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552章 往好处想 往坏处准备
  人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思考同一事件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富弼着眼于韩琦和谈判本身,考虑的是北辽针对谈判的行为本身。
  国朝大军忙于清剿并将云朔等四州尽快平稳,不可能倾尽全力为谈判服务。
  而对于北辽,只要从河北道撤军,在谈判上占主动,就是北辽当务之急。
  对于边界线的问题,在富弼看来,宋辽双方不会有太大的争端,基本会以这次战事的占领区为基础……毕竟都清楚,这只是给双方留整备的时间而已。
  富弼认为,这次谈判的焦点,应该是这十万俘虏的问题。
  国朝无力将战果扩大,北辽又被打趴下了,那么,挟持谈判组未必不是一种手段…~蛮夷不会真的讲道理。
  而赵曦完全忽略了谈判本身,是根据双方的势,来判定谈判的优势。
  前期营造的假象,让北辽相信了国朝大军会东进,并对河北道辽军形成夹击的战略目标。这也是辽军从河北撤军的原因。
  原本北辽陈兵河北道,目的也是想在以此为势,在谈判上占据一定的主动。
  如今,从河北道撤军了,却直接撤向了蔚州一带,似乎是想表达他们还有拿回云朔四州的能力和想法……
  赵曦便相应的将处于整个大同盆地的军伍,全数向东部调集!
  不就是唬人嘛!玩大点而已,谁怕谁呀。
  如今,国朝不断的向真定府增兵,并且陈兵边境。官家再次下令让云州一带的新军,又大范围向东转移,并令种鄂北上天成。就再一次形成了对蔚州一带辽军的包围之势…~
  这不难,经官家提点,富弼看着沙盘,很快想通了瓶形关一带的大势…~如此一来,韩稚圭险了!
  “官家,一旦有意外,各方军伍如何统一号令?”
  富弼很想直接让官家赋予韩琦节制诸军的权利,考虑到官家一直在试行文武分家,就委婉的提到了集中在瓶形一带的各方军伍统一调度问题。
  “各司其职吧!一旦出现谈判的意外,那韩相公只需要归朝即可。河北道依然按照既定方略,只守不攻,而河东路留守种诊,三路大军东进!”
  说是这样说,赵曦也知道后继乏力了。
  如今在河东路的新军不足十万,需要担负云、朔、应、寰四州的安靖和清剿游骑。若真到了不得不再次东进征战时…~那将是这批新军的灾难。
  不到万不得已,赵曦真不想把战事继续了。
  这时候,就看北辽和国朝谁家更能坚持了。
  在外征战的所谓四路大军,狄青、种鄂、郭逵、种诊,相互没有统属权,这是早先拟定方略时确定的。
  狄青有资格统率,但相公们一致反对统属。
  自然,现在韩琦也就没有了统属的权利。
  政事堂是有意让韩琦节制河东河北路诸军的,就是韩琦在出发前,政事堂也是有过沟通的。
  结果,官家再一次从朝廷向前方将帅下诏令了。
  相对于韩琦,赵曦更倾向于让狄青统属……战时争端最没必要,富弼也这样认为。所以,由翰林学士起草的这种大而化之的圣旨成稿了。仍然还是只有方略而没有具体的要求。
  诏令针对的是每一位处于河东路的股肱大臣,不论文武。
  比如韩琦,明确告诉他,职责就是谈判,一旦出现不属于谈判内容的意外,也就是一旦需要用军事来彰显国力时,韩琦务必得回朝…~国朝不容政事堂相公涉险是理由。
  比如狄青,一旦北辽有异动,可放弃整饬四州的安靖任务,携战车向北推进,目标直指北辽的西南招讨司。
  而种鄂自天成过盘山东进,向燕山进发。郭逵要过瓶形关,攻克蔚州,并守住蔚州一带,等待真定府的国朝新军北上后,方可继续作战……
  北辽倘若真的以谈判为缓兵之计,调集大军继续征战,赵曦不介意给他们狠一点的教训,告诉北辽诚意和诚信的重要性,那怕是折损一半的新军,也必须干到底。
  富弼一一跟官家核对诏令,越发感觉到官家在这些诏令里带着的寒气……
  雁门大捷后,忻县围困北辽大军,那时候官家调集江南道新军,说是仅仅为了恐吓,说是因为战胜而不会引起恐慌,说是为巩固边防,为接下来的交涉壮胆。而这时候富弼却认为,在那时候,官家已经在为现在做准备了。
  “战争不存在侥幸!”是啊!富弼这时候真的认同官家的这句话。
  假设北辽释放的善意是虚假的,在韩琦出了瓶形关,北辽从天成向西南出兵,而西南招讨司南下,蔚州骑兵西进…~对处于大同盆地的国朝大军,就形成了包围圈……
  一旦国朝一门心思的考虑谈判,对意外的发生没准备……后果不堪设想!
  官家在大胜时,已经考虑到了今日的双方态势?富弼不敢确定。可事实就是如此。
  现在嘛…~事实上,北辽在云州…也就是北辽西京一带,能组织起来的兵力,肯定要多于大宋的兵力。
  况且,现在本来陈兵于河北道的辽使也向西北撤退了。
  不用多久,两三个月,北辽完全可以组织三十万大军聚集云州一带…~
  富弼越想越觉得存在这种可能。
  他记得官家早年说过一句话: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
  原本政事堂枢密院还对调集禁军北上有异议,在实际行动中确实也是阴奉阳违,并没有真正调集多少……真的是认为是一次毫无意义的耗费。
  这一刻富弼醒悟了,官家从来不做无意义的决定。
  富弼看了看文彦博,他眼里也有了不安。韩绛、吕公弼、王安石一个个都呆了。
  “官家,工坊城能否增加运兵马车?是否加快北上禁军的速度?”
  官家诏令的方略很清晰,就是一旦战争再次爆发,如今在大同盆地的新军,将放弃固守后方,破釜沉舟,全线对辽开战。
  狄青北上、种鄂北上,郭逵东进……这就是以大同盆地为点,四面开花。
  甚至在诏令中,官家明确告诉了前方将帅,一旦战事再次爆发,全军突进辽境,并极速向上京开拔……这是一种不计后果的深入敌后作战方略呀!
  富弼不得不考虑后方稳固的问题。
  这五十万废物禁军,再怎么说也是军卒,不能跟新军比,可固守关墙城池,应该也能支应一阵,能为新军前方作战提供点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