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珠玉摇 > 第78节
  可后来他做了一个荒谬的决定,他放弃家族,放弃陪他出生入死的西北军,放弃了西北的一切,放弃本已经注定的人生,离开他原有的道路,跟着长公主去了京城。
  一去八年,再没回过头。
  宁珩离开西北的时候,家族对他失望至极,而后便极力培养宁琰作为宁氏的下一任当家人。
  长兄离开西北后,宁琰便接过他的肩上的担子,撑起了西北。
  只是未曾想过,八年前的一别,会是永别。
  他犹记得那一年送大哥到西宁关,也是一个大雪天,大哥骑在马上,他站在雪地里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走,京城有什么好的?西北才是我们的家乡啊!”
  大哥在马背一甩鞭子,笑声爽朗,“将来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他心心念念的不是京城,而是京城里的那个人。
  宁琰还记得大哥当年神采飞扬的眼神,可如今他已经化归尘土深埋于章台殿的废墟之中。
  大哥以前说过,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一定要回到西北,不管死在哪里,他都要魂归故里。
  但他死于大火之中,尸首难寻,这辈子,他再也回不来了!
  外面风雪渐密,宁琰独自倚在沙桌前看地形图,忽然间毡帐的帘子被掀开。
  他抬起头,见到殷绮如披着黑色的大氅走进来,身上落下不少雪粒,她无暇顾及其它,连雪化在衣服里也不管。
  急匆匆上前,一脸的不忿,将手里攥着的书信往他身上狠狠一砸,呵斥道:“宁琰,你什么意思?你竟敢给我写休书?”
  风雪的呼啸寒气透过毡帐的缝隙钻了进来,吹的帐中一片冰凉。
  宁琰不作声,捡起丢在地上的休书,重新塞回殷绮如手里,叹一声气,“你回去吧,你的父兄就在对面的阵营里,我写一封休书送你过去,从今往后你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殷绮如冷笑问他,“你是疯了吗?明知道西北愿意跟你造反的人不多,宁家也不支持你,你为什么,为什么非要打这场仗呢?”
  宁琰望着她,眼中没有一丝犹豫,“我们宁家世代镇守边疆,为三代皇帝都立下赫赫战功,劳苦功高尚且不提,只说这些年我们为大邺打下多少次胜仗,击退多少次犬戎人?当年长公主将我大哥带去京城,一走八年,如今他枉死京城,还被冠上谋逆的罪名,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长公主不是说宁家想造反吗?那我就反给她看!”
  殷绮如垂眸落泪,“你本可以不用这样的。”
  宁家和朝廷已经达成一致,愿意各自退步,一个不追究宁王之死,一个不弹压西北军民。
  可殷绮如知道,她劝不了宁琰。
  宁家愿意为了家族放弃宁珩,宁琰愿意为了宁珩放弃家族,他有他自己的坚持,旁人根本劝不了,宁家的男人都是一样的倔!
  殷绮如默默垂泪,宁琰见状有些无措,但仍旧劝她,“你走吧,我可以拿我的命去赌,但是不能拿你的命去赌。”
  殷绮如闻言,抬眼凝视着他,“要是我不肯走呢?”
  宁琰沉声气,故意发狠道:“那你就死在这!”
  殷绮如也倔犟的很,立刻驳回去,“好,那我就死在这!你别管我就行了!”
  宁琰按着眉心万分无奈,“现在不是你闹脾气的时候。”
  殷绮如正色看着他,满是严肃道:“我从来不闹脾气,也从来不开玩笑。”
  两人都是执拗的性子,谁也不肯退让。
  可宁琰下定决心要送她离开,如今西北军寡不敌众,连吃败仗,士气也逐渐低迷,他知道过不了多久就有一场硬仗要打,或许他已经快要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了,现在连逃兵他也不去管了,愿意跟着他同生共死的就留下,不愿意也不强留。
  可殷绮如在这里,他不放心,想想她嫁给他的这些时日,也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就一路跟着他离开宁家四处奔波打仗。
  他没能她安稳的生活,如今唯一能为她做的,就是把她送回殷家。
  几年之后,或许她就能渐渐淡忘西北,淡忘他,重新做回那个明媚洒脱的殷家大姑娘,再寻良人,重觅欢喜。
  于是他放下话,明日之前,送她回邺朝大营。
  从宁琰的毡帐回去后,殷绮如就独自陷入沉默中,话也不说,饭也不吃,谁叫都不搭理。
  丫鬟说夫人不许人跟着伺候,宁琰只当她是在闹脾气,因此并未放在心上。
  殷绮如自个在帐里坐了许久,她想了许多事情,想起她的故乡京城,想起她的父亲母亲,想起哥哥,想起年幼时的玩伴,想起她初嫁来西北时的样子。
  她又想到宁琰,她的夫君。
  她爱繁华的京城,更爱自由的西北。
  她挂念前方督战的父兄,亦放不下后方造反的夫君,一时间家国两难,进退无措。
  因是大雪天,天色黑的早,趁军营里忙着巡逻的时候,她踩着凳子挂上了一条白绫,选择在一个寒冷的雪夜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死在遥远的西北之地。
  她的一生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但从不后悔。
  *
  殷绮如的死,在西北之境掀起震荡,在西北军中,众人说宁将军的夫人自戕身亡,在大邺军中,又说殷大人的女儿死于敌营,她以一己之身牵动两军,更让亲眷为她伤痛欲绝。
  她一直是个烈性的女子,不回头,不转弯,永远向前,不留后路。
  以前她说映容是水一样的女子,柔和平淡,却处处转圜。
  而她,就像竹子,刚过易折,无论对错,不惧生死。
  西北离京城极远,即便快马加鞭,连发驿站,但殷绮如的死讯传来京城时,已是她自尽的半月之后了。
  她的死,或许让殷家,让宁琰悲痛至极,可在京城中,却未起波澜。
  京城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殷绮如的死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湖水中,若不是长公主为了安抚殷家追封她为乐阳公主,只怕知道此事的人会更少。
  可从前闺阁相识的几个姑娘,还是为她年轻的生命惋惜不已。
  映容得知后,更感伤怀,她在家翻看西北的书信时,总是能想到殷绮如,那个热情活泼,直爽爱笑的姑娘,永远的留在了西北,也永远的留在她的回忆里。
  而那些从前一起玩的女孩子们,大家都已经长大了,她们各自嫁人,各有人生,有的红颜薄命,有的远嫁他乡,如今竟连三两个人都凑不齐。
  映容正在看书信,另一边琳姐儿睡的好好的,突然就开始哭起来,映容只好赶紧放下手中的信,转头去抱了琳姐儿过来,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给远在西北的傅伯霆回一封家书。
  她只是在想,人的一辈子,总有那么多千回百转,世事难料!
  第一百零一章 终章(正文完)
  时至腊月,成家和余家几经坎坷的婚事终于敲定日期,黛容不日就要出阁,待嫁的这些时日里,她一直闷在屋里绣喜被,备嫁妆。
  表面上平静自若,其实心里难掩紧张,本来她出嫁的年纪就小,可成叙翎大她四岁,成家总是催促婚事,这才将婚期提前了,不然怎么也得等到明年再办喜事。
  成家是清高板正,沉肃教条的家族,不仅家风严谨,且家中众人个个才学斐然,熟读圣贤,嫁进这样的人家,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担心害怕。
  况且之前经了碧容一事,成家嘴上虽不说,但心里也有些嫌隙,黛容还未嫁过去,便已是满心忧虑,一边担忧,一边还得学着通透处事,她打听清楚成家几房一共多少人,有哪些叔伯长辈,有多少嫂子妯娌,小辈的男女各有几个,一概过问后,便按着年纪辈分和打来的喜好给成家众人备上见面礼,给成大学士和老夫人,成二老爷和二夫人这样的嫡亲长辈更是亲手绣了礼品,只盼着能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这样的人丁兴旺的世家大族中讨生活很不容易,黛容虽是伯府之女,但也深刻的明白这一点,丝毫不敢拿捏千金小姐的架子,见到成家长辈也是处处柔顺恭谨,尚还未嫁便已经在长辈中得了个贤良恭顺的名声。
  临近婚期时,各家都送了贺礼过来,其中最别具一格的是秦六爷单送过来的一份,实在是因为太贵重了,让人看了直咂舌,可秦家和余家一来没有直接的姻亲关系,二来往日也不常来往,突然间送了这么重的礼,连余文轩都被惊到了。
  秦六爷送过来的是个楠木箱子,从箱底开始,一层金桃子,一层银锭子,一层宝石料子,层层叠叠堆磊上来,最上面架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请人画了一幅园林图,山水重重间,一道长廊横跨其中,廊子里坐着一手执书卷的女子,尽显诗情画意。
  整个箱笼也是珍贵的紫楠木雕刻打造而成,合上盖子,系了条红绸缎,上书:平安喜乐。
  这四个字潇洒率性的很,一看便知是秦六爷自己的手笔。
  他送贺礼的那一日,正巧映容和慧容一同过来给黛容添妆,见了秦六爷送来的这些东西,映容不免惊讶笑道:“老六这回下血本了,这也忒大方了些!”
  慧容翻开那箱笼,细细看了一遍后,指着那画对映容道:“你看这画上的姑娘跟四妹妹像不像?”
  跟着又回过头来打趣黛容,“唉呦,瞧瞧这财大气粗的样儿,可算你这些年的六哥没白叫!”
  黛容坐在一旁,敛襟浅笑,“六哥人很好”
  他人很好,一直很好,只此一句。
  少年时的懵懂之情,总会随着岁月流逝渐渐平淡。
  她知道她有新的人生,前方有另一条路为她敞开,有另一个人正在等她。
  他也知道,得之敬重,各生欢喜,远比争抢更好。
  一段从未挑明的悸动,就这样在各自的理智中归于平静。
  *
  大邺与西北这场仗打了将近一年,在西北叛军将领宁琰阵亡后,大邺军终于平定西北之乱,启元九年的深秋,正式班师回朝。
  军队行至临安地界,长公主密诏,诛杀河东王,敬王,端郡王,收缴各地藩王兵权,统一归编,受制朝廷,将旧兵符熔于火炉,以龙腾虎纹为模,制新兵符,见兵符如见圣上。
  无兵权无封地的异姓王,如胶东王,赤山王一类,均取消世袭制,改为降位袭爵,将来若无立功,则一代一降,直至无爵。
  自此,大邺王朝的皇权制度达到顶峰。
  军队回京之际,长公主在奉勤殿召见荀尚书。
  自元妃死后,皇室与荀家的关系一直僵冷。
  荀尚书跟着侍从进了大殿里,他看着长公主,从她的眼里便能发觉她憔悴了许多。
  但他并未多说,请安行礼后便立于一旁,静待长公主发话。
  殿内沉默许久,两人都不知如何开口,四周安静的连刮茶碗的声音都能听见。
  半晌后,长公主轻声道:“知道今日为何叫你来吗?”
  荀尚书客客气气回话,“臣不知。”
  长公主叹了声气,“如今西北动乱刚平,朝中局势动荡,人人都在观望犹疑,各地藩王只怕也不会那么容易善罢甘休,皇家需要极牢靠的姻亲,元妃虽不在了,但联姻不能断,你懂吗?”
  她的话点到为止,荀尚书心中明了。
  他多年可望不可及的人,仿佛近在咫尺,可他心中却并没有欣喜。
  他安静听完,而后站直身子,禀手垂眸道:“臣与公主相识多年,今日想跟您说一个故事。”
  长公主不甚明白,抬手道:“你说。”
  “臣幼年时,曾喜欢过一件极珍贵的玉器,虽然当年得不到它,但只要能远远的看着它熠熠生辉,哪怕我碰不到摸不着,心里亦是满足的,曾经我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喜欢这件珍宝,也想过如果将来有一日能够得到它,一定会无比珍爱之,可是后来,珍宝被人摔碎了,碎片割伤了我的手,这时候我才突然发觉,原来这么多年以来,它带给我的只有求而不得的心酸和血流成河的伤口,现在它在我心里,只剩一地的碎片,再无其它。”
  他抬起头凝视道:“元妃已故,荀家已经没有女儿可以往宫里送了,公主英明,自然也该知道,荀家的忠君爱国从来都与联姻无关。”
  长公主怔了片刻,强撑笑意道:“珍宝是死物,人心是活物,没有谁的心意会一成不变,只要尚书大人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不变,本宫就放心了。”
  荀尚书的身影离开奉勤殿,长公主独自陷入沉默和回忆中。
  荀泽从来不会拒绝她,他那么好,好到让她以为能够永远肆无忌惮。
  可是现在,他离她越来越远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