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起房子了
  不必说了。
  心领神会。
  方华笑眯眯的接过了李友桂递过来的麻包袋,她也不打开来看。
  “友桂,你什么时候回去?!晚上你和你哥来家里吃饭吧。”
  她极力的邀请李友桂兄妹俩,这是真正的想当成亲戚走动的意思了。
  李友桂笑。“姐,不用了,我呆会就回去了,最近家里要建房子忙得很呢,估计得建完房子才能再来市里了。”
  要不是因为建房子的事儿,李友桂也不用急着回家去,实在是为了省钱,好多地方都得她亲自动手去干。
  拉石头拉泥,砌个围小院子的泥墙,这些是不打算请人帮忙了,只能自己上了呢,至少得忙近半个月的时间。
  方华一听原来是李家要建房子啊,心里就有了打算,自然就没强留李友桂下来吃饭了。
  时间不早了,方华就赶紧告辞走人,不妨碍人家兄妹俩说话了。
  等方华一走,李建华和李友桂又说了一会儿建房子的事情之后,李友桂就赶去车站坐车往家里赶。
  到了家之后,连休息都不休息了,连忙去清理自家的宅基地,秋收之后李友桂就趁机说了自己家要起房子的事情,所以整个生产队的社员都知道了。
  这会儿哪家建房子的话,关系好的亲朋好友都会过来帮忙,这回也是不例外的,李友桂已经和李母亲自上门去和左右邻居以及李家的亲戚们说了,大家伙都答应了到时间就过来帮忙建房子。
  同时,李友桂也听从和经由罗中华的牵线搭桥请了几个会起砖瓦房的人过来起房子。
  起房子的日期已经订好了,刚好是十一月二十八号,离那天也不到一周了。
  在起房子前的这几天里,李友桂的事儿多着呢,先带领着弟弟妹妹们整一整宅基地,然后她就去挖泥,借了平板车,请了几天的假,从早到晚不停的把泥一车车的挖回来放在宅基地里。
  挖够了泥之后,李友桂又去拉石头,拉石头既费功夫又得下力气,拉了她足足三天,前前后后才把石头凑得差不多了,不够也是没办法了。
  除了这些大事由她来干之外,李友桂还交代李母去买了一百多个鸡蛋,又和生产队里买了十只鸡十只鸭和二十条鱼,这是每天起房时来干活的人的伙食,省不了的。
  光是这些伙食的费用,就花去了李友桂六七十元,还没算米和青菜之类的呢。
  有时,李友桂想想,那还不如给大家发工钱呢,不知道省了多少事和功夫呢。
  到了起房子的前一天,扶县砖瓦厂就来车送来了订的砖瓦,连奚文林也跟着车子一起过来了。
  奚文林除了过来送砖瓦,还特意送来了二百元,这是李友桂借的。
  这才是亲亲的姨父啊。
  雪中送碳。
  李友桂是认真的记下了这份情谊,哪怕奚文林不借钱给自己,李友桂也是感激的,她还牢牢的记得后世这位姨父的儿子对自己亲妹子的帮助呢。
  奚文林过来也是看看李友桂对建房子的安排的情况,担忧她小人被人欺负了,结果没想到这个外甥女建个房子,不仅帮忙的人多,而且就连生产队队长和干部们也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根本不怕被人给骗了。
  最欣喜的是,他的连襟大姐夫也能走路了,这会儿正和自己在宅基地前说话呢。
  家里有主事和撑门面的男人就是不一样,大家伙见到李父亲自柱着拐杖出来了,纷纷惊奇,也再没瞧不起李家了。
  奚文林见过了大姐一家,又去见了岳父岳母一家,临走的时候,被李友桂给塞了一只麻包袋,里面装了蘑菇木耳两包面条和一只鸡。
  妻子的娘家人这么诚意恳恳,那么会做人给他面子,奚文林受到了如此重视和热情对待,他心里特别的舒服和高兴,觉得这么尽心尽力没白费。
  送走了这位扶县的姨父之后,转天李友桂家的房子就动工了。这年头也不能搞什么仪式之类的,就是晚上偷摸着在宅基地的一般吉位拜拜,说了些吉利话儿,这样就算了。
  动工那天,自然也是看时辰的,时辰是早看好了的,从哪个位置开始也是看过算过的。李友桂家动工的时间很好,就是早上八点,时间一动,差不多三十个男人就开始动手了。
  李友桂自然是监工跟干重活的那个人,连罗中华他们几个生产队干部们也过来帮她时不时的看着点。
  宅基地此时此刻是最热闹的地方,李父也带着两个小儿子来看建房子,今天他的活就是带儿子看起房。
  李母请了几天的假儿不去放牛,而是和李家来帮忙的几个嫂子们在家里做饭,淘米生火,摘洗青菜,杀鸡鸭杀鱼,切菜,全是活儿。
  中午的这一顿饭要弄上四大桌,野菜粥就煮了八斤,米饭煮了二十斤,四盆酸菜鱼片,两只鸡两只鸭就分别是半只碟,韭菜炒鸡蛋,蘑菇炒鸡蛋,炒两大盆的青菜,一个青菜汤。
  吃得不可谓不丰富,而且全都是好东西,可惜的就是没买上猪肉,要是有猪下水也可以啊。
  除了早上不管饭之后,中午和晚上都是管饭的。李友桂家的房子才三天就起完了,人多力量大,而且整个房子也不复杂,就是起个四方形的框架,然后再里面围上四个房间而已。
  这四方形的框架,只用了一天半就完成了,半天再隔出四个房间,第三天的时候就上了梁,上完了梁就开始放瓦片,前前后后四天就把房子盖完了,只等着晒干了够时间就能入住了。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房子,李友桂是相当的满意啊,要是盖它个十天半个月的,李友桂恐怕就顶不住了,每天费的大米和肉太多了,就几天时间把她家的米吃了二百多斤了,太吓人了呀,如果她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发工钱呢。
  好在,罗中华知道后,又帮她和另外的几个生产队买上了八百斤的稻谷,这才解了李友桂的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