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大宋王侯 > 第265节
  ……
  ……
  农历二月底,大宋誓师伐南唐,农历三月二号,大宋皇帝赵匡胤以南唐国主不尊上国之命,且荒淫无度、君臣昏庸无能,朝廷朝纲腐朽,致使百姓过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已至人神共愤,天怒人怨为由,正式发动了对南唐征伐总攻。
  赵匡胤任命潘美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为伐唐主帅,大内总管王继恩任都监,曹玮为先锋都指挥使。同时,赵匡胤封赵赞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统率三万铁骑和吴越军五万人马从东面攻取常州,宋朝水军夺取润州,然后合攻金陵。此外以贵州刺史王云飞为池州至岳州路巡检战棹都部署,向武昌进军,牵制江西重骑兵,阻其东下援救金陵。这样,再加上潘美所率十万主力人马,两路步军,一咱水军,便是三路大军齐下,而这三路大军,统归潘美节制。
  赵匡胤之所以选择潘美为主帅,除了看中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外,最主要的是他在历次征伐中所表现的谨慎。宋军伐蜀之时,以王全斌为主帅,曹彬为都监、潘美为先锋,攻克城都之日,主帅王全斌与众将昼夜宴饮,部下渔夺不已,曹彬和潘美曾屡加劝诫,王全斌不听。回朝之后,诸将皆大发横财,除曹彬之外,也就潘美“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王全斌、王仁赡等诸将皆获罪,只有曹彬和潘美受到赵匡胤的奖赏,潘美跟着曹彬推辞不敢接受,并说道:“诸将皆受罚,独臣与曹公得封赏,以后臣和曹做对将何以自处?”赵匡胤道:“卿建有大功,又不恃功骄矜。假如你有半点贪婪和滥杀的毛病,王全斌、王仁赡等人岂能一宇不说?朕赏你和曹卿,并非赏你二人,不过要以此劝惩三军和国人而已,不必再推让。”
  江南民殷国富,金陵珍宝盈库,而且还有李璨、李煜父子多年精心收藏的价值连城的大批图经典籍。宋军一旦攻人金棱,若是像王全斌人蜀时那样,纵兵烧杀掳掠。
  众将领们离京那天,赵匡胤特别召见了潘美,并当面一再告诫说:“平定南唐,朕全权委与卿。切记一定要严守军纪,靠恩信争取江南民众,万勿滥杀无辜,抢掠财物;对李煜也要尽量争取其投降,宁愿时间放得长一点儿,也不能自恃兵多将广,逞匹夫之勇,急于攻城,以免造成过多伤亡。纵使迫不得已需要攻城,城破之日,亦不可伤害百姓,更不准伤害李煜一家。”潘美顿首领命,谨记在心。
  接着,赵匡胤在送众将领登程之时,亲将一柄尚方宝剑当众赐给潘美,厉声说道:“自副将以下,若有不听号令者,皆可格杀勿论。”将领们闻听此言,一个个心惊胆战,相顾失色。他们不能不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此次出师,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触了霉头。
  ……
  ……
  首先出战的是赵赞,三月初五,赵赞率领三万铁骑和七万原吴越国经过这大半年特训之后的步兵,踏至大运河西岸,兵临南唐东南大城常州城下。
  此时镇守常州城的是南唐的老将郑成松,虽然与叶尘、曹彬、赵赞、潘美这些当世名将无法比,但郑成松在之前几年中与原来南汉和吴越国的几次冲突战斗中却胜过多次,平心而论,郑成松绝非什么庸才,他用兵稳健,性格刚直,才能还是有的。而常州城作为南唐东南第一重臣,城高池厚,防守严密。
  可能也是考虑到这城不好攻,赵赞先是派人前去劝降,但郑成松直接将赵赞派去的使者砍了头,扔下了城,劝降自然是失败了。
  仗着城池坚固,郑成松其实是没有非常大的紧迫感的,南唐虽然军力比不是宋国,野战打不过宋国,但南唐富庶,城内粮草、守城器械极为充足,又有守军五万,他就算打不过赵赞,也已经做好了仗着坚城死守数月,等待援兵的想法。
  第559章 架设浮桥
  而赵赞那边也非常干脆,早晨劝降未果,上午就对常州城发起了攻击,由赵赞亲临城下指挥攻城,这一天到得下午,辛时一刻,依靠华夏卫府武器司最新发明的云梯优势,赵赞麾下第一猛将刘彦辰率带人冲上了上京城头。
  这又是南唐所有人也没有料到过的战争结果,原本以为至少可以守上数月的坚城,仅仅半日时间就已在赵赞手中陷落。当这一日的夕阳将天际染成黄昏时,赵赞带领三万铁骑踏入城门,大宋的士兵已经长驱直入,整座城池遍地狼烟。
  ……
  ……
  三月一日,潘美命令江北大营一支特殊的水军由荆南出发,沿长江北侧向金陵顺流挺进。这支水军有大舰船和黄龙船、黑龙船以及各种民船数千艘组成。这些船只都是按照华夏卫府提供的计划,预做架设浮桥和渡江之用的,船上装满了粗大的竹竿和绳索之类。浩浩荡荡的船队顺流而下,扬帆驶进。
  而江面上靠南边布满了南唐的战船,千帆竞渡,樯橹如林。南唐军中第一人,最能打仗的林仁肇统领着南唐最为精锐的北大营十万人马和五万水师陈兵在此。对于陆地野战林仁肇很清楚自己麾下人马比宋军弱了一筹,但水战他有十足的信心,这一年来,宋国水军在潘美主持之下,很是操练了一番,战力有明显提升,但以林仁肇派去细作报回的信息判断,林仁肇相信他的五万水师绝对能够将宋国同样五万水师挡住而且将后者打败。
  南唐上下早就知道宋国就要对他们动武,更何况十数万大军行动,想隐瞒都不可能,林仁肇带大军于大江南岸早已进入战备状态,一个个全副武装,剑拔弩张,水军士兵就吃睡在战船之上,只要一声号响,千艘战舰便可冲出。
  不过,因为李煜和朝廷派人再三叮嘱切不可主动挑衅宋军,以防守为主,所以长江南岸的南唐各处守军,只是眼看这些船大小不一,很是散乱,与自己一方水军相比简直就是杂盘军一般的船只从江心驶过,心中生出轻视。林仁肇虽然感觉有些不对,但他自认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以只是下令让下面人加强战备,注意警惕,只要宋军水师越过长江中线,便战舰出击。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些船只根本就不是用来水战的。
  长江南边,采石矶东百里处池州城。
  大江帮军师,华夏卫府南府三号人物苏增书和池州守将杜培忠站在城头,身后城内各处从清早开始响起的惨叫声渐渐变少减弱。池州知府已经被关了起来,一些一心忠于南唐的忠贞之士也全部被杀。这个期间四座城门一直关闭,城内的发生的事情一点都没有传出城外。
  苏增书暗暗算了算时间,转头肃然说道:“杜将军,池州这边三百丈长的浮桥架设由我们大江帮负责,而浮桥一旦开始架设,林仁肇势必会发现,这个时候就靠杜将军了,只要杜将军能够带人将林仁肇派来的人挡住三天时间,杜将军便立了大功。”
  杜培忠深吸一口气,说道:“苏先生,本将从不怀疑宋国能够将南唐拿下,只是长江上铺设浮桥一事闻所未闻,此事本将……”
  苏增书笑了笑,说道:“杜将军,长江上铺设浮桥是我家总司使大人一手策划。”
  苏增书这句话说的没头没尾,但杜培忠闻言,眼中精光爆闪,更是浑身巨震,心中再也没有丝毫怀疑。若是别人,包括天下间最熟悉长江,最懂水战之人提出这种事情,也只会让所有人嘲笑。没有人相信以人力可以在长江上铺设浮桥。但是若此事是由那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祥符郡王一手策划,那此事就没有人会怀疑。
  ……
  ……
  华夏卫府南府立下首功,宋军未动一刀一枪,便顺利地占领了池州。
  占领池州自然是为了在大江上架设浮桥,运送大军和粮秣过江。
  在浩瀚宽阔的长江上架设浮桥,在这之前历史上还没有先例。当初范若水给吕馀庆献计之时,后者一开始也不信,但范若水准备充分,以数据和实事将吕馀庆说服。而李君浩在崇政殿议事时将此计说出时,宋廷中也有许多人认为根本不可能,但当所有人知道这是叶尘吩咐华夏卫府南府准备大半年的事情之后,赵匡胤却坚信不疑,对那些持异议者仅一笑置之。
  正如大江帮军师苏增书所言,虽然避开了林仁肇统领大军正面,在距离林仁肇大军东侧两百里处池州城正对着的江面上开始铺设浮桥,但是林仁肇一方也很快就知道了宋军在干什么,并且也察觉到池州城有变。
  林仁肇和麾下官兵虽然惊怒池州城守将杜培忠的叛变,但听说宋军在长江上架设浮桥,认为不过是异想天开,如同儿戏一般,根本未放在心上。
  林仁肇麾下十五万大军除了他直接统领的五万人马之外,另外十万大军由七员大将统领,分别是统领水师的李时铁和张兴涛和统领五万陆军的关兴、徐耀星、吴雄、齐杰、杨加伦。
  此时林仁肇得到探子汇报宋军正在架设浮桥一事之后,便将七位大将招来议事。众将一听宋军竟然在大江上架设浮桥,一阵嗤笑之后,又大骂了一阵池州将杜培忠。
  这时,徐耀星眼珠一转,心想这是一次立头功的机会,便率先对林仁肇抱拳说道:“大帅,大江上架设浮桥纯属妄想,末将去过北方见识过黄河,那黄河宽只有长江十分之一,深最多只有五分之一,黄河之上倒是有浮桥,但那是北人耗费数年功夫,趁着枯水期在河中修了多处地基串连而成。如今宋人想在长江之上以数日时间架设浮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宋军统帅潘美并非浪得虚名,所以末将以为宋军此举必是有诈,末将斗胆猜测铺设浮桥是宋军奸计,是想要以所谓架设浮桥将我水师引开,而宋军另有伏兵。”
  众人闻言,略一思索,感觉徐耀星说得有理,纷纷点头附和称是。
  林仁肇沉思片刻之后,也认为长江上架设浮桥的确是不可能的,所以想来想去,也认为徐耀量言之有理,最后说道:“既然如此,传我命令,水师做好随时出战准备,暂时先按兵不动。”
  水将统领李时铁和张兴涛躬身称是。
  林仁肇目光扫过五位陆军大将,最后将目光定格在徐耀星身上,说道:“池州杜培忠已经叛变,池州城内有七千人马。徐耀星!你带领麾下一万人马去攻打池州。此外……将在岸边码头上帮宋军铺设浮桥的大江帮那些水贼全部杀了。”
  徐耀星心中欣喜,抱拳称是,转身大步出了大帐,心中充满了立下首功的期待和信心。
  ……
  ……
  杜培忠在池州城内只留下一名心腹带领一千人马守城,而他带领麾下六千人马和两千大江帮帮众将池州城北岸边码头牢牢护住。
  徐耀星带一万人马赶到池州境内时,眼见铺设浮桥的码头上有八千人马,与自己麾下人数相差并不是很多,又眼见池州城内守军竟然只有一千人,不由大喜,在大军前面大呼“天助我也”。他压根就不相信浮桥能够架设成功,而在他看来他来池州主要目标就是将池州城夺回来,立下此次两国大战的头功。至于码头边上那八千人,只要他将池州城攻下,而浮桥又不会架设成功,这八千人被隔绝在南岸,自己派一使者过去说项,说不定不费一兵一卒便让这八千人投降。至于投降之后林大帅和朝廷如何处罚那杜培忠,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徐耀星想到这里,毫不犹豫的选择先攻打只有一千守兵的池州城。
  三天之后,也就是三月四日,徐耀星死伤近两千人,将池州城攻克。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长江上的浮桥果然架设成功。
  这是长江之上亘古以来的第一座桥梁,是用巨船大舰和长木修竹相连而成的一座浮桥。江北岸的宋军,牵着战马,带着辎重,如履平地,士气如虹,说说笑笑地跨越了长江天险。
  徐耀明得知此事之后,大惊之下慌忙亲率大军前来攻打码头,妄图在宋军过来之前,将浮桥破坏。但这个时候他麾下只有八千人马与杜培忠带领六千人马和两千大江帮众人数相当,并且他们刚刚攻打三天池州城,是真正的疲兵,所以即使杜培忠麾下六千人马战力比徐耀明统领大军弱了一筹,而两千大江帮众个人武艺战力很强可不善长战阵,但是一时半会徐耀明也难以攻下码头。
  同一时间,林仁肇得知宋军竟然真的已经架设了近半浮桥,不由大惊失色,突然想起了宋国那一位听说已经要死了的善于创造奇迹的祥符郡王,感觉在长江上架设浮桥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560章 楼炎明心中的战栗
  林仁肇心中惊惧之下,自然后悔莫及,早在徐耀星之前半天便已经果断派出水师从水路前来破坏浮桥的架设,但早有准备的宋军水师迎了上去,虽然宋军水师处于下风,死伤不少,却也牢牢将南唐水师挡了下来。
  三月五日,林仁肇眼见从大江上难以阻拦宋军过江,便已经亲自统领剩余九万陆军前来支援徐耀星,准备在岸边给宋军迎头一击。
  当林仁肇带九万大军来到池州城外岸边时,宋军已经有六万人以浮桥通过大江,与杜培忠所部和大江帮帮众汇合一处,在池州城外开始与林仁肇大战。
  三月六日,潘美眼见自己亲率八万陆军全部过江,一声令下,直接将浮桥给烧了,至于粮草,自然是可以从南唐人手中抢到。
  没错,潘美是要背水一战。
  宋军战力本来就要比南唐军队强,如今又是背水一战,发挥出战力比平时还要强上一些。不过,林仁肇身为南唐军中第一人,为当世名将,在统兵打仗方面实际上比只有三十来岁的潘美还要强上一筹。
  所以,这一战孰胜孰负,并非是宋军就一定能赢。
  林仁肇麾下五万水师和十万人马是目前南唐唯一一支真正能够在与宋军正面野战中相抗的军队,林仁肇早知道宋国迟早会南下伐唐,这些年在南唐朝廷超级腐败软弱的大环境下,想方设法筹集军备,埋头练兵咬牙坚忍。而在对面的,乃是宋国除那位传奇郡王叶尘之外,宋国军中年轻一代第一人潘美,潘美在昨天得知东边赵赞已经打下常州,拿下了此次伐南唐的头功,而自己亲率大军虽说进展也很顺利,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华夏卫府铺设浮桥的功劳,并非是他潘美的功劳。所以潘美也急于取得一场大战的胜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有宋军强大的战力做底气,潘美根本不用考虑有谁能够挡住他,即使是林仁肇他也只是重视,并不认为林仁肇能够挡得住自己。
  双方没有太多的弯弯道道,林仁肇带大军抵达池州外大江岸边,摆开阵势,潘美也就直扑而来。
  在一切还未传入南唐迟钝的神经中枢金陵城内南唐朝廷时,池州外大江岸边加上大江上两支还大战的水师,两支军队共超过二十万人的军势,已经以最为猛烈的姿态冲撞在一起,掀起了血浪……
  ……
  ……
  春天已至,夜空中隐隐的春雷传来,南唐国师楼炎明站在金陵的城墙上,望着北面延绵而去的河山,神情肃然而安静,稀疏的灯火在原野上朝着远处蔓延。
  这位天下仅存两名半步先天强者中的一个——弥勒教教宗,虽然一生以蛊惑和精神催眠君王和百姓的方式,先是将弥勒教寄生在后蜀,后蜀被宋国所灭,又费尽辛苦成为南唐国师,将弥勒教又以寄生虫一般寄生在南唐。可是如今,中原大地和南方除了宋国之外便只剩下南唐。至于偏居一地大理小国,他就算有心想将弥勒教移过去,也是极难,因为大理国不同于南唐,大理国是真正的全民崇尚正统佛教,这些年弥勒教试图数次想在大理寺发展,都在当地佛教势力的宣传之下,大理几乎所有百姓都将弥勒教视为邪教,往往稍微发展出一些势力,大理从朝廷到百姓很快就将其扑灭。至于他亲自出手潜入大理皇宫中以精神催眠控制大理国皇帝,楼炎明并不是没有想过,但大理国皇族中有那位已经半只脚踏入半步先天境界的山岳上人坐镇,他很难做到此事。
  至于最北边契丹,那是太平教的地盘,有张无梦在,楼炎明同样没有机会,更何况契丹如宋国一般,朝廷和皇族极为强势,不管是他,还是张无梦都不可能控制得了。
  所以,如今南唐已经成为弥勒教最后一块寄生之地,准确的说弥勒教已经和南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
  正因为此,从去年宋国攻打南汉开始,楼炎明带领弥勒教反而成为对抗宋国最活跃和最有力之人。先是上官冰云趁着宋军攻打南汉之际搅动川蜀暴乱,若非叶尘百里夜袭以一千大破流寇八万,一战扭转乾坤,否则宋国当时就可能陷入危局。
  紧接着,楼炎明和上官冰云又借南唐使团刺杀大宋皇帝,当时若非叶尘出手,宋国皇帝陛下已经死了,宋国多半也陷入内乱之中。
  后来,楼炎明和上官冰云又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挑拨离间吴越国和宋国的关系,妄图让吴越国和宋国反目成仇,最起码也要让吴越国成为南唐盟友。不料又被叶尘破坏不说,还被叶尘趁势直接将吴越国和平吞并。
  接二连三计划每每在成功之计被叶尘破坏,楼炎明和上官冰云终于认识到叶尘的恐怖和其一手建立华夏卫府的强大,也认识到要想对付宋军,必须先将叶尘杀死。所以,弥勒教便开始与圣堂的大长老玉枫联手,想尽各种办法杀叶尘。
  吴越一线山中炸山活埋;开封城外山谷五百敢死强军狙击;西北党项大军围困十里堡;陷害王超引叶尘前来法场毒杀。
  “如今,叶尘终于要死了,但他留下的华夏卫府并没有因为叶尘的垂死而分崩离析。最主要的是宋国大军是如此的强大,而南唐军队除了林仁肇麾下大军还能够一战之外,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楼炎明眉头紧蹙,喃喃自语。
  南唐在去年秋天在林仁肇的强力建议之下本来是要效仿宋国华夏卫府成立类似情报机构,但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为争那几个位置,角逐不休,直至今日甚至也只是有个框架,根本成不了事。所以南唐朝廷情报系统还没有弥勒教情报来源的效率快,也是因此,当宋军入侵的消息,递来的战书传至金陵之前,楼炎明已经知道了一切。只是他最得力的助手,计谋天下无双的上官冰云如今被关在开封城叶府半死迷宫之内,没有上官冰云的辅助,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真的犹如失去了一个胳膊,很难开展一些事情。
  没错,一直以来,弥勒教或者弥勒教和圣堂联手对付宋国和叶尘的一次次阴谋毒计都大多出自上官冰云之手。楼炎明虽然心智也不凡,但他只是在大体战略方向上有着独到的目光,具体阴谋诡计的操控实施和细节的把握并非他的强项。
  不过,楼炎明知道南唐军队和文武百官多半靠不住,所以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做了一些事情。比如派一些能言会道,善于蛊惑百姓生事的人前往去年宋国受灾最严重的河东路去想办法挑起民乱。还比如派心腹属下前往开封,给皇宫内隐藏最深的花蕊夫人下达了想办法杀死赵匡胤的命令。
  此外,他在还安排人将这几年弥勒教囤积的金银财宝暗中开始往西南某个秘密之处转移。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楼炎明频繁的发出各种命令,同时还通过和李煜一次次说话过程坚定着李煜誓死抵抗之决心。这几天每天夜里,他都会来到金陵城墙上往北望,风吹过来时。看在狂热随从的眼中,教主的身形高大伟岸,如神佛一般,只有在楼炎明的心里,能够明白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血浪已经从北面滚滚而来。
  虽然此时此刻,只是东边赵赞攻克常州的消息传来,潘美率领宋国主力还被拦在长江以北,有着长江天险,再以林仁肇的能力带领十五万南唐精锐,应该能够将宋军挡住。但是,当在昨天有关“宋军在长江上铺设浮桥,而具体主持此事的好似是华夏卫府的人。”这个消息传来之后,他便想到了那位应该已经死了或者说最多苟延残喘几天的年轻人,然后便感到不安起来。再加上,他得知江南第一大帮派大江帮的帮主刘金元竟然是华夏卫府传说中的南府司使时,望着夜色下这一片祥和的黑暗,他在心中,只感觉到了战栗。
  赵赞从东南方向拿下常州之后,又耗费两天时间拿下了信州。宋军或许已经将浮桥铺设成功,毕竟这事是叶尘一手策划的。而此时潘美率领宋国主力很可能已经跨过长江天险,在长江南岸与林仁肇展开厮杀。
  ……
  ……
  北面,潘美率领宋军主力刚渡过大江的第一波攻势,遇上了硬骨头。
  池州外大江岸边,激烈的厮杀已经持续了五个时辰。
  天色已经黑下去,然而火焰延烧,血线蔓延,整个池州外大江岸边水被染成了赤红色,天空中带着火焰的箭矢不停划过。大江边的光暗明灭中,尸体延绵开去,有手持兵刃的士兵,摇摇晃晃地从血泊里站起来,向四周看去,宋国的骑兵队犹如与长江并行的另一股洪流,呼啸杀过,而在他的身后,响动声也已经蔓延过来,如林的枪阵从他的后方朝着骑兵队迎上去。
  第561章 决定南唐生死存亡的一战
  若是有人能够站在高空向下面看去,便会发现,池州外长江岸边无数犬牙交错的厮杀,火光燃烧了树林,在风中呼啸,举着火把、调集士兵的队伍如长龙一般蔓延穿插在低矮的山岭间,给人难以名状的威慑力,巨大的旗帜在黑暗中依然迎风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