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 第三百零四章 出事了
  李家的酒席一共就五桌。
  反正,全都坐得满满当当。
  李家族的人一户只请来了一个而已,可这样也足足坐了两桌。李友桂自己家和外公家也坐了一桌,就连关晓英和王露,罗美玲她们也要和两家人挤一桌呢。
  李友桂的干爷爷和干奶奶,以及陆雪慧和小方睿也被请来了,也是和李母的娘家梁家人挤在一起。
  不过,先让小人们先吃,桌椅是不够,等他们都吃完了,才轮到像李母外婆和舅妈,以及陆奶奶,关晓英王露和罗美玲她们,还有李友桂再坐下来吃饭。
  一对新人是和陆家送亲的人,李建华和李建明特意请来的几个年青人坐在一桌。
  剩下的两桌是李家族人,一桌是罗中华和生产队干部,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
  因为这次是喝喜酒,所有来的人都没有空手来的,几乎都是包了红包的。
  这时候的红包也不大,就一元而已。
  这些红包,李友桂和李母他们都没收,而是让李建明自己收了,也算是家里给出了酒席吧。
  虽然只办了五桌,但是菜色是真的很不错的,至少在这儿是少有的大方,而且又非常好吃,最后完全都没剩下来。
  办完了酒席之后,一对新人才在家里住了两晚而已,回了趟娘家之后就回市里上班了,连过年都不打算回来了。
  这大哥大嫂回不回来,李友桂还真的无所谓,只是李建明和陆珍珍返回市里时,还带走了十斤的猪肉,加上回门那天带去陆家的十斤猪肉一只鸡,李友桂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幸好,他李建明就只结一次婚,而且看起来应该一年也不会回来个几回,眼不见为净吧,李友桂自我安慰了。
  除掉办酒席用的猪肉和猪下水,以及送出去的肉,最后李友桂算了一下,只剩下一百斤的样子,腌了三十斤晒来当腊肉,又剁了二十斤来做香菇肉酱,最后剩下的五十斤也有了去处。
  十斤给李友桂的干爷爷干奶奶带回市里,三斤给李建华也带去市里慢慢吃,过年的这些天又要吃上十来斤左右,最后剩下的那点全被李友桂偷偷的放入空间里了。
  年二十八那天生产队又分到了七斤肉,再买上几斤瘦肉,再买点猪下水和猪头肉,全靠这些存货过日子了。
  生产队这两年给社员们分的钱,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李友桂家分到的还不到十元呢,今年就分到十多元了。家里劳动力多工分又多的,分到五六十元都不是问题,李友桂家还算是差点垫底那一波社员呢。
  分到的钱依然是让李母自己存着,今年过年她一共收到了来自李友桂和二儿子给的七十元,李母的日子和手里的钱可比生产队大多数人家不仅好过还多得多呢。
  以前,是李母羡慕别的妇女,现在别的妇女羡慕她了。
  两个儿子在市里当正式工人,已经成城里人了。几个女儿小儿子们书读得好,活干得好,工分也挣得不错,房子也建好了,就没有李母操心的事儿了,谁不说她日子过得好?!
  今年过年虽然家里的外人不少,但是都特别和气,聚在一起烤火聊天,或者看书,或者吃东西,个个天天都高兴得很,根本就不想往外跑。
  特别是陆家两老,本来还兴致勃勃的参观着乡下呢,那几天新鲜得很,到过年这几天,宁愿天天窝在家里烤火聊天了。
  陆雪慧带着弟弟也是天天过来李家报道的,她干爷爷干奶奶喜欢她和弟弟,而且很喜欢带小方睿,要不是担忧方志林寂寞,要不是怕小孩子晚上找他爷爷,两个老人都想带着这两个孩子睡觉呢。
  年初二回娘家的那天,李家人连着陆家老两口和小雪慧小方睿,关晓英她们几个姑娘一起,通通都一起去了梁家,足足摆了三桌才坐得下,热闹无比呢。
  年初三又轮到李友桂家开年,梁家人也全部过来了,又热闹了一天,孩子们都希望天天这样过呢。
  很快,年初四就到了,这天李友桂得送干爷爷和干奶奶回市里,去市里的当然不止两个老人,还有一大串的大小萝卜。
  除了李父李母和最小的儿子建业没去外,连李建华也在这天一块儿回市里了。
  这一次,陆雪慧也一起跟着去了,小方睿因为年纪小没法带去,只能跟着方志林留在牛棚里。
  一大群人都把班车挤满了呢,无论是老的还是少的,个个都高兴得很。
  到了市里面,除了李建华独自去罐头厂外,大家伙呼啦啦的全去了陆家住。
  陆家又热闹了两天,李友桂领着弟弟妹妹们例行看电影逛公园买书拍照,在市里住了两晚才回家。
  虽然一年能去市里两回,但是李建文,李友柳他们依然无比的激动兴奋,觉得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不一样的。
  过完年就开始上工了,年年都是如此,下地干活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流程了,李友桂已经无比的熟悉的。
  七二年就这样开始了,时间过得也很快,不知不觉的就过了四年,回头看看李友桂自己都觉得恍惚呢。
  生产队开完工没多久就是开学,然后该上学的上学,该下地的下地,各有各的事情,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忙忙碌碌。
  李友桂空间里的海鲜和干货暂时都没有出手的机会,大概要插完秧后,她才会找机会慢慢的一批批的卖掉。
  好在,现在她也不缺钱,也不急着用钱,所以倒是一点也不着急。
  草长莺飞,夜短日长,转眼间而已,就到了插秧的时候了,天气也开始越来越热了。
  插完秧之后也没进五月,地里的活虽然多,但不用抢种抢收,可以慢慢来,倒是不辛苦也不怎么累的。
  正等李友桂打算找个机会去市里出点海鲜时,一封北方来的电报就打破了家里的平静。
  王露家里发来的电报,她家里出事了。
  电报是发到第七生产队的,地址自然是李友桂家,镇上的邮递员知道中午才有人在家才送上门,李友桂看了一眼电报上的内容直接就去了定村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