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一年多,徐太妃将少年养的很好。
  “太后。”赵盛对着乔微恭敬地请安。
  乔微看着地上的赵盛,人人都说闵王世子风采秀雅,天资聪颖,有君子之德,可只有乔微知道这人已经从狼崽子变成了孤狼。
  “你怎么过来了?”乔微没有叫人起来,声音淡漠。
  “弘文馆的先生让写治河策论,先生说臣写得好,所以臣想要请太后看看,若能指教臣一些,臣必当受用无穷。”赵盛跪在地上,恭声道。
  “呈上来吧。”乔微倒是没有拒绝。
  赵盛将策论恭敬地呈上,然后跟着乔微一起进了勤政殿。
  能进入这勤政殿,是他奋斗了一年的结果,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去讨好乔微,结果他发现乔微很难讨好,他甚至猜不出乔微的心思。
  后来赵盛发现,唯一能让乔微对他有些特殊的便在于他的功课。
  对于这篇被先生夸赞极好的治河策论,乔微只有八个字:“华而不实,空言无补。”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纸上谈兵。
  这让赵盛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弘文馆的先生大多都只是儒生,一辈子呆在弘文馆编纂修书,让他们教你治河之道本就是纸上谈兵,你的这些观点大多和他们一脉相承。”乔微说道,其实也不怪赵盛,毕竟什么师傅教出什么徒弟。
  本朝的治河大家要不然为政一方,要不然任职中枢,这些人怎么可能去教藩王世子?乔微对藩王世子的待遇就是多读圣贤书,多灌输一些君臣之道,就可以了。
  弘文馆的先生让学生写治河之道,他们自己本身就不懂,更不可能教出合格的水利大臣。
  原本赵盛还有些不服,但是听到乔微后面的话心里又舒坦
  了一些。
  “娘娘的学识自然比那些先生要好,所以臣特来请教娘娘,若是娘娘能指点臣几句,臣必当受益无穷。”赵盛赶紧道。
  乔微却将赵盛的文章扔到了一旁:“你想去治河?”
  赵盛当然不想。
  “臣只想当娘娘最忠心的臣子。”赵盛道。
  对这句话乔微嗤之以鼻,甚至笑出了声:“你不用说这么违心的话,挺无趣的。”
  赵盛脸上一囧,他知道自己又猜错了乔微的心思。
  “你想报仇,所以拼命讨好吾。”乔微直接揭穿了赵盛的心思。
  赵盛到底年少,被乔微揭穿了心思,心中很是恐慌,甚至都没法掩盖自己的恐慌。
  “你应该知道你是所有的藩王世子中唯一一个住在宫中的。”和赵盛一样的甚至比赵盛还要小的藩王世子不是没有,可他们都住在宫外。
  这点赵盛自然明白:“娘娘对臣的恩典,臣铭记在心。”
  “你若是不明白吾的心思,你就可以回去了。”乔微事情多,她没太有心思多人生导师。
  赵盛咬咬牙道:“娘娘想要让臣夺了闵王兵权。”这个道理他很早就明白,可是他夺了闵王兵权之后呢?他又会是什么下场?
  他不仅要报仇,更要活下去。
  “吾许你报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乔微又问道。
  “臣忠于娘娘,臣夺权后愿将所有兵权敬奉娘娘手中。”赵盛说道。
  乔微见到赵盛的样子,轻笑道:“你不甘心。”这就是头狼!
  “臣……”赵盛心中发颤,他自觉将野心掩饰地很好,可是上首的乔微却能将他一眼看穿,而他却看不穿乔微的心思。
  “臣的一切都是娘娘给的,若无娘娘,臣早已死在闵王府,臣对娘娘誓死以报。”赵盛叩首道。
  乔微看着下面的赵盛,驯狼这种事情她不知道做过多少,所以她不觉得赵盛会对她有什么威胁。
  “对吾誓死以报的朝臣多了去了,他们个个都这么说,可是又有几个是忠心的呢?”乔微声音淡漠。
  赵盛咬牙道:“臣愿做娘娘手中的一把刀,为娘娘肃清宗室。”这是他宗室子身份唯一的便捷之处了。
  “吾为何要肃清宗室?”乔微道。
  “娘娘已经称制,朝中已经有大臣上书让娘娘着衮衣祭天了。”赵盛说完后头都不敢抬。
  何为称制?自始皇帝起所有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后代理皇帝职责,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级别,所以叫“称制”。
  称制是大部分辅佐幼帝的太后都会用的,可是衮衣祭天就不一样了。
  衮衣是帝王才能用的服饰,祭天之礼上帝王要着衮衣。
  乔微和大多数临朝摄政的太后都不同,她是真正的手握大权,便是以前不忠于她的大臣,在广明帝去世后也快速倒向乔微,身为会昌帝的外家安都侯府本来应该借机更上一步,结果安都侯本人唯乔微之命是从,根本不结党,这让所有人都明白乔微才是实际上的帝王,她离帝王就只差一个名号。
  衮衣祭天是礼部的大臣为讨乔微欢心提出来的,也是在试探乔微的意思。现在很多人都想要知道乔微是只打算做摄政太后还是想要更进一步。
  所以能看出乔微野心的不只是赵盛,整个朝堂都很在猜测乔微的心思。
  “臣可代闵王支持娘娘衮衣祭天。”赵盛道,“所有反对娘娘的人,臣都可以为娘娘肃清干净。”宗室的人是他的亲戚,可皇室哪里来得亲情?他要活下去,还要好好活下去,就只有讨好乔微这一条路。
  他情愿做皇后的佞臣,也不想做为人刀俎的宗室子弟。
  乔微看了看赵盛,道:“你觉得吾需要宗室的支持吗?”宗室子弟因为广明帝的做法已经十不存一,就是闵王掌握的那些兵力,对她来说也没有什么威胁。
  可以说乔微并不在乎这些宗室的想法,因为这些人手中无权,对她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这一句话就让赵盛原本挺拔的肩膀塌了下来。
  他明白了,他需要皇后但皇后不需要他。
  乔微想让赵盛明白,她需要对方做什么。
  沉默了许久之后,赵盛再次开口:“臣愿以闵王世子的身份举报闵王意图谋反。”他爹毒杀他娘,扶正妾室,又总让继妃毒杀他,他早已不将闵王视为自己父亲了。
  他之前一直觉得乔微是想要自己回去和闵王争夺兵权,可是现在他又觉得自己想错了。
  他要从他爹手里夺权实在是太慢了,而构陷他爹谋反是最快弄死他爹的办法。
  三日后,乔微下旨召闵王进京,结果闵王称病无法进京,朝廷派太医前往闵州为闵王诊治。
  之后乔微同意了吏部提议的衮衣祭天,一个月后穿上衮衣代替会昌帝祭天。
  祭天后,乔微再次召闵王入京,闵王依旧称病,乔微派闵王世子回闵州探望其父。
  三个月后,乔微再次召闵王入京,闵王依旧称病,随后闵王世子告密言闵王意图谋逆。一日后,闵王果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领手下一万士兵起事。
  只是这场起事并没有让成功,不过一个月临近三座折冲府都尉就剿灭了闵王,将闵王押送入京。
  闵王被处斩,闵王全家下狱,唯有闵王世子不仅没有被问罪反而被乔微封为长平郡王。
  “闵王之死不冤,闵王本身在闵州就僭越行事,娘娘三召他入京不从,不是有谋逆之心是什么?”郭慈评价道,他不觉得皇后心狠,相反皇后已经很心慈了,给了闵王三次机会。
  闵王在当地闵州就是土皇帝,闵王府修得都快赶上皇宫了,而且对封地内的百姓盘剥很厉害。
  至于闵王真的想要谋反吗?应该没有,这位就是想在当地当土皇帝,还不受朝廷管制的那种。单单一个不受朝堂管制,就足以让朝廷官员忌讳了,这在郭慈等人眼中就是不臣的行为,和谋逆无异。
  闵王不愿意入京,就是怕失去权力和荣华富贵。
  如果闵王当初入京,乔微绝对不会要了对方的命。即便是闵王谋逆后,乔微也只是下狱后将闵王的儿子贬为庶人,没做其他的事情,可以说已经十分仁慈了。
  闵王之死,可以说宗室对乔微再也没有了威胁。
  会昌二年,乔微称朕。
  会昌三年,会昌帝满五岁,其母欣太妃拿出先帝平宗遗旨,言会昌帝因出生时被批命幼年有大灾,必须女扮男装到五岁才能换回公主身份,辞去帝位。
  此举朝野震惊,甚至不少朝臣大呼荒唐,但大家也更明白会昌帝并不是给二皇子让位,而是给乔微让位。
  之后二皇子生母崔太嫔直言二皇子年纪尚幼,不堪匹配帝位,甚至二皇子更是当着朝堂重臣的面说绝不当皇帝。
  帝位悬而未决,同中书门下崔洺、门下省侍中郭慈,尚书左右丞和中书令等人共同上书,言国不可一日无君,崔太后为女中尧舜,至圣至明,受命于天,宜继大统。
  崔太后看后不受。
  三日后朝臣再次请崔太后继位,崔太后依旧不愿。
  又三日,会昌帝和二皇子和朝臣一起跪在勤政殿前半日请求崔太后继位,崔太后才应下。
  会昌三年,会昌帝禅让于嫡母崔太后,崔太后继位后并未改国号,国号依旧为燕,封会昌帝为安国公主,封二皇子为楚王,宗室依旧享受尊容,朝野称赞。
  第二年,改年天授,史称天授帝。
  第146章 士庶之争,女帝之路
  天授八年, 弘文馆
  大燕没有皇太子,崇文馆不得开,但是自从藩王世子入京后, 还是皇后的天授帝就已经开了弘文馆给这些藩王世子读书。
  随着这些藩王世子的年纪越大,再加上各地藩王实在是蹦跶不起来,乔微就免了一些年长的藩王世子进学, 也让这些藩王世子们松了一口气,毕竟他们中有很多人都过了而立之年, 有一些过两年连孙子都有了, 再和一些半大孩子一起读书实在是丢人。
  比起从古至今的其他帝王的改朝换代, 天授帝是大家公认地和平过渡的皇帝,天授帝对赵家宗室也不赶尽杀绝,已经算得上十分仁慈了, 所以这些藩王世子也很识趣地老老实实地当个富家子弟, 不惹麻烦,也不想着复国啥的。
  毕竟现在国家还叫大燕,国都没灭,复啥国?
  如今的弘文馆还是很热闹的, 安国公主和楚王都在弘文馆进学,就连清河王嫡长孙崔景如今也在弘文馆进学了。
  清河王是天授帝给娘家崔氏的加封,清河本就是崔氏的祖地, 所以乔微就将清河赐给了崔氏作为封地。
  一边是广明帝和天授帝的庶子庶女, 一边是天授帝有血缘关系的嫡亲外甥,朝堂上对下一任储君的人选都猜测纷纭。
  弘文馆聚集了这三人,可以说热闹非凡。
  如果说之前的朝代大家对储君之位的下注大部分都有些眉目, 最起码都是皇子, 可本朝却是混乱至极。
  庶子和外甥究竟哪一个和天授帝更亲近先不论, 就说在这两人之前还有一个当过三年皇帝的安国公主,曾经的会昌帝。
  不管会昌帝的皇位是不是朝臣受欺骗得到的,还是有其他原因,安国公主确确实实当过皇帝。如果不是这位年幼又主动退位,这位都可以算得上是废帝甚至是前朝末代皇帝了。
  总之如今的皇室怎一个乱字了得!
  被众人下注的三人,如今都老老实实地待在位置上读书。如今弘文馆的先生是当朝大儒出身弘农杨氏的杨祖辉,此人年过六旬,是原本广明帝的太傅,如今被乔微用来教导弘文馆的学子。
  杨祖辉看了一眼安国公主、楚王和清河王府嫡长子崔景三人的策论,不禁摇了摇头。
  这三人中,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不是两个少年反而是安国公主一个姑娘,他还记得之前安国公主跟着安都侯去了一趟军营后作了一首行军歌,充满了对战场军人的向往之意。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安国公主可成大器,但杨祖辉却知道安国公主只能为将才甚至是帅才却没有帝王之才。
  至于楚王这个广明帝唯一的皇子,这位对政事没有半点天赋,反而对杂学颇为喜爱,左右现在陛下也喜欢这些杂学,甚至还开设了明算等科,楚王也算是从另类方向讨得陛下开心了。
  至于崔景,杨祖辉觉得这位和崔洺当真是像极了,只可惜崔景之才日后或可如其祖父一般为相,但为帝也不行。
  唯一让杨祖辉觉得欣慰的是,天授帝是盛名之君,如今年岁也不大,还有的是时间挑选继承人,就算这三位不行,还有宗室那么多的子弟,就算都不行,立太孙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