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661 第三杨的起来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瞻基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
  朱瞻基闻讯后,召杨荣等商讨对策,杨荣极力主张趁朱高煦尚未切实准备之际,出其不意,御驾亲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朱瞻基先是迟疑,在夏元吉以李景隆之先例劝说后,朱瞻基接受了杨荣的建议,亲率军队迅速包围乐安,朱高煦被迫投降,叛乱很快被平定。
  朱瞻基回师后,杨荣因决策之功,得到上赏,被赐给五枚银章,给予很高的褒奖和赐予。
  不久,朱瞻基在安南的撤军和继续平定的努力之间举棋不定。
  这时,武将主张采取武力,而杨荣和杨士奇则力主放弃安南。
  朱瞻基最终接受杨荣的建议,从安南撤军。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杨荣随朱瞻基巡边,到达遵化。
  他听说兀良哈将要犯边,朱瞻基将扈从的文臣都留在大营,只命杨荣跟从。
  杨荣自率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杨荣升为少傅,又升任荣禄大夫,仍兼尚书、大学士之职,因并食三禄,杨荣遂辞去大学士的俸禄。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杨荣又随从朱瞻基巡边,至洗马林而返。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太子朱祁镇即位。
  朱祁镇即位时,只有九岁,当下政事由太皇太后张氏听政,太皇太后信任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多咨询三人裁决朝事。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明宣宗实录》书成,杨荣进升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师,仍兼任尚书、大学士之职,并获赐玉带。
  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杨荣请准回乡展扫先墓,于二月十八日起程。
  他扫完墓后,即择日出发京城。
  路上,杨荣病发。
  众人都劝他稍事休息再走。
  杨荣却说:“君命不能稽留。”便带着医生起程。
  他途经杭州武林驿时,病重不起,于同年七月二日病逝,享年七十岁。
  他的长孙杨泰侍侧含殓,护行内侍阮江以讣闻回告朱祁镇,朱祁镇恸悼,为他辍朝一日,追赠杨荣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赐谥号文敏,派礼部尚书胡濙前往吊祭,命阮江护丧回葬故土。官其子杨恭为尚宝司丞,授予其家世袭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荣誉。
  杨荣的一生,可谓功德完满的一生。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和他的智慧有关。他除了洞悉人性,掌握形势之外,还有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居功不傲,从来保持着谦逊。
  从朱棣到朱祁镇,四朝元老中,能与杨荣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杨溥。
  杨溥,他与杨荣是同科进士,授编修官。
  这说明杨溥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永乐初年,杨溥为洗马官,侍奉皇太子。
  有一次,太子朱高炽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
  杨溥说:“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说完,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
  太子非常高兴。
  不久,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
  这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京任职。
  公元1414年,东宫派使者迎接朱棣太迟,使得朱棣大怒。
  黄淮被逮到北.京,关进监狱。
  金问前去解释,朱棣更加愤怒,说:“金问是什么人,也能侍奉太子?”当下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问。
  杨溥受到牵连,被逮进锦衣卫监狱。
  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物多次断绝,而朱棣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间断。
  他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通读了好几遍。
  朱高炽即位后,立即将杨溥获释出狱,升为翰林学士。
  朱高炽对他加以褒奖,赐给钞币。
  朱高炽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
  第二年。朱高炽在思善门左边建弘文阁,在各大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
  杨士奇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
  朱高炽命授予陈继博士官,杨敬编修官,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朕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只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报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
  朱瞻基即位后,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主管枢机事务。
  四年后,杨溥因母亲去世辞职,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杨溥升任礼部尚书,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
  朱祁镇即位后,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端正谨严、老成而识大体的人来担任讲官。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
  太后非常高兴。
  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朱祁镇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尚书胡瀅进去。
  太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现在皇上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太后又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
  杨溥感动而泣,太后也泣,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
  当初朱高炽做太子时,受到诬陷,东宫属官许多死于诏狱之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就是十年,几次差点死去。
  朱高炽常常在宫中惦念他们,太后对他们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对杨溥说了这番话。
  太后又对朱祁镇说:“这五位大臣,经过三朝皇帝的选任,足以辅佐后人。皇帝政事繁忙,应当与这五位共同商议。”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宣宗实录》修成,杨溥升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杨溥比杨士奇、杨荣晚二十年入阁,至此,与他们并列,成为三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