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盛唐剑圣 > 第970章 裴旻拜相
  李隆基一脸期望的看着裴旻。
  但听裴旻的回答,李隆基是一脸的失望,懵懂了半晌。
  在高力士的提醒下,李隆基才回过神来,说道:“确实,朕这个问题是为难静远了。”
  他看向高力士,说道:“传朕旨意,调静远入朝……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执掌尚书省事务。”
  “陛下?”
  裴旻一脸惊讶。
  左仆射,全名尚书左仆射,依照道理属于尚书省的副官。不过因为尚书令是当年李世民担任过的职位,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仆射又分为左仆射,右仆射,这个时代以左为尊,故而左仆射是尚书省最高的行政长官。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自然不用细说,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三省大佬理所当然的是唐朝宰相。
  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一直以来都是宰相的代名词。
  但是尚书省却又有所不同。
  尚书省最初是三省六部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六部二十四司的官员皆受尚书省管辖,称之为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可是尚书省的权势因为过重,受到了太宗、高宗皇帝的针对,地位开始下降。他们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参加议政者原为三高官官,为了分宰相权,又以敕令指定其它官员参加议政﹐称为参加机务﹑参议朝政,其官品位较低者则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后来发展到凡官仆射者必须加此称号﹐才能参加议政﹐才是真宰相。左右仆射逐渐被排除于宰相之外,成为一个虚衔。
  李隆基这一调命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显然不只是让裴旻挂上尚书省大佬的头衔,而是跟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平起平坐的宰相。
  这军功入相开元朝不是没有前例,现任的宰相之一杜暹就是这个例子。
  杜暹便是昔年安西副大都护,为西域威望极高。
  与突骑施一战也是因为杜暹突然丧母,离开了西域,导致西域群龙无首,引起了突骑施的觊觎。
  三年守孝期过,杜暹凭借昔年的军功,身为宰相。
  但是杜暹是因为卸去了一身官职,手中无半点实权。
  裴旻现在还握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这又将他调入庙堂升任宰相,西北局面又如何?
  李隆基继续说道:“至于其他职位,改为遥领,一切如常。朕身体异样,大唐的未来,就交给静远了。”
  “臣领旨!”
  在这种情况下,裴旻只能应诺下来。
  李隆基长吐了口气,说道:“静远来了,朕也安心了。太子年少,又极少参与政务,静远日后多多担待。”
  这话说得,显然有那么一点托孤的意思。
  裴旻忙道:“陛下言重了,您洪福齐天,一定会康复的。”
  李隆基道:“但愿如此,你先回去,一路远来辛苦,朕也有些乏了,待朕精神好一些,再与你说话。”
  裴旻躬身道:“臣告退……”他刚想走,又顿住了脚步道:“我凉州有一名医,也是昔年孙药王的徒弟,医术与刘神医在伯仲之间,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也许能为陛下治疗病症。”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道:“神医在哪?”
  裴旻道:“梨老也上了年岁,比不上臣可以日夜飞驰而来。不过臣已经用最好最快的马车将之接来,要不了几日,便可抵达长安。”
  裴旻说完,先一步退了下去。
  李隆基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这有一点点的动向,高力士机警凑到了近前。
  “水!”
  李隆基虚弱的叫了声。
  高力士快速的将水送上。
  喝了些水,李隆基精神好了一些,眉宇间不再紧锁,有着一点点的释然,说道:“旨意传下去了?”
  高力士道:“已经传给三省以及诸位宰相了。”
  “很意外吧!”李隆基难得开了玩笑,算得上苦中作乐。
  高力士也跟着高兴道:“陛下神算,一切都如陛下说的那样,诸多宰相都瞠目结舌,估计满朝文武都炸开了花,不过皆未拒绝,提出异议。”
  “哼!”李隆基亲哼了声,表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即便是病了,他依然有着迷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完全的左右一切。
  高力士忙道:“郡王入朝,陛下就可以完全的宽心休养了。陛下现在精神大好,老奴见了实在高兴。”
  他说着,眼泪水都挂了下来。
  “朕也高兴,静远,能来,朕是真的高兴。”
  李隆基咧嘴笑着,他最担心的就是裴旻不来。
  裴旻要是不来,那就意味着唐王朝将会陷入内乱,他这些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一炬。
  裴旻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很清楚裴旻的才智本事,如此了得的一个人物,焉能看不出今时今日长安的凶险?
  可是裴旻依然来了,还来的如此迅速,而且不带任何兵卒入京,随身的护卫只有四人。
  由此可见,裴旻是真的重视他们这段君臣情义,愿意不顾生死的奉召入京,值得托付大任。
  这些日子时不时的清醒,李隆基一直在想唐王朝的未来如何。
  太子李琰的能力,李隆基是清楚的,过于软弱无主见。
  反倒是忠王李亨,颇有才智能耐,还很有野心。
  为了拉拢王忠嗣,特地去坟地里祭拜王海宾,有足够的手段。
  原本李亨不为李隆基所喜。
  是因为李亨野心太大,李隆基不放心他,现在他躺在病床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反过来觉得李亨比李琰更加适合担任唐王朝的皇帝。
  只是此时改换太子,只会让不安的局面更加动荡,故而不好开这个口。
  今日他说这话,明摆的就是告诉裴旻。自己有另选太子之意,而且太子的人选是李亨。
  裴旻而今也是宰相之一,有权力提出易储的建议。
  如此一来,李亨是因为裴旻的举荐而即位的,君臣之间不会有什么矛盾,相互依存。
  这样也能再续贤君、名臣的事迹,就如昔年的周武王与姜尚一样……
  唐王朝也会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想法很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