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都市生活 > 华胥拾遗 > 第5章
  听他们胡言乱语着实令人尴尬,韩嘉彦讪笑一下,便不再驻足观望,沿着汴河北继续向西。
  此时她心绪流转,回忆起往事。
  元祐五年,这是当今大宋天子赵煦登基的第五个年头,此时这位天子不过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尚未亲政,由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
  五年前,先帝驾崩,庙号神宗,谥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赵煦是他的第六子,原名赵佣,他的前五个兄长皆早夭。生母朱氏出身卑贱,本为宫女,但为神宗生下二子五女,封德妃,颇得圣眷。
  赵煦登基后,将生母朱氏尊为皇太妃,嫡母向氏为皇太后。温国长公主便是七个同母兄弟姊妹中的长姊,算算年岁,当有十七了。
  只是不幸的是,三个姊妹过早地夭折,如今只剩下长姊温国长公主、长兄当今官家、幼弟十三皇子与幺妹徐国长公主手足四人。
  彼时围绕着立储,有一番激烈阴险的朝堂争斗。
  权臣蔡确和邢恕有策立神宗年富力强的兄弟雍王赵颢、曹王赵頵之意,他们曾想通过太皇太后高氏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但高公绘等拒绝。
  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六皇子赵佣,以夺策立之功。蔡确四处张扬,说自己有策立大功,反诬高氏有废立赵佣之意。
  这自是不会有好下场,待太皇太后高氏逐渐把持住朝政,蔡确被贬安陆,去年又出车盖亭诗案,牵扯一大批人,至今尚未辨析清楚黑白。这已不是单纯的罚罪,更是你死我活的党争。太皇太后要打压一切新党力量,不容许新党继续把持朝政。
  五年前,元祐元年,司马温公与王荆公相继去世,此二人点燃的新旧党争之火延烧五年,如今已到了不可逆转、不可调和的地步。
  韩嘉彦蹙起眉头,想起这些事儿来,她就心绪烦躁,脚步也不自觉加快。
  转过州桥北,她踏上州桥平坦宽阔的桥面,向着南岸西侧光化坊的韩府行去。韩府高耸的乌头门,站在州桥之上便能望见,五进的大宅院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可谓是数一数二的豪宅。
  韩嘉彦的父亲韩琦,是历经仁、英、神宗三朝的重臣,位高权重,更是门生故吏遍天下。韩门六子,除早逝的三子良彦之外,其余四子均已成亲多年,如长子韩忠彦娶重臣吕夷简之孙女。韩家第三代最年长的都已成亲生子,整个韩氏家族与各路重臣权贵形成了复杂的联姻网。
  唯有年龄悬殊极大的韩嘉彦,至今未婚。
  韩嘉彦生于英宗治平四年,今岁二十有四。出生时其父韩琦已是花甲之年,长兄韩忠彦年长她二十九岁,可以做她父亲了。
  谁家幺子不是掌中宝?可韩嘉彦因着外室子的身份,直到九岁时才被接入韩府。在此之前,她一直与母亲杨璇在那西榆林巷的小院子里相依为命。
  如若不是将她扮作男儿,恐怕她至今连韩府大门都无法踏入。
  不过母亲杨璇是个奇女子,她文武双全,有着开阔的眼界与高远的志向,对于韩嘉彦的培养也不遗余力。嘉彦自幼出众,聪慧伶俐,性格坚韧,志存高远。她亦非寻常女儿家,自幼被当做栋梁之材培养,继承母亲的遗志。
  九岁时,也就是父亲韩琦去世一年后,她与母亲终于被长兄忠彦接入韩府。
  然而三个月后她就与母亲分离,被送去了韩氏家族的相州老家,入家学读书。只有每岁元日至上元,能回汴京韩府与母亲团聚半月。
  十二岁元日归省,母亲要她离开家学,前往龙虎山寻一位平渊道人拜师学艺。起因在于她已到豆蔻年纪,身上逐渐出现女儿家的明显特征,她必须要离开相州家学,远离一切认识她的人,去习得女扮男装的绝技。
  年后,她便尊母命前往。此后一如往常书信不辍,她便安心于龙虎山学艺。
  谁知五年后她学成而归,竟得知母亲早已亡故的噩耗。
  第三章
  就在她前往龙虎山习艺的两年后,元丰四年七月廿九,母亲意外坠入汴河溺亡。韩嘉彦难以相信这样的事实,她央长兄忠彦带她查勘东京府刑名案状。其上记载,尸骨于水中泡了数日,肿胀变形后才被打捞上岸,随后葬于东京西南郊外。
  母亲惨死对韩嘉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她绝不相信母亲会意外溺亡汴河。母亲会水性,汴河又非湍流,船只密集,亦无暗礁或缠人水草,怎会无故溺亡?
  何况无人能说清那日母亲为何会独身前往汴河畔,那几日大雨滂沱,汴河两岸几无人烟。此案疑点重重却被搁置,如何让人信服?
  只是彼时她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身为一家之长的长兄忠彦不支持她继续调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隐忍。此后再次离家,七年后方归。
  目下她的当务之急,是考取功名。在韩府之人的面前,至少要有进士及第的身份,才有登台说话的机会。无论如何,她都要倾尽全力,查明母亲溺亡的背后原因。
  她忽而心生踯躅,驻足于州桥之上。远眺汴河,淡远冬日下,河面如玉带远接青灰天际,清晨的薄雾未散,喧嚣繁华自两岸远远透来,如迷如幻。
  她幽幽念道:通济名渠古到今,当时疏导用功深。源高直接黄河泻,流去遥归碧海浔。护冢尚存芳草乱,隋舟安在绿杨阴。年年漕运无穷已,谁谓东南力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