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都市生活 > 非正常音乐家 > 第1320章
  李少杰说的这艺术表演上的事情,领导不懂。
  但领导懂一件事。
  杰哥很强,信他没问题,很稳。
  “这样吧,什么是第一个开始的,那就先着重搞好什么,然后等后续计划安排好,计划好,就开一个好头。”
  “缓冲时间可以多准备一点,有备无患。”
  对于时间安排这个,领导确实没法给出什么有用的意见。
  因为这并不算是官方的活动,只能说是深受官方关注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
  支持不代表会亲自下场。
  讲真,真要是来一个谁去管李少杰,那恐怕才是有问题的。
  其实放在各行各业都是类似的。
  专业人士是会从专业上进行更细致的考量,领导一般负责的是宏观上的调控与调度。
  所以,给出一些建议,确定一点方向可以,具体怎么做,外行的确不好插手,去指指点点。
  李少杰又考虑了很久。
  很快,事情便开始推动了起来!
  在乐团中,经常会碰到一种情况。
  同样的一首作品,但不同的指挥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与演奏方式的。
  所以,在乐团进行排练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重新再练的。
  哪怕你已经无比熟悉这首曲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与解读,但乐团不同于独奏,抱歉,这些个人的看法不重要,你得跟着指挥的看法走。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所以,即使同样的曲子,交给不同的指挥,在排练上也会差异极大。
  至于指挥会不会统一……
  抱歉,那反而失去了指挥存在的意义。
  乐团是一部精密的机器,指挥才是控制机器的人。
  但这由人构成的“机器”,在不同的指挥切换中,也是需要适应时间的。
  如果全部指挥都交给李少杰亲力亲为,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除了最终的总演出,以及在各个国家历史遗址的演出活动的指挥,是李少杰负责以外。
  平日里,在各自音乐厅的作品演奏,是由各乐团的常驻指挥家来进行指挥的。
  像是普通人以为的,“你就以李少杰的基准来呗”,这实际上才是不可能的。
  或许未必一定要大改特改,但按照自己独特的个人指挥风格来,绝对是必要的。
  放在李少杰本人来看,也绝对不会扼杀这种艺术的发散性的。
  如果说,这作品,是一个复杂的公式。
  乐团,就是计算器,或者算盘,甚至是楔形石板,麻绳,算筹……等不同的计算方式。
  那么,公式中xyz的代表数字具体是多少,就是由指挥家自己决定的。
  公式是一个,但算出来的结果却千千万万,这才是音乐作品,乐团,指挥家,彼此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
  这样百花齐放的结果,才是音乐艺术真正活着的灵魂。
  而不会成为死的东西。
  如果真的完全一样,照着抄,那这些指挥家也不可能会成为顶尖。
  而正是因为这些铁律。
  导致活动展开的时间安排变得极难。
  面对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国外乐团,国外音乐厅,指挥家。
  很多时候,确实很难做到统一指令,统一进度。
  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精神是艺术家成功的基石,但往往也是烦恼的来源。
  就好像画家总会纠结于颜色的选择,哪怕颜色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一样的。
  音乐家也会纠结于单个的音色,尽量想达到完美,哪怕外人听不出来。
  这还都只是一些小细节。
  在李少杰满世界跑,带乐团的这段时间里,李少杰更是感觉到了不同乐团不同的训练问题。
  这都算是宝贵的经验,完全可以带回去,靠着这些经验改造国内乐团,使其进步发展。
  当然,也感受到了乐团之间水准的参差。
  而这么一晃,那就是一个月。
  已经可以开始正式运作了。
  于是,在这个秋季,李少杰作为指挥,与国交,一同在京城举办了《合唱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首演!
  紧随其后的便是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演出,时间安排的非常紧。
  甚至有时候下午三点一场演出后,需要坐飞机前往另一个城市,在七点继续第二场演出。
  古典乐曲的口碑发酵,其实还真和流行音乐不太一样。
  由于古典音乐有那么一点特殊,借助网络的代价是一大群的牛鬼蛇神。
  普通人或许最差也就是扑了,或者热度起的慢。
  但李少杰这种自带热度的人,最不缺的也必然是一些理所当然的喷子。
  而这次活动涉及到的事情很多,舆论是很重要的。
  所以,并没有将乐曲公布在互联网上。
  而仅仅是大批量的网络报道。
  作品本身演出主要还是放在了线下。
  ——能搜到很多消息,看到很多新闻,但具体是啥样的,网上目前还搜不到。
  实际上,目前来说,古典音乐最主要的地方还是在线下的演出。
  很多音乐家的影响力积累,那也都是要靠一场一场音乐会打出来的。
  网络只能算是一种助力。
  真玩命,那还得看现场。
  或许感觉这线下演出……在扩散上比不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