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15节
  “来呀!将审问结果记下,待二审完毕呈送陛下,以请旨最终裁定!”
  这一初审,魏广微就彻底击溃了众官员的心理防线,接下来的审问就如水到渠成一般,官员们都是供认不讳。
  其中被认定罪行最严重的,就是此回的主考官顾大章。
  见左右夹上的衙役,顾大章大惊失色,连连后退:“让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责和臭骂,不公平,这不公平啊!”
  “除了你们这些考官,莫非还有人通同作弊吗?”魏广微似乎发现了什么似的,立即问道。
  “很多官员都来分润,有得一千两的,有得数万两的…为什么他们没错,为什么独独要拿我做文章!”
  顾大章整个人如同垮了一般,不断的摇头。
  这恰恰是魏广微最希望见到的,他淡淡问道:“还有很多官员?这些都是何人,从速招实!”
  这次会审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魏广微拿下初审后乘胜追击,又扒出了如左都御史刘宗周,国子监博士蔡元嘉、大理寺右评事张存仁等一批中下层的官员二十余人。
  魏广微当堂提审这些官员,这些官员也没有令人失望,都是如同疯狗一般在堂上乱咬乱吠。
  魏广微则稳坐钓鱼台,只静静地每隔一会儿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将这些人的所做所为还有真实秉性,完完全全暴露在了世人眼中。
  ......
  二审结束时已到万籁俱寂地深夜,魏广微拿着整理好的奏疏来到乾清宫外,却被管事牌子王朝辅拦住了。
  “久闻魏大人才干过人,真是名不虚传,如此棘手的一个案子,竟一日的功夫就审完了?”
  魏广微自然明白,眼下韩爌致仕,在自己是否能就任首辅的关键时候,还是少招惹是非,离别人越远越好。
  他显得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拱手谦逊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要论才干,请旨归乡的韩阁老比学生高过十倍,当初学生还没有入仕时,他便名噪天下了!”
  王朝辅蹙眉,然后笑道:“魏大人过谦了吧!”
  “哪里哪里…”魏广微一个劲儿地嘿嘿直笑,然后忽然话锋一转,问道:“陛下现在暖阁吗?”
  王朝辅点头,轻声说道:
  “天色已晚,陛下才刚在御案上趴着睡着,魏大人若是结案回奏,可以交给咱家呈进去。”
  “这次只是报给陛下一个结果,好让陛下放心,若说是结案回奏,怕还要几日的功夫。”
  魏广微想了想,还是将奏疏交给了王朝辅,说道:
  “顾大章等人招供时说了不少同谋之人,此案牵涉甚广,必须顺藤摸瓜,一网打尽,交给陛下处置。”
  第四百二十章:整顿兵备
  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好似浑身悬空一般似的,在西暖阁的御案上猛然间惊醒。
  起来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打了一个长嗝。
  此时的西暖阁,大门紧闭,内中仍有宫娥及太监们环侍两侧,淡淡的熏香自宣德炉中飘散出来,萦绕在昏暗的角灯周围。
  朱由校随口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此时,王朝辅已经离开,魏广微的奏疏也正踏踏实实地放在御案上,朱由校的触手可及之处。
  闻言,近身的一名宫娥先是躬身行礼,然后婉声说道:
  “陛下,亥时了。”
  “哦,都亥时了,这是什么?”朱由校一眼看见奏疏,只随口一说,也没打算听宫娥回话。
  翻开奏疏,神情逐渐舒缓。
  半晌以后,朱由校放下奏疏,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他最觉得舒服,喜欢凝神细思的时候。
  这次科举的事,影响不亚于明初的南北榜案,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事,看起来应该是自己的蝴蝶效应。
  魏广微查到的这些人,考官们必须要全部处置。
  科举夹带、舞弊,的确是家常便饭,但是闹成这么大实属罕见。
  试卷被私下售卖这种事,若在嘉靖以前,那是根本不可能也不敢发生的,可他却在这天启一朝发生了。
  发生的原因,自然就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有很大不同。
  有明一朝,科举都是“八股”取士,这次的会试也一样,府学、县试、乡试各级科举考试全考八股。
  做文章一讲八股,就等于把考评才学的文章,变成了死记硬背的道德性文章。
  学孔孟,说孔孟,成了天下士子公认的敲门砖,用完了就可以直接扔,没有几个人会蠢到在做官时照着办。
  这样下去,所谓的大贤也就愈发显得假了。
  唯一能让这帮文官们稍有收敛的,就是死后的名声,当很多人不在乎死后名声时,贪官污吏,以及真正的奸佞小人也就随之出现。
  笑贫不笑娼,笑廉不笑贪。
  很多官员比较是否功成名就的标准只有两个,一个是死后的名声是否足以青史留名,另外一个则是生前腰包里的银子重量。
  那些文官在这种趋势下,为了追名逐利而变得表面要脸而暗地坏事做尽,自然是大势所趋。
  历史上到了崇祯年间,这种风气甚至还要从朝堂上蔓延到民间,约束官员们的道德裤腰带一松,他们可就什么都敢干了!
  东林党居然在私下里同气连枝的兜售试题,想要用新晋官员的占比来重新夺回朝堂的控制权。
  这样的行为出现在这帮所谓的名士、大贤身上,朱由校一点儿也不意外。
  既然东林党贼心不死,那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也就没什么必要再留着他们了,东林内阁必须彻底裁掉,增补一批新的阁臣!
  从前的东林内阁,能力虽然也有,但是他们不用到正路上去,整日间的争斗、推诿,疏于政事。
  朱由校需要这天启一朝的内阁挑起整个国家的担子,内阁可以为自己分担一些压力,与此同时,内阁中的臣子又能互相制衡!
  至于军机房,还是要留着约束内阁。
  魏广微审案的节奏很快,朱由校也决定下狠手收拾这些拉帮结派的文官,不论东林还是其它党派,朝廷里不听话的一概不留!
  想到这里,朱由校放下魏广微的奏本,看了看堆积成小山的几十份奏本,开始一个个的翻看。
  第一道奏疏,是卢象升所呈。
  卢象升说的,基本上是天启二年下半年至天启三年八月以来,他在南直隶一带的情况。
  南巡过后,朱由校重新划分了南直隶各省的区域,将几个叛乱的卫所兵力交给卢象升,让他编训天雄军。
  卢象升在奏疏中说的,就是他已经将天雄军编训完成,并且如何带着这帮昔日作乱的叛军将几个府的马匪、山贼都清剿一空的战绩。
  这种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对于卢象升这种新人来说,却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军功。
  朱由校不会拔苗助长,该怎么升就怎么升,就和黄得功一样,历史上的人物想要发光,也得靠他们自己的努力。
  畿辅之地是重中之重,王在晋曾上奏说保定府、河间府的军备废弛,卢象升有才能出众是一定的,可以让他带着天雄军作为本部,去这两个地方整饬军备。
  至于孙传庭,朱由校另有安排。
  辽东战争结束后,蓟州总兵王威因山海关总兵高第贪生而战死,高第也已经伏诛。
  以孙传庭现在的军功和资历来说,尚还不能到九边任职,还是叫他到山海关做个兵备,将高第留下的烂摊子收拾收拾。
  山海关是建奴入关的屏障,必须要有一支能战之军把守。
  山、陕二省是历史上农民起义集中爆发之地,虽然朱由校已经免除了三饷加派,但防备之心不可无。
  朱由校准备设立一个山陕总督,整顿这两个省份的卫所屯兵及地方驻军,为日后可能到来的大乱做准备。
  人选不用多说,底定西南,在辽东战胜建奴的大明督师朱燮元,自然当仁不让。
  卢象升、孙传庭资历尚浅,朱燮元已经有充足的政务和作战经验。
  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极有能力的人,朱由校不会放过,要将他们充分培养出来,为自己效力。
  对于一拖再拖的袁崇焕,朱由校一直顾忌他在历史上的名声,现在也不打算再犹豫什么。
  这样的人,在作战时连圣旨都敢不听,无所谓能力强与不强都是留不得,何况大明也不缺将才。
  手指在桌面敲着,朱由校沉吟许久才道:
  “传旨,升卢象升为保定、河间府兵备,整饬两府军备,升孙传庭为山海关兵备,即刻赴任!”
  “以辽东大捷有功,封朱燮元为山西、陕西总督,调查粮草存储,军备状况,整顿两省兵马!”
  “告诉魏忠贤,去给三法司一点压力,袁崇焕的案子,要在月底前审出个结果来!”
  内部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辽东之战后的蒙古、伪金、朝鲜周围形势也该趁胜改变一下了。
  这次出兵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保住福余卫,保住了福余卫,就是扼住了建奴入寇的边墙。
  为了安抚泰宁、朵颜诸卫,朝廷事先花费了大量的银两,既然打胜了,这些银子也不能白花。
  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一共有几十个蒙古部落,说多不多,说少,也有几百万的蒙古民众,作战时能拉出的轻骑兵也不少。
  这些蒙古部落最早还是跟随永乐靖难,现在形势不容乐观。
  他们在西面受察哈尔部的林丹巴图尔压迫,东面又被建奴攻打,北面就是强大的外喀尔喀部,这样的四战之地,导致他们在历史上很快就被兼并。
  这战打胜以后,必须要对这三卫的首领进一步拉拢,朱由校思虑再三,才是说道:
  “传旨,派翰林院侍读学士冯卓前往塞外,召朵颜、泰宁、福余三卫的首领进京面圣!”
  “还有,叫翰林院写一份胜奴诏,辞藻一定要让百姓都能读懂!朕要以此功昭告天下,建奴没什么可怕!”
  第四百二十一章:扬眉吐气,当浮一大白
  现在大明的情况就是,国内还没出什么大乱子,南巡之后,南直隶那个贼窝也安稳下来,辽东之战得胜,建奴在舔舐伤口,短期内必无力再犯。
  朱由校也就能腾出手来,为日后可能的乱子做准备,借着这次科举案,肃清朝堂。
  半月后,棋牌街某酒楼一层。
  北京作为大明朝的京师所在,每日间来往的各类人士源源不绝、熙熙攘攘,而棋牌街的鼓楼附近,更是从早到晚的人山人海。
  现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孜孜不倦讨论的几乎都变成了一个话题,就是前两日由刑部公布出来的会审结果及最后处置。
  说起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