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有故事感的一张照片。
  一点摆拍的痕迹都没有。
  照相师傅也忍不住夸赞了句,“这张照片照得真不赖。”
  白淑华颇懂人情世故的回了句,“还要感谢叔叔拍照技术好。”
  将纸袋放进书包,白淑华和照相师傅摆摆手,往家里跑去。
  在家门口的道上,她看到了白母。
  “娘!咋就你自己,我爹呢?”
  白母说道,“你爹怕是要出差,和大队长商量事呢,得晚点回来。照片取回来了不?”
  白淑华点头,“取回来了,拍的都挺好。”
  两人进屋,白淑华白将纸袋递过去,“娘,交卷别拿出来了,就看照片吧。”
  白母不是很懂啥叫交卷,但是她知道照片,那剩下的就是交卷了,“这个交卷是干啥的?”
  白淑华也不清楚具体原理,只是说道,“用这个可以洗更多的照片。”
  怕白母歧义,还展开说了下,“咱们不是拍了两张照片呢,娘要是觉得哪个特别好,就可以用交卷再洗出个一模一样的,比再去照二遍省事,还便宜。”
  白母没回应,正低头欣赏照片呢。
  两张照片翻来覆去的看。
  嘴角咧着的,“挺好,拍的可真像。这张我和你爹没拍到正脸的也不赖。”
  白淑华觉得亲娘还是很有眼光的,“是好看。”
  白母拿着照片左右看看,“闺女,你说这照片放哪好啊?”
  白淑华才想起照片的保存问题,现在肯定是不能塑封的,没有这个技术,塑料相片册也没有。
  这要是放外边,加上有人天天摸,用不了几年照片就得花了。
  这可不行,她还指望留个几十年,以后做个美好回忆呢。
  白母将照片锁进柜子里了,还藏到了衣服里头。
  倒也不至于。
  白淑华没多说,准备白爹回来和他商量。
  “娘,咱们晌午吃啥啊?”
  白母回答,“蒸地瓜饭。再乎几个大茄子、土豆,成不?”
  白淑华接话,“那有啥不成的,我去洗地瓜、土豆。”
  白母叮嘱,“用暖壶热水兑水洗,别直接用凉水,我再烧锅开水灌暖壶。”
  “知道了。”白淑华去挑了地瓜和土豆。
  地瓜挑的多一些,因为地瓜饭百分之八十都是地瓜块。
  将洗好的食材放进菜盆,递给白母,她又去烧火。
  白母动作也很麻利,很快将各种下锅,盖了锅盖。“闺女你去学习去,我来烧火。”
  白淑华也没抢,回屋里放桌子,摆碗筷。
  然后开始写作业。
  初中作业多,她又不愿意晚上点灯熬油的,所以都是抓点碎片时间能写多少是多少。
  等她将上午的语文作业全部写完,饭菜已经好了。
  白母可没有等白爹的意思,娘俩先吃了起来。
  她们吃的差不多了,白爹才匆匆而归。
  也是饿坏了,直接坐下就开吃。
  一口气吃了半碗才长长出口气。“可饿死我了,媳妇,我明个出差,去县城。”
  白淑华立马提醒,“爹,别忘了我的练习册。”
  白爹点头,“记着呢,记着呢。”
  白母问道,“又要买啥啊?你就惯着她吧。”
  白淑华赶紧解释,“是学习用的练习册,镇上没有,我就让我爹去县里的新华书店看看。”
  白母马上转了口风,“那是得买,回头多带点钱。孩他爹,照片取回来了。”
  白爹伸手,“在哪呢?让我看看。”
  白母起身去开了柜子,将两张照片宝贝一样递了过去。
  白爹在身上擦擦手,才去接照片,“拍的真好!这张更好!”
  白淑华探头,看他格外夸赞的就是那张全家福。
  果然她们全家的审美都是正常、在线的。
  白淑华趁机说道,“爹,咱家没相框,自己做个啊,可简单了,整四个小木条订个框架,在弄块玻璃和纸盒子,就能做了。”
  白爹摆手,“真没那个手指,等下回我回队里,找你麻子爷爷做,他做起来跟玩似的,我做几天都不定做出来,就是做出来了也得很磕碜。”
  白母笑道,“你还知道啊。”
  白爹不觉得这有啥的,“两根烟的事,我费那劲呢。”
  白淑华觉得白爹说的没毛病,谁都有擅长的地方,也有短板,不应该强求。
  “爹,这次出差几天啊?”
  白爹工作的事也不瞒着,“明个早上去,晚上蹭运输队的车回来,不在外头住。”
  白淑华疑惑,“咱们镇还趁运输队呢?”
  她之前还真不知道。
  白爹解释,“运输队是县城的,不过最近要拉粮食(从镇上往县里粮站拉,都是各个生产队上交的公粮),我头些日子认识两个师傅,挺好说话的,正好能搭个车。”
  白淑华一向知道白爹交友广阔的,对于他能搭上运输队一点不奇怪。
  她就说以前在生产队限制她爹发展了。
  白母吃完最后一口饭,“就去一天也不用带啥行李了,有啥东西一定要带的,我帮你收拾。”
  白爹摆手,“不用了,啥也不用带,我人去就行了。”
  白淑华在心里吐槽,这就是七十年代的刷脸啊。
  饭后,父女俩又在一起好好研究了下两张照片。
  “以后咱们再拍照,就按照这个来。”白爹越看这个全家福越是喜欢。
  白淑华趁机建议道,“爹,以后每年咱们都拍一张照呗,这样我和弟弟长大了,看着照片就知道我们是如何长大的了。”
  白爹答应得很爽快,“拍!回头让你麻子爷爷多做几个相框,都放满了(照片)钉墙上,也挺好看。”
  白淑华脑海里闪出一个词,“照片墙”,还挺新潮。
  日子一晃就到了年根底下,最近白爹很忙,忙着和县里的几个大厂换物资,好给药厂工人发年货。
  这里也有他自己的和白母的,一下子就占了双份,自然用心。
  面粉、棉布、油、肉、糖果、鸡蛋都换到了。
  几乎年货都全了。
  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药厂最近推出的普通药效果不错还便宜,哪个厂子不想多备点呢。
  白淑华看到自家分到的双份年货很是高兴,果然还是当工人好啊!
  白爹问道,“闺女,你看还缺啥,我再买,今年咱们接老爷子和小冰一起过年,得搞的丰盛点。”
  往年老爷子怕麻烦不乐意,今年却不一样。
  特别是明年开春,小冰就要住过来了。
  两家跟换孩子似的,必须往前再走一步,更亲密起来。
  白淑华心里有数,“还缺一只鸡和两条鱼,最好再做板冻豆腐。”
  白爹记下,“鸡、鱼还好说,但冻豆腐,以前是可以拿黄豆换的,现在…应该也行,大不了通过你二伯换就是了。”
  没人会那么较真的。
  白淑华又问,“爹,那哪天去接我小弟啊。”
  她放寒假了都能休息些日子,她小弟小小人一个,连个长假期都没有,可怜的娃。
  白爹却道,“不着急,回头让他和老爷子他们一起来。大闺女你将西屋收拾出来,炕烧上,让老爷子在这消停的待几天。”
  白淑华自然没意见,就是提醒道,“让老爷子住下是没事,就是没那么多棉被。”
  那意思老大夫得自带行李。
  不过这样的事很正常,还有带粮食串门的呢。
  “你们父女俩唠啥呢,过来收拾一下啊!”白母这语气有点不对劲。
  “来啦!来啦!”白爹赶紧回应。
  白淑华向白爹发射问号,然后有点后知后觉,白母得了过年福利咋没太高兴呢,说不过去啊。
  作为一个新厂,这福利够顶的了。
  而且还是白爹跑来的,她肯定是心有荣焉啊。
  白爹回给白淑华一个眼色,那意思是“等会再说”。
  三人很快将东西都归整好,白母沉着脸去炕上躺着了。
  撂下一句话,“今晚的饭你们爷俩做吧。”
  白淑华等白母进了屋,立马凑到白爹身边,做口型,“咋了?”
  白爹小小声,“今个有人找到厂里了,是你娘的亲戚,就是你姥姐姐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