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穿越历史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第242章
  这一年,简修文跟着其外公外婆和母亲,去到了更北边的农场,他们的生活况叶知道些许。
  更是从简修文几次拜托他帮忙,侧面了解到那边的情况。
  通信的时候,简修文还给况叶讲了一个他觉得有些离谱的事。
  这事也是简修文从农场的知青口中听说的。
  那就是当初一群热血上头的知青,前往北边农场的时候,所带的行李透露出一些人对这里的认知严重不足。
  一个小姑娘的父母觉得北方寒冷,给其专门准备了行李,但却有些离谱。
  他们怕柴火取暖有限,竟然让小姑娘带了一个沉重的檀木箱,里面装有半箱煤炭,半箱书册。
  这样的行李,让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冬季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情况下,半箱煤炭能有什么用呢。
  况叶很快给况家父母回了信,希望他们能有些参考。
  之后随着气温降低,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安琼县的局势再次有了新的发展。
  全省因为军队的强势介入,乱成一锅粥的局势逐渐得到了控制,在十一月的时候有一支军队入驻了安琼县城。
  军队迅速的整顿了局势,遵循上级的命令再次执行“三支两军”的任务。
  就在十一月底的时候,县城召开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委员会是三方势力的结合,其中有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代表、群众组织代表。
  委员会领导县城的一切工作,旗下成立的办事机构,在细分各项工作。
  相关的办事机构,也逐渐开展相关的工作,让之前处于瘫痪的政府职能再次运作起来。
  虽然因为委员会三方结合的原因,其中存在不少扯皮推诿,但至少比起之前的混乱要好不少。
  况叶十二月去丰水场镇送货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
  公社办公地点遇到乔书记的时候,他敏锐的感觉到乔书记这边底气足了不少。
  想到乔书记出自行伍,况叶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况叶这次委托的药材,在十号左右的时候,竟然被乔书记这边凑齐了。
  由此,也可以推测出一些背后的原由。
  随着局势朝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知青下乡的工作,又再次有了动静。
  在十二月下旬初的时候,日报引述了一段伟人的指示,各地再次风风火火的开展知青下乡的工作。
  不久后况叶也再次收到了况家父母寄来的回信,况家小弟和小妹的近况,他这边也知道了。
  况叶之前回信的建议,况家父母思考了许久,参考了相关的建议,最终安排好了况家小弟和小妹的事。
  两人虽然都在下乡动员的范畴内,但况家人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只让况家小弟一个人下乡。
  为了能够安排到附近的农场,况家人带着况家小弟主动报名,再托人帮忙,最后倒是如愿以偿。
  而况家小妹,家里人不放心她下乡。
  十六岁的小姑娘,如今长得高挑靓丽,很容易招人眼,哪怕是去潭城附近下乡,也不太放心。
  最终况家父母一琢磨,干脆让况家小妹顶了况母的班,有了正式岗位,也就不用下乡。
  得知这个消息后,况叶心中倒是松了口气。
  况家小弟和小妹他印象还不错,自然希望他们能过好点。
  第132章
  得知况家小弟和小妹的安排, 况叶在回信的时候,还专门为要去农场的况家小弟准备了一些东西。
  他听简修文和其他知青讲过农场的生活,知道大致的情况。
  农场的知青的待遇比起插队知青好很多,不过干的活却也非常的重, 每天有固定的任务。
  一群刚从城里走到田间地头的年轻人, 在最开始的时候必然会吃不少苦头。
  况叶这边给况家小弟准备了不少药品, 诸如舒活膏、止血丸、消暑丸、百香丸等。
  给况家回完信件, 时间也来到六九年的一月份, 混乱的六八年也就这么过去。
  元旦后不久,九大队也组织了队员们分口粮。
  六八年时局虽然十分混乱, 但气候却算得上风调雨顺。这一年九大队的粮食生产,虽然因时局受到些影响,但总体的粮食产量还行。
  况叶在二小队的晒坝排了半天的队,最后领到了近四百斤的粮食,超出基本口粮三十余斤。
  领到口粮后, 九大队当天傍晚大多数队员家,都好好的吃了一顿,当然况叶也不例外,给自己再包了顿饺子。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所有人的状态比起之前都要好不少。毕竟一些队员家都快要断炊了, 有了新的粮食补充,这日子又能继续过下去了。
  一月的气温低,地里的农活相对清闲, 大队长召集几个小队长商量了一下,决定抽调一些人手, 修整一下水渠和路面。
  六七年冬季,队里因为时局没有修缮水渠等设施, 今年的耕作灌溉就受到些许影响。
  好在老天赏脸,六八年风调雨顺,这年的粮食生产才没受到多大的影响。
  但今年这水渠再不修修,到今年开春后,这灌溉的事影响就大了。
  至于再指望今年风调雨顺,队里的大部分人可没敢往这方面想。
  这么多年来,观市这地儿,隔了两三年就要旱一旱,或者水灾、风灾,低温冻害,总之一年到头这地里的作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遭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