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科幻未来 > 聊斋鬼故事 > 第51节
  彭好古正想借机观察书生神通,闻言笑道:“幸会之至。”书生问道:“是骑马,还是坐船?”彭好古心想:“水路更加舒服。”笑道:“坐船吧。”书生沉吟道:“渡口距此甚远,为今之计,只好去九天银河借船。”于是伸出右手,向虚空摇了两下,叫道:“船来,船来!我等要去西湖,不会少你船钱。”
  语未毕,天空中飘落一只彩船,烟云缭绕。众人一一登船,只见一人手持短桨,桨尾上布满长毛,形似羽扇。那人手腕轻振,短桨划动,清风习习,彩船升腾直上,渐入云霄,一直往南行驶,快如飞箭。片刻之后,彩船降落水中,只听得弦管悠扬,歌声悦耳。彭好古出船眺望,只见四周围烟波浩渺,不知不觉间已身处西湖之中。湖中月影皎洁,游船如织。
  船夫收桨而立,任由彩船飘荡。一行人取出美酒佳肴,开怀畅饮。未几,水面飘来一艘画舫,双船并行,平添许多情调。
  彭好古隔窗窥视,只见对面画舫中,三两名女子正下围棋,个个都是绝色。书生斟了一杯酒,向少女微微一笑,说道:“这杯酒算是替你送行。”少女接过酒杯,浅浅品尝。
  彭好古心知这杯酒喝完,少女便要离去,心中依恋不舍,暗中用脚踢了踢少女秀足,期望她能留下。少女秋波流盼,眉目传情,彭好古更加心动,问道:“何时能再见姑娘?”
  少女道:“如果公子真的爱我,只须向人打听娟娘名字,无人不知。”书生微微一笑,问彭好古“身上带有丝巾吗?”彭好古点点头,从怀中拿住一条雪白丝巾,递给书生,书生看也不看,转身将丝巾塞入少女手中,笑道:“丝巾为凭,我如今替你二人定下三年之约。三年之后,仍有机会再见。”
  语毕,起身而立,将少女一把提起,放在掌心,左手扳住邻船窗户,将少女从窗格中塞了进去,窗格只有磁盘大小,少女蜷缩而入,并不觉狭窄。只听得对面船舱中传来女子说话之声“娟娘醒了。”敢情少女一直都是灵魂出窍,直到此刻,方才还魂。
  彭好古痴痴凝望,眼瞧着对面画舫渐行渐远,终于靠岸停泊,船上女子陆续上岸,转眼消失不见。
  彭好古游兴锐减,叹了口气,跟书生说:“我想去陆上转转。”话刚说完,彩船早已抵达岸边,彭好古弃舟上岸,漫无目的游走,不知不觉,已在一里之外。
  书生随后而至,手牵一匹骏马,跟彭好古说:“彭兄,这匹马送给你,你在此处等我,我再去牵两匹马来。”返身离去,迟迟不见归来。路上行人稀少,天边处渐渐露出曙光。彭好古等候多时,心中烦躁,朋友丘生,本与自己同行,此刻亦不知所踪。
  彭好古进退两难,微一寻思,牵马返回停船之处,只见人船两空,心想:“昨晚出来仓促,身边忘带银子,西湖与莱州,两地相隔千里,这可如何回去?”正烦恼间,忽见马鞍之旁,放着一个口袋,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四两白银。于是用这些银两,买了些干粮,胡乱饱餐一顿,抬头看天,红日高照,已是正午时分。
  彭好古心想:“为今之计,一是打听娟娘住处,向她借点盘缠。二是寻找丘生下落。”向附近百姓询问娟娘住所,都回答说:“没听过此人。”彭好古兴致萧索,次日骑马返乡,庆幸的是,坐骑驯良,操控起来得心应手,历时半月,终于回到家中。
  当初,彭好古坐船上天,书童急匆匆跑回住处,跟家人说:“主人成仙飞升啦。”举家悲痛,都道:“儿子成仙,只怕是回不来了。”
  眼下彭好古安然无恙返回,家人惊喜交集,纷纷询问经过,彭好古将马拴好,简略述说原委,最后道:“我与丘生同去西湖,眼下只有自己一人回来。若是邱家知晓此事,找我索要儿子,麻烦不小。大家都应守口如瓶,知道吗?”
  众人轰然应允,大伙听说马匹乃仙人所赠,都嚷着要瞧热闹。一行人来到马厩,马儿早已不知下落,只有丘生被缰绳绑缚,拴在马槽边上。彭好古眼见丘生面如死灰,两眼紧闭,失魂落魄,心有不忍,赶紧指挥家人,将丘生扶到床上,连灌了好几碗热汤,才将他酒醒。
  醒来之后,丘生二话不说,匆忙跑到厕所,拉下一大堆马粪,又喝了几口热汤,这才恢复精神。彭好古问起事情经过,丘生说道:“彩船靠岸后,书生主动与我搭讪,将我带到无人之处,伸手在我后颈拍了数下,我脑中一晕,便即昏倒在地。醒来之后,已变成马匹。心中虽然清醒,口中却不能言语。此乃奇耻大辱,千万别告诉我妻子,不然,没脸见人。”彭好古点头答允,当下命令仆人:护送丘生回家。
  自此后,彭好古经常思念娟娘。转眼又过三年,彭好古姐夫在扬州当官,前去探望。扬州有一位梁公子,与彭家素有往来,设宴邀请彭好古做客。酒席间,数名歌妓上前拜见,梁公子问道:“怎么没见娟娘?”回答说:“她生病了。”
  梁公子大怒,骂道:“贱婢自以为是,就喜欢摆架子,她不来,我就是用绳子抓,也要将他抓来。”
  彭好古骤然听到娟娘名字,心潮澎湃,惊问道:“娟娘是谁?”梁公子道:“她是广陵第一歌妓,很有些名气,不过脾气太大,倨傲无礼。”彭好古点点头,心想“也许是同名同姓之人。”问道:“我可以见见她吗?”
  梁公子道:“自然可以。”
  过不大会,娟娘前来赴会,梁公子因她迟到,怒气冲冲,张口就骂。彭好古睁眼打量娟娘,竟然便是西湖中那位少女,喜出望外,求情道:“娟娘与我相识,看我面子上,饶她这一次。”
  娟娘抬头凝视彭某,神情错愕,万没想到竟会在此重逢。梁公子命娟娘倒酒,彭好古问道:“那首‘薄幸郎曲’,姑娘还记得吗?”
  娟娘笑道:“时刻不曾忘记。”说话间轻启歌喉,重唱“薄幸郎曲”,曲调韵律,一如往昔。俄尔酒席散去,梁公子吩咐娟娘:“好生伺候彭兄,不得有失。”
  两人进入卧室,彭好古拉住娟娘手掌,笑道:“三年之约,今日总算实现。”娟娘道:“那日我与姐妹泛舟西湖,喝了几杯酒,忽尔昏昏欲睡。朦胧之间,被一人带走,来到一处村庄,一名书童将我领入屋中,席间三位客人,公子便是其一。后来乘船进入西湖,一书生将我塞进窗格,临别之时,公子拉住我手臂,恋恋不放,我以为都是梦境,可是纱巾历历在目,我至今还藏着。”
  两人缅怀往事,相互感慨,娟娘扑入彭某怀中,哽咽道:“仙人既已做媒,从今往后,再也不愿离开公子。请公子不要因我沦落风尘,心生嫌弃。”彭好古道:“舟中之约,一日不敢忘怀。只要姑娘愿意,倾家荡产,也要替你赎身。”
  次日,彭好古以千两银子买下娟娘,将她带回老家。两人偶尔前往书斋,当年往事,娟娘一一铭记,不曾忘记半分。
  第二百二十七章 颜氏
  顺天府某书生,家境贫寒,又赶上饥荒,举家逃难至洛阳。书生性情迟钝,年已十七,文章依然一塌糊涂。不过相貌俊秀,擅开玩笑,写起书信来,也很精通。外人与他见面,争相夸赞,哪知道书生并无真才实学?
  不久后,父母相继去世,书生孑然一身,为了谋生,暂且在私塾教学。其时村中有一位颜小姐,名士之后,少年聪慧,父亲在世时,教她读书,颜小姐过目不忘,十来岁时,跟父亲学习写诗,才气不俗。父亲常说:“我家有一位女学士,可惜不是男的。”
  对于这唯一的女儿,彦老爷十分疼爱,放出风声“我女儿要么不嫁人,要嫁就嫁大官。”父亲死后,母亲矢志不改,择婿观点与亡夫一致。转眼三年过去,颜小姐仍未找到婆家。此时母亲又撒手而去,颜小姐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艰辛。
  这一天,邻家妇女翻.墙而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与颜小姐交谈。颜小姐打开书信查看,只见文字流畅,连看数遍,不住点头。妇女猜透她心意,笑道:“写信之人,是一位翩翩美少年,与姑娘年纪相若,也没父母。如果姑娘中意,我让相公设法撮合。”颜小姐闻言,脉脉含情,低头不语。
  这封书信,自然是书生所写,他与妇人相公交情友善,经常书信往来。妇人回到家中,当即请相公牵桥搭线。相公将此事告知书生,书生大喜,以母亲留给自己那只金鸦耳环为聘,委托妇人相公说媒,一谈即成。
  两人择日成亲,婚后感情融洽。颜小姐看过书生文章,笑道:“相公所作文章,与书信一比,判若两人,如此水准,何日方能中举?”朝夕奉劝书生苦读,严厉如师,每到黄昏,颜小姐先行点灯钻研,以作表率,两人通宵读书,直至三更。
  如此一年过去,书生文笔娴熟,大有长进,前去参加科举,不料屡战屡败,一时间心灰意冷,情绪低落,嗷嗷哭泣。颜小姐斥道:“堂堂男子汉,成天哭哭啼啼,真是愧对七尺之躯。如果我是男子,考取功名,有如探囊取物。”
  书生心情本就不好,闻言怒气冲冲,反驳道:“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到考场,不知科举之难。你以为考取功名,跟厨房中烧水煮饭一样容易?就算让你赴考,结果还不是跟我一样?”
  颜小姐笑道:“相公先别生气。下次开考,让我女扮男装,替你参加,如果依旧名落孙山,我再也不敢藐视天下英雄。”书生笑道:“你既不知好歹,非要自找苦吃,我成全你便是。就怕你露出破绽,被邻居嘲笑。”颜小姐道:“我并非开玩笑,是认真的。相公以前跟我说过,顺天府是你老家,我打算跟你一起回去,扮作你弟弟。反正你从小出来流浪,即便多出位亲人,也不会有人怀疑。”
  书生点头依从,颜小姐微微一笑,进屋易容,再次出来时,已改换了一身男装,笑道:“我这身装扮,像男人吗?”书生凝目细瞧,妻子英气勃勃,俨然有如少年,连连点头“像,像极了。”
  两人骑驴返回老家,书生堂兄依然在世,眼见两名弟弟面如冠玉,心中甚喜,时常接济。又见二人朝夕苦读,愈发敬爱。特地请来一名小童,照顾二人起居。每到天黑,夫妻两早早将小童打发。乡中喜庆丧事,自有书生应酬,颜小姐从不外出,一门心思用功。
  居住半年,外人很少见过颜氏容貌,若有客人主动请见,书生一律推辞。也有人读过颜小姐文章,拍案叫绝,先不通报,贸然造访的,颜小姐拱手作揖,便即回房。客人目睹颜小姐风采,大为倾倒,争相传颂,由此名声大噪,世家大族,纷纷上门求亲。
  堂兄与她商量婚姻大事,颜小姐微笑不语,逼急了,便道:“我一心考取功名,一日不出人头地,一日不娶。”不久后院试开始,夫妻两一同参加,书生再次落榜,颜小姐则考取第一名。接下来乡试,又考取顺天府第四,第二年考中进士,官授桐城县令,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很快又升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比王侯。
  后来,颜小姐托病请假,荣归故里,闭门谢客,身份虽然显贵,始终单身,从不提娶亲一事,邻里百姓,心中奇怪,免不了私下议论。颜小姐返乡后,渐渐购买婢女,有人胡乱猜测“一个大男人,买这么多年轻丫鬟,自然是不怀好意。”堂嫂暗中观察,却见颜小姐规规矩矩,与婢女之间,并无苟且。
  不久后,明朝灭亡,天下大乱。颜小姐这才坦白真相,跟堂嫂说:“实言相告,我是你堂弟之妻。只因相公平庸,不能自立,这才女扮男装,考取功名。之所以一直深居简出,只因担心身份泄露,招致天子责罚,让人取笑。”
  堂嫂不信,颜小姐于是脱下官靴,露出纤纤玉足,事到如今,不由得堂嫂不信,眼见官靴之中,填满棉絮,堂嫂又是惊愕,又是佩服。
  再后来,书生继承妻子官衔,颜小姐则身处闺房,闭门不出。由于她一生没有怀孕,又出钱购买姬妾,替书生延续香火。有时跟相公开玩笑:“但凡显贵之人,都喜广纳妻妾。只有我,为官十多年,依旧单身。如今相公你坐享佳丽,也该知足了。”
  书生笑道:“你要是不平衡,也可以去找男宠,我不介意。”
  书生一朝发迹,地位煊赫,官绅富争相拜访,均以御史之礼参见。不过因官衔来自妻子,书生羞于提及,一直以秀才自居,终身不坐官轿。
  第二百二十八章 杜翁
  杜翁,沂水人。这一天从市集出来,坐在墙下,等候同伴。忽然间有些疲倦,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名官差手持牒文,将自己抓走。到了一处衙门,以前从未来过。一人头戴布帽,从衙门内走出,仔细一看,竟然是青州张某,自己昔日好友,不过已死去多年。
  张某乍见杜翁,吃了一惊,问道:“杜大哥怎么到了此处?”杜翁道:“我也不知所犯何事,就被人抓来了。”张某沉吟道:“也许抓错了人,大哥别急,我去替你打探打探。你暂且待在此处,不要乱走。若是迷路,难以挽救。”语毕,匆匆而去,良久不见返回。
  杜翁正觉无聊,忽然间脚步声响,先前那位官差手持牒文,快步走出,说道:“不好意思,错抓了好人,这便放你回去。”杜翁与官差辞别,返回家中。途中遇到六七名女郎,个个容色秀丽,杜翁心中大喜,紧紧跟在女郎后面,不忍离去。下了大道,走上一条小路,行不上十来步,只听得张某在身后大声呼喊“杜大哥,你要到哪去?”
  杜翁迷恋美女,并不回答,俄尔,只见女郎们走入一间小门,杜翁认得是隔壁卖酒的老王家,不知不觉跨进门内,略略一瞧,自己居然身处猪圈,周遭小猪环绕,不下十来头。杜翁心中大骇,低头凝视,自己不知何时,竟尔变身为猪,做了畜生。
  杜翁浑身冷汗直冒,身后张某呼叫之声连绵不绝,情急之下,不停用猪头撞击墙壁,耳听得有人说:“小猪疯了,癫痫病发作啦。”杜翁凝神一瞧,已重新变回人类。快速出门,张某一直在路边等候,埋怨道:“我一再叮嘱大哥不要乱跑,为什么不听?差点坏了大事。”一面说话,一面拉住杜翁手掌,将他送回闹市口,转身离去。
  杜翁一惊而醒,见自己身靠墙壁,回去后找老王询问,他家果然撞死一头小猪。
  第二百二十九章 缢鬼
  有个姓范的书生,住在一家客栈里。吃完饭后,点灯上床,闭目养神。忽然间跑来一名婢女,手中拿着包裹,梳妆盒,镜子等物品,一一放在桌上,转身而去。俄顷,一名少妇从房中走出,对镜化妆,一会儿梳理发髻,一会儿插上发簪,忙活许久,乐此不疲。
  再过片刻,脚步声响起,先前那名婢女去而复返,这一次带来一盆热水,还有毛巾。少妇伸手入盆,沾水洗脸,婢女在一旁服侍。洗完脸后,婢女告辞离去。
  少妇打开包裹,拿出新衣新鞋,打扮一新,又在脸上涂脂抹粉。范书生心想:“这一定是私奔的妇女,打扮得如此漂亮,肯定是去私会情郎。”
  少妇梳妆完毕,拿出一条长带,挂在房梁上,打了个结,然后站在板凳上,将脑袋伸进绳结中,从容上吊。只一下,双眼紧闭,气息断绝。少妇死后,双眉倒竖,舌头伸出,足足有两寸多长,脸色惨淡惨淡,有如恶鬼。
  范书生大骇,急急忙忙逃出客房,跟店主人说:“死人啦,死人啦。”店主人进屋查看,少妇已不知所踪。店主人脸色苍白,说道:“我儿媳妇以前在这里吊死,难道刚才那位女子,便是她吗?”
  第二百三十章 马介甫(一)
  杨万石,大名府秀才,生平最怕老婆。妻子尹氏,性格凶悍,丈夫稍有忤逆,立刻拳脚相加。杨万石之父,六十来岁,老而丧妻,尹氏不知孝顺公公,反将他当做奴仆对待。杨万石与弟弟杨万钟眼见父亲受苦,偷偷拿些食物接济,从不敢让尹氏知道。
  杨老头衣衫破败,兄弟两唯恐外人嘲笑,不敢让父亲见客。杨万石年近四十,仍无子嗣,于是纳王氏为妾,夫妻两颤颤惊惊,畏惧尹氏威严,平时都很少说话。
  杨氏兄弟在家读书,等候科考,这一天,有一名少年从门前经过,锦绣华服,容貌俊美。一番交谈,兄弟两大生好感,询问少年姓名,少年自称:“姓马,名介甫。”自此后三人交往密切,焚香跪拜,结为异性兄弟。
  分别后,大约过了半年,马介甫带着童仆,再次登门造访。恰好杨老头也在门外休息,一边晒太阳,一边抓虱子。马介甫见他衣着简陋,以为是杨家下人,并未放在心上,跟杨老头说:“我乃主人故友,麻烦你通报一声。”杨老头闻言,披上破棉袄,转身离去。
  有人跟马介甫说:“此乃主人之父。”马介甫十分讶异,就在此时,杨氏兄弟满脸笑容,出来迎客。一行人来到大厅,在椅子上坐下,马介甫问道:“伯父呢,我想拜见他。”
  杨万石推辞道:“他生病了,不太方便。”马介甫点点有,不再坚持。宾主相对而坐,笑语言欢,不觉间天色昏暗,杨万石屡次吩咐下人准备晚饭,迟迟不见应答。兄弟两进屋催促,又过了很久,一名瘦奴手拿一壶劣酒,一言不发放在桌上,转身离去。
  俄顷,酒水喝完,杨万石吩咐上菜,连叫了七八次,瘦奴才慢悠悠出来,端了几碗糙米饭,一碟咸菜,放在桌上,有气无力说道:“饭菜来了,各位慢用。”
  饭菜味道极差,难以下咽,杨氏兄弟神色尴尬,赔笑道:“家境贫苦,饮食寒酸,怠慢之处,还请见谅。”马介甫并不介意,笑道:“无妨。”拿起碗筷,若无其事进食。
  饭后,杨万石匆匆告辞,杨万钟拿了两床棉被,陪伴客人就寝,马介甫说道:“我因贤昆仲品德高尚,这才与你们结交。可是二位眼见父亲受苦,却无动于衷,如此行径,实在令人羞耻。”杨万钟泫然泪下,叹气道:“家门不幸,嫂嫂为人凶悍,一家老小,饱受欺凌。个中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
  马介甫默默不语,半晌才道:“我本来准备明天一早,便即离去。如今碰上不平之事,不可不管。给我一间空房,我自己会做饭,不用麻烦二位了。”
  杨万钟点头依从,替马介甫准备空房,请他安歇,夜深人静,又从厨房中偷来米菜,赠予马某,深恐尹氏察觉。马介甫明白他处境,微笑拒绝,说道:“米菜蔬果,我自己会想办法,不劳杨兄操心,免得你难堪。时候不早,请回吧。”
  打发走杨万钟,马介甫又将杨老头请到屋中,与自己同吃同住,亲自去市集购买新衣,替杨老头换装。杨氏父子,尽皆感激。
  杨万钟之子,名叫喜儿,年方七岁,夜晚与爷爷同睡,马介甫抚摸喜儿脑袋,说道:“此子将来必有出息,不过少年会很孤苦。”
  尹氏听说杨老头衣食无忧,心中大怒,厉声责骂马某,说他多管闲事。一开始只在卧室中骂,后来不解气,直接跑到马介甫住处叫嚣。杨氏兄弟忧愁徘徊,大着胆子劝说,仍是不能制止。马介甫任凭尹氏喝骂,充耳不闻,也不生气。
  小妾王氏,怀孕五个多月,尹氏方才知晓,当即醋意勃发,二话不说,将王氏衣服剥去,一通毒打。发泄完毕,又召来相公杨某,命他跪地受罚,头戴女子丝巾,尔后将他乱鞭逐出。凑巧马介甫就在屋外,杨万石羞愧无地,不敢上前。尹氏苦苦逼迫,杨万石无奈,只得夺门而逃,尹氏随后追出。
  两人追追赶赶,一直跑到闹市,尹氏叉腰而立,手指杨某,大声辱骂。四周百姓好奇,纷纷凑过来瞧热闹,观者云集。马介甫眼见尹氏无赖撒泼,心中不悦,叱道:“泼妇,快回去。”
  话刚说完,尹氏不由自主,返身奔跑,似被鬼追,鞋袜尽皆脱落。赤足回到家中,面如死灰。婢女捡起鞋袜,给尹氏穿上,只见她神情惨淡,忽然间嚎啕大哭,家人俱感惊讶,但慑于尹氏威严,也不敢询问缘由。
  马介甫伸手去摘杨某头上丝巾,杨万石连连摆手,叫道“别脱,别脱,让妻子知道,又是一顿毒打。”马介甫又好气又好笑,强行替他解下丝巾,杨万石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深恐尹氏怪罪,一个人在屋外来回踱步。
  直待尹氏哭声停止,杨万石方敢进屋,尹氏见他回来,一言不发,起身上床,并未发火。杨万石舒了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私下里与弟弟商量此事,惊奇不已。家人亲眼见到尹氏出丑,私下里纷纷议论,尹氏察觉后,愤怒不止,召集仆人婢女,狠狠鞭笞。处置完下人,尹氏余怒未消,又跑到王氏房中,主动挑衅。
  自从上次挨打后,王氏病情未愈,一直卧床休养。尹氏并无半分同情,眼见小妾身体虚弱,正是落井下石良机,当即手持藤条,又是一顿暴打,王氏抵受不住,血染床席,竟尔流产。
  杨万石闻讯,悲愤不已,于无人之处,向马介甫诉苦,失声痛哭。马介甫善言安慰,说道:“今晚你不要回去,跟我一起住。”杨万石使劲点头。
  半夜之时,尹氏不见丈夫归来,怒气勃发,正自恼恨之际,忽听得窗外咚咚作响,似乎有人撬门。尹氏大惊失色,连连呼唤奴婢,忽然间砰地一声响,大门推开,一名巨人闯进屋中,面目狰狞。
  俄顷,又有数人手持利刃,鱼贯而入。尹氏心中乱跳,张口欲呼,巨人冷哼一声,拔出一把尖刀,架在尹氏脖颈之间,阴森森道:“敢叫,一刀杀了你!”
  尹氏浑身颤抖,求道:“好汉饶命!我有许多私房钱,全给你。”巨人道:“我乃地狱使者,奉命取你心脏,不要钱。”尹氏愈发惊惧,跪地连连磕头,巨人不理,尖刀划动,刺破尹氏胸口肌肤,说道:“奴役长辈,是否该杀?”尹氏面色苍白,不敢反驳。巨人尖刀再动,又划出一道数寸长伤痕,说道:“欺辱相公,是否该杀?”尹氏强忍疼痛,口中只是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