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都市生活 > 重生之1991 > 第五百五十三章 态度强硬
  账户解封之后,赵笠一连下达了五条指令。
  第一条就是让手机生产工厂的建造进度,不要因为春节而停下来,三月份就要正式投入量产,时间非常紧迫。
  第二条就是让孙洋团队托关系,以两家公司的名义,在海外开通几个公司的账户,以后凡是出口和进口的商品,不管是以何种方式盈利,资金全部存在海外账户,不再进入华国境内半步。
  赵笠也想将自己的资产直接转移出去,但是这么一做的话,事情就大条了,必然会激起上边的愤怒,到时候按你一个洗钱或者非法转移资产的莫须有罪名,赵笠都没有地方说理去。
  第三条就是终止和所有国有企业的合作,原材料、机器设备、高端人才、运输渠道等等,凡是跟他们扯上关系的,通通不要。
  第三条就是让鸿蒙科技下个月开始,直接扩大公司规模,成立一个专门的芯片研发团队,技术人才全部从国外引进,一步一步脱离对华国电科的依赖,以后芯片尽量做到自己公司研发,自己公司量产,不再跟任何国有企业挂钩。
  第四条就是以两家公司的名义,发出一份严正声明,欣欣食品和鸿蒙科技,不会再以任何形式,给予任何国有建设和单位任何形式上的捐赠,这份声明即日起立即生效。
  第五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让五个部长将自己的资产全部从银行里取出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行业中去,一分钱都不准备再存在华国的银行里。
  之所以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也是有讲究的,不管是涉及了何种轻工业,一旦大部分资金流入市场的话,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上边的那些人,就是害怕这一点而已。
  房地产属于第三产业,不跟市场经济挂钩,如今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掀起炒地热,就是多了几百亿进去,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浪花,上边也不会为此显得很敏感。
  对于赵笠的这五条指示,几个部长没有任何人反对,全都照做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肚子气,就是要给上边那些人上上眼药,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些人不是好欺负的。
  大年三十那一天,几乎所有媒体都刊登了两家公司的公告,这下子,整个华国都轰动了,各种各样对两家公司不利的舆论和谣言,满天飞。
  公知们为了制造噱头,开始大肆抨击欣欣和鸿蒙两家公司,能用上的最恶毒的词语,他们是一点都没有保留,全年都给他们用出来了,甚至有的杂志还出现了阴谋论这样的说法。
  他们说欣欣食品和鸿蒙科技赚够钱了,终于不演了,要露出他们的真实面目了,以往的爱国企业形象,都是假的,什么扶贫基金会,什么逢年过节就帮助孤寡老人,什么赈灾,通通都是假的,都是在作秀。
  不管市面上流传着怎么样的风言风语,但欣欣食品和鸿蒙科技,都没有再发表过任何一份书面说明,也没有控诉任何一家造谣的杂志社,态度低调,仿佛就像是默认了一样。
  那些曾经得到欣欣和鸿蒙资助的企业和单位,比如江南造船厂那边,全都慌了神,就连负责人都亲自带人过来了,他们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江南造船厂如今的那艘大船,所有费用都是鸿蒙科技出的,足足赞助了五百亿,不要求任何的回报。
  如今得知鸿蒙科技从此以后,都不会再赞助任何国有单位,可想而知他们心里有多慌。
  江南造船厂的负责人被周丰谷轰走了,连赵笠的面都没有见着,急匆匆的来,灰溜溜的离开。
  孙斌、洪立坚、苏先生,这三位第一时间就给赵笠打了电话,但是哪怕是孙斌,赵笠都没有接他的电话。
  这三位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理解赵笠为何会如此震怒,但你生气归生气,也不应该做到这个份上啊,跟上边闹翻了,对你两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能有什么好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不知道吗?
  同一天,已经从国营制造厂退休下来的李振国,亲自上门了,他带来了牛道德的手谕,信赵笠看都没看,直接就撕掉扔垃圾桶了。
  李振国脸色苦涩,但是也没有生赵笠的气,如果身份互换的话,他处在赵笠的角度,可能会做得更绝。
  李振国毕竟是赵笠的长辈,对事不对人,虽然撕掉了牛道德的信,但赵笠对李振国还是很和颜悦色的,在办公室里跟他聊了很多。
  李振国离开之前,跟自己女儿也聊了还一会儿,他让李建国不要意气用事,尽量多劝一劝赵笠。
  对此李建国不置可否,不摇头也不点头,她也是赵笠的五个部长之一,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心里那口气,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能咽下去的,不骂自己老爸几句冥顽不灵,都算是她足够孝顺了。
  这个年,赵笠过得有滋有味,一家三口在一起,还有表叔公父女,苏泽林夫妇也带着儿子来串门,大家没事就出去逛逛街,不然就是在家里包饺子吃,其乐融融。
  其他部长也没有任何的负担,该干嘛就去干嘛,高志伟回了浙杭老家,已经计划出年之后,就带着老婆孩子过来汇丰市定居了。
  林武真和刘凤兰难得有空,虽然大冬天的,还是趁着过年这段时间,一起出去旅游了。
  至于李建国和周丰谷,大家都是汇丰市本地人,家里人也都在这儿,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赵笠让他们不要理会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这件事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就是激怒了上边的人也无所谓,大不了破罐子破摔,大家重头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