治期间,经济走向了繁荣,人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史称“洪武之治”。
  如果朱元璋没有晚年的疯狂杀人,在史上,他的地位将接近唐太宗、康熙,可惜,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成了一半明君一半恶魔。
  《明史》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这是对他建立明朝的赞誉。
  他为政上的赞誉是:“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得史如此称赞,虽死何憾!
  他自己也说:“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是的,我本来就是个平头百姓,如今做下这么多丰功伟绩,我还怕人家说我什么!
  真是自信中带着狂傲,不愧为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