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民国投机者 > 第701节
  庄继华苦笑下说:“胶东情况复杂,五十一军战斗力偏弱,一旦有什么事,我军驰援也来不及,要不这样,七十四军战斗力很强,王耀武又是山东人,就调七十四军到胶东,接替五十一军。校长,您看这样行不行?”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五节斯大林攻击(二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五节斯大林攻击(二十)
  庄继华一句胶东局势复杂,点出了胶东问题最大的隐忧,国民党在胶东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居于下风,gcd胶东部队有大约三万主力,另外还有民兵等组织,兵力大约十万,此外,山东地区还有新四军第一师陈y粟y部队以及他们的地方部队,而在山东其他地方,国民党只有地方保安团,所以在山东现阶段是共强国弱。
  “七十四军到胶东后,可以扩编为集团军,这样可以改变我们在山东的不利形势。”庄继华又轻飘飘补充了一句。
  林蔚一听这句话就明白蒋介石不会反对了,山东情况复杂,两党是达成了协议,可山东地区两党控制区犬牙交错,纠纷时有发生,这些纠纷中,大都以国民党失败告终,这让蒋介石心中憋了不少的气。
  果然,蒋介石很快点点头:“好,就七十四军。不过,如果将五十三军和五十七军骑兵第二军也调到华北战区,关麟征肯定不同意,必须给他调几个军去,华北战区兵力雄厚,攻克平津后,兵力就更雄厚,江淮战区兵力薄弱,关麟征势必要求增兵,中央只能从华北战区调兵,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庄继华沉默了下,他不是没想过,而是早在他计划之内,现在只不过故作为难,陈诚见状便开口说:“必须考虑到将来如果日本不投降,我们用武力夺回江浙沪地区,与其将来匆忙,不如现在就预作准备,调几支战斗力强的部队到江淮战区吧。”
  庄继华闻言差点扑上去亲几下陈诚,这小子这次怎么这么配合,真应了那句话,瞌睡来了便遇上枕头,他连忙沉住气,依旧没有开口,等待蒋介石表态。
  “精兵强将全部集中在华北战区,介石,当心尾大不掉,必须未雨绸缪。”
  蒋介石脑海响起陈果夫的提醒,陈立夫去了浙江担任省主席,但陈果夫依旧是侍从室第三处主任,党内一些元老就认为,庄继华掌控的兵力太多,必须予以调配,但蒋介石没有立刻采纳,上次对庄继华明升暗降后,杨永泰忧心重重,居然说动宋美龄。
  杨永泰的当心他不是没看到,但那次是有美国人的压力,俩人可以不撕破脸面,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再这样,庄继华能不能接受还不知道,他在全国全军的威望,以及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力量,如果他真要反击,麻烦还真不小。
  “嗯,是这样,江淮战区兵力是很薄弱。”蒋介石说着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庄继华。
  “既然这样,江淮地区,以丘陵和河流为主,机械化部队不是很适应,四十九集团军,我肯定不给。”庄继华说到这里作了个鬼脸,蒋介石禁不住笑了,在座的谁也没敢打四十九集团军的主意。
  “华北战区的部队经过整编,大部分部队已经中央化了,论战斗力,四十九集团军,三十六集团军,第五集团军是第一流的,接下来是七十一、七十二、新一军、新六军等远征军部队,”庄继华的语气开始放慢,好像在边说边思考,最后才下决心:“这样吧,七十一、七十二军、嗯,再加上三十六集团军,总共四个军二十万兵力,调江淮战区,关麟征应该可以满意了。”
  林蔚松了口气,庄继华调走的全是中央军,这说明他没有扩张实力的企图,平津地区还有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青年军两个军,还有宋希濂的第二集团军,杜聿明的五十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以及大量黄埔生掌控的军师。
  “关麟征正在整军,这些部队可以作为他的基本部队,用这些部队来消化吸收地方部队。”庄继华将自己的目的直接讲出来。
  陈诚没想到庄继华就这样直接接受了他的建议,这让他一愣,还没容他想清楚,蒋介石便连连点头:“好,这样好,四个军,二十万兵力,江淮战区实力将跃升到一个新台阶。”
  蒋介石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特别是庄继华的态度,他几乎满足了蒋介石的全部要求,而且还委婉的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关于胶东的建议,说明他对gcd并没有放松警惕。
  接下来蒋介石要谈的便是最重要的内容,蒋介石端起水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喉咙,然后才说:“文革,你与gcd的谈判,dxp提出的要求,你是怎么想的?”
  庄继华察觉到一丝危险,他皱起眉头,看看蒋介石,没有开口,蒋介石微微一笑:“你是不是想接受他的建议?”
  庄继华微微点头,不过他立刻解释道:“我是这样考虑的,从政治上看,在战前,两党厮杀十年,相互之间充满猜忌,这对实现抗战建国非常不利,要消除这种猜忌,重建两党信任,我们可以首先让一步,张家口是省会城市,也是华北重镇,为了满足gcd要求,我们让出这个城市,这对我们在政治获得主动有重要作用;其次,从军事上看,校长,陈总长,林主任,你们想,要是两军对阵,摆开堂堂之势作战,是对我们有利还是对他们有利?”
  庄继华停顿下,看了看蒋介石陈诚林蔚,没等他们答复,便接着说:“答案显而易见,国军在财政工业上占有绝对优势,将张家口让给他们,就等于给他们一个包袱,让他们背上去,一旦有事,他们为了保护城市而与我们决战,我们便可以收到一战定天下的效果。”
  说到这里,庄继华站起来,他的脸上有些忧虑:“学生一直主张国共合作,可惜十多年了,国共合作始终没有实现,抗战七年,如果在赶跑日寇之后,国家再度陷入内战漩涡,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要避免这个结果,唯有重建两党信任,施行政治改革,推行议会政治。校长,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将非常困难。”
  蒋介石神色沉凝,陈诚心中暗喜,这是庄继华最致命的弱点,也是庄继华与蒋介石的最大分歧。不过让陈诚纳闷的是,蒋介石的神情并没有出现不悦,而是在沉思,林蔚见状插话道:“文革,你这可能言过其实了,国家在很长时间会很困难,这话怎么解释?”
  “嗯,这种困难主要是在财政上,林主任,从湖北到东北,有多少难民,西南地区有多少下江人,他们要返乡,需要多少船才能将他们送回去,回到家乡后,他们要工作,要吃饭,此外,军队,现在有兵力大约五百万,国家财政能不能支持?有些士兵要复员,这些士兵回到家乡后怎么安置?这些问题都要政府来解决,我们推不了。”
  庄继华的语气非常郑重,也非常诚挚:“我们一路打过来,一路救灾,可是这种救灾是最基本的,只能保证不饿死人,再高点的,我就没办法了。”
  林蔚笑了笑,没再开口,实际上他是赞同庄继华意见的,但他当心蒋介石没听懂,所以才有此问。
  陈诚却摇头,表示不同意,庄继华淡淡一笑:“陈总长,我们现在的财政虽然困难,可还能维持,主要因素是美国,美援物资几乎不要钱,可美国人记着账呢,战争一结束,我们就得还债,这又要花钱,而且大批的美械师,后勤补充,照样要从美国进口弹药油料,那时就不是记账了,而是现款,可我们有那么多钱吗?”
  这几句话立刻让陈诚闭嘴了,抗战开始后,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几次遇上财政危机,都是美国出手帮助,金融才没有崩溃,可就这样也造成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蒋介石站起来,说实话,将张家**给gcd,他打心眼里不愿意,可庄继华说的也有吸引他的地方,首先冀中三个县拿过来了,平津周围的隐患也消除了,而gcd呢,有了张家口,再加上大同,晋西北,整个北方都是gcd的天下,战略纵深加强了。
  “校长,不管张家口还是绥远察哈尔,都是贫瘠之地,我们拿到冀中,清除了平津周围的隐患后,为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和gcd的斗争是长期的,和平有时候比枪炮更有效。”庄继华内心有些紧张,直到现在他还是拿不准蒋介石会不会同意,要是蒋介石拒绝了,他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哦,此话怎讲?”林蔚有些好奇,这倒是第一次听说。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列宁有句话,贫困是**的天然盟友,gcd占领着贫困地区,我们占领着富庶地区,人的天性便是向往好生活,乡下的农民为什么要往上海跑,因为那里更容易挣到钱,所以富庶对贫困有天然吸引力;此外,gcd的组织运行方式,更适合战争,而不适合和平,比如,他们现在施行的配给制,这种制度的好处是,财政压力极低,这在战争中可行,可要是和平了,还能施行这种方式吗?绝对行不通,所以一旦和平竞争,gcd面临的压力将增大百倍。”
  蒋介石依旧在皱眉,庄继华说完之后,轻轻叹口气,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然后便望着蒋介石,等待他的决定。陈诚林蔚也没有开口,都在等待蒋介石作出决定。
  “他们能保证张家口道路通畅吗?卫立煌部队在五月初要打出国门,向蒙古进攻,张家口正好位于后勤要道上,他们能保证吗?”
  庄继华听出蒋介石心动了,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我向他们提出过,我军要在张家口留驻一千多兵力,另外党部和三青团可以在察哈尔公开活动,后勤部将在张家口设监察站。”
  “可以同意,不过,察哈尔地区的难民必须由gcd负责救助,我们就不管了。”蒋介石转身望着庄继华:“这是我最后的决定,你有一点说得对,两军摆出堂堂之阵决战,gcd不是我们的对手,那和平竞争什么的,到不见得。张家口给他们,察哈尔地区的两百万难民也归他们了,这是个不小的负担。”
  庄继华禁不住大喜,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忍不住站起来:“这是肯定的,我也没有这么多粮食给他们。”
  “文革,这是我最后一次对gcd让步,我不担心gcd不服从,五百万国军,可以消灭上百万日军,gcd总没有日军更难打吧,”蒋介石的信心很足,气势也同样很强:“如果能政治解决gcd,我也愿意,但必须按照我们的方式来,gcd必须交出军队,交出政权,他们可以参与到国家的和平建设。”
  这几句话让庄继华刚涌起的信心顿时荡然无存,在他看来,张家口是块试金石,如果蒋介石同意,那说明他在战后完全有可能采取和平方式,进行政治改革,推进民主进程,施行国内和平。
  可现在看来,蒋介石依然坚持他原先的立场,这个要求是gcd绝不会答应的,也不可能答应。
  可蒋介石为什么会答应呢?庄继华有些不明白,在当晚,他把这个问题交给冯诡,冯诡思考了一会后,脸色非常不好。
  “文革,我有个担心,他很可能有个全面对付你的计划,而且他对这个计划非常有信心,今天不过是为了证实,将张家**给gcd,这对他来说没什么,张家口孤悬塞外,四周都是gcd的根据地,留在手中,守军多少都不方便,交给gcd有几个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松懈。文革,从现在起,你外出的安全戒备必须提到最高,此外,不要轻易回重庆。”
  冯诡非常担心,庄继华却没有想明白,他想不出蒋介石会对他采取什么手段,有什么计划如此笃定,暗杀?他不这样认为,暗杀其他人可能行,如果暗杀他,一旦被揭露,或者失手,后果不堪设想,就算黄埔系内也不会同意。回重庆,被软禁,这倒是可能,可也难以对党内党外交代,而且,罪名是什么呢?
  “看看吧,看看再说。”庄继华神情很平淡,既然想不明白,就等待吧。
  冯诡看着他的背影很担心,同样在回去的飞机上,陈诚低声问蒋介石,完全可以不将张家**给gcd,平津周围的几个小块根据地根本不算什么,一个军一个月的时间便可平了,冀中三个县,最多也就两个军一个月。
  对陈诚的问题,蒋介石没有回答,他只是淡淡一笑:“文革还是年青,还是相信以前那套东西,先按他的想法动动,事实会教育他的。”
  陈诚不再开口了,林蔚心里倒是松了口气,看来这对师生的关系还能维持。在蒋介石身边越久,林蔚感到危险越大,他已经数次暗示,希望能象陈立夫那样出任地方,蒋介石始终没有松口,这次之后,他更想尽快离开侍从室,朱绍良离开甘肃后,甘肃省主席空缺,他想得到这个位置。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五节斯大林攻击(二十一)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五节斯大林攻击(二十一)
  回到重庆之后,蒋介石下令为击退日军对苏北的进攻,从华北战区抽调新12军七十一七十二和三十六集团军南下,加入江淮战区,七十四军南调胶东,五十一军即刻北上加入华北战区,待南下部队到位之后,五十三军五十七军骑兵第二军即北上,加入华北战区。
  很快庄继华在德县召集新闻发布会,在记者招待会上,庄继华宣布与gcd达成协议,“中央决定将国军攻克的张家口宣化交于八路军新四军控制,八路军新四军撤离冀中三县和平津附近,这是我党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日作出的重大让步,这也是委员长为增进两党信任,推动抗战建国,施行政治改革,向全国各界表现出的坚定决心。”
  dxp同样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他看上去很兴奋,目光中却透着冷静:“对张家口的进攻,我八路军新四军也同样参与,张家口宣化新保安怀来,八路军新四军都曾参与作战,对光复华北作出巨大贡献,众所周知,察哈尔乃贫困地区,而冀中乃富庶地区,这次我党让出冀中三个县,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我党对维护国共合作的坚定信念。”
  可是不管dxp怎样强调gcd作出的牺牲,但张家口乃省会城市,距离北平也不远,乘火车半天就到,乘汽车不过两百公里,两天就到,步行也就三天时间,更何况,从影响力来说,两者有天壤之别。
  dxp心中很有些感触,当中央提出这个构想时,也存在很大的疑惑,冀中虽然有三个县,但孤悬华北平原,四周全是国民党军,部队留多少都不妥当,平津附近的根据地就更不妥当了,那些是不成遍的单独小块根据地,最大的不过三四个乡,小的就七八个村,能容纳的部队也就一两个营,顶破天一个团,根本无法生存,用这些地方交换张家口和宣化,不过是个试探,主要是试探庄继华,中央的底线不过是张家口,宣化能要到便要,要不到也可以放手,可没想到还真办成了。
  记者们似乎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他们立刻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重大价值,发布会立刻兴奋起来了,手臂如林般竖起来,坐在台上的庄继华和dxp的神情却很轻松。
  “……,毫无疑问,这是个重大标志,这个事情的意义绝不下华北会战的胜利。
  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不但中国人心存疑惑,连我这个在中国很长时间的外国人也心存疑惑。国民政府从不隐瞒,他无法指挥延安政府,延安政府麾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也只是在名义上服从国民政府指挥,国内国际普遍判断是,gcd只是在抗日旗帜下与国民党合作。那么抗战之后呢?
  人们普遍在担心,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国内会爆发内战,顾问团的一位军官曾经对我说,在消灭日本人后,国民党与gcd的内战,是一场不弱于抗战的惨烈战争,这场战争将尸集如山,血流成河,最终的胜利者将掌控整个中国。
  可今天发生的事,却告诉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很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党分歧,这个消息对所有担心并热爱这个国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
  韦伯在他的文章中对这个协议热情欢呼,大声赞美这个协议,梅悠兰的渝州晚报则进行呼应,她以重建“民族和解,推动抗战建国”为题,从两党历史关系上对这个协议进行分析。
  “….,先总理提出联俄联共以来,两党关系分分合合,既有十年仇杀,也有基于民族大义的合作,但两党十年的战争,让两党间充满不信任,要重建信任,必须双方作出妥协让步,这一次,政府作出了让步,这表明政府希望在战后,两党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党纠纷,解决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战乱不断,辛亥之后,国家陷入长时间内战,国民政府成立后,消除战乱曙光初现,可日寇的侵略又让国家民族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可以说抗战是我们民族近千年来的最大危机。
  内战不断,国家衰败,民族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沿,为了挽救民族危急,国民党gcd捐弃前嫌,联手抗敌,各地方实力派也放弃纷争,共同战斗在国民政府的旗帜下,将民族从灭亡的边沿拉回来。
  但国民的希望却不止这些,人民希望,这场战争是百年战争的最后一战,中国不能再打仗了,中国不能再内战了,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所有的政治领导人都看到这点,都看到人民希望,人民的呼唤
  委员长提出抗战建国,mzd提出联合政府,邓演达将军提出民主建国,但所有的纲领,政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被党派利益划分的人们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在之前的战乱中被撕裂。
  张家口是个重要城市,本来是国军光复,可现在政府交给了gcd,让gcd控制,这是政府为实现民族和解,释放的一个善意的信号,这是个明确的信号”
  尽管韦伯和梅悠兰在全力欢呼这个协议的签署,可大后方新闻界的反响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国民党内部,一些流亡到重庆的察哈尔国民党元老联名向蒋介石抗议,大骂庄继华丧权辱国,对gcd步步退让,要求蒋介石绝不能将张家**给gcd。
  青年党也对这个协议冷嘲热讽,讽刺庄继华一厢情愿,蒋介石养虎遗患,青年党党魁曾琪亲自撰文在其党刊上刊载:“…...,委员长对gcd步步退让,以为以此可以换取gcd的让步,殊不知这是与虎谋皮,gcd是不可能放弃其独立的,其主子斯大林也不会同意,gcd建党已经二十年了,其作为苏俄侵华内应的功效无丝毫改变此次新疆叛乱后,延安一力主和,目的不过是与苏俄呼应,为苏俄干涉中国提供借口
  同胞们,抗战已经胜利在望,但国家民族得得和平还没有实现,苏俄这个更强大的敌人已经初现,我们必须提起百倍的警惕。
  在德黑兰,斯大林已经显示了他的贪婪,他的嘴里含着蒙古,筷子上夹着新疆,目光还盯着东北。
  相反,gcd,作为他的内应,在各种事件中与他呼应,张家口,塞外重镇;绥远察哈尔,紧靠蒙古,gcd获得这块地区后,苏俄便可以随意进出,整个北中国边防形同虚设,甚至溥仪事件有可能重演
  警惕吧善良的人们”
  曾琪的文章发表后,在重庆引起轩然大*,周en来召开新闻发布会,严厉驳斥曾琪的谣言,同时向蒋介石提出严厉抗议,博古则拿起笔在新华日报上展开反击。
  “国内形势的发展,让曾琪先生非常不满,抗战快胜利了,曾琪先生看不到,国共两党增进了信任了,曾琪先生非常不高兴,也非常不满,在曾琪先生看来,只有内战,只有让人民重新陷入战乱中,才是最好的结果
  曾琪这篇文章写得好啊好就好在,它彻底暴露这个人腐朽的本质将其真面目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始终充当着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
  博古可以用新华日报对曾琪展开反击,可周en来的抗议被蒋介石拒绝了,蒋介石明确告诉周en来,他不能查封青年党党报。
  “en来,这个协议是我批准的,说明我是同意的,现在我们两党合作很好,难道非要走向对抗?我也不赞成曾琪的观点,也很反感,可这是民主的一部分,参议会的参议员们一直在批评政府对新闻管制过严,曾琪的文章反应的是他的观点,我已经让布雷先生和贺衷寒他们在中央日报上进行反击,请贵党同志相信,政府是有诚意推进国共合作,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
  蒋介石的太极拳让周en来无可奈何,不过第二天,中央日报的报纸上倒是刊出了两篇反击曾琪的文章。
  周en来对蒋介石的行动感到迷惑不解,从交换张家口来看,他对gcd的态度有所缓和,可他对曾琪和国民党内的反对声音的放纵,又让这事蒙上一层阴影,他到底是什么目的呢?这是二十年来,蒋介石首次让他看不清。
  当然他绝不会认为,蒋介石转性了,gcd人在4.12之后,便再没相信过蒋介石,要想和蒋介石平等对话,手上必须要拿着枪。
  不过正在筹组新党的邓演达和民主人士,则大为兴奋,邓演达章伯钧亲自撰写文章,为这个协议欢呼,张澜罗隆基黄炎培蔡元培等人也同样为此欢呼,纷纷撰文驳斥曾琪,认为两党和平共处,乃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张澜在文章还对蒋介石大加赞赏:“….,张家口虽然是塞外明珠,然与国家和平相比,实乃太小。委员长能将此重镇交与gcd,增强两党合作之基础,为将来国内和平打下良好基础,实乃目光如炬。
  不纠缠于一地,而断然给予,乃委员长之统帅风度之体现,古往今来,唯真正,有长远目光之大政治家才能断然作此取舍
  有委员长之领导,乃我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这个结果让黄山别墅有些惊讶,林蔚根本没有想到,仅仅一个交换张家口,竟然在民族人士中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面对这如潮赞誉,他有些糊涂了。
  “这究竟是蒋介石是大政治家还是庄文革是大政治家呢?”林蔚拿着报纸翻来覆去的想着,这时传来敲门声,他随口说声进来。
  陈布雷推门进来,看到摊开的报纸,陈布雷禁不住笑了:“蔚文兄,这两天对国民政府可是好评如潮,对委员长的赞誉声不绝于耳。”
  林蔚抬头一看,见是陈布雷,将报纸合上也笑道:“是呀,连罗隆基蔡元培黄炎培这些人都转性了,你看,张澜对委员长的评价有多高,甚至连庆龄先生都发表声明,说这是蒋介石十多年来第二件让她完全赞成的事。”
  陈布雷哈哈一笑,转身走到窗前的沙发上坐下:“那第一件事是什么?是不是抗战?”
  林蔚从座位上起身,走过去给陈布雷端上茶,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茶叶,坐到陈布雷傍边,将茶叶放在陈布雷面前的茶几上:“试试吧,这是崂山绿茶,庄文革送的,每人一包,唯独没有准备委员长的。倒是给夫人带了一包,我知道你好这个,就给你留下了。”
  “庄文革也学会这个了,倒是难得啊。”陈布雷拿起那包茶叶放在鼻尖下闻了闻,看看上面的标签:“东海龙须,口气好大,将敖广胡子拔下来。”
  陈布雷将茶叶放下来,扭头看着林蔚:“蔚文兄,要祝贺你了,你算是心想事成了。”
  林蔚一听禁不住大喜,他当然清楚这是什么意思,陈布雷哈哈一笑,将茶叶收起来:“这也算是有功受禄,不过,老兄,甘肃情况复杂,西北两马也在争夺这地方,要想理顺,可不容易。”
  林蔚对此倒没放在心上,他早就想离开侍从室了,高层的政治斗争,风险越来越大,他不想再这样了,倒不如学学庄继华,到地方上做点实际的工作。
  陈布雷知道他的想法,所以当得到这个消息后,他便第一个跑来祝贺林蔚,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他也不想留在这里,他更喜欢的是当个报人,编辑记者都可以。
  “现在看来,交换张家口,还真是一记妙手。”林蔚心想事成,心情非常愉快,他仿佛放下一个重担,浑身感到轻松,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甘肃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