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穿成八零极品假千金 > 穿成八零极品假千金 第9节
  孙如红趴在床边,轻叹,“我爸妈怎么就没给我生个聪明的脑袋呢。”
  “不要沮丧嘛!咱们知青点的这些知青哪一个分数线没到的?我和严大哥不过是先开道了,你们的录取通知书迟早都会到的。”
  不管钟毓秀怎么劝怎么安慰,两人都没精打采;对她们来说,没到手的东西那都是不真实的,如此消极之下,大年都没过好。
  正月十五一过,几人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来;钟毓秀和严如山未免夜长梦多,在生产大队和公社跑了三天,将迁户、粮食关系都给办了下来。
  又过了七天,孙如红、江梅、王一山、罗建民和冯建军的录取通知书一道送了过来,五人捧着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这份通知书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他们都没想过在乡下结婚,再苦再难也抱着回城的野望。
  如今,总算如愿。
  “恭喜恭喜,恭喜大家心愿得偿,往后大家走出去,可以骄傲的说一句,我是个大学生,正儿八经回城的人儿。”
  毓秀怪模怪样的拱手道喜,几人扑哧一声笑了,孙如红抬手砸了一下她,“好你个钟毓秀,我们满心欢喜的哭一场还被你给带歪了。”
  “可不是嘛!”江梅一抹眼角泪水,轻抬下颚,淡哼一声,“皮。”
  王一山难得咧嘴笑,显然是心里十分开怀;罗建民没什么形象,随性随意,这会儿坐在地上笑的开怀;冯建军为人腼腆,这会儿垂首低声笑着。
  “我这是为谁呀?还不是为了你们么,瞧瞧,瞧瞧,好心没好报。”食指轻点,嘴里抱怨,脸上含笑。
  王一山等人摇头失笑,心里那些焦虑在这一刻消散一空,心胸放空,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来,看看你们是哪个专业,什么时候开学。”十年后第一次高考,高考人数五百七十多万,录取率百分之五,可想见竞争之激烈;报考志愿后,有的人分数挤不上去,还要调配,便只能调去其他专业。
  王一山浅笑道:“我是g省工商学院,电子应用,二月二十八”
  冯建军:“c省大学财政学,二月二十七。”
  “我,该我了,我是tj师范大学,二月十六。”罗建民迫不及待的开口。
  三人都不是报考的专业,之后调配出来的结果;再看孙如红上京医学院临床学,二月五号;江梅上京广播学院新闻传媒系,二月八号开学;这两人也是后期调配的。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考上了大学。”能走出让人厌倦的生产大队,罗建民很是松了口气,“我马上去生产大队和公社,把证明开齐。”
  一旦有了录取通知书,知青们办完手续,随时能走。
  知青下乡后才发现,想象与现实的差距,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排外是少不了的;生产大队的人在小事儿上欺负知青更是常有,最让人不甘的是,知青的工分和生产大队的社员们不是一样算,总会有漏差。
  喻家生产大队还算好的,至少不在工分上欺负他们;可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大队的人排外,对知青们没有真心接受,相处起来总是疙疙瘩瘩,令人膈应。
  “我也去。”
  “等等我。”
  一人说去,其他人跟着也去了,知青院里独留下钟毓秀和严如山二人。
  “严大哥准备什么时候回京?”
  “你呢?”严如山未答反问。
  钟毓秀星眸泛笑,“今天正月二十二,距离开学还有十一天,我准备后天走。”赶去上京还得安置一下,她不想住校。
  “我跟你一起走,顺路。”严如山风轻云淡。
  “那就一起走,也有伴儿;不过得先买火车票,这时候不好买。”纵然只录取了百分之五大学生,回城的知青也不少。
  严如山微微颔首,“我现在去一趟县城。”
  “好,我去拿钱。”旋身回房,从空间里取了三十块钱;钟毓秀回转,将钱交给他,“麻烦你了,严大哥。”
  “顺手的事儿。”收了钱,严如山疾步离去。
  目送严如山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关上院门往山上而去;不管能否买到火车票,后天都要走,大不了到了火车上再寻机会买票。在喻家生产大队的日子也就今明两天,很有必要去山上一趟。
  深山气候偏暖,野鸡野兔等小猎物不少;放开手脚,不过半个小时,钟毓秀就逮了二十三只野兔、十八只野鸡,拧断脖子丢进储物戒。
  在深山里走上一圈,大猎物没遇上,临下山前随手逮上三只野兔下山,野兔每只都在五斤往上;野鸡只有两三斤的样子。
  回到知青院,三只野兔放地上,从灶房里找出平日里用的半人高大背篓,又找出一块儿满是补丁的布料遮住背篓;这才背着出了生产大队,到得县城外,找一个隐蔽之处,将储物戒里的野味取出,野鸡野兔堆了满满一背篓。盖上破破烂烂的布,背着继续往县城里走。
  进了县城才发现,她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只能舒展精神力,利用精神力找寻黑市地点所在。别说,找了十来分钟还真被她给找到了,黑市所在地偏僻难找,第一次来都不一定能找到。
  钟毓秀紧了紧背篓绳,穿过黑黝黝的巷子,绕过两条小巷;眼前豁然开朗,光线明亮,河水涓涓流淌。
  黑市是在县城河边的屋子背面,摆摊卖东西的人在屋檐下排成一排;不管是买的还是卖的,因着不想让人知晓身份,打扮都有点奇特,要么蒙头盖面,要么戴草帽低着头,总之,一切皆为不露脸。
  钟毓秀暗道失策,她给露脸了;暗暗打量片刻,退到之前走过的巷子,以背篓上的破布做遮挡,从储物戒内取出一张头巾整个头和脸下半边给围起来,重新背起背篓踏进黑市。
  走在狭窄过道上,不断有人往背篓上打量。
  找到一个空地儿放下背篓,揭开破布;本就狭隘的地方,顷刻间被围的水泄不通,纵然这般也没人喧嚷,只那一双双渴望又激动的眼睛让人明白,他们有多渴望肉的到来。
  钟毓秀压低音量,“野鸡一块一斤,野兔一块二毛一斤,没称,估摸手感掂重;不接受讨价还价,怕吃亏的可以不买,不怕吃亏的自己选。”
  第16章 离开生产队
  当即有两人蹲下来,看体型是一男一女;挑挑捡捡,男的选了两只野兔一只野鸡,女的选了一只野兔。
  “两只野兔十二斤,只多不少,一只野鸡两斤。”钟毓秀一一掂量一遍,先和男的说话,之后是女的,“你的一只野兔五斤多,给你算五斤。”
  两人缄默,爽快付钱;男的付十六块四毛,女的付六元,钱货两清,两人挤出人群离开。
  有一个好开头,后面就顺利了,凡是要的直接选了掂重量给钱;交易做的顺,很快就将所有野鸡野兔出手完,总共得四十五块六毛钱,车票钱回来了还有赚。
  破布依旧遮盖背篓,背起就走,她没心思逛黑市;储物戒里的粮食不少,每次交换来的粮食都会留一些在储物戒,暂时足够她一人吃两个月了。
  走出黑市,头巾丢进背篓,钟毓秀直奔县城外,不想,却与严如山不期而遇。
  “严大哥。”
  严如山循声看去,淡漠地目光扫了四周一眼,一把夺过背篓背上,拉着钟毓秀的手臂出了县城;两人踏上回生产队的大道,周围没人了才问。
  “你怎么到县城来了?”
  钟毓秀抿了抿唇,道:“你来县城了,我没事儿去山上转了转,打了些野味就拿来卖了。”
  “怎么卖的?”背篓是空的,那就是卖完了。
  “还能怎么卖,黑市呀,要肉的人多了去了;我这点儿还不够卖。”
  严如山眉宇微隆,双手叉腰,胸腔一股烦躁闷气腾然而起,“你知不知道现在黑市严打?你就敢去,被抓了看你怎么办。”
  “不是没被抓嘛!”眼见严如山少有的气狠了,晓得是关心她,钟毓秀识趣儿的改口道:“我摸清了周围的环境才进去的,没有盲目进去;别气别气嘛,就这一回了,后天咱们就要走了,我要积累点儿资金啊!没钱到上京怎么过日子呢,你说是吧?严同志。”
  严如山内心焦灼的闷气一下子散了,小姑娘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下乡没钱没票,就两身衣裳几本书,若非有本事,怕是根本活不下去。现在要去上京了,难免心里不安,他明知这样不好,但越想越是气不起来。
  有所松动。
  钟毓秀笑微微的道:“严大哥,我们赶紧回生产队吧;我出门的时候江梅姐他们还没回去,这会儿也不知道回去没有,我在灶房里放了三只野兔呢,今晚能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严如山板着脸,没给她好脸色看,径直往前走;钟毓秀大步跟上,走的悠哉,嘴角含笑,瞧着心情十分愉悦。
  “.......”搞半天,就他生闷气,小没良心都不知道多说两句哄哄。
  走进生产大队,进知青院大门,严如山脚步一顿,“后天一早走,到省城拿票。”说完径直进屋去了。
  钟毓秀顿觉莫名,一路上他貌似都不开心,回来了还在摆脸色,大男人的气性这么大;走进屋里,里面没人,她都上山进县城一个来回了,怎么也该回来了才是。
  脚步一转,到男知青们的屋子前敲门,“严大哥,罗大哥他们回来了吗?”
  ‘吱呀’一声,严如山打开房门,“她们也没回来?”
  “没有呀。”连连摇头。
  “我去大队部一趟,你留下看家。”
  钟毓秀断然开口,“我也去,知青院锁上。”
  严如山点点头,不置可否,拿了钥匙和锁,二人走出知青院,严如山回身关上院门。
  “走吧。”
  一前一后走着,还未到大队部,远远便见孙如红等人走来;罗建民、王一山、冯建军略沮丧,孙如红和江梅担忧的望着另外三人。
  “如红姐,江梅姐,你们的证明开好了吗?”毓秀迎上前。
  江梅含笑点头,“大队上的证明开了,还得去公社一趟。”
  “那王大哥他们怎么垂头丧气的?”
  “他们是二月中下旬开学,大队长不给开。”孙如红积极解答,“大队长怕给他们开好了证明,中途直接回去了可怎么整?我们是临近开学了,这才给我们开的证明。”
  “我们在大队长那里求了好久,大队长都没答应。”冯建军轻叹。
  生产队干部防着知青是常有的事儿,就算大队里的知青安分守己,生产大队的干部也不会全然放心,若是知青拿到证明偷偷跑了,他们身上也是有责任的。
  男知青沉默,女知青也沉默,大家相对无言。
  谁让他们是知青呢。
  他们这些想提前开证明的,也确实有提前走的想法;多年漂泊在外,总归家才是栖息的港湾,如今机会来了,心也浮躁了。
  一行人相伴回知青院,开门进去,聚在堂屋;没人开口说话,钟毓秀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
  “如红姐,江梅姐,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走?”
  “你们要走了?”江梅抬眸看去。
  钟毓秀轻轻点头,“我和严大哥时间紧,准备后天就走;火车上要耽搁好些天,到了上京还得安顿,不得不早走。”
  “是该提早走,到了上京安顿下来还能去各处游玩一番;我和如红的录取通知书到的迟,怕是没两三天时间,户籍和口粮都迁不出来,不能跟你们一起走了。”江梅笑了笑,“你们还没买票吧?”
  “到省城再看,总能到上京。”不等钟毓秀开口,严如山说了话;惹得钟毓秀看了他好几眼。
  天光微明。
  吃过早饭,江梅和孙如红结伴去公社,把人送走,钟毓秀叫上严如山一起去山上打了两只小猎物回来,当晚做了两个荤菜当是践行宴。
  晚上闹到大半夜,围在一起谈天说地,话题很随意,想到什么说什么;大家放松下来,几个男知青因证明没开的郁气也消散了,终究能回去,晚几天就晚几天吧。
  次日夜幕还未拉起,知青点一片漆黑寂静,知青们纷纷起床送行。
  钟毓秀和严如山拎着收拾好的行李,站在知青院外,回头看去,纷纷红了眼眶;不说严如山,就说钟毓秀,这会儿也有种想哭的冲动。
  初到此地,人生地不熟,身无分文,口粮紧张;是他们在帮助她慢慢适应知青点的环境和生活,干活的时候适当的互相帮助,吃饭的时候围在桌前说说笑笑,酸甜苦辣齐涌心间。
  “如红姐、江梅姐、罗大哥、王大哥、冯大哥,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再相聚,你们珍重。”
  孙如红和江梅的眼泪潸然而下,她们三人相处愉快,各自包容;酸甜苦辣共同品尝,结下的情谊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毓秀,你也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