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1811节
  这里没有提到表弟,是因为一个家里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女主人。表弟再有心帮助,弟妹不答应,也是没办法。
  所以,还是姑母好,还是如今当家的宝珠好。
  满心的赞好声中,车停下来。车夫恭敬的回话:“夫人,咱们到了,只是这窄屋子旧街的不好进去,弄脏衣裳是小事,过了病气,大年下的可怎么好。”
  谢氏石氏挑起一角车帘,往外面一看,就知道车夫话的意思。面前是一条在白天也显黝黑的巷子,雪掩不住墙上岁月的痕迹。断砖颓瓦在雪里突兀的伸出来,好似大同刚遭受过战火的时候。
  谢氏轻轻叹息:“都说京里繁华,但京里也有这样穷苦的人家。”石氏微笑:“看大嫂说话,到处都有穷人。但这里真的不能进去。你我得病也就罢了,把家里过进去病气,咱们担不起。”
  “是啊,让人请易奶奶出来吧。”谢氏这样的说,打发跟车的人进去说话。
  没一会儿,易氏还没有出来,骂声先出来。恶狠狠的嗓音,好似狼嚣:“早就看出来不是好东西,这不,这就有车来接了!赶紧的过人家里去享福吧,家里也能省碗饭。”这是个女人声音。
  还有一个男人声音,透着无奈:“还不知道是谁,你骂什么!我们家从来没有钱亲戚,应该是找错了门,我出去看看。”
  两段话一听,谢氏和石氏于来前的同情之中充满愤怒。谢氏是个软性子的人,才能在凌姨娘手里呆数年没折磨死,也气红了脸,向石氏道:“这人说话好没有道理,客人还在这里,她就骂出来。”
  “听上去是易氏的嫂嫂或者是弟妹,这泼妇太出格。”石氏也生气。
  见踉跄着,出来一个妇人。她跟在进去的家人后面,所以谢氏和石氏一见就能认出。
  两个人惊呼:“天呐,这大冷的天,”上一回在庙里相见,易氏还有件半旧不补丁的衣裳,这冷天里棉袄上好几个补丁不说,还看着就单薄。
  再看鞋脚儿,不是皮靴子,雪里早就湿透。谢氏噙上泪珠,石氏噙上泪珠,而和易氏出来的家人气呼呼。
  到车前盛气而回:“夫人,让我去骂上几句如何,我不过是寻个人,就……”
  他还没有说完,里面妇人更惊天动地地大骂:“淫妇不回来我才趁心,这里还有一个小淫妇,怎么不带走?”
  谢氏和石氏气白了面庞,大怒喝命家人:“去……”易氏扑到车前,她由家人话里回想起来是见过的,哀求道:“不要,夫人们走了,我和姑娘还要在这个家里过呢。”
  在她后面,小姑娘也哭哭泣泣跑出来。
  谢氏和石氏泪珠断线似的往下掉落,她们知道这算是一部分守寡真实的写照。
  不是所有人都过得有公婆周护,有亲戚相帮。这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
  谢氏泣道:“你就不能自立一些,回来做什么。”
  易氏哭道:“上回我没有说实话,是公婆要把我和女儿卖掉,换钱给小叔子娶亲。”
  石氏哭道:“那你不能自己挣碗饭吃吗?一定要住娘家。”边城很多寡居的人,为生计也就没有抛头露面这一说。力量大的人甚至扛包做男人的活计,石氏见过,所以为易氏不值。
  “要是你没有手艺,你学一门儿就是。”袖子里摸出一个帕子,递到易氏面前:“你拿着,过年不好听骂人的话,和小姑娘找个客栈先住下来,至少没有骂声。”
  帕子里是五两银子,当面给银钱太过直白,就用个帕子包着。谢氏也取出五两,这是她们约定下来的数目,送到易氏手中。
  易氏扑通跪到雪地里,雪地坚硬,膝盖下面有了一声。泪水迅急如奔腾般从她面颊滑落,她双手捧高银两,嘶声高呼一声:“大恩大德的奶奶们啊,你们是菩萨下凡来救我啊。”
  她的小女儿还站着哭,手儿从面上一抹,几道泥痕就到面上。
  谢氏石氏看着揪心,想想十两银子是一般人家小半年之资,京中虽说米贵,但供母女过个年不成问题。不忍心再看下去,怕勾起自己心里酸痛苦,洒泪和易氏道别。
  车出去两条街,谢氏石氏还没有缓过来。是后面车里坐的丫头过来提醒:“书慧姑娘说要珠子,前面是珠宝铺子,不就近儿买给她?”
  石氏想起来,谢氏也说要给孩子们买年下的礼物,两个人揩干泪水,携手下车,伙计们殷勤让进去,对着笑容满面,谢氏石氏才好转过来。
  这笑脸儿喝水也是好的,那冷脸儿吃香喝辣的又有什么意思?谢氏这样想着,拿起送上来的一个新式样金簪子,不由地道:“这个喜庆,给老太太可是不错。”
  石氏也拿起另一根,也是这样的说:“雕的吉祥纹,给老太太。”
  不约而同,她们先说的是安老太太,而不是姑母和宝珠。因为这个家里长幼有序,从不错乱。
  先敬安老太太,姑母也喜欢,宝珠也开心。
  先敬宝珠,把老太太和姑母抛到后面,反而要听宝珠说话。
  给老太太挑过,给袁夫人挑,最后给宝珠和孩子们。也给龙书慧选一把镶衣裳用的珠子,丫头抱上回家里来。
  进门里来,见到卫氏慌慌张张地往外面去,和谢氏石氏打个照面儿,就满面堆笑:“二位夫人回来了?赶紧回房换衣裳暖和,侯爷把前福王,那倒霉短命的福王,桂花树下竹子根旁埋一百年喝不完的酒,如今全是咱们自家的,取出好些来,用市卖的酒兑出来,香的几个院子都能闻到。一小坛送到夫人们房里,让人烫出来尝一口儿吧。”
  谢氏石氏齐声道:“多谢,我们这就回去品尝。”脑海里,易氏打上一个转儿,谢氏石氏对着卫氏欠欠身子,卫氏乐颠颠去了:“不敢当。”
  回到房里,龙书慧坐在窗下绣花,穿一件蜜合色银丝绣牡丹的锦袄,配条葱绿裙,盘着几点金。
  石氏一见到心生欢喜,易氏的小姑娘又在脑海里打上一个转儿。
  对女儿笑道:“你几时回来的?今天不上学吗?”
  龙书慧见到是母亲,起身来行礼,优雅娴熟,石氏笑得合不拢嘴,龙书慧帮着母亲换外衣,笑道:“就要过年,太后说给女官师傅们放几天假,也让我和念姐儿玩到正月十五去,念姐儿就去寻加寿说话,我想还有活计,就对姑母说我今天不住她府上,姑母也让我回来陪母亲。”
  她正是长个头儿的年纪,进京后又蹿出一个头高,有姐妹们相伴心情愉快,气色晕晕的上来,俨然一个秀丽大姑娘。
  石氏的不无骄傲,这样的姑娘给南安侯府也不算丢人。换好衣裳,把女儿手携住,来看她绣的花。
  想起来,让丫头把珠子给她,问道:“这个镶边儿又是给谁的?我同你说过,先给老太太,再给你姑祖母,然后从你表叔表婶开始,姐妹兄弟一个不能少,你的公婆,你的丈夫……”
  龙书慧绯红面庞打断她:“母亲又说远了,这个呀是给加福的。长辈们的全给了,加寿兄弟们的也给了,只有加福还没有给,过年还有几天,又放假,我好好的绣几针,免得加福用在衣服上,过梁山王府有人笑话。”
  石氏点头:“你一个不少就好,我先不用给,倒是给你在家里的祖父母绣点儿东西,常常的去信。要是没有你祖父,你哪里来的这好亲事,咱们哪里能住在这里。”
  龙书慧微笑:“给祖父母的已经绣得,母亲忘记了,十月里已经请婶娘帮忙送走。这个,加意绣的,专给加福。珠子也是给加福绣在这上面的。”
  在这里怅然上来。
  石氏见状,又刚刚见到另一个投亲靠友的,这就更要把女儿规劝,柔声道:“你哪里不喜欢?家人们有闲话?别往心里去,这里没有人亏待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