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118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
  赵曦绝没有跟韩绛打招呼,这个没必要。
  国朝自开国,还未有武臣做帅的先例,所以,韩绛此时反驳并不意外。即便韩绛沉默,其他的言官和朝臣也一样会驳斥庞籍提议。
  可要说这时候让朝堂那个文官出征……怕是没人敢接茬。
  就看看广南西路那些弃城而逃的文臣吧……
  “陛下,狄汉臣于贱薄之身,因战功擢升,若配以文臣,令出不一,于广南之战局无益。”
  这是事实,赵曦很赞同庞籍的说法。国朝文武是怎样的状态,大家都清楚。远征广南,文武同为帅……或许起初为改变乱局会有一时的和谐,可只要稍有改观,争端必将出现,也同样会导致前功尽弃。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国朝的现状必将导致的结果。
  “武人专任,自太祖开国未尝有先例。陛下,如今广南糜烂,不可专信武人,一旦生变,恐一发不可收拾。”
  这谁呀?跟狄青有仇吗?至于这般恶毒的揣度吗?不过赵曦好像就等这些话了。
  老爹什么性子他清楚,最容易受臣工们影响,耳根软,谁说什么他都会听进去,这也就造成了他左右摇摆不定。
  “吾愿协作狄帅远征广南!”
  这……赵曦的这一声,不仅仅是那些还准备反驳庞籍的人愣了,连庞籍也愣了,赵祯更是呆的说不出话来。
  太子欲出征?开什么玩笑!
  “殿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庞籍还愣着,韩绛先阻止了。
  “殿下,战事凶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汝千金之躯岂可涉战场险地?”
  “曦儿……此事莫提!”
  老爹也出声了,甚至不顾这是朝堂,直接喊家里人的称呼了。
  “有何不可?为何不可?陛下,诸位臣工,曦出此言并非莽撞。不说太祖开国,太宗御驾亲征,灭北汉挫大辽也可不提。”
  “自说祖父,因御驾亲征于澶渊,方换来北疆几十年和平,也方有当朝二十年不言兵事之现状。”
  “然,国朝专心内治,不言战事,致东南宵小之辈猖狂。如今,朝堂委任狄汉臣为帅,又恐武人之乱。故,吾以为,吾随狄帅南下是为良策。”
  对于大宋如今乃至将来的状况,赵曦很清楚,这些年在心底对于如何改变也有些想法。
  从军备而言,他知道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可他的有对现时战场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去改变。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战事,也好不容易在朝堂有了纷争,这机会,他是绝对要拿下的。
  “殿下所言,太宗与先皇之举,皆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如今边陲小民,尚不到御驾亲征的地步。”
  这国朝的朝堂还真是没忌讳,连所谓御驾亲征为形势所迫都敢说,就差直明是被逼的了。
  “韩中丞所言极是,尚不到御驾亲征之地步,故,吾作为太子,此事出征恰如其分。”
  赵曦很少当堂与人辩论过,或者说从懂事开始,就一直是温文尔雅的,文质彬彬的,很温和,很亲和的太子。
  最起码在朝臣心里是这样的。
  “殿下,汝之安危关乎国朝传承,乃国祚大事。此去广南,虽有狄汉臣为帅,凶险依然。”
  “抛却战时凶险,广南自古为瘴疠之地,北人往彼,因时疫损命者数不胜数。殿下此举有失思虑,实乃冒失之举。”
  “汝所言太宗、先皇征讨外虏者,皆是禁军皆出,举国朝之力而战事。如今,汝可是想弃西北而不顾,专为广南?”
  不得不说,庞籍和文彦博这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一个说烟瘴之地,一个说前事不可鉴。
  “先生、文相公,如今国朝赵姓,即为我赵宋天下。守疆护国自有将士军卒,西军乃北人,不怨万里之遥,远赴南疆,不畏瘴疠,吾岂可退怯?”
  “国朝传承不必言。如今陛下壮年,吾有子嗣已三岁,别说无须担忧闪失,即便有,也无传承之忧。”
  “国朝与大辽、大夏征战多年,未尝有主帅殉国者。吾今配合狄帅出征,也不该有不幸之忧。”
  “爹爹,孩儿恳请爹爹允许孩儿出征。家国天下,有家才有国,方有天下。国朝为赵宋,国即是家,家也是国。”
  “将士军卒可离家为国,吾此行争先也是应有之义。”
  不就是戴帽子喊口号嘛?这个赵曦在行。
  赵祯本就拙于言,被儿子这么白呼,还真就无话可说。家国天下,这个归纳很好……就是让曦儿出征,这事真的不合适。
  任谁都看得出,曦儿具备千古帝王之资,此行难料是事实,即便有狄青,西军南征也存在不可预测之可能。
  若曦儿有个闪失……不能想,不敢想。
  赵祯不会跟人辩,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朝臣……平时不是很能白呼吗?你们倒是上呀!把太子说服了,别让他再有这般想法,完了升官……
  太子殿下入朝堂,真正可以在朝堂上跟殿下互辩的,也就有限的几个相公。其他人……言官还可以,那也是指责殿下过失的。
  不是说国朝对地位差距当堂辩论有限制,关键是他们平时怼人是口无遮拦的,这时候若跟太子也那般……以后还过不过了?
  所以,没人吭气,除了相公们。
  “殿下,狄汉臣此番南征,皆需从西北守军各路调动。凑足两万已是极限,否则将会动摇西北边疆守卫之势。”
  “如今殿下出征,势必需增派军卒。京师禁军,乃为我朝根本,不到国朝危相,不可外调。还请殿下三思,莫因一时激愤而乱了边疆之事。”
  从大义上没法说,因为赵曦的话确实占住了大义。从惜命上也没法论,出征前夕自不能说将士军卒性命不能与殿下相提并论,即便这是事实,大家也认同,可在朝堂上说出来,传出去,难免有将士心寒。
  庞籍懂得赵曦,这么多交流很多,知道太子殿下是怎样的人……怕是这事要这么定了。可文彦博不清楚,他另辟蹊径,想以国朝现状来说服太子。
  所谓的禁军非国危不动……其实压根就是说放出去也没用。京师禁军是怎样的,朝堂谁不清楚?
  “文相公,吾随军出征,不必增派军卒,吾只需带护卫营即可。兵不在多而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