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带着军需来大明 >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保护价
  人心便是如此,总有一些人有了权利之后,欲望便开始扩张。往往这样的人,没有上位之前是看不出来的,人心有时候总是需要试一试才知晓。
  “走,去田间地头看看。”现在已经是九月末,正是丰收的时候,杨晨东要亲自去地头一观,了解到第一手详实的资料。
  杨晨东起身离开,一旁的杨二放下了几张汉币于桌面上,带着仇五跟着一并离开。不远之处,还有穿着各异的数百黑骑龙卫也是跟着起身,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下由城中向着南城而去。
  杨晨东刚才可是听到了,南城的老王种地种的不错,大丰收,他要看看这个丰收的成果为几何。
  相比于城内的繁华和百姓的满意,南城之外是一片忙碌的景像。开垦的良田之上,正有着无数的小黑点正忙碌着,数不清的红薯正被一个个从地中给刨出来,送到一旁的准备好的竹筐之中。
  随意的打听了一下,便寻到了那老王的地头。杨晨东走到近处,果然就发现此家的红薯个头较其它地邻居的更大一些,也更加饱满。
  “呵呵,这位就是王大哥吧,今年的收成不错呀。”杨晨东走到近前,脸上带着十足的笑意。
  尽管穿着一身的青衣长袍,但人的气质是不能改变的,农民老王在看到杨晨东的第一眼,就感觉了出来。面色也变得恭敬了一些道:“大哥不敢当,叫我老王便是,但不知这位先生是...”
  “哦,我就是一个路过的,听说这里收成不错,前来看看。呵呵,怎么样,今年收成好了,日子应该比往年更好吧。”杨晨东当然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打着呵呵便也蹲了下去,来到地上将手伸入土中,未过多久,一个硕大的红薯便被他给扒拉了出来。
  杨晨东的动作还是很标准的,说是有模有样并不为过。毕竟早期的时候在杨家庄,他就干过这种农活,最早的土豆就是被他给扒拉出来的,自然有着他的经验。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杨晨东这一干活,老王就笑了,“没有想到这位先生也是行家,呵呵。”这一笑,顿时间就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在说起话来的时候,自然也是随意了许多。
  老王是一个擅谈之人,没多久,杨晨东就从他的口中了解了不少想要知道的事情。比如说他家的地之所以收成更好,产量更高,皆是因为他更舍得下肥料所致。相比于旁人,他家里还有养了不少的家禽,像是鸡、鸭、鹅、豚(猪)之物等等,而用它们的粪便施于地中,可以让土地变得更为肥沃等,产量自然就比旁人加高了。
  不仅如此,粮食一旦丰收了,为了防止谷贱伤农,他还可以用多余的粮食喂食家禽,随后通过卖肉来提高自已的收入,让他生活过的更好。
  这不正是食物链的循环,也可以称之为合理利用吗?杨晨东听后脸上带着吃惊的问着,“老王呀,这些事情你是怎么想到的?你还真是聪明呀。”
  “哎,我就是大字不食一个的主,哪里有这样的脑子,这都是我们我们的小栾省长说的,这些事情在杨报中也有过记载的。只是别人还多有怀疑,老汉心眼子实成,感觉到可行就这样做了,所以今年地里的产量比旁人多了不少,肉食也卖上了价格。不过明年其它的农户们也会有样学样,如此明年的肉价和粮食价格想必会下落一些吧。不过这就已经很好了,想我王老汉活了近五十年,哪里过过如今这般的日子呀,以前能吃饱肚子就要感谢老天爷了,一旦遇到灾荒,更是早早就要出去讨饭,现在想想,那日子当真就不是人过的呀。”
  王老汉还在那里感叹的说着什么,但杨晨东已经听不到了,他的思绪已经落到了刚才那句明年的肉价和粮食价格想必会下落一些吧上来。
  有句话说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不仅仅是说打仗最早的是百姓,同样也在说遇上丰收之年的时候,苦的依然还是百姓。因为一旦丰收的时候,粮食就会面临着过多的问题,所谓物以稀为贵,任何东西,一旦多了便不在值钱了,以使得有些时候,丰收反而成为了一种小小的灾难。
  如此一来,必须就会影响到百姓们的积极性,来年不在努力种地了,一旦遇到灾荒之年的话要怎么办?没有了足够的粮食,难免就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这是杨晨东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想要解决这件事情,那就必须要想办法。杨晨东心中想的就是一个词汇——保护价。
  是的,就是保护价。指的是给各农作物定一个最低标准的价格。在这个价格上去卖,百姓们赚头不大,但一定是不能吃亏的。如此一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丰收,百姓也不用担心粮食会卖不出去了,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出产的粮食自然也会越来越多了。
  至于说这以保护价的价格收上来的粮食要怎么处理?换成旁人或许会头疼,但杨晨东就不需要担心了,现在的杨系地盘之大,已经不可想像,至于远超于古人之最了。有了这么大的地盘,总不可能哪里都是丰收之地吧,他可以南粮北调,或是北粮南调,如此一来,不管哪里发生灾荒都不必担心了,可以用这些粮食进行调整。
  再说了,也可以把这些多余的粮食卖给还不属于杨系的其它势力和国家。尤其是一些没有什么历史的小国家,他们的粮食一向不够吃,只要价格合理,一切都不是问题。
  即然想到保护价的,杨晨东认为有必要把这件事情马上就执行下去,现在正是丰收的时候,万不可因为粮食过多而伤到了百姓才是。“杨二,派人去通知曲易城衙门,告诉他们我来了。”
  事情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杨晨东也没有必要在隐瞒着什么身份,他本心也想看看这里的父母官,给他们一些鼓励,毕竟这里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武南王出现在曲易城的消息很快就传了上去,当地的官员们听到之后个个张大着嘴巴,一幅不敢置信的模样。说起来他们不过就是一个小城的管理者而已,充其量也就算是一个七品县令罢了,现在要去见所谓的皇上了,哪一个不紧张呢?
  好在的是,越南省三大将军之一的阮春成正在曲易城附近练兵。
  一来曲易城是沿海城镇,这里驻扎着大军,一旦有什么危险的时候,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做为一线之兵进行阻拦,为主力大军赶到争取时间。二来,越南辅兵也可以帮着附近的农民抢收作物,在沿海城市,飓风是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的,有他们在,可以减少一些不可预知的损失。
  阮春成是见过杨晨东的,只是那个时候的杨晨东还远没有现在这般的身份高贵。在一听到武南王出现在自已的地境时,阮春成一边整理着衣襟,一边对着一旁的亲兵说道:“马上把这个消息通知给栾省长知晓,要快。”
  曲易城的衙门,此时安全问题已经被黑骑龙卫所接手,他们换回了军服,一个个黑甲黑盔的,只是露着口鼻和双眼,只是看上一眼,杀气便扑面而来,让不少没有上过战场的官员都是一脸的紧张与骇然。
  做为只是杨系一个省的越南省,这里的官员并非都是汉人。其中已经有一小部分由异族人员中产生。
  这些异族人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也是心有学问之人。他们的出现大大缓解了汉人官员数量不够的缺憾,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各衙门能够快速的运转,一旦有什么新政策也能够及时的下发到百姓的耳中。
  当然,对异族人杨晨东从来没有真正的相信过。所以这些人多占据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和汉官一样,采取的是流官制。即,在一个地方的任上最多呆上四年,四年之后是一定会换地方的,这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他们会形成合力,会出现尾大不掉之事。
  杨晨东的突然出现,众官员们是即惊讶又兴奋,即激动又有些害怕。
  毕竟杨晨东带着五星军开疆扩土,杀人无数。往往大军所过之处就会竖立起无数的京观来,想想那些死人的人头被摆放在一起的场景,怕是少有几人可以不哆嗦的。
  一一见过了下面的官员们,杨晨东微笑的提出了褒奖,让每一个官员都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一旁的阮春城也帮着介绍着,某某官员的姓名,职位,所管何事,所做贡献等等,也让杨晨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见过了官员之后,又应杨晨东的要求,阮春城找来了曲易城杨报的负责人和所谓的记者们、商人代表们、种地的百姓代表们、以及手工织业和一些小工厂的代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