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大明之南洋再起 > 第745章
  “殿下,此次科举,给地方的考生名额如何分配?”
  朱宏煜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
  不是朱宏煜不想,而是他做不到。
  大明科举分南北榜,哪怕是到了后世高考,每个地区的录取分数线还不一样呢。
  因为教育资源,地方繁华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完全公平才是他娘的扯淡。
  所以,如今大明科举,该给地方多少名额,朱宏煜也得酌情思量才行。
  沉吟一阵,朱宏煜眼神中亮光一闪,像是有了好主意,开口提议道。
  “按照地方给朝廷上交税收的比例来厘定给地方的考生名额吧!”
  “税交的越多,名额越多,税交的越少,名额越少!”
  “若地方有拖欠税款之行为,名额也要进行一定限度的削减!”
  朱宏煜的想法很简单,他要让地方为了科举名额的事情卷起来。
  看看谁他娘的还敢欠朝廷的税!
  你敢欠税,我就敢砍你的科举名额。
  其实,朱宏煜这么做,是有底层逻辑能够说得通的。
  大明科举是为了募官,募官就需要给官员开薪俸。
  薪俸从哪里来?
  当然是税收了!
  如此一来,事情不就很明了了吗?
  那个地方上交的税赋多,能养得起的官员多,就多给一些当官的名额。
  那个地方上交的税赋少,能养得起的官员少,甚至还得别的地方的税赋进行补贴。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欠税是吧?
  削减科举名额就是了!
  崇祯当年要是和朱宏煜一样玩这么一手,他还真不至于穷死。
  至于说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地方发展不均衡,少数地方出身的官员垄断朝堂。
  然后再以大量的资源反哺自己的家乡,使得自己的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快,上交的税赋越来越多,能够获得的科举名额越来越多……
  最后形成滚雪球效应!
  以至于某个地方的官员,彻底把持朝政。
  一个另类的东林党就此诞生!
  比如江南,比如江南,再比如江南……
  对此,朱宏煜并不在意。
  那话怎么说的来着,集中力量办大事,先富带动后富嘛。
  这个世界,本就没有所谓的公平可言!
  现在的大明在经历了明清相交的战乱之后,地方是相当残破。
  人口损失严重,土地抛荒,城市变成了废墟……
  哪怕是一向富庶的东南,也是被伤了元气的。
  如此情况下的大明,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推动整体的工业化发展。
  朱宏煜想要发展工商业,只能是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来做。
  重点发展几座大城市,如南京,广州等,或是更省的省府城市,用工商来驱动这些大城市进行工业化转型。
  其余地区,则是要按照以往的传统封建王朝的治理之法,平息人地矛盾,让地方安定下来。
  至于说怎么平息人地矛盾,分地是最简单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甚至没有之一。
  但朱宏煜不会这样做。
  他会先着手厘清地方,请丈田亩,厘清楚地方的土地归属产权问题。
  等做完这些之后,地方上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就将是最好的工业人口。
  等这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变成了工业人口,地方的地主士绅为了能留下佃户给自己重地,肯定会降低田租。
  如此一来,地方的社会矛盾定然缓解!
  至于说会不会因为一下子涌入城市的无地少地太多,而导致工业发展消化不了。
  以至于造成流民问题!
  朱宏煜并不担心!
  因为,现在他治下缺人啊!
  现在他控制了整个东南,可东南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千万。
  太多的人口死在了战乱之中!
  人地矛盾本就极大的缓解。
  朱宏煜就算是再怎么折腾,整出来的流民人口的数量也不会太多。
  应该是差不多刚好能够满足那几座大城市的工业发展需求的!
  就算是多出来了,也多的是地方可以安置。
  等这些大城市发展起来了,再以这些大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的发展。
  最后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来让整个大明都完成工业化转型。
  朱宏煜的很多想法都是环环相扣成体系的。
  想要达成一个目的,直接下政令,打直球,那是最愚蠢的手段。
  朱宏煜现在的政治手段虽然不够高明,但他也开始学习着用委婉的政治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了。
  比如说,他想要催促地方缴齐税赋,他并没有直接下政令让地方缴齐税赋。
  而是用委婉的手段,用科举考试的名额,来让地方的地主士绅主动缴齐税赋。
  再比如说,他想要缓解人地矛盾。
  却是并没有直接下令分地,而是发展工商业,用新兴的工商业来吸收多出来的人口。
  如果能够不造成剧烈冲突就达成目的,何必要搞得你死我活的呢?
  ……
  第570章军管是托底的手段
  一旁的王汝贤听闻此言,点头应诺道。
  “喏!”
  “殿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