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战国侠义 > 第254章 出奇制胜
  凭良心说,“鹅车”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
  性能非常先进,类似于现代的“坦克”。
  既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又有相应的高度和一定的稳定性。
  便于在运动中登城作战,是一种集防御和攻击于一身的先进武器。
  使秦王和王龁、李斯疑惑不解的是这种武器刚刚问世,邯郸人怎么就掌握了制服它的手段?
  问题仅在于他们在设计时,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它的“攻击性”上:
  为了取得最大的运动速度,将车身造得尽可能的轻捷;
  为了保证必需的高度,“鹅颈”的长和重都与车身不成比例,致使重心上移,容易倾倒。
  在向城边运动时车上没有人,这个弱点还不突出;
  “鹅嘴”搭上城沿后,取得了一个新的支点,稳定性加以巩固。
  但当大批士卒涌上“颈”内的梯子上后,重心更加上移,仅仅依靠“嘴”架在城沿上支持;
  赵军用铁钩把“鹅嘴”拉离城沿,上重下轻的“鹅车”必然倾倒。
  许多“理论”之形成,基本上都是生于“失败”与“成功”的反复较量中。
  尽管“鹅车之战”又以失败告终,但秦王和他的军师参谋们还是认识到:
  用常规作战解决邯郸并不容易,必须“出奇”才能“制胜”。
  不久,又有人提出一个新的作战方案:
  “砲”轰邯郸!
  请注意,这里的“砲”用的是“石”旁而非“火”旁,说明当时的“砲”不同于现代的山炮、野炮、榴弹炮;
  跟原子炮、电子炮、激光炮更沾不上边儿。
  从字的造形可知最初的“砲弹”是一包包石头。
  发射的动力也不是通过砲筒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爆炸力推出。
  秦军在邯郸城外竖起了一个个用粗圆木制成的方型框架。
  底架上安放一块厚厚的长木板,朝城的一端高高翘起;
  下面拴着两根粗绳,木板的另一端上则堆放了一些石头。
  聪明的鲁仲连、薛琦也看不懂秦军是在玩什么新招数。
  准确一点说,它应该称做“抛石机”。
  在世界许多战场上都曾使用过。
  至于是谁用得最早,拥有“专利”,限于条件,也没有必要用它为我们中国争“第五”大发明,就不考证了。
  反正它从没像“四大发明”那么露脸。
  坦率地说,王龁对于这种武器的作用也没多大信心。
  进攻之前,先用“炮轰”开路,是现代的常规战术。
  而在王龁,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虽说在训练时看到的效果还不错,但应用于实战呢?
  一排“大砲”呈新月形摆在邯郸城下;
  旁边,是一队队扛着云梯,手持武器的突击队。
  王龁环视一眼,询问各“砲长”:
  “都准备好了吗?”
  回答是异口同声:
  “准备就绪!”
  王龁果断地一挥手!
  在高高翘起的木板前端下面,十几个人一齐猛力的往下拽栓住它的绳子。
  这一端嗖地沉下,后端飞速崛起。
  通过杠杆的作用,把放在后端上面的那包石块掷了出去,飞向邯郸城头,形成一阵又一阵的“石雨”。
  小盆大小的石块冰雹般从天而降,连城楼的房顶都被砸塌,窗、门也都面目全非。
  城上的守军猝不及防,也无处可躲,被击伤不少,城堞也多处被毁……
  趁着城上慌乱,潮水般的秦军,又涌向邯郸,竖起云梯,向上攀登……
  李牧回到代郡后,立即着手组建骑兵部队。
  代郡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林胡”的出没地毗邻,经常互相争斗。
  几乎男女老少都练习骑射,投入过战斗。
  当年赵武灵王之所以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也是由于受到代郡的启发。
  但代郡并不是赵国的固有领土,而是经过几国的争夺之后才归属赵国;
  所以这里的人民对赵的君王缺乏深厚的感情,对于保卫邯郸、拯救赵国没有什么兴趣。
  但李牧生长在代郡,他在赵国建立的功绩,成为代郡人的骄傲。
  使他们可以自豪地向邯郸内地人宣布:
  “代郡人并非被鄙视为边远外地的“野蛮人”。
  李牧非常理解父老乡亲们的心态,不得已,他假称自己被封为“代侯”管理代郡。
  为了面对秦国的威胁,必须建立武装。
  当然,这支队伍也必须与赵军联合作战,抵御秦国的侵略。
  这是一个能够为代郡人接受的理由。
  没用多长的时间,李牧便建起了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部队,而且马匹、军械、给养全部自备。
  为了不负前言,李牧在初期使用这支部队主要是保卫代郡。
  因为秦王当时也想通过威慑力量迫降邯郸乃至整个赵国和三晋,战事尚不频繁。
  更没动用大量兵力扫荡邯郸以外地区,所以代郡几乎无“战事”。
  李牧也就把兵力隐蔽起来加紧训练,使秦人根本不知还有这么一支能够威胁他们的武装力量。
  随着形势的变化,秦军开始加大攻击邯郸的力度。
  为了不让各国和邻近地区支援邯郸,秦王又拿出十万兵力对邯郸周围进行钳制封锁。
  代郡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地区,巡逻部队也经常光顾。
  代郡的勇士们早就手痒了,见敌人居然敢到自己的家边游荡,纷纷要求对他们进行“教训”。
  李牧却只是摆手:
  “他不欺人太甚,咱们就不理他。”
  继续与将士们射箭比武,对胜者只给以小小的奖励,甚至只是口头表扬。
  但将士们却都以为莫大的光荣,虽只得到一颗山杏,吃掉肉也把杏核保存起来,向人炫耀。
  邯郸的形势越来越危急,终于,李牧将全体将士召集到一起:
  “弟兄们,虽然代郡还没遭到灭顶之灾,但秦军攻下邯郸后,必定要移军代郡。
  到那时,以区区三万敌五十万秦军,势不可挡,所以我们不能让邯郸落入秦军手中;
  要用邯郸吸住秦军,等待信陵君联合各国全力击秦;
  在联军到达之前,我们是该教训教训秦军,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
  但李牧的骑兵采用的是“胡骑”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