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28节
  他会成为贺星回在朝野之中的耳目。
  但是……韩青轻轻叹了一口气,苦笑道,“不过现在看来,殿下恐怕早已胸有成竹,有了解决的办法,只是暂时没有行动,只等着那些人跳出来了。”
  贺星回并没有否认,“令公谬赞了,我只是运气比较好。时来天地皆同力,我想,这或许就是大势吧。顺势而为,总比逆势而行更容易。”
  “时来天地皆同力吗?”韩青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句子,一面觉得心下震动,一面又不得不承认,或许确实如此。
  从古至今,那些曾经庞大到足以影响皇权的势力,最后都会由盛而衰,逐渐消泯。
  一个国家不需要两个主人,除非他们推翻皇权,不过,那也只是建立起另一个皇权罢了,到时候,依旧还是会有这些纷争,依旧还是这般相似的发展。
  韩青自觉算是颇有远见,因此常常为朝廷的将来忧虑,然而放眼朝中,却没有一个可以与自己共鸣的人。如今听到贺星回这一番话,振聋发聩之余,又不免庆幸自己并没有做错选择。
  他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拉回眼前这件事上,不无好奇地问,“不知殿下的后手是什么?”
  满朝都没有看出来,藏得实在够深。
  贺星回笑了一声,“正好我今日要出宫访友,令公既然感兴趣,不如同去。”
  看来答案就在这个“旧友”身上了。
  韩青道,“恭敬不如从命。”
  ……
  大越的皇帝们虽然从不懈怠公务,但是在各种福利待遇上却并不苛刻。譬如官员们的假期,除了每旬日休沐之外,正旦、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都有假期。其中正旦假期最长,从腊月二十三朝廷封印,可以一直休到正月初七。
  不过朝廷事务繁多,休假期间偶尔也少不得去加个班,另外还有如正旦朝会、太庙祭祀之类的大事须得出席。
  朝廷如此,民间自然更加宽松,大概进入腊月里,开门做生意的店铺就越来越少了,背井离乡的商人们会选择赶回去与家人团聚。但街面上并不会因此就冷清下来,因为闲着无事的百姓们,也会走街串巷、呼朋唤友地去找乐子。
  这段时间里的京城,是闲适的,懒散的,令人松懈的。
  特别是今年,西北大胜,朝堂的风气也与从前不同,百姓们跟着扬眉吐气,连走路说话似乎都更有劲儿了。
  韩青一路都在欣赏街上的景象,直到马车出了城门,外面冷清起来,他才对贺星回告罪,“让殿下见笑了。臣喜欢这种市井生活气象,休沐时若无事,也会去街上走走,听听百姓们的声音。”
  “朝中有像令公这样的官员,是百姓之福。”贺星回说。
  韩青苦笑着摇头,“那是殿下没有见过前些年的京城。百姓们日子过不下去,不知多少人在心里骂我呢。”这种话当然是不可能骂出口的。朝廷虽然不禁言论,可是官员都出身世家,势力甚大,若是被他们听见了,又是一场祸事。
  入眼尽是这样的景象,韩青又怎么可能不忧心呢?
  贺星回也没有宽慰他,而是笑道,“放心,往后多的是人夸你,把以前骂的都找补回来。”
  韩青想想那样的场景,也忍不住笑了。
  君臣一路上说着闲话,但觉更加亲近,不一时就到了贺星回的目的地。
  韩青下了车,抬头看见大门上写着“兰泽书院”四个大字的匾额,不由有些惊讶,“这是殿下的御笔?”
  “献丑了。”贺星回点头承认。
  韩青心下立刻将此间主人的分量往上提了一些。能够得到贺星回亲笔所题的字,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关系,想来就是她所说的旧友。他低头思量了片刻,总算想起来,当初的庆州长史,不就是号为“兰泽”吗?
  不过这位兰泽先生虽然担了长史的官职,但听说是个读书人,不理庶务的。要不然,当初韩青也不会以为庆州那些政令都是出自庆王,而不去考虑他请了一个高明幕僚的可能。
  帝后回京之后,这位长史几乎是踪迹全无,连韩青也没有关注过。没想到他也来了京城,甚至在京郊悄无声息地建起了一座书院吗?
  莫非贺星回要请出山的,就是他?
  韩青被“兰泽”两个字晃了眼,一时没有想到后面的“书院”二字。
  等到进了门,见这里往来都是身着青衫,做一色打扮的年轻士子,才后知后觉地问,“书院……这是给人读书的地方?”
  “是。”贺星回道,“世家子弟,家中藏书丰厚,又有长辈手把手教导,想要学习自然很容易。那些寒门士子,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之前戴晔在紫宸殿褒贬寒门子弟,不就说过他们出身乡野、粗鄙不堪么?”
  “我听人说,如今也有大儒在山中结庐而居,效仿先贤,收几个亲传弟子跟在身边教导,许多寒门士子不远千里前往求学。若是能在京城附近开办一所书院,遍邀名师,广收学子,想来不久之后,天下士子便会云集于此,何愁无人可用?”
  韩青今日被她震撼的次数已经够多了,但此刻,他依旧难以掩饰自己心头的震动。
  他知道贺星回或许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可是从她回京到现在,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朝堂上又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那么多的奏折要批,怎么想,都觉得她私底下能做的太有限了。
  却不想已经有了这样一座书院。
  她的科举改革,并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让朝中那些老顽固们知道,一定会吓一跳吧?
  任何一个读书人,来到这个地方,都不可能会不感到激动。哪怕韩青早已过了需要求学的年纪,哪怕他身为世家子弟根本不需要到书院里求学,但他可以想象到,从现在起,那种在家里由父母长辈教导,或者索性延请名师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因为书院里有的不仅是名师和书籍,更重要的是同学。
  想想看,几十上百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都有新鲜事、新思想、新理念,每个人都能各抒己见、激烈碰撞,取他人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那场面该是何等的澎湃!
  韩青抬手摸了摸旁边的柱子,忍不住问贺星回,“这里如今收了多少士子?”
  “七十二人。”贺星回道。
  “是个好兆头。先圣身边,也是七十二贤士。”韩青心里已经在琢磨着把自家还在读书的子弟送过来了,又问,“那收人可有标准?”
  “目前应该没有。”贺星回说,“能够收到消息赶来的,都是基础不错,在年轻士子之中颇有名声的,自然来者不拒。之后人多了,或许会有所限制。”
  “世家子弟也收吗?”韩青直接问。
  贺星回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当然。令公若是舍得,也可以将家中子弟送来。”
  韩青这才收敛起心底的激动,低声道,“这个消息传出去,非得惊掉一堆人的下颌不可。但殿下也要做好准备,您这是在掘世家的根基呀!”
  世家之所以能数百年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知识的垄断。
  虽然到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寻访名师,学有所成,但世家的优势一时半会儿无法被超越。就说韩家,家里藏着不少外面根本没有的孤本珍本,有些还是大儒做过注解的。就是交好的世家,有时候也会让子弟过来借阅。寒门士子,恐怕终其一生都碰不到这样一本书。
  但书院既然建起来了,自然要广泛搜集天下书籍。而且每延请一位名师,也等于带来了他的思想和理念,只要人数够多,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藏书的不足。更有甚者,书院还可以牵头编撰更多的书籍。
  说是在掘世家的根基,毫不夸张。
  韩青很紧张,但贺星回听到这句话,却是眉一扬,笑道,“那又如何?”
  她会从世家手中夺取权力,世家也会暗地里谋算她,这已经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了,既然如此,也不在乎多加一桩。
  第037章 瞿英
  自从书院建起来之后, 庾兰泽就给自己认识的朋友们都写了信,让他们推荐学生过来。这个时代的士子们,出门游学往往一去就是几年, 年节也不会回家。所以尽管最近正是新年,但从远处赶来求学的士子,还是每天都有好几拨。
  所以贺星回在门房那里说自己来拜访庾先生,对方就直接让他们进来了。
  ——能找到这里来的,谁不是为了拜访庾先生?
  两人一路畅通无阻, 一直走到山长所在的院落。中间碰到的学子们都会好奇地看他们一眼,但眼神很友善, 像是在猜测他们的身份, 毕竟两人一个女子, 一个老头,身后还跟着人,绝不会是新来的学子。
  所以一见庾兰泽,贺星回第一句话就是向他道喜,“先生这里的氛围, 真叫人喜欢。”
  庾兰泽抬头看见她, 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迎上来,“殿下怎么来了?应该让人通传一声,我们也好接待。”
  “我怕动静闹得太大, 惊动了学子们。”贺星回含笑道,“我喜欢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叫他们好生读几年书吧, 暂时不要为外头的事情分心。”
  虽然这个时代, 还没有“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的说法,可是先圣早就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哪个读书人的心里,又没有这样一个理想呢?
  但贺星回觉得,学校里的氛围还是纯粹一些更好,可以安下心来做学问。所以当初她才没有考虑以朝廷的名义开设书院,而是将此事交给了庾兰泽,避免这边与朝廷联系得太紧密。
  庾兰泽闻言,脸上的表情柔和下来,“殿下有心了。”
  又看向旁边的韩青,不等介绍,便笑道,“久仰令公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惭愧,我却是今日才知道,这里竟开了一家书院。”韩青道。
  庾兰泽笑了,“这是因为我刻意避开了京城。书院里的学子,也大都是从别处赶来的。这些都是寒门士子,世家想必尚未得到消息。”
  贺星回能把人带到这里,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也没有避讳韩青,说得很直白。
  韩青有些明白为什么传闻之中的庾兰泽是个不通庶务的书生了。他身上确实有一种不同流俗的气质,再加上这种什么话都敢说的胆色,在一般人看来,岂不正像是读书读傻了?
  但在韩青眼中,这是历经沧桑之后的返璞归真。他并非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阴谋算计,只不过心无挂碍,就不会被这些东西牵绊了。
  有贺星回这样的恩主,他只要入朝,必定平步青云,可他却主动在这里开了一家书院,显然是没有入仕的想法。别人汲汲营营所求,于他都是过眼云烟,自然可以超然脱俗,埋头读书。
  这一点,实在令人不能不佩服。
  他之前猜测贺星回是要请此间主人出山,倒是浅薄了。
  这时庾兰泽又说,“今日贵客临门,真是蓬荜生辉啊!我们这里简素了些,还请勿怪,进屋说话吧。”
  “先不急吧。”贺星回却站在门口没有进去,“先生给我传信说,我要请的人已经到了。我这不是一得了消息,就迫不及待地赶来了,还请先生为我引荐。”
  说着,对庾兰泽行了一礼。
  庾兰泽脸上笑意更深,“殿下求贤若渴,那咱们就先去见一见客人吧。”
  之前庾兰泽答应帮贺星回引荐几位贤士入朝,后来他自己留在了京城,考虑到这些人身无官职,也难以见到贺星回,索性就先让人到书院这边安顿下来,他再派人去请贺星回。
  这是正事,想必也是两边心里的急事,自然不能耽误。
  果然,到了客院一看,这几人也都正聚在院子里说话,想是也等得有些焦急。
  庾兰泽扬声招呼,众人一抬头,看见众人,面上就先是一松。贺星回实在是太好认了,能被这么多人簇拥着,就连庾兰泽在她身后半步的女子,世间仅有一人。
  他们料到她如今求贤若渴,得知消息之后恐怕立刻就会召见,却没想到,她会主动到书院来。
  能被庾兰泽请来的,显然都有出仕的想法,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蹉跎。既然到了这里,对待贺星回的态度不说热切,至少是很有礼的,纷纷上前拜见。
  贺星回一一回礼,与他们寒暄,态度从容自若,倒是一旁的韩青,心头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以为书院已经是贺星回的底牌了,不想她还有更令人吃惊的。
  眼前这五个人,哪一个的名字说出去都会令人大吃一惊,竟然全都聚集在了这处小院里。以他们的身份、名望、学识,只要入朝为官,必然能居高位,朝堂的格局恐怕就要为之一变了。
  特别是为首的那一位,韩青的视线落在他身上,几乎掩饰不住自己面上的惊愕。
  话说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势力,都是当初襄助高祖皇帝定鼎天下的功臣。其中世家们因为观望太久,除了韩家之外,几乎都是见高祖大势已成,这才前来依附。而勋贵却是自草莽之中便一直跟随的旧人,因此在朝堂上的待遇格外不同。
  不过细细一查便会发现,这些势力之中,少了一块十分重要的拼图:世家之外的文臣。
  从拉起一支队伍到称帝问鼎,高祖皇帝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在世家主动依附之前,打下来的地盘总是需要文官来治理的,而且数量还不少,按理说,他们的功劳不小,建国之后也该在朝堂之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如今朝堂之中,却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这里头有个缘故,当年高祖皇帝身边,最有才能也最受宠幸的,是一个叫瞿放的文士。
  此人也是个传奇人物,文能治理州县,武能上马征战,尤擅深谋远虑,曾经为高祖皇帝化解过多次危机,甚至曾救驾于乱军之中。高祖皇帝一直尊称他为先生,是正儿八经地将他当成帝师来看待的。
  按理说,这样的泼天之功,没有人能比得上,也应该得到最大的一份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