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42节
  即便是太子,他也只有十几匹这样的布料,遑论他人。
  而今照赵廷的说法来看,这种白叠草可以种植,并且织成的布料虽然保暖效果比不上羊绒,但是与寻常麻布相比,自然是要好得多。
  并且获取便利,不需像羊绒那样梳绒拔绒,煎烧去脂,如此洗净晒干后才能用来纺纱。
  甚至西昌还有些人将这种白叠子处理一番之后,直接填充进衣物里,如此简单操作,保暖效果也极为上佳。
  太子一下子就意识到了其中暗藏的巨大的好处,他的心绪甚至都难以平息下去,神色激动起来,看上去有些难言的喜悦之情。
  “好!”他忍不住惊叹了一声,然后命令赵廷将他带来的白叠布全都呈上来,他要好好查看一番。
  还命人将鸿胪寺卿唤来,他要着人前去西昌国,仔细查看一番这白叠子草,若事实真当如此,便叫人将种子的种植方法以及纺织手段一并带回来,看看这东西能不能在孟朝全境种植。
  他自然也做好了这种植物将会限于环境,无法广为种植的准备。
  若真如此,此物只能在西昌国附近种植,他便可令西昌国种植此物,来年可抵岁贡。
  在太子如今这个实权的储君吩咐下,此事自然进展得如火如荼。
  赵廷献上来的白叠布,确实如他所说洁白柔软,不似麻布那样粗糙,并且更加保暖。
  因此,在确认了之后,鸿胪寺丞便接下了太子的旨意,带着赵廷一同前往了西昌国寻找此物。
  毕竟他是最初将此物带来献上的,这家伙又去过许多地方,通晓许多语言,与西昌国一些人还有些交情,这样一个人确实是最适合的向导了。
  若是之后证明了这种白叠子草作用确实极大,看在他献上此物的功劳份上,估计赵廷还能得个什么职位。
  不久之后,赵廷便带着人又一次来到了西昌国,这一次可不像他上一次那样,仅仅作为一个游商游历到此处,随意买些东西便离开了。
  这一次他跟着随行队伍,一并面见了那位年老的西昌国王,对方自然也得知了他们前来的消息,心中却是有些诚惶诚恐。
  毕竟他们作为依附于孟朝的小国,国力并不强盛,从前总是受西戎侵犯,不堪其扰。
  但是在依附孟朝之后,有了他们的援手,西昌国子民的日子也安稳了许多,不再像是过往那样,总是担忧着旁人心血来潮便来自己这里掳掠一番。
  然而他却并不明白这位孟朝来的大官,究竟是为什么才亲自来了这里。毕竟周边如他这般依附的小国不少,他们也只是其中并不显眼的一个。
  在得知对方竟是为了国中一种可以织成布的植物才亲自前来,西昌国王有些不明所以,但看着这位大官十分郑重认真的模样,他也不禁心里开始嘀咕起来,难道这还能是什么无比珍贵的东西吗?
  他自然也是用过白叠布的,但是这东西与孟朝那些精美无比,需要几十个织娘,耗费几年才能打造出一件的宫廷锦缎相比,却是逊色了许多。
  想必孟朝的皇帝们也不缺这样一件东西,因此他也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稀奇的。
  不过他还是十分配合地将国中最擅长种植此物,以及织布的人们都找了过来。
  此时虽然并不是收获的季节,但是这些人家中还留着一些去年摘下未曾加工纺织的棉花。
  鸿胪寺丞经过一番仔细检查,搜集数据之后,也很快意识到了这种植物可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此物若是可以大规模种植,那么兴许便能让百姓们穿上更加保暖的衣裳,冬日里冻死的人,或许也能少上许多。
  西昌国并不是很重视这种植物,毕竟此地地广人稀,满足基本温饱需求之后,他们也不会再去想旁的了。
  而西昌国王自认为此物不如丝绸锦缎,不过是些平凡之物,拿出去也上不了台面,因此他也从未想过上贡此物。
  若非赵廷误打误撞,将此物带到京城,又献给了国师,而国师慧眼,一眼便察觉到了此物极大的功用,可利千秋。
  按照如今这样,消息流通极为不便的情况,或许要等到好长一段时间,他们才能发现此物的功用,才能推广此物。
  因此,鸿胪寺丞便立即写信给了太子,上报此事,得了回信之后,他才将召令给了西昌国王,言明太子极为重视此物,希望他能在国内推广种植。日后,还可用此物来抵每年的岁贡。
  西昌国王毕竟不是个蠢人,他从这个大官这些时日里忙忙碌碌的行为中,就察觉到了一些讯息。
  如今得了对方确切的消息之后,他自然也是喜悦的。
  毕竟如此一来他们西昌国与孟朝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得到的重视程度也会更高。
  而且他们国家物产不丰,产的最多的是葡萄美酒,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产量不高。
  其他的譬如良马之类,周边也有小国所产的马比他们更好更多。
  除此之外便是石盐,只是此物不如孟朝那些精盐来得好,味道有些苦涩,价格并不高,只在周围流通贩卖,很难卖进孟朝去。
  因此他们国家其实并不算富裕,人民生活甚至还不如孟朝的一些小村子来得富足。
  如今照对方的意思来看,或许他们国家也能增加一种更受欢迎的经济作物,毕竟你看,连孟朝的大官都要亲自来找这东西。
  如此一来,凭借这种白叠子草,或许他们便能通过此物富裕起来。毕竟除了他们这儿,其他地方似乎可没听说过有这种东西。
  而且他们这儿最不缺的就是地了,只是没有什么特别适合种植的作物,所以显得贫瘠得很。
  因此,西昌国王并没有考虑多久便直接应下了,心里则琢磨着要让人去开辟那些荒地,都来种植这种白叠子草。
  鸿胪寺丞则心满意足地带着那些种子以及一些完整的植株,和这些时日来搜集到的相关种植要点及几名经验丰富的农户,踏上了回程的路。
  作者有话说:
  ? 第61章
  鸿胪寺丞与赵廷在西昌国已待上了几个月。那些时日里, 他们倒是尽心尽力,仔细研究了一番那白叠子草, 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深入了解了这种东西的功用。
  因此他们当带着种子和植株回京的时候,就连原本有些轻视,不以为意的鸿胪寺丞, 心里也不由地激动万分。
  他如今的官职虽然不低,外人看来已经是个大人物了, 或许还会被认成是什么达官贵人。
  但他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寒门出身,在他年少还未中举之时, 家中极为贫寒, 又加之父亲长年卧病在床,只有母亲在家中织布绣花, 补贴家用。
  那样的光景真是穷苦无比, 母亲积年累月在家中织布,晚上也不顾劳累点灯做活, 如此十几日下来才能织出一匹花样繁复精致的好料子来。
  只是, 这些卖去的钱,全都用来为父亲买药,为自己买笔墨纸砚去了,如此这般, 能剩下来的钱也不多。
  即便母亲手中织出了那么多布, 家中却再无余钱买得越冬的衣裳, 织得纨素,身上穿的却仍旧是蓝缕衣。
  因而他最厌冬季, 一到这样的时节, 只能尽量不出门, 躲在家中修习功课,连手都冻得僵硬,却没有别的取暖方式,只能搓一搓手,不让手冻僵写不出字来。
  他们家中其实已经算过得去的人家了,每年冬天,路边都能看到冻死的人,这些人身上衣服单薄,死前还将身边的东西都拢到身前来,恨不得连泥沙也盖在身上取暖,只是依旧无济于事。
  还好,后来他终于中举,并且成了一名庶吉士,如此一步步走来,才到了如今的职位上。
  现在家中还算富裕,母亲也不必再熬夜做活,补贴家用了,只在家中安心当个老封君,平日里念念经养养花,她便已经觉得这样简直是神仙日子了。
  鸿胪寺丞却从未忘记过,年少时的穷苦与冬日的彻骨寒冷,即便如今日子已经富足起来。一回想起当年,他还是觉得那些场景历历在目。
  如今在切实感受过这白叠子草制成的布料,制成的衣裳,穿上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便能感觉到身上暖和起来之后,他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了。
  这种东西若是能大量推广到各处去,到时人人都能买上这样一件衣裳,冬天时,他们不必一件套一件地裹住自己,或许便不会再冻死那么多人了。
  因此在预想到它将来能起到的极大作用之后,鸿胪寺丞便像是时间紧迫一般,抓紧时间记录这种植物的各类信息,还讨教起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来。
  他自然清楚。一种东西的推广往往是需要时间的。更不必说,是这种还未研究透彻,不知生长习性具体如何的经济作物了。
  若是要在各州大为推广的话,最快也要耗费一两年的时间,毕竟孟朝疆域辽阔,层层吩咐下去,一时之间也很难立刻推行下去。
  但是,在他看来这样要紧的事,能早一日便早一日,这也是他能尽的最大的力了。
  ……
  一行人回到朝中,面见了太子殿下。太子从他的奏折中,也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
  但是在亲眼见到那些从白叠子草上取下来的棉花,以及填充了这些棉花的衣裳,亲自试穿过之后,饶是他也不由得喜悦至极,露出笑意来。
  虽然这些东西自然比不上他殿里那些狐皮裘衣或是鹤氅,看上去也不够精致。但是他很清楚,对于百姓来说,衣裳最重要的是便宜并且保暖。
  若是这棉花能大量种植,如此一来,用之制成的衣裳价格也不昂贵,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买上一件的话,才能使天下人都不受冻,救得天下黎民。
  因而他便当机立断,令京中种植植物,让那些农官和带来的那些经验丰富的农户们一齐,负责种植记录,看看这东西离了西昌国,是否也能大量种植。
  原本刚刚种下了稻子,田地里又有专门农户负责侍应,平日里只需记录探查,略有闲暇的农官们,一下子又忙碌起来。
  原本跟着宋司的秦定,对此事也有些好奇,溜达到负责这事的那些同僚那边,差点就被那些忙得团团转的家伙抓了壮丁,按在那里做事。
  还是他师傅说他那边还缺人手,这才把他捞了回来。
  京中之人一向十分会看风向,上一回稻谷的事,有些人家中就没有捞着什么,如今又出了这一个新奇的东西,这可不是上次那样根本分不着的了,有些人家里还养着一两株呢。
  因此便有许多人家,也跟风似的从西昌商人那里求购这种白叠子草。不过,西昌国王如今正大力鼓励民间种植此物,不允许大量贩卖,因此这东西倒成了极难求得的珍稀玩意儿了。
  一些富贵人家,甚至以自己家中有这样一盆白叠子草为荣,还特意开了赏花会,请了许多人来,彰显自己家中的财力实力。
  太子倒是对如今这副状况并不吃惊,反正这些人愿意扔钱听个响,也随他们去了。等日后这些人知道了这东西要推广到家家户户种植,不是什么稀奇少见的东西之后,也就没人会在意了。
  ……
  姜虞自然也知道这一系列消息,这件事之后,她对太子的印象也更好了,这样一个储君,确实是心系黎民。在知道棉花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之后,便立马派了人前去取,毫不拖泥带水,也不觉得这是什么浪费人力物力的事情。
  若是其他的皇帝,说不定就会觉得麻烦,反正百姓能不能吃饱穿暖,也不关他的事,左右这些平民都能活下去,也就行了。
  她心中暗自感慨着,自己运气也还算好,遇见的统治者不是什么蠢货,也不是什么庸人,在这样的人统治之下,她拿出的那些东西才更有意义。
  不然如果是一个压榨百姓,不管百姓死活的昏庸皇帝,那么即使她拿出再高产的粮食作物来也没用。
  就算粮食亩产能翻十倍,那相应地,这种昏庸皇帝收的税也能一样翻个十倍。到时候情况还是一样的,就算百姓能种出那么多的粮食,层层收税上去之后,也剩不了多少,他们还是得看着堆成山的稻谷,然后生生饿死。
  她不由得感慨,自己当初拿出那个治病的丹药,真是拿对了,这样心中怀揣着天下黎民的人,才是她心中最适合当皇帝的。
  太子这辈子一生康健,身体无虞的话,那这世道起码也能平安个好几十载,也算是天下黎明百姓心中最大的愿景了。
  之后,她在听得京中不少富贵人家都竞相跟风,特意花了大价钱买了棉花回家仔细养着,还会举办赏花会,名义上是赏花,其实无非是向人炫耀他得来的棉花。
  这些人有些是盲目崇拜国师,有些是想向太子示好,但不管怎样,姜虞都觉得这样的场面实在是滑稽得很。
  仿佛是她引领京中养棉花赏棉花的风潮了一样,这实在是让她有些啼笑皆非,甚至还想去凑凑热闹,不过她最后还是歇了这心思。
  这便是太子与这些富贵人家的不同了,他们同样都是锦衣玉食,生来便含着金汤匙的人。
  但是太子作为储君,了解这东西之后,立马便想到了百姓,还派了许多人想办法研究种植这东西,想要大为推广。
  而其他人看到这东西,虽然也从打听来的消息里知道了它的作用,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如今也不过是因为国师夸赞,太子看重,才把它当成了一件稀奇东西,极为追捧。
  总之,这段时间里,京城里一下子又热热闹闹的,许多人都被这事勾起了兴趣,想去见见连国师都开口称赞过的东西。
  连一些消息灵通的百姓也听闻了这件事,不过他们也只是茶余饭后随意谈论着,哪家贵人又花了多少银子买了这么一株名字古古怪怪,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花草。
  在他们的想象中,这种花草肯定长的特别好看,跟天上的仙草一样,还能得了国师的一句称赞,那些贵人们才会花那么大的价钱也要买呢。
  不然岂不是成了冤大头了?
  他们谈论的语气极为寻常,又带着一丝羡慕,毕竟在百姓们心中,其实是不觉得这么昂贵,又是被贵人看中的东西,能和他们有什么干系的。
  他们不过是想看看这种如今都能价比千金的仙草,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若是有机会见上一面,日后也有吹嘘的谈资了。
  说不得也能让他们沾一沾仙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