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都市生活 > 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 > 第四十四章 皇孙(五)
  据皇帝在《三希堂记》中称:“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三希堂’以藏之。”这就是“三希堂”一名的由来。此碧玉玺上所刻画的三条螭龙即为此三法帖的代表,以龙子寓,足见皇帝对这三件名帖喜爱之深。
  宋朝大儒周敦颐在《通书志学》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这句话继承和发挥了传统儒学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成为宋明以来儒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基础,被后人简称为“三希真修”。皇帝将书房命名为“三希堂”,除了因收藏着最为喜爱的三件稀世法帖外,还有这层意思。
  容妃早知道第一帖《快雪时晴帖》是高贵妃所赠,虽然皇帝以前没怎么和她说过高贵妃,但皇帝经常在临写《快雪帖》,还御制成册,都是用剔红雕漆封面,华贵而雅致,高贵妃在皇帝的心里无疑有特殊的地位。如今才知道了背后这许多因由,于是低声问道:您说出来,是不是心里畅快些?皇帝嗯了一声,容妃又问:她是怎么死的?皇帝道:被人害死的。容妃问:是谁?皇帝还是闭着眼睛不说话。容妃忽然明白了……
  只听皇帝长叹一声,道:宁馨儿不告诉朕,就是不想朕追究,后宫的往事,和皇额娘的事一样,追究下去,不堪回首,而这所有的事,其实都是因为朕,皇额娘也是因为朕。说着又将高贵妃被铁水烫伤的经过简略说了说。
  容妃心想:璎珞告诉自己的那些,包括怀疑高贵妃推容音摔落石阶流产等,还是不说了。那日在密云,李玉和她说了高贵妃以后,她便又问了璎珞一些旧事。至此,她明白了,璎珞说当年皇帝带着那拉氏审了她,认为高贵妃受伤和她有关,而皇帝其实还怀疑高贵妃的死和那拉氏有关,因为那拉氏也是当时受伤之人,所以他不怎么亲近那拉氏,才有当年和安忌辰时他猜忌那拉氏,让自己成了太后的“女儿”。太后不明白,连李玉都不知道他为何不喜那拉氏……若有朝一日,皇帝发现那拉氏是害死七阿哥和先皇后容音的元凶,他会如何?她忽然再不敢想像,虽然这一点,她早在南巡的时候,便从璎珞那里知道了。
  忽然听皇帝说道:那时候,她问朕,‘皇上,您这样好,为什么不爱宁馨儿呢?’容妃蓦觉心里一酸,道:皇上,高贵妃地下有知,见您如此惦记她,将她的事她的话记得如此清楚,心里会有多高兴!臣妾都感动呢!
  皇帝微微叹了口气,道:她只是一个女人,她是因为高家才进的宫,但她怎能左右高家……所以那年在扬州,你知道朕心里有多害怕。容妃立刻热泪盈眶,原来那时皇帝为自己担忧,除了钱夫人,还想起了高贵妃的生母。怪不得,后来自己装晕了吓唬他,他又流泪还下圣旨,于是深情地道:皇上,沉璧明白,作帝王的女人是怎么回事儿,我想,高贵妃她也明白,她那么爱您,您无须自责。
  皇帝心生黯然,道:当年婉儿走了后,朕便决定,对后宫不给爱,只给宠,没想得到对你破了例,外面的人认为朕为美色所惑。想起那年在杭州那个夜晚,容妃突然直言不讳说爱他,他想也没想,便也说了那两个字,他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中原的满人汉人都不会如此直白,只有沉璧,自己也是被她蛊惑了,这样的美女说爱你,你怎忍心不说爱她?何况他本来就爱她……自己和沉璧,当初自己也没想到……
  只听容妃笑起来,放了梳子,点着他的鼻子说道:您是为美色所惑吧?但不是只对我吧,四爷?皇帝知道她又在揶揄自己和璎珞,便拿住她的手,一笑作罢。
  起床后,皇帝叫李玉将梳子拿给容妃。容妃见李玉捧上两把玉梳,一把黯淡,一把明润,都比她原来的金梳子略长略扁。
  黯淡的那把是烧古玉器,玉质青白色,模仿局部受沁呈红色,半圆形片状,梳背为龙首,龙首相对,圆眼独角,龙鼻上卷,梳背的正反两面纹饰相同,都以细阴线刻有勾云纹,下面有长短不等的梳齿近三十根。
  崭新的那把整体造型为一只瑞凤,细细阴刻线与隐起的弧面相互呼应,婉转流畅,入手细腻润滑。
  皇帝说:玉梳当赠美人,闲坐香闺,玉梳与青丝相濡以沫,在青丝间穿梭勾勒,自上而下,自前而后,一次次的如瀑飞流,乃人间胜景。李玉在一旁嘻嘻直笑,说道:娘娘,这两把梳子是万岁爷年前专门为您定制的,烧古梳子出自造办处,羊脂玉有凤来仪梳出自西番作,都是仿战汉之风,说是最迟初一必须送到,他们还早了两天,昨儿就送来了。
  这天之后,容妃写了一封信给璎珞,将高贵妃的家事告诉给了她。
  早饭后,二人穿上斗篷,皇帝携容妃的手,沿湖畔散步。雪已停,走了一会儿,见宫廷画师金廷标跪在道旁请安,容妃惊奇地看着皇帝。皇帝笑道:朕这次赏你的昭君斗篷好看,便叫了他来画个雪景。然后对他道:平身。再和容妃继续向前走去。容妃心知这是皇帝得了皇孙心里高兴,于是又恭喜皇帝,皇帝凑近她低声笑道:你都有孙子了……后面的李玉闻言也一笑。金廷标毕恭毕敬地跟着三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北海、中海和南海连在一起被称作“太液池”,也叫西苑、西海子,是由地上的两座桥分隔而成的,金鳌玉蝀桥以北为北海,蜈蚣桥之南为南海,两桥中间为中海。皇帝曾说,“液池只是一湖水,明季相沿三海分”。
  瀛台位于南海中心,明永乐帝朱棣始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修建,顺治帝赐名“瀛台”。岛上山石花草,水天一色,楼阁亭台,金碧辉煌,人间仙境。皇帝少年时曾在这儿读书,并御题“瀛台”二字。上岛后,经翔鸾阁,入涵元门,正中朝南是涵元殿并东西配殿。涵元殿为皇帝宴客之所,殿北有配殿两座,东为庆云殿,西为景星殿;殿南两侧建筑,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为皇帝书房,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芳润,周围有长廊,名为“八音克谐”,及“怀抱爽”亭。涵元殿南为香扆(yi3,扆是古代庙堂户牖之间所绣的斧形屏风)殿,依坡而建,殿北为单层建筑,殿南则为两层楼阁,亦称“蓬莱阁”。
  二人漫步上了蓬莱阁二楼的茶室,临湖远眺,可以看见对面宝月楼一排雄伟壮丽的两层楼阁。
  待喝完茶,回到藻韵楼,德胜便喜滋滋地上来回道:令贵妃刚才亲自来送了自己的画卷,说是祝贺皇上和荣亲王!皇帝走到书案前,只见一幅立轴,以灰色为底,一棵粗壮的大梅树枝上白雪皑皑,梅花绽放,两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停在枝头,昂头右望,梅枝下方画着蓝绿色的竹叶。边上题字:傲霜斗雪,喜上梅梢。魏湄乾隆二十五年冬至。画面干净,于寒冬冷意中带着欣欣向荣之意。容妃立刻称赞,皇帝也微笑着点头道:她的画是越来越好了,金廷标确实是一个人才。
  原来这金廷标就是魏湄的老师,乾隆二十二年南巡时,他在江南进白描罗汉册一幅,皇帝喜欢,便要他入内廷供奉,派为当时还是令嫔的画师,取代了早先宫廷画院里的那位。后为皇帝画了《宫中行乐图》《冰嬉图》《秋山行旅图》等。一个月后,他奉上了草图《踏雪寻梅》,画上的容妃冒雪侧立,身穿大红毛斗篷,斗篷上满是雪珠子,头上梳着高髻,带着白黄色昭君套,正中嵌一颗天蓝色猫睛石,边上围着闪闪的银色小宝石,略低头看着手里拿着的一枝粉色梅花。她身后有山石梅树。而其实那日容妃头上戴的是坤秋。
  皇帝又着李玉将他传来,说画得好,但教他将执梅花改为抱琵琶,将梅树去掉只留山石,将画改名叫《昭君出塞》,又叫再添三美,将容妃画成“西施浣纱”,“贵妃醉酒”,“貂蝉拜月”。四幅画最后呈上来之后,君臣二人好一番欣赏,金廷标恭恭敬敬地道:容妃娘娘确实是艳冠群芳,北国胭脂南方佳人合二为一,能为娘娘作画,微臣实乃三生有幸。皇帝心里十分得意,一边看画,一边笑道:讲得好!‘丰容靓饰,光明汉宫’,‘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金廷标心想:怎的万岁爷在自己面前会如此忘形,如此直言不讳?看来是信任自己。心里欢喜,但低着头不敢接话。他入京供职后,听闻皇帝和他这位宠妃之间颇多秘而不宣的宫闱艳事,外面都说容妃以歌舞身段妖媚惑主,去年乌什叛乱由她而起,如今更一人和皇帝住在这瀛台小岛上。
  他和容妃见过几面,又要为她临摹,距离算靠得够近,可以隐隐闻见她身上的香气,见她一副清柔娇嫩纯净的模样,姿态轻松从容,连说话声音都沙哑动听,知她对真主十分虔诚,有一种含蓄内敛的高贵,和艳妇一点儿不沾边,皇帝也严肃正经高高在上,且心思敏锐目光如电,总不能相信。他家里的女眷就说他不懂,说这才叫真正“淫|艳”的贵妇,还是有家世出身的异域美人儿,野花流莺属如何配得起万岁爷的身份地位。
  而他对令嫔与皇帝也不解,不想后宫里唯有令嫔接连生子,短短数年之内,她成了令贵妃,地位超过容妃,仅次于皇后。又曾听说皇帝和傅恒之妻的风流韵事。此时听了皇帝这番话,看来皇帝果然如此。
  画上的美人只是用了容妃的脸蛋,柔美丰润又有英气,身材装束却是四美各自的风格,皇帝觉得他比郎世宁的容妃画像画的好,将《四美图》挂在藻韵楼自己寝室里,又赐了两杯瀛台酒给金廷标,金廷标更加受宠若惊。
  初一这日,早上才交巳时,因年三十的热闹和年假,荣亲王府的众人还在熟睡中,璎珞和海氏,穿着蒙头的斗篷,从边门进来,永琪已在门边等候多时,立刻引她们去依博尔所住的西路金谷园,再紧闭了院门。海氏和璎珞都是第一次来,只见正堂外悬着匾额,上为皇帝御笔“晓烟晴昼”四个大字,庭院花圃里满种蜀葵。
  蜀葵,也叫一丈红,这是依博尔最喜欢的花,六月小麦成熟时正好也是它花朵初开的时节,因此人们将它盛开的花期,作为麦收的吉日,将蜀葵也称作“大麦熟”。还有一种紫红色的蜀葵,用它来泡茶,可以泡出淡蓝色的茶汤,滴入几滴柠檬汁又会变成粉红色。庭院里就种着红紫两色蜀葵,每到开花的夏季,大红大紫,娇艳大气,依博尔便吩咐用紫花泡茶。
  据说,蜀葵花入菜也极美味。《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在京华,厨人摘花之白者,剂以面,油灼食之,甚美。”蜀葵花的嫩叶亦可食用,花卉大全《群芳谱》中说其“可备蔬茹,可防荒俭”。依博尔倒是从未试过。
  明间堂上挂着元代商琦所作《春山图》七尺长卷。远景峰峦叠翠,烟笼雾罩;近景丛林杂树,着春染绿;远景、近景之间衬以沙碛古桥,更添空阔苍茫之势。近景山石先以浓墨勾轮廓,然后以汁绿晕染石面,既显示出岩石的纹理结构,更洋溢出山川间的一派春意。远景群峰则以浓淡墨或花青晕染为主,浑莽一片的山峦烘托出雄伟壮阔的气势。署款“曹南商琦德符”,乃商琦唯一存世的署款之作。右上钤皇帝玉玺。此图乃皇帝所赐。
  画右侧竖录行书一幅,是柳永的《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永琪告诉二人这是依博尔自己所书,二人俱感惊奇,因那字体圆转流便,风神华润,但看起来并非女子手迹。
  字画下的靠墙高案上放一个青铜镂空豆和一个青铜双耳铜鼎。
  豆为礼器的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国语周语》有云:“觞酒豆肉箪食。”即“一觞酒一豆肉一箪饭”。一尺多高,高足,体大而腹深,环形耳,盖上有三个卧兽为钮,盖与盘体上半部镂空饰饕餮(tao1tie4)纹。
  璎珞看见这个就想笑,觉得是因为依博尔喜欢做饭才选此摆设。
  铜鼎只有豆高的一半,圆腹,圆耳。三蹄高铁足,鼎身满饰云雷纹,以小鼓钉间隔,比较古怪的是盖上分置较细的三足,变成上下都是三足鼎立的样子,间刻铭文。
  这两样黯淡无光却厚实稳重,静穆庄重。
  案前紫檀西番莲纹大方桌上则放着三样活泼别致的小件。
  左边一个西洋铜镀金小滚钟,在粉红绒布的斜坡板上滚一个精致美丽的齿轮状圆钟。坡板长不到两尺,无论滚钟在坡板的什么位置,表盘上12时和6时的位置总保持垂直方向。
  居中一个小鳝鱼黄釉直颈瓶,一只小螭龙盘旋在肩颈处,活灵活现。
  左边一个掐丝珐琅石榴尊,石榴形,口部呈五瓣状。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色,上饰红、蓝、白、绿四朵瓜蝶纹,釉色鲜艳,金色光亮。从珐琅釉色和瓜蝶纹的构图可以推断乃晚明之器。
  ※※※※※※※※※※※※※※※※※※※※
  -
  【草图】宫廷画院的作品内容有严格的规定,所有作品都需画出草图,由太监交由皇帝审阅,经皇帝指正同意后才能正式作画。乾隆皇帝的一等画师每月给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二两,一年超过百两,是普通人家一年收入的三倍以上,已经是不错的水平了。乾隆对宫廷画师比较尊重,郎世宁还授奉宸院卿,着三品顶戴,死后追赠侍郎衔,侍郎是二品大官。而这些和许多朝廷大员相比,可算贫穷的画师们因其作品传世,名字反被后世所知。在历史上,金廷标乃二十五年南巡时进白描罗汉册,命入内廷供奉。他的画作题材十分广泛,擅画人物和风景。
  -
  【丰容靓饰,光明汉宫】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描写昭君。【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出自《洛神赋》。
  -
  【瀛台酒】清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带马帮携酒进京,于西苑瀛台觐见乾隆皇帝,奏请疏浚赤水河。乾隆以开修河道花费颇巨婉拒。张广泗适时献上茅台烧春,开坛满殿生香。乾隆饮后大悦:“盖黔人善酿,风土所宜,其馥香幽郁而味甘之极,非他类可比也”。遂将茅台烧春列为岁贡。次年(1746年)春夏,赤水河通航,商贾云集,酒业兴盛,酿技精进。同年中秋,乾隆帝于瀛台设宗亲宴,行家人礼,用茅台烧春酒大宴皇亲国戚,主宾皆为其甘美如痴如醉,乾隆帝趁兴曰:“如此佳酿,名为茅台烧春,似嫌流俗,难登大雅之堂。今赐宴于瀛台,何不以世祖顺治先帝之御名,更名为瀛台酒?”随即御笔题写“瀛台”二字,令刻石碑立于瀛台岛上。并令宫廷画师张镐绘《瀛台赐宴图》记其胜,钤“三希堂精鉴玺”,存养心殿三希堂收藏。
  -
  令景德镇官窑制帝王黄扒花福寿桃梅瓶与胭脂红扒花西洋莲梅瓶一对盛瀛台酒,分存皇帝寝宫养心殿和皇后寝宫长春宫鉴赏。由此,瀛台酒成名。御名、御笔、御宫、御瓷、御酒,瀛台酒以“五绝”名扬天下。瀛台酒,秉持皇家「能工巧匠、不惜工本」造办理念,传承国酿「应季回沙、石窖瓮陈」非遗技艺,选地产糯高粱、取天然茅河水、纳天赋微生态、蕴山川仙灵气,经端午踩曲、重阳投粮、七轮取酒、五年酿藏而成。瀛台酒,酱香幽雅、细腻柔滑、协调丰满、醇厚悠长、爽醉仙飘,素有「天下第一酿」之极崇美誉,这在小说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