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有趣,甚至在他这个后世之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江南的女子们,官家夫人也好,普通农妇也罢,但凡女子,要么会织布,要么会绣花,简直是必备的技术。
  不可思议。
  “我派人打听了这些纺织女工的工钱,像这种私人的作坊,每人每天的工钱能有四五十文,织造衙门的工钱那就更多了,像普通家庭,不外出做工的女子,在家里纺纱,一天也能赚个二十文,如此看来,单就对家庭的贡献来说,女子并不弱于男子。”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子既然能够承担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养家的重担,那地位上自然也是要有所提升的,不说男女平等,但总不该是现在这般。
  四贝勒点了点头,十四弟能说出这番话,显然是让人仔细调查过的。
  “有些女子确实比男子还要能干。”
  不光是养家,政治上不也如此,历史上可从来都没少过垂帘听政的太后,唐朝更是出了一位女皇帝,政治手腕没比男子弱。
  “那既是如此,女子地位也应该有相应的提升吧,我就不信了,女子的才艺全都在纺织上。”
  现如今,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越是条件好的人家,越是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绣出来的物件不能外传,作出来的诗也只能在闺阁中自我欣赏,若是被外男知道了,那便损了名声。
  事实上,别看纺织作坊里的女工赚的多,但好多人家是不允许女子出门做工的,甚至以此为耻。
  这大概是他出宫以后,感触最深的地方了,世道对女子不公,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尤其是民间的女子。
  没出嫁的时候,兴衰荣辱都在父兄身上,出嫁以后,又全都寄托在了夫家身上。
  仿佛是依附于旁人的物件,所有的希望和前程只能寄托在别人身上。
  胤祯从没有想过,这片土地上有一半的人,要这样生活。
  四贝勒诧异地瞧了弟弟一眼,这话倒是也没什么问题,女子的地位不比男子,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女子的地位是在逐渐降低的,之前还出过女政治家、女将军、女商人,但到了现在,女子已经很难再出头了。
  真要说起来,其实满族女子的情况,是要比汉族好些的,但是自从入关以来,汉族女子的地位没见提升,满族女子的地位却跟着下降了。
  “现在还不到你关心这些的时候,好好读书吧,书里面是有答案的,如果这个答案不能说服你,等到入朝参政了,你再好好调查。”
  这不是哪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连皇帝也没法解决,朝廷还曾经让女子放足,可这么多年来一点成效都没有。
  当然,‘放足’已经不单纯是女性的问题了,它还牵扯到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朝廷也不敢太过激进。
  胤祯知道书里有什么答案,几千年了,主流的学派都是儒家,而在儒家的典籍上,不难看出对于女性的压迫,这压迫甚至是在逐渐增长的,大抵也是符合了统治者的意图。
  如果他这辈子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之家,甚至是官宦人家,都不会存心给自己找麻烦,因为找了也没有。
  但他生活在帝王之家,父亲是当今的皇帝,哥哥是下一任皇帝。
  皇帝不能改变的事情有很多,但作为这片土地上影响最大的人,他们是最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哪怕只是些微,甚至没有办法对后世作出任何的影响,最起码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半的人,是有可能改善现状的。
  如此,便是最大的功德了。
  胤祯不是慈善家,也不是修道之人,所求的不过是无愧于心罢了。
  这四幅画最终在南巡之前,被完完整整的送到了康熙的案上。
  不同于四贝勒,康熙看得没那么仔细,想得更没那么多,大清朝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有那么多的地方和人需要他关注。
  胤祯即便是他的儿子,也不过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小少年罢了,能把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想得多深奥呢。
  这四幅画摆在面前,不过是看稀罕罢了。
  是挺稀罕的,从之前画给德妃的画,就能看出十四的审美和画风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如今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过分追求真实,色彩使用大胆,可却偏偏失了意境,这就仿佛没有画眼睛的龙,龙纹再是逼真有什么用,龙爪再是锋利有什么用,最关键的地方没画上,也就没了灵气。
  第13章
  胤祯近来收到了不少礼物,大多是四哥送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五姐送的。
  往日四哥送他最多的东西便是字帖了,近来不送字帖,改送画了,有四哥自己画的,也有旁人的画作,山水画有,人物画有,花鸟画也有。
  五姐送的就全是自个儿的画作了,清一色的花鸟画,以花为主,各色的花卉都有,明明是在春日,可桃花杏花荷花梅花……四季的花卉挨个画,压根就没受着时令的限制。
  画都是胤祯画不出来的好画,若是传到几百年以后,那每幅都能值大价钱。
  只不过现在他要这么多画做什么,都是哥哥姐姐们的心意,又不能拿去送人,自己拿来欣赏的话,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不过好歹也是‘亲情的象征’,就算是放到库房里压箱底儿,那也得要好好保存。
  四贝勒和温宪不光是给胤祯送了画,还给德妃也送了画,毕竟做额娘的亲自说了,儿女哪能不当回事儿。
  ‘全家福’已经有了,四贝勒送给德妃的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来时路上经过的一处山川,并非名流大川,气势也不够磅礴,不过却是多了几分野趣。
  温宪送给德妃的是花鸟画,是一幅菊花图,额娘对于花卉没有特别的偏好,但皇阿玛是有的,宫里人人都知道,皇阿玛最喜菊花,爱慕菊花的品性。
  三个儿女的画作算是集齐了,德妃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的画,不光是摆在那里看着显眼,关键是漂亮好看。
  女子嘛,终究少不了爱美之心。
  江南之行,时间多耗费在路上了,在行宫连一个月都没有待满。
  不过对于康熙来说,目的已经达成了,在行宫逗留的这段时日,只是完成了南巡的一部分差事,来回的路上他也是要召见人的,甚至要特意停下来四处走走看,亲眼瞧一瞧民生。
  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天气渐热,不耐热的人已经换上了薄衫。
  太子出城门几十里,跑出来接驾。
  这伴驾的人,自然也不能继续在马车里坐着、在马背上骑着,国之储君过来接驾,他们这些人自是要下来迎接的。
  连康熙都从马车上下来了,亲手扶起太子,爷俩居然还手拉手,虽没有相看泪眼,但也甚是亲切,拉着的手一直没有放开。
  行吧,南巡的路上,皇阿玛处处都把直郡王拉出来,一众的兄弟里头,直郡王是特别不同的,可也没到太子这份儿上。
  见到太子了,之前备受皇阿玛优待的直郡王,仿佛也泯然众人矣了。
  胤祯眼睛看着皇阿玛和太子,心思已经转到别处去了,夏日来临,依着上书房和演武场的规矩,皇子读书练武的时候,不光是不能放冰块,连打扇子都不允许。
  去年他是初来乍到,又大病了一场,最热的时候基本上是在病中度过的,是以也没想什么解暑的法子。
  但今年跟去年可是不同,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宫里规定皇子阿哥读书练武的时候,不能弄这些避暑取暖的东西,就是为了锻炼意志力嘛。
  但在胤祯看来,他既不是未来皇帝,也没有想争取做未来皇帝,更没有想寒窗苦读去考科举,何必多受这一份罪呢。
  这炎炎烈日里,薄荷茶、酸梅汤必须得备上,抽空还得让人去太医院问问,有没有什么清凉解暑的药膳方子,实在不行,药方子也可以,就像后世的藿香正气水一样,简直是夏日必备。
  衣服和鞋子也得让额娘帮帮忙,找些凉爽透气的布料,尺寸稍稍放宽松些,鞋子的鞋面做薄些,美观不重要,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场的皇子阿哥,也就胤祯还有心思想这些有的没的了,皇上对太子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是挺让人嫉妒的,太子就算是国之储君,可不还是皇阿玛的儿子。
  对于有野心的皇子来说,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心里边那就更不舒服了。
  直郡王眼睛都已经瞪圆了,他跟太子是从小争到大的,这一幕见的多了,尤其是小时候,也就是近年来,皇阿玛对他越来越好,甚至有的时候对他比对太子还好,所以眼前的这一幕看在他眼里,心里边的火已经烧起来了。
  直郡王是众兄弟当中最为英俊的,或许比不上胤祯精致,比不了太子贵气,也比不了诚郡王的文雅和四贝勒的方正。
  但就这个时代的审美而言,直郡王绝对是颜值最高的,英气勃勃,既有美感,又不失巴图鲁的气势。
  但这会儿并没人注意直郡王,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正前方,包括胤祯,别看他在走神,眼睛也是随大溜盯着正前方的。
  康熙和太子这一对分别了三个多月的父子,这会儿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也不急着回京城,也不忙着上马车,几乎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聊天。
  当然这一对天底下地位最为尊贵的父子,即便是聊天,聊的也大都是朝廷要事,也就是在一开始谈话的时候,还会关心对方近期的饮食起居,后续就只剩下政事了。
  好不容易,这父子俩手拉手上了马车,后边的人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往几十里外的京城前进。
  阔别好几个月,紫禁城一如既往,威严而又庄重,让人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对温宪来说,这可能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伴驾出巡了,也是生平的唯一一次。
  她今年已经十七岁了,皇阿玛赐婚的旨意随时都有可能下来,倘若幸运能留在京城,那倒是还好,若是去了草原,那可就真是生死两茫茫了,能不能再见到紫禁城里的人,都不一定。
  康熙的三任皇后,都已经作古,紫禁城没有正儿八经的女主子,婚姻大事全由康熙做主,就连德妃,在这些事情上也很难使得上劲儿,老四的福晋,就是皇上乾坤独断定下来的,压根就没问她们这些人的意见。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末,诚郡王府竣工。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中旬,四贝勒府竣工。
  在全年最热的时候,胤祯总算是又逮着机会出宫了,三哥的温锅宴可没请他们这些在上书房读书的弟弟们。
  四哥原本是只请了他和十三的,结果九哥和十哥闹着要去,最后打包出来五个人。
  连带着老十二一块,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们都多了一天的假期,去宫外的四贝勒府温锅。
  这边四贝勒府已经建成了,一家人都已经搬进去了,隔壁还在施工,等建成了那就是八贝勒府。
  也不知皇阿玛是怎么想的,把四哥和八哥的地基披在了一处,两边紧挨着。
  这样的两处地方,也是和感情更为亲密的兄弟俩吧,比如他和四哥,比如八哥和九哥,再比如九哥和十哥。
  九哥有两个铁哥们,紫禁城的人都知道,一个是八哥,一个是十哥,相反跟九哥一母同胞的五哥,这兄弟俩都是宜妃所出,可却并没有多亲近。
  四贝勒府虽说是工部所建,最初的图纸也是工部所画,但修改图纸是由四贝勒亲自来的,所以这宅子处处都显示了四贝勒的审美。
  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清、素、雅。
  别看胤祯画画特别敢用色彩,出来的作品也偏绚丽,但是在建筑上的审美,跟自家四哥是差不多的。
  这四贝勒府他瞧着就很是顺心顺眼,正厅里的布置端方大气,后花园的安排错落有致,就连那湖心的亭子,也颇合他的心意。
  这样的设计风格,完全可以照搬到他未来的宅子当中。
  现在想这些,还稍微有些早,毕竟他只有十一岁,离大婚还早得很,至于等到皇阿玛下一次给他们这些儿子封爵,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胤祯出宫不光带了四个兄弟,还带了两个伴读和八个哈哈珠子。
  敬顺和明泰跟他的性子很是合得来,交情不错,他的八个哈哈珠子,大都出自乌雅一族,其中一个还算得上是他的表兄,那自然也是四哥的表弟,有同一个曾外祖父的那种。
  带着这个,就不好不带那个,在提前询问过四哥之后,他便把人都带来了。
  新竣工的四贝勒府大的很,阿哥所是没得比,尽管来的客人多,待客的地方也仍旧宽敞。
  四贝勒作为主人家,敬酒的有他的兄长,有他的弟弟,有养母佟佳氏一族的人,也有生母乌雅氏一族的人,这大部分人敬的酒,想不喝都不成。
  胤祯没跟着其他哥哥们一块去灌四哥,也没给四哥挡酒。
  他是个不爱酒的,如今这般年岁,也不太适合喝酒。
  给四贝勒挡酒的是十三爷,别看他只比胤祯年长了两岁,但跟胤祯比起来,真有些做兄长的样子了。
  尽管还在上书房读书,可是得皇阿玛宠爱、得太子重视,便是朝廷百官,也没办法忽视这位还没有入朝参政的皇阿哥。
  在饮酒上,更是胜了胤祯不止一筹。
  要说这酒量,还真不全是练出来的,有些人的酒量就是天生的大,像十三爷便是如此。
  四贝勒比十三爷年长了八岁,已经入朝参政好几年了,遇到的喝酒应酬的场合更多,可论及酒量,却还比不得尚在读书的十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