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0节
  王象干还没等说话,后方便是传来一阵杂音。
  几名锦衣卫赶过去查看,却发现是孙居相听了“诏狱”二字,直接吓得魂不附体,不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
  “带走!”
  百户也不想多废什么话,喊了一声,直接转头离开。
  校尉们道声遵命,不顾孙居相的挣扎和求救,架起他就朝外走,但没动几步,却被王象干拦住。
  “留步。”王象干虽满脸疑惑,但却镇定自若的问道:“敢问孙侍郎是犯了什么罪过,要下诏狱。”
  这王象干在民间虽有些威望,锦衣卫却也早对外人如何看自己毫不在意,所以并不怕他。
  百户冷冷道:“孙居相协理京营,英国公揭发他有占役、瞒报、贪饷等罪!”
  “皇上今日视察京营,下谕旨叫我们先拿他到镇抚司拷问,再下诏狱!”
  言罢,百户转身便走。
  见孙居相一下蔫了下去,王象干也便知道,这百户说的话应是八九不离十,不再追问。
  听了百户的话,一众兵部官员无论是方才在打着什么心思的,此刻也都是闭上嘴一声不敢吭。
  这批锦衣卫的身影慢慢消失,兵部衙门内却仍是静谧无声,
  ......
  兵部因此事大为震动,朱由校却还在校场,乐颠颠的看着底下这帮大头兵,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小的们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京营兵士们聚成一小堆,冲点将台上面的朱由校边喊边行礼,不少人都是既害怕又好奇。
  害怕的是,眼前的这个人可是大明朝的皇上!
  好奇的是,很多人几辈子也见不到皇帝,能见一次那可太难得了,可能是这辈子的唯一一次,当然是看个痛快。
  不得不说,眼前的这位天启皇帝,少而英俊,根本不像能下旨把兵部侍郎孙居相下狱的人。
  下旨时,朱由校的神情让所有人不寒而栗,下旨后站在点将台上面,却又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看你长得乌漆嘛黑的,叫什么名字?”朱由校蹲下来,指着眼前一个面容黝黑的兵士问道。
  那人起先不敢确信皇帝是蹲下来跟自己说话,好半晌才激动不已地回答道:“回皇上,小的、小的叫王富贵!”
  “王富贵,好名字啊,看来你爹娘想让你富贵一世!”朱由校哈哈大笑:“不过别急,只要你们跟着朕干,这些都会有的。”
  “你呢,你又叫什么?”朱由校又指着另外一个人。
  那人连忙兴奋地说道:“小的黄得功,开原卫人,先祖是从合肥迁过来的!”
  黄得功,还是开原卫人!
  莫非是南明江北四镇之一的靖国公黄得功,抗清名将?
  朱由校听了有些意外,他娘的,随口问问就捡到宝了,这小子可以培养培养,日后能成大器!
  现在的黄得功还太年轻,看起来也就二十刚出头,不过年纪轻轻,却已经是眼有精光,生的虎背熊腰,一副糙汉模样。
  这个模样,正是朱由校最喜欢的。
  要不说戚继光喜欢招这种人到戚家军呢,这样的兵,看着就安全感十足,只要好好操练,还怕打不了胜仗!?
  “小的孙应元,见过皇上!!”
  就在朱由校沉浸在自己所向无敌的幻想中的时候,一声尖锐但是极其有特色的呐喊蓦地出现了。
  孙应元,这也是个在历史上厉害的!
  朱由校将目光投了过去,见到了一个约莫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年纪虽小,却体壮如牛,满脸横肉,一看就知道是个刺儿头。
  不用这样的刺头,怎么打赢在马背上出生的鞑虏。
  “哈哈哈,朕有你们,何愁大明不兴啊!”朱由校站起身来,放肆地笑了。
  然而,朱由校为什么笑,这只有他自己才明白。
  这个时候,他忽然觉得穿越的也不算太烂,万历四十八年,勇卫营还没成立,卢象升、孙传庭、毛文龙也都还没死。
  好歹是个皇帝,还有这么多能人可用,要啥自行车啊!
  对了,勇卫营是天启七年才成立的,黄得功、孙应元,这些都是京军勇卫营出身的狠人。
  京营已经这样了,何不提前设立勇卫营?
  在张维贤眼里,朱由校这个笑,实在是有些瘆得慌,刚被收拾一顿的他,已经变得有些老实了。
  但他怎么都不明白,这帮小屁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难不成这黄得功、孙应元是什么名将之后?
  可如果是的话,我应该知道啊!
  皇帝的心性,实在叫人难以理解,刚才还大怒喊着拿孙居相到诏狱审问,没一会儿的功夫又高兴成这样。
  想到这,纵是张维贤这个二愣子,也有些慌了。
  “张维贤,给朕拟一份名单,朕要京营所有在编的人,甚至马夫的名字,一个不落!”
  “连夜给朕拟好,明早朕要在御案上看到!”
  言罢,朱由校见天色已黑,转身回了西暖阁,留下一脸惊恐的张维贤。
  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第十四章:勇卫营
  对这飞来的横祸,张维贤是叫苦不已。
  回府之后,张维贤郁闷的将正等着与之喝酒吃肉的食客们尽数轰走,然后机智的叫来几个京营参将、游击和千总,将这个包袱甩给了他们。
  这些曾跟着张维贤护卫朱由校前往奉天殿的京营军将们,各自整理营内的人数、名单,一夜都在奋笔疾书。
  四更天的英国公府仍是灯火通明,坐在上首位置监督的张维贤,不知什么时候就已经鼾声如雷。
  不过,朱由校还是在天明时在西暖阁看见了这份名单。
  昨天随口一问,就发现了黄得功、孙应元这两个人才,朱由校回去想了想,发现这个时候历史上的勇卫营还没组建。
  很多勇卫营的人,应该都还在京营供职。
  果然,朱由校看的第一张军将名单上,就发现了周遇吉和刘元斌的身影。
  周遇吉是个不亚于黄得功的名将,二人都是生不逢时。
  历史上,李自成带着所谓“百万”的流贼北上,一路上明军都是望风而降,倒旗易帜。
  唯有周遇吉所部的勇卫营,在宁武关给他重重一击,那一仗是昏天黑地,流寇的尸体甚至堆积上了城楼,打的李自成一口气差点儿没缓过来。
  至于刘元斌,这小子也曾在崇祯年间独自领军,在霍山大破几倍于自己的流寇。
  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刘元斌,除了这四个还有没有了?
  朱由校连续翻了很久,但接下来的名字不是张三就是李四,根本没看见什么历史上的名将苗子。
  不甘心的朱由校,盯着名单又翻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因为眼睛疲累而放下名单。
  无意间能发现他们四个已经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就算还有没发现的,让他们慢慢发育,总有崭露头角的时候。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于是乎,朱由校不打算再强行去找了,他将名单扔到御案上,起身道:“王安,跟朕去内校场!”
  这次就比昨天要快多了,毕竟朱由校说了要精简流程,王安的能耐还是不低,没一会儿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内校场。
  让人意外的是,张维贤居然在指挥兵士操练。
  尽管操练的一塌糊涂,却还是让朱由校眼前一亮,上回敲打他一番,学聪明了?
  “臣参见皇上!”看见朱由校来了,张维贤赶紧欢天喜地的迎上来参拜,一大早就来这蹲着,困得哈欠连天,总算是等着了。
  “你这眼睛怎么回事?”朱由校看着这货的黑眼圈,差点没笑出来。
  张维贤嘿嘿一乐:“为皇上办事,应该的应该的。”
  “名单朕都看过了,这事儿办的不错。”朱由校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京营能动弹的,全叫到内校场来。”
  因为有昨天那个意外,张维贤一大早就派人去了京城各大勋戚的府上,把他们占役的京营兵士全都调了回来。
  尽管不情不愿,但毕竟英国公大佬发话了,哪个勋戚还敢藏私。
  现在朱由校面前的兵士数量,比昨天足足多了一倍,这也是张维贤目前能调回来的最多人数。
  占役是京营的恶习之一,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些权贵会将兵士调到自家修建府库,或是当做家丁。
  权贵,既指勋戚,也说权臣,同地主侵吞地方上的卫所军户土地,是一个道理。
  众所周知,京营的转折点在土木堡,崇祯年间更是萎靡不振,连基本的城防守备都做不到。
  朱由校本以为现在才万历四十八年,京营应该还有一战之力,但目前看来,尽管还没完全腐化,也还是要组建新军才行。
  土木堡之战后,京营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勋戚世家执掌京营的格局被彻底改变,兵部文官开始作为军事主官接管京营。
  嘉靖、万历等,都曾为此对京营进行改制。
  成化年间调边军入京,改三大营制为十二团营,挑选边军精锐充入团营,以勋戚武臣接管。
  正德年又选锋数万,设两官厅,营官等皆选任勋臣,这些都是皇家试图重掌京营兵权的产物。
  但改来改去,却是收效甚微,京营实权依旧在兵部权臣手中,直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团营、官厅制终遭废弃。
  经过万历改革之后,京营的指挥权最终定格下来,被转移到了多方势力的手中——即勋贵武臣、提督宦官、协理文官各分一杯羹。
  作为勋戚之首,英国公张维贤是京营的直接统帅。
  除此之外,兵部出一位高官作为协领,大内也派出一名宦官,作为提督。
  自文官协领京营后,吃空饷和贪污现象愈发严重。
  加上三权分立,让身为直接统帅的张维贤也处处受到掣肘,为免多事,他干脆也就不再来了。
  京营身处京师,旁边就是富可敌国、权近圣人的京师权贵,所以经常被这些权贵“邀请”前往帮助营造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