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490章 大讨论
  赵曦的署名文章,首先在年轻的官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了工坊城和讲武堂的响应,国朝各州府郡县,以及六部九卿的官员,也先后开展了学习官家署名文章的活动……
  作为一个后世人,赵曦太知道意识形态的作用了,也懂得如何能用意识形态形成大势,并让一种理念在臣工的思想中扎根。
  从来不缺媚上者,那怕如今国朝的文人也一样。毕竟官家是官家,他们是臣工,无欲则刚那只是理想。
  所以,越来越多的臣工开始响应赵曦的署名文章。
  赵曦的文章里并没有什么先贤之言,但到了国朝那些饱学之士的笔下,就生搬硬套的给官家的言论扯上了先贤……
  开始还只是低品级的官员,取悦君王想露个脸,留个印象。到后来,蔓延到了整个士林……忧国忧民在明面上还是士林的主流,那怕背地里男盗女娼。
  在司马光撰写了一篇分析官家文章本源的文章后,关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终于在国朝形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大讨论。
  务虚,在笔头上见真章,这才是国朝官员乃至士林拿手的。
  这时候的朝廷抵报,已经远远容纳不下朝堂臣工的文章数量了,于是乎,那些民间士林和低级官员便开始借用蹴鞠快报来阐述自己对官家署名文章的见解。
  一篇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文章,被整个国朝的官方和士林延伸到了先贤,延伸到了宗族,延伸到了伦理,延伸到了儒家核心要义……
  赵曦从没想过还能跟这些扯上。不过,这样的情况他真的喜闻乐见。
  那怕是这纯粹是务虚,一样是空谈,但他清楚这样的空谈的意义所在。
  后世的一句毫无营养的广告词,在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下,一样能让人铭记在心。更何况这种由士林和官方同时参与的大讨论呢?
  评判市易法的几点要求,让本来习惯于卖嘴,不会实干的文臣们束手无策了,而官家关于集体和个人关系的文章,便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从家国天下,到克己复礼,从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三顺三逆,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把先贤一个个都拖出来,以论证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甚至有人把赵曦当初关于家国的演讲也整理出来,全文在朝廷抵报上上转发了……
  赵曦还真没料到会是这样。
  原本,他只是想点醒一下朝臣们,别总是基于自家利益来考虑朝政,没想到最终演变成了这样一场思想碰撞。
  这场面几乎超过了上一次庭辩的规模,随着各家学派的加入了,彻底变成了一次国民思想净化和洗礼的运动。
  这让赵曦很无语,他也终于明白那个什么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寓意了。
  好在自己这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还真是有点莫名其妙,早知道自己就没必要指示工坊城和讲武堂玩捧哏那一套了…~
  作用肯定是有好作用,可真不能都每天干这个。
  赵曦能想到,这里面肯定有相公们的推波助澜,否则绝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声势。
  最起码司马光撰写文章就让赵曦有点意外。
  说真的,要说司马光媚上,就连司马光个人也不信,至于他为什么会用文章响应自己,在赵曦看来,第一个是因为自己文章中倾向于他关于诚为一切之根本的理念。
  第二个,应该是自己透露要改官制的原因,特别是关于奖惩贬黜的提醒,这让司马光警觉了。
  或许赵曦有些恶意揣度了,但这也不是没可能。
  原来朝臣们的贬黜,基本上都是提一级外出,待再次回朝,势必会攀升到另外一个层级。
  特别是到了执宰这一层,他们每贬黜一次,就会多一项贴职,加一份俸禄。
  所以,执宰们才不介意自请出外,更不介意跟官家怼。
  司马光毕竟是刚递了自请出外的折子,虽然被赵曦劝下来了,但赵曦留给他的只是活话,这让他很尴尬。
  附和一下自己的文章,缓和一下关系,还能夹带点私货,把自己的学术理念融进去。这对司马光而言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或许是自己多想了,司马光那性子,谁知道是不是如此。
  不过赵曦很满意,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效果,甚至超过了自己的预料。那怕这段时间都几乎忘记了对市易法褒贬,赵曦也没一点着急。
  这篇文章,本来就有为褒贬市易法定原则的意味。
  “过犹不及。虽然这一次讨论是正面的,有益的,但还是需要适可而止。”
  “关键是市易法是否适合推行,还需要朝臣评判。我的意思是确定个截止时间,诸公以为如何?”
  因为这次大讨论的声势,又是开衙不久,朝政都有些懈怠了。
  赵曦召集集议,也都是简单的说说近段的朝政,几乎还是围绕着大讨论。
  这不合适,赵曦需要叫停。
  “陛下,臣以为两月时间截止为善!”王安石恨不得现在就截止了。都忙乎着大讨论,近段时间很少有关于市易法的折子。
  “不可。市易一事,关乎国朝全境。而东南一带易货之事更甚于中原。千里路程,那怕是有轨道和漕运,也很难在两月时间让地方官员的奏疏抵达汴梁。臣以为最少应有三月之期。”
  韩琦好像积极了。
  “臣以为韩相公之言甚善!”
  哎呦喂,这文彦博居然也开口说话了。
  “官家,如官家所言,褒贬市易法需要以实论证,这就需要臣工们踏实用心去调查,用事例评判市易法的优劣。两月时间确实有些紧迫。”
  韩绛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支持王安石革新的,他也觉得王安石有点过激了。
  真要是好的法令,又何必担心被臣工褒贬?再说了,官家定下评判市易法的原则,就已经很偏向新法了。
  压缩臣工们调研的时间,反倒是会再次导致那种无根无据的攻击。
  就是官家倾向于新法,在群臣的反对下推动,最终也会造成在地方被执行的变了味。
  “那就给大家四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想必能让臣工们有时间把调查做扎实了。明发抵报吧,至五月朔日为期,过期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