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朝为田舍郎 > 朝为田舍郎 第80节
  “花一文钱看看当朝宰相和名士文人的风流韵事,你愿不愿意?”
  “愿意……吧?”两位掌柜神情犹豫。
  “莫小看长安城那些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这样的人很多,一文钱便能掌握许多茶余饭后与友人闲聊的谈资,在友人的圈子里树立‘消息灵通人士’的权威,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一文钱的代价实在太小了,相信我,肯定有人愿意花钱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都,我就不信连几千个无聊人士都找不到。”
  两位掌柜无法理解,但他们却十分配合,他们愿意相信顾青的判断。
  “好,我们二人马上去办。”
  ……
  几天后,长安城莫名其妙多了一个新兴事物。
  一份名叫“八卦”的报纸出现在大街小巷,报纸的刊名就叫“八卦”,报纸排版颇为精巧,用粗线在纸上划出一个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字句写着长安城几位名人的韵事,其中头版头条便是当朝国戚杨国忠。
  写杨国忠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他在曲江池被贼人暗算落水,羽林卫将士搜寻贼人无果,杨太府却颇有雅量,对外或许是友人与他玩笑,宽容地表示不予追究云云。
  在刻意的描述下,杨国忠在八卦报里被写成了一个胸襟博大,风度儒雅的国朝栋梁,此事尽管受了委屈,可还是不愿追究,许多人看了这份八卦报后,纷纷对杨国忠赞叹不已。
  两千份免费的八卦报一日之内散落长安城四处,舆论就这样突如其来地炒起来了。连着三日,长安城大街小巷的人们聊的都是杨国忠,有毁者也有誉者,为了一个与他们完全不相干的人,各自争得面红耳赤。
  杨国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落,莫名其妙登上了长安热搜榜第一。
  一大早,管家便不得不叫醒了杨国忠,一脸忐忑地将一份报纸递到睡眼惺忪的杨国忠面前。
  杨国忠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首先脸色便一沉,目光阴森地抿起了唇,仔细看了内容,越看脸色越复杂,看完后神情竟有些茫然不解。
  杨国忠又将报纸上别的文章看了一遍,然后捋须沉吟起来,皱着眉不知在想什么。
  半晌之后,杨国忠沉声道:“此为何人所作?”
  管家摇头不知。
  “派人去查,查清楚了马上告诉我。”
  头版头条虽然全是说他的好话,可杨国忠却还是感到不安,一个人是好是坏,全由这份所谓的八卦报说了算,这一次说了他的好话,那么下一次万一说他的坏话呢?
  此事必须查清楚,杨国忠绝不会让一份闹剧般的报纸掌握了评判他为人好坏的标尺,除了当今天子,谁都没资格评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
  李林甫宅。
  李林甫年迈,而且如今确实病重了。
  病假请多了,难免有了自我心理暗示,于是李林甫正的病了,相府请了长安城不少名医,李隆基也派了太医署的太医令亲自来看过,如今李林甫正躺在病榻上,用海量的汤药支撑着风烛残年的余生。
  虽然病重,但李林甫对权力却没有放下半点,当初李隆基敲打卢铉,也算是敲山震虎,李林甫马上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于是这位官场老狐狸立马上疏放弃了大部分的相权,却老奸巨猾留了最关键的吏部和御史台。
  李隆基也是老狐狸,当然也明白李林甫的意思,君臣半生,彼此都很了解,在权衡利弊之后,李隆基还是答应让李林甫继续执掌吏部和御史台,同时还随便找了个由头眼里斥责了太子,朝堂再次短暂地回到了左右平衡的局面。
  与此同时,李隆基又给杨国忠封了几个兼职的官,如今的杨国忠身上兼的官职大约有十五个,其中有虚衔也有实权,明眼人已然看明白了,李隆基这是要给杨国忠铺路,准备接替李林甫的右相之权。
  顾青办的八卦报在长安城掀起了不小的反响,平民小吏们只觉得是博人一乐的谈资,但大人物们却不这样看。
  他们看到的是一份报纸引得长安城舆论沸腾的现象,然后,有人感到不安,也有人觉得发现了机会。
  今日顾青的八卦报竟被下人递到了李林甫的病榻前。
  李林甫躺在病榻上虚弱地发出呻吟,幕宾将报纸递到李林甫眼前,小心翼翼地唤醒了李林甫。
  李林甫睁开眼,浑浊的眼睛里一片混沌,仿似弥漫着无尽的迷雾。
  被幕宾唤醒后,李林甫强撑着精神看了一遍报纸,随即浑浊的老眼忽然精光一闪,刹那间眼中迷雾尽散。
  “何人……所为?”李林甫声音很低,断断续续。
  幕宾垂头道:“尚未查出。但长安城因这份八卦报而轰动,如今街头巷尾皆有无数人在议论报上之事。”
  李林甫喉头一阵蠕动,缓缓道:“去查,查到后速报老夫。”
  幕宾应了,接着小声道:“相爷,要不要下令万年县拿人?”
  “不要轻举妄动,这个东西是双刃剑,但若能为老夫所用,它便是个好东西……唉,浮沉朝堂大半生,老夫为何没早想到在长安城弄出这个,这些年要是有了它,老夫可省多少事……果真是老了。”
  幕宾不解地道:“晚生看过报纸,只不过记述了一些官员和名士的逸闻韵事而已,它有那么重要吗?”
  李林甫嘴角一勾,淡淡地道:“关键时刻,它可诛心。”
  第一百三十九章 横看成岭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习惯了朝堂勾心斗角的大人物们,若发现一件新生事物,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敌友”,第二反应是“利弊”。
  所谓的“八卦报”,其实是一种休闲版的“邸报”,只是不像邸报那么严肃,邸报上的内容大多是朝廷发往各地官府的政令和谕旨,每一条都能被正式记入史书。
  八卦报不一样,它上面的每一条都不够资格记入史书,但对它感兴趣的人一定比看邸报的人多,因为八卦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不正经的,而从古至今,国人对窥探他人尤其是名人的隐私很感兴趣,八卦报恰好满足的人们这种不正经的隐秘需求。
  后世“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是道德风气沦丧的结果,而这一世,顾青便请朝堂衮衮诸公和民间风流名士诗人做一回戏子。
  两千份八卦报投入百万人口的长安城,确定了人传人之后,产生的效果委实轰动,轰动的程度连顾青都没预料到。
  名人逸闻这方面以前很少有人专门总结过,就算总结了当时的名人韵事,也只是默默地记在小本子里,仅供自娱自乐,没人像顾青一样无聊,居然想到将名人的事情说出去博大众的眼球。
  两天后,杨国忠找到了顾青。
  这一次顾青是真正把他震惊了,没想到区区一位少年郎,来长安后连脚都没站稳便不停的搞事情。
  为了查这份八卦报的出处,杨国忠费了不少功夫,派了无数人散落在长安城的酒楼客栈,最终抓到一个被雇佣的街痞无赖,从他身上挖出了两位来自蜀州青城县的商人。
  线索报到杨国忠面前,杨国忠立马想到了一个人。
  蜀州青城县,最近他对这个地方比较敏感,上次游园盛宴,杨贵妃特意将顾青叫到跟前介绍二人相识,贵妃娘娘口口声声以“小同乡”称呼顾青,语气亲昵,仿佛亲弟弟一般的宠溺,杨国忠这才对顾青有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查那份所谓的“八卦报”,最后查到两名来自青城县的商人身上,杨国忠立马想到了顾青,偏偏那份八卦报上说的恰好也是那日游园会的事……
  于是杨国忠下令不要动那两名商人,而是亲自来拜访顾青。
  常乐坊比较偏僻,杨国忠乘着马车晃晃悠悠在顾青宅子门前停下,马车停下后并未下车,而是让随从亲卫先去敲门,递上拜帖。
  这是古代拜访别人的规矩,所谓“不告登门是为恶客”,拜访别人之前首先要投拜帖,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主人欣然答应后,客人再登门,若主人有事,则与送拜帖的人另约时间,双方还没见面,礼数便做到十足,不像后世的手机电话,不管主人愿不愿意交流,手机说响就响,躲到天涯海角都能找到你,这便是恶客。
  随从上前敲门,几声后门开了,随从恭敬地递上拜帖,又与门内的人说了几句话,杨国忠一直隔着马车的车帘观察,没多久随从一脸古怪地拿着一张纸走回来,双手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莫名其妙接过,打开一看,上面一行奇丑无比的字,歪歪扭扭写着“好人一生平安”。
  “这……这是何意?”杨国忠愕然问道。
  随从脸颊抽了一下,垂头道:“意思是,顾参军恭候杨太府大驾光临。”
  “你没告诉他本官就在外面的马车上?”
  “说了。”
  “那他还让你递一行字出来,‘好人一生平安’是什么意思?啧,好丑的字。”
  随从恭敬地道:“顾参军说礼尚往来,杨太府递了拜帖,他便要回帖,还说什么回帖是礼貌,是‘挽救楼主的尊严’,小人也不懂他说的话何意。”
  杨国忠盯着手里的这行字沉思许久,脑子转得飞快,他在琢磨这行字里隐藏的意思,思来想去终究无法猜到,暗暗懊恼自己智商不足的同时,只好被动地认为这行字应该是祝福的意思。
  被随从搀下马车,杨国忠走到顾家宅子门前,脑子里仍不停在思考。
  “挽救楼主尊严是何意?难道本官的尊严被挑衅了?何人胆敢如此作死?又或者,那份八卦报上所写,是为了挽救本官落水后的尊严,让本官不那么尴尬,顾青是在向我透露善意?”
  杨国忠暗暗思忖,面色阴晴不定,随从上前敲门。
  门打开,露出顾青那张不高兴的脸,这种脸出现在家门口,但凡心思敏感一点的客人一定觉得主人脸上写满了拒绝,脾气大点的必然扭头便走,从此绝交。
  幸好杨国忠见过顾青,他知道顾青就长这模样,根本不是不高兴。
  “哈哈,顾小郎君,久违了。愚兄不告而来,实在冒昧,贤弟莫怪罪。”杨国忠大笑道。
  顾青也笑:“杨太府莅临寒舍,正是蓬荜生辉,怎能说冒昧,杨太府,里面请。”
  两人进门走入前堂,杨国忠四下环视一圈,缓缓点头。
  宅子位置偏僻,相对较小,以杨国忠在长安那座堪比行宫的宅邸来比较,顾青的这座宅子只能算是勉强够住。
  “结庐读书,自有清雅,贤弟的宅子不错。”杨国忠违心地赞道。
  顾青笑道:“杨太府见笑了,倒不是什么清雅,主要是长安房价太贵,而下官却太穷……”
  杨国忠失笑,这位聊天的本事跟他那张不高兴的脸简直是绝配。
  四下看了一圈,杨国忠惊奇地发现,宅子里居然没有管家仆人丫鬟,偌大的宅子只有顾青一人,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岂不是跟鬼宅一样阴森森的?
  “贤弟若手头不便,愚兄倒是颇有存余,明日便着人给贤弟安排一些仆从丫鬟和亲卫,不管怎么说贤弟也是官,颇得贵妃娘娘器重,日子不能太过寒酸呀。”
  顾青急忙拒绝:“多谢杨太府好意,宅子是陛下刚赐下的,后院还在修缮装潢,待装潢好后便要雇请管家和仆从了,这几日勉强应付无碍的。”
  不是不想占便宜,只是未来的大唐宰相给顾青府上安排管家仆从,鬼知道里面有多少杨国忠的耳目眼线?一个个心怀鬼胎的,到时候闹得鸡飞狗跳,偏偏碍着杨国忠的面子,对下人不能打不能杀,这就很头疼了。
  二人闲聊一阵后,杨国忠终于说到正题,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八卦报,含笑推到顾青面前,道:“愚兄失礼,瞎猜了一番,恐怕这份所谓的‘八卦报’应是贤弟的手笔吧?”
  顾青看都没看报纸,坦然笑道:“不错,是下官所出……”
  没等杨国忠开口,顾青又眨了眨眼,笑道:“您府上追查八卦报的来源,是不是追查到两位来自青城县的商人便停止追查了?杨太府从‘青城县’三字猜到是下官了吧?”
  杨国忠惊愕道:“你竟什么都知道?”
  “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这份八卦报根本就是为了杨太府所作,一切都是下官引杨太府而来的,您没看到八卦报上对您的评价可谓既正面又伟岸,这几日杨太府想必也亲耳听到不少关于您的赞誉之辞吧?”
  杨国忠疑惑道:“贤弟办这份报纸,为何要引愚兄来呢?”
  顾青看着杨国忠的眼睛,坦然道:“下官位卑,长安城交游甚少,但这份报纸却是好东西,它的意义并不在于挣钱,而在于舆论……”
  杨国忠似有所悟:“‘舆’者,众人也,‘论’者,析判也,‘舆论’者,众人析判道理的声音,是吗?”
  顾青笑道:“正是,杨太府好才情。但杨太府是否知道,众人的舆论其实也是可以引导甚至误导的?”
  杨国忠哦了一声,道:“愿闻其详。”
  “就拿眼前这份八卦报来说,上面记述了杨太府当日曲江池被贼人所害而落水,落水以后按真实的情况来说,是羽林卫抓不到贼人,杨太府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但八卦报上写杨太府有容人雅量,表示不再追究,传至长安街头巷尾,世人对杨太府的风评是否一日千里?”
  “八卦报做的便是引导舆论的事,任何一件事都有正面也有反面,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八卦报掌握在我手中,我可以决定世人看待一件事应该由哪个角度去看,甚至也能决定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杨太府认为呢?”
  杨国忠眼睛亮了一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好诗句!不愧是作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才子,出口即成妙句。”
  顾青一愣,我又抄袭了?刚才这句诗是谁的?
  不管了,抄便抄了,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