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科幻未来 > 大明惊变 > 第24节
  朱骥亦觉得有理,便走过去提起木椅挡手往外一拉,果然拉成了一张床。他还从未见过这种椅子,觉得设计十分新奇。
  杨埙道:“有意思吧?这是一名苏州工匠送我的。对了,褥子、被子都在那边箱子里,朱指挥自己动手,不必客气。”
  家里有了客人,杨埙也不好意思太过懒惰,挣扎着起身,生了一盆火,搁置在房中。房中勉强有了一丝热气,总算好睡多了。
  朱骥忽问道:“杨匠官没睡着吧?”
  杨埙“嗯”了一声,道:“我正好有件事想问问朱指挥。听说李祭酒当年得罪仁宗皇帝,被武士以金瓜扑打,肋骨尽断,生命垂危,是尊父朱指挥拿奇药血竭救了他。那血竭,朱家可还有剩余?”
  朱骥道:“那血竭是十分珍贵之物,家父到南海出差时偶然得到,后来为了救治李祭酒全用上了,半点不剩。杨匠官如何忽然问起这个?”
  杨埙便大致说了蒋鸣军嫌弃自己是匠户出身,欲将妹妹嫁给郭信一事。
  朱骥奇道:“郭信?杨匠官说的这个郭信可是凤阳人?”
  杨埙道:“是啊,怎么,朱指挥认识他?”朱骥道:“不认识,但是我听过他的名字。他是滁阳王后人。”
  杨埙:“滁阳王又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朱骥道:“杨匠官总该听过郭子兴吧?”
  杨埙笑道:“那谁能不知道?郭子兴可是我们大明开国皇帝的岳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发迹前,是个穷苦的僧人。红巾起义席卷中原大地后,他慕名到濠州投军,结果被城门的守军拦住盘问。因性子执拗,言语不和,又被守军捆缚起来。守军还派人去请令旗,要杀掉脾气很大的朱元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听说后,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究竟。他第一眼看到朱元璋就很喜欢,命令兵士松绑,并将朱氏收为自己的部卒。
  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如鱼得水,不但打仗勇猛,而且颇有智略,数次出战都立下了军功,加上他是军中少有的认识字的将领,因此很得郭子兴赏识。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二人结婚时,朱元璋二十五岁,马氏二十一岁,都算是当时的大龄青年了。马氏长相一般,也不识字,但由于她是郭子兴至交之女,对朱元璋早期事业有不少帮助。
  与干女婿朱元璋的性格、作风截然不同,郭子兴性格暴躁易怒,忌才护短,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加上做事迟疑不决,所以和濠州城中其他四个红巾军首领都合不来。日子久了,几方矛盾越来越深,其他红巾军首领联合起来,一齐排挤郭子兴,有一次差点儿将郭子兴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奋力将郭子兴救了出来。
  朱元璋为人精细,做事果断有魄力,在军中人缘很好,大家都尊称他为“朱公子”,他出于大局考虑,担心红巾军因内讧而实力削弱,于是努力想调和郭子兴和其他四个首领的关系,结果却是两边吃力不讨好。郭子兴见干女婿总为对头说好话,对他也猜忌起来,将朱元璋身边能干的亲信都调走不说,还几次下令将朱元璋禁闭起来。
  马氏拿出私房钱,拼命巴结郭子兴宠爱的二夫人张氏,托小张夫人斡旋其中,这才令朱元璋几度化险为夷。
  有一次,郭子兴恼恨之下,又下令将朱元璋关起来,且不准给食物,预备将他饿死。马氏听说后,赶去厨房偷了几张烧饼,藏在怀中,悄悄到牢房送给丈夫。烧饼刚出锅不久,将马氏的胸口都烫红了。朱元璋见到妻子肯与自己患难与共,十分感动[2]。
  这段被老丈人猜疑的经历对朱元璋的性格影响很大,他认为郭子兴胸襟狭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开始动了自立门户的心思。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动声色的努力,朱元璋竟然在郭子兴的眼皮底下悄然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开始掌握了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
  郭子兴有正妻大张氏和次妻小张氏两位妻子,另外还有一名侍妾李氏。大张氏生有三子:郭大舍、郭天叙、郭天爵,小张氏生有一女,李氏则生有幼子郭老舍。其中长子郭大舍已在郭子兴起兵时被元军杀死,但次子郭天叙和第三子郭天爵都正当盛年,对朱元璋暗中扩张实力很是不满。
  郭子兴死后,矛盾立即爆发。然因为朱元璋在军中威望甚高,又得到了小张氏的鼎力支持,由此顺利取得了郭子兴部的控制权。但郭天叙仍然被小明王[3]封为都元帅,是郭部名义上的最高首领。
  不久,郭天叙率军出战,遭叛徒出卖,遇元军袭击战死。亦有人说是朱元璋有意将郭天叙的行踪透露给了敌军,好借刀杀人。
  次年,郭天爵因谋反罪名被诛杀,朱元璋最终完全掌控了郭部。为了报答小张氏对自己的支持,又将其爱女纳为侍妾,即为后来的郭惠妃。
  朱元璋与郭天叙、郭天爵兄弟争权夺利最烈之时,郭子兴侍妾李氏携幼子郭老舍远走高飞,因为郭老舍年纪还小,朱元璋也未放在心上。
  洪武三年(1370年),已经贵为皇帝的朱元璋终于在妻子马皇后的劝说下,追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诏命当地有关部门为之建庙祭祀,又免除郭氏邻居宥氏的赋税徭役,让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
  到了宣德年间,忽然有自称郭老舍的老者来到京城,请求朝见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认可了他是郭子兴之子的身份,授予冠带,赐予宝钞等物,命他回凤阳家乡奉祀滁阳王。
  郭老舍之后,又有郭谦、郭昇,到而今的郭信,已经是第四代了。朱骥曾在官方名册上见过郭信的名字,因而有印象。
  杨埙这才知道郭信来历,不无嘲讽地道:“这么说,他也算得上是八竿子之外的皇亲国戚了。”
  朱骥道:“滁阳王只是追封的名号,没有封地,也没有实际利益。除了凤阳一带的人,一般人都不知道滁阳王是谁。不过逢朝中大事,譬如太后、皇帝寿诞,新皇即位等,郭家也会照例进京朝贺,就跟衍圣公一样。当然他不像衍圣公那么显赫,还有朝廷专修的衍圣公府供其起居用。”
  杨埙道:“甚好,如今我总算知道情敌是什么来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朱骥又道:“血竭是南洋特产,中原极是罕见,怕是一时难以寻到。杨匠官不妨去找找胡尚书,问他有没有办法。”
  杨埙奇道:“胡尚书怎么会有办法?”
  朱骥笑道:“胡尚书其实医道相当高明[4],他虽没有正式学医,但当年行走全国时,搜寻了许多民间方子,治怪病有奇效。我外甥朱喜,就是我妻子姑姑的亲孙子,就是在他那里治好的。不过胡尚书是个怕麻烦的人,从不张扬。当年李祭酒遭难,虽有血竭,仍需名医。京城大夫看过后,都说李祭酒活不了了,劝先父别浪费了好药。最后还是胡尚书主动伸出援手,救治了李祭酒,先父这才知道胡尚书原来是个相当厉害的大夫。”
  杨埙道:“我明白了,血竭只是名气大。也许胡尚书有别的法子治好蒋鸣军的残疾,并不需要血竭。但胡尚书既对其高明医术秘而不宣,想必请动他极难。上次他为什么肯替令外甥治病?”
  朱骥道:“我不知道,应该是看我岳父的面子吧。”杨埙道:“那好,我明天去试试。”
  他心中有事,难以入睡,好不容易迷糊过去,又被朱骥推醒,随口问道:“天不是还没亮吗?”
  朱骥道:“我得赶回岳父家换回官服,再去官署。杨匠官一个人在家行吗?”杨埙道:“当然行。”
  朱骥道:“那好,我一会儿出去时,顺道知会一下总甲,让他多安排些人手在附近巡查。”杨埙道:“好了,知道啦。”
  再一觉醒来,竟已过正午,火盆中的炭亦早燃尽了。因为低温严重影响漆面质量,自古漆匠冬季不做活儿,目下正是杨埙最清闲自在的季节。他还想再多赖一会儿,但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只得磨磨蹭蹭地起床,简单洗漱了一下,打算先出门填饱肚子,再往礼部或是麻绳胡同去寻胡濙。
  却见总甲阎英正倚靠在院墙边,见杨埙出门,立即便迎了上来,赔笑道:“杨匠官早,昨晚睡得可还好?”
  杨埙道:“还好。阎总甲在这里做什么?”
  阎英道:“锦衣卫朱指挥命小的保护杨匠官啊。今儿个有好几拨陌生人到这附近转悠,都被小的打发走了。”
  杨埙道:“阎总甲小题大做了吧。这一带住了不少匠人,人家也许是上门的主顾呢。”
  阎英道:“快到年关了,人人忙着回家过节,谁赶这时候做活儿啊?况且这是锦衣卫长官交代下来的,要当大事来办。管他有活儿没活儿,都得赶走。”
  杨埙摇了摇头,先到巷口常去的小吃铺,胡乱填饱了肚子,便起身付账,预备动身去找礼部尚书胡濙。忽有一名军士掀开门帘进来,问道:“哪位是杨匠官?我刚去过杨匠官家,总甲说他多半来了这里。”
  杨埙应道:“我就是。看装束,你是京军神机营的?”
  那军士点点头,道:“我原是蒋鸣军蒋校官手下。今日去他家探望时,他叫我来给杨匠官带个话,叫你去一趟蒋骨扇铺。”
  杨埙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问道:“你肯定蒋鸣军找的是我杨埙吗?”
  军士道:“是啊,我之前就曾听蒋校官提过杨匠官,你们不是苏州同乡吗?”
  杨埙道:“我知道了,多谢。”便与那军士一道出来,又问道:“蒋校官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找我?”
  军士笑道:“这我可不知道,杨匠官还是当面问蒋校官自己吧。我走了。”杨埙道:“好,多谢了。”
  那军士本已转身,忽然伸出双臂,从背后圈住杨埙。杨埙一挣未能挣开,忙喝问道:“做什么?”
  话音未落,后脑勺又重重挨了一记,当即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双眼已被蒙住,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双手也被绑在身后。
  杨埙心道:“这手法,跟绑架胡尚书如出一辙了。一定是那绑架者所为了。”
  有人见杨埙醒来,便走了过来,拿柄匕首、短刀之类的兵器戳着他额头,问道:“你是不是叫杨埙?裱褙胡同的潘舍对你说过些什么?”
  态度极为蛮横粗暴,跟之前盘问礼部尚书胡濙者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杨埙心道:“这些人不知皱纸是于康捡到的,只以为是潘舍悄悄交给了我,生怕他对我泄了底,所以将我抓来盘问。不管我回答是否令对方满意,今日只怕都是难逃一死。只能先用话稳住他们,拖延些时间再说。”
  于是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问道:“我就是杨埙。阁下又是谁?捉我来做什么?”
  那人道:“我姓朱,你叫我朱公子便是。现下是我问你话,你老实回答。说,潘舍对你说过什么?”
  杨埙道:“我很久没见过潘舍,今日去他铺子,才知道他人死了。”
  朱公子道:“撒谎!你没见过潘舍,你身上这张有印章的纸是从哪里得到的?”
  杨埙道:“这是锦衣卫朱指挥交给我的呀,他说他路上捡的,让我帮他查下纸张出自哪家铺子。我对裱褙纸张不了解,只好找同乡潘舍帮忙,哪知他人已经死了。”
  朱公子怒道:“又在撒谎!什么捡的?你当天上掉馅饼呢。不说实话,可别怪我不客气。”拔出刀来,将刀尖比在杨埙脸上。
  杨埙当真有些惊慌起来,忙道:“别……别动手……我没撒谎,我以祖宗八代的名义对天发誓,那张纸真的是捡的。朱指挥岳父于尚书家就在裱褙胡同,捡张纸,又有什么稀奇?”
  朱公子大怒,手上加力。杨埙只觉得面颊一痛,便有血流了出来。忽有人咳嗽一声,朱公子便松了手,退到了一边。
  杨埙气得大骂道:“我明明说了实话,你还要下狠手,还朝我脸上来了一刀。这叫我以后怎么见人?”
  朱公子又举刀走了过来,冷笑道:“你以为你还有命活着见人吗?”命人按住杨埙肩头,举刀往他脸上划去。
  杨埙头被人左右顶住,难以避开,伴随着皮肉的刺痛,心中更是彻骨的冰凉,心道:“完了,我被毁了容,从此再也不能面对苏台了。”伤心欲绝,大叫一声,就此晕了过去。
  依稀觉得口中尽是咸味,大概是血流入了口中。又有人捏住他鼻子,迫使他张开嘴,往里面灌下什么东西。杨埙双眼被蒙住,半晕半醒,全然不知对方所为,心道:“对方手中有刀,明明可以一刀杀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灌服汤药?是想让我中毒,七窍流血而死吗?唉,那样的话,我宁可被一刀杀了。”
  神志越来越模糊,头一软,便再也不省人事。
  朦朦胧胧间,眼前的景物似乎被翻了个面。一个头挽双髻的女孩子手里拿着串冰糖葫芦[5],正傻傻地瞪着杨埙,不过她的人却是横着的。杨埙勉力一笑,那小女孩吓了一跳,尖叫一声,转身便逃了出去。
  杨埙只觉得全身酸软,动也动不得。过了好大一会儿,力气似乎渐渐恢复,右手本能一抽,却似乎握着什么东西,转头一看,才发现手中有一把血淋淋的匕首。他吓了一跳,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坐起身来,这才发现面前坐着一个人——
  头无力地下垂着,胸口有几个血窟窿,鲜血染红了半身,正是蒋鸣军。
  杨埙一时呆住,不知是梦是真。他丢掉匕首,使劲掐了掐手背,很痛!原来这一切不是做梦,而是真的!
  他慌忙爬起身来,大着胆子伸手探去,蒋鸣军鼻息全无,这才确认对方已经死了。又不明究竟,出屋后见后门大开,生怕蒋苏台也遭了毒手,忙出来寻找,里里外外找遍了,也不见蒋苏台踪迹,心中愈发慌乱。
  忽听到有人问道:“杨大哥,你在这里做什么?”
  转头一看,蒋苏台正提着一个大包袱自后门进来。杨埙大喜过望,忙上前扶住爱人肩头,问道:“你去了哪里?好叫我担心,我生怕你……”
  蒋苏台道:“今日朝廷将犒赏发到了京营,哥哥不能去领赏,非要我替他去……”又惊道:“杨大哥,你……你的脸……”
  杨埙“哎呀”一声,忙赶到院角井边,探身往井中一照,果见右脸颊上有一道长长的血痕。
  蒋苏台跟过来问道:“出了什么事?杨大哥受伤了吗?怎么身上都是血?”
  杨埙道:“不是我的血,是令兄……”
  蒋苏台狐疑的神情登时转为紧张,问道:“我哥哥怎么了?”
  杨埙道:“他在屋里……”不忍对方见到血淋淋的场面,忙挺身挡住道:“你别进去。”
  蒋苏台将包袱抛到一边,尖声问道:“我哥哥怎么了?”
  忽听到后门口有人沉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竟是兵部尚书于谦亲自到了,锦衣卫代指挥朱骥亦紧跟在岳父身后。
  杨埙一时顾不上询问堂堂兵部尚书为何会大驾光临这里,忙叫道:“朱指挥,你来得正好,蒋鸣军被人杀了,人就在屋里。”
  忽从于谦背后钻出个小女孩来,指着杨埙道,“就是他杀人!就是他杀人!”
  杨埙一愣之时,蒋苏台已趁机跑到厢房门边,往里一看,连叫都未叫一声,便软倒晕了过去。杨埙急欲奔过去扶她,却被朱骥上前扯住,告道:“杨匠官目下是杀人嫌凶,不可乱动。”
  于谦命人抬走蒋苏台送医,自己亲自走进厢房,看到蒋鸣军已然惨死,心中颇为难过。他今日亲至京营犒赏三军将士,又随机挑选了一些重伤军士,挨家挨户到访,当面感谢他们为国家、为朝廷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蒋鸣军亦在名单中。
  再巧不过的是,于谦率人赶来蒋骨扇铺这边时,刚好遇到一个小女孩满街疯跑,险些撞上他的马。于谦生怕出意外,忙命朱骥上前拦下小女孩,又问她家在哪里,预备送他回家。不想小女孩一指北面道:“杀人了!杀人了!”一路引着于谦等人到此。
  进入后巷时,朱骥已有所疑心,告道:“似乎那边就是蒋骨扇铺。”
  于谦早已下马步行,忙紧跟在小女孩身后,到院门时,正好见到杨埙和蒋苏台拉扯的一幕。进厢房看过蒋鸣军死状后,便退了出来,走到杨埙面前,问道:“果真是杨匠官杀了蒋鸣军吗?”声音虽然不高,却极是严厉。
  杨埙见到于谦目光,心头一凛,但因事涉凝命宝,又不便当众说出实情,遂只摇了摇头。
  朱骥亦进厢房大致扫视一番,又出来告道:“既然蒋鸣军已死,于公不如前去慰访下一位受伤者,这里已成命案现场,就交给下官来办。”
  于谦也是果断之人,点了点头,道:“甚好。”又特别交代道:“蒋鸣军是与瓦剌激战时受伤瘫痪,他是国家的英雄,你一定要找出凶手,给他在天之灵一个交代。”
  朱骥应了一声,送走于谦,这才回身招手叫过小女孩,指着杨埙问道:“你亲眼看到那个人杀人吗?”
  小女孩点了点头,道:“他手里有刀,就是他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