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位景教授,好像真的不为眼前的成果欢喜。他正在比对着测试出来的各项数据,情绪稳定得像是他又失败了一样。
  “景教授啊,你这个成果如果公开了,可能会立刻拿下一个诺贝尔。”王少将斟酌着说,“但是……”
  “不公开。”景长嘉笑着摇了摇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拿奖的。在咱们自己都没有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之前,公开它也没意义。”
  现在只是实验室诞生,距离量产还有不小的距离。
  等他将生产难度降低,那么第一时间应该做的……就是建立他们自己的人造太阳。
  根据托卡马克磁场越强,装置越小的特性,景长嘉甚至觉得他们实验室都不用搬家,直接就能腾空一个大会议室进行安装。
  事实也确实如此。
  最终他们按照过往经验与新模型计算搭建出来的人造太阳,其直径甚至不超过三米。
  实验室众人站在这一台小小的人造太阳之前迟疑了很久,才确定自己真的建成了。
  这应该是目前最小的一台人造太阳,其内部的两个磁场系统都用上了最新研发的镍基室温超导体。而其他材料上他们并没有进行更多的改进。
  毕竟一千秒稳定点火的成果,已经说明那些材料承受住了考验。现在唯一的疑惑,就是他们的磁场对于真空室里的等离子体约束,是不是如同计算中的那样优秀。
  “景老师。”眼镜研究员检查完所有设备后,走到景长嘉身边,“是否现在点火?”
  景长嘉挑剔地仔细看着眼前的托卡马克装置,好一会儿突然说:“咱们有国旗吗?”
  “有的老师。”门口的一位研究员立刻道,“我去办公室拿!”
  她快步跑回办公室,没两分钟就跑了回来:“景老师,挂那里?”
  景长嘉接过国旗,走到托卡马克装置旁边,顺着检查装置的铁楼梯架子爬上去,小心翼翼地把那一面鲜红的旗帜插在了托卡马克装置的顶端。
  他深深凝望了一眼,才又顺着楼梯下了装置回到观测点:“点火吧。”
  第162章
  人造太阳轰鸣着燃烧了起来。
  它的真空室里腾起火红,奔涌的等离子被强大的磁场束缚,只能在划定的空间内部拼命旋转。冷屏将一切热量牢牢封锁,不让它们放肆奔流。
  观测点内的操作台前,研究员们紧张得看着屏幕里的数据变化。
  他们对自己能成功点火这件事充满了信心。可这火焰……到底能维持多久?它的极限会在哪里?
  这个问题连景长嘉都没有答案。
  他站在观测点里,神色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可没谁知道他们的小景老师紧张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这是龙夏第一台室温超导托卡马克,如果连它都无法维持人造太阳的稳定运行,那就说明在可控核聚变上,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样的消息景长嘉也不想听。
  人造太阳依然轰鸣。
  60秒。
  输入功率依然大于输出。
  100秒。
  数据开始出现波动。
  500秒。
  数据趋于稳定,ai计算在运行42小时后,输出功率即将大于输入功率。
  预估数据跳出来的一瞬间,研究员猛地站起身。
  景长嘉顿时看了过去:“怎么了?”
  “没事,但是……景老师,”研究员想了想,还是说,“您来看看。”
  景长嘉观察了一下装置,见它没有什么变化,才大步走到研究员身边,探头看向屏幕。
  他心中翻来覆去算了许久,才说:“是好事。注意观察输出电力变化。电解液充能效率怎么样?”
  “在我们的计算范围内,非常稳定。”另一个研究员说。
  景长嘉点点头:“好,持续观察。”
  “我们……要试运行42个小时吗?”
  42个小时那是什么概念啊……四舍五入将近整整两天,2520分钟,151200秒。那是没有人抵达过的太阳的深处。
  “如果装置没有问题,那就运行42小时。”景长嘉说,“确定输出大于输入,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
  唯有真正的做到这点,才能宣告人造太阳的成功。
  否则即便它能平稳的运行,最终也依然是失败品。
  可控核聚变的诱人之处,就是微小的投入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源。
  那台占据了一个房间却依然小巧的人造太阳在他们说话间,尖啸着冲破了1000秒的关隘,并稳定而迅猛地朝着2000秒奔去。
  甚至10000秒。
  甚至20000秒!
  当它成功运行24小时并且充满了一车的电解液后,王少将丢下手里的工作简直飞奔一般的回到了某核工业所。
  他来不及诘问这么大一件事怎么没人通知他,就急匆匆地走到观测点,看紧了他们的人造太阳,简直移不开眼。
  等他看得够了,才问一旁盯数据的研究员:“怎么就没人通知我?!”
  研究员也很诧异:“景老师……没通知您?”
  想到景长嘉那搞出室温超导都不算成果的性格,王少将颇有些无话可说,只能急匆匆地出门,去承担起职责,将这件要事通知给组织。
  人造太阳成功运行41小时时,长老会再一次亲临的核工业所,他们集体守在观测点后的办公室里,只等那最重要的一刻到来。
  军部记者与媒体也都早早抵达了现场,一台摄像机全程盯着人造太阳,另一台摄像机这对准了观测点内大屏幕,不肯错过丝毫。
  距离ai计算只剩五分钟,大屏幕上两条观测线已经无比趋近时,长老们齐刷刷地走出了房间,抵达了观测点。
  所有人都紧张得屏住了呼吸,景长嘉反而已经不怎么紧张了。
  整整四十多个小时无差错的运行,他的人造太阳已经经受住了所有考验。ai计算出的结果不会出错,最终他们输出的电力势必会远远超出输入的电力!
  墙上的机械表秒针滴答,这五分钟似乎被拖得无比漫长。
  就在这时候,墙上的电子屏幕突兀的一跳,两条无比趋近的观测线突然出现交汇——
  而后输出功率反超输入能量,彻底实现了逆转!
  “成功了景教授!”
  “人造太阳……真正的人造太阳……”
  景长嘉握紧的手一松,下一刻他就被扑来的研究员抱住了。
  “景老师啊啊啊啊”
  他们尖叫着、欢呼着,嘴里的声音不成词句。一旁的其他人听着,却欣慰的鼓起了掌。
  一时欢笑声、掌声响彻了整个观测台。
  景长嘉被他们抱着围着,不知怎么的眼睛就跟着他们红了。
  等研究员们闹够了分开,王少将看着景长嘉泛红的眼睛,稀奇道:“可算是见到咱们景教授激动的模样了。你们可不知道,年初搞出室温超导,咱们这个小教授都没激动过一分钟。”
  景长嘉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睛,辩驳道:“我肯定是激动的,但毕竟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得稳住在最后才能放松的激动。”
  小教授爱面子,大家也不戳破,都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大长老看着景长嘉,眼里都是激赏:“听说我们景教授之前为了室温超导,就已经累病了一场。现在既然已经成功了,可得好好休息。不休息够了不许回研究所。”
  “我休息得很好。”景长嘉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最近检查结果都很健康,上次是个意外。”
  “你们看这小朋友,这张嘴多吃亏啊,都不会趁机邀功。”大长老笑呵呵地,“年轻人,可不能仗着自己年轻就透支自己的身体。祖国人民需要你,咱们的月球城建设,也需要你。”
  景长嘉听得一愣。
  这位组织的最高首领说的,甚至不是月球基地,而是月球城。
  看来太空建设目标,早就摆在了他的案头。
  不过……
  “我暂时想回去做发动机。”景长嘉却说,“咱们空天飞机用传统的核动力还是太危险了,毕竟这是要频繁突破黑障区的飞机。而且如果以后用在战场上,也有隐患。我想回去以核聚变为核心动力,研究新的动力系统。”
  大长老安静地听他说完,才目光融融地开口:“我看过你递上来的那几个笔记本,也请人专程为我讲解过。你想去做,那就去做。组织是全力支持你的。你这次的发动机,想做什么样的?”
  “它应该会是一架依旧以辛式动力为蓝本的循环爆轰发动机。但我会取消压气机改良进气道,把传统核动力换成聚变核动力后,会给飞机搭载一个小型的霍尔推进器,以此让它在太空作业中有更精细、但同时也更简单的操作。”
  精细化的工作比如与空间站的接轨,普通的发动机动力太大,在太空里很容易冲过头。即便有空间站的阻拦索,也非常依赖飞行员的操作。但如果换做霍尔推进器来提供这部分的推力,那就将简单得多。
  “但是总体而言,它会大大的增加聚变核动力的动力舱。”景长嘉沉吟着道,“因为我们要建设月球城,而建设需要动力支撑。短时间内我们没办法造出空天母舰,也没办法在月球上凭空制造一个新的能源厂。我们能用的只有飞机的动力系统。”
  核聚变需要的氦3,是月球上取之不尽的元素。搭载了聚变核动力的飞机只要上去一架,就能源源不断地为后续建设供能。
  而其他飞机则可以安全又迅速的往返于月球与蓝星,为月球城的建设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所以最终这套动力系统,或许会更适合太空作业。”景长嘉沉思许久,又补充道,“空天飞机会从这套系统开始,逐渐拥有更精细的划分。”
  大长老眼里的欣赏都快溢出来了,他笑吟吟地又说:“看起来你已经考虑了很久这个问题。想过这套新的动力系统叫什么名字吗?”
  景长嘉毫不犹豫地说:“照野。我想叫它照野。”
  他的目光从大长老身上移开,落在了依然运行着的托卡马克上:“我们总希望自己成为谁的太阳、月亮,要努力的照彻全世界。但我以前听一个长辈说,做人间的火炬就很好。”
  “要抬头挺胸的站直了走在这世上,要照亮自己,也照亮身边小小的一隅荒野。”
  景长嘉再次看向大长老:“所以这个动力系统,它承载的也只是我们太空探索的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它是我们与空天母舰的桥梁,只会在过渡时期发挥作用。它就是那把小小的火炬,尽力照亮月球的一隅荒野。”
  “我要叫它‘照野’。”
  景长嘉坚定地说。
  作者有话要说:
  布伊戈:龙夏已经被本王晾了一年了,他知错了吗?
  阿利铎:你说龙夏?它们都登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