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其他类型 >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 > 第230章
  圣上心情愉悦,随即拿着棉花图走下高台,展颜道:“来,众卿同赏。”
  “长得如此喜人,一眼望去如云似雪。”
  “跟木棉桃还是有几分相似的,但这高度正好,采摘方便。”
  “元培,信中还说什么了?”皇帝问道。
  “回陛下,叶大人计划大范围推行棉花种植,想请陛下赐一道恩典,免了陇州二十年内种植棉花的赋税。”
  元公公提前看了内容,有些哭笑不得,拿出第二页信纸念了起来。
  其内容先是可惜这次收获的棉花太少,不足以制成华美布匹送给圣上,然后列举了棉花的种种优势。
  前面种种铺垫,只为最后求得一个减免赋税的恩典。
  “好个叶如尘,真真一幅能言会道的好口才。”
  皇帝回到龙椅上,对座下众官员道:“免税之事,尔等如何看?”
  户部侍郎率先说道:“陛下,棉花才刚出现一年,其种植还未成形。叶知州心系百姓是好,但臣以为,区区几亩地的棉花,不足以为其开特例。”
  “几亩地?元培,说说产量。”圣上淡淡道。
  元公公敬道:“回陛下,据统计,平均亩产量在260斤左右,三亩地共产出近800斤,剥离棉籽后得纯棉花300斤。”
  “按叶大人预估,余下的棉籽明年可种植50亩左右,如果产量稳定,无病无灾,五年便可扩至数十万亩地。”
  此言一出,不懂的人镇静自若,没什么概念,懂得人心中已然大惊。
  太傅掐指一算,“如此说来,若无地域限制,不足十年,即可遍布我朝。”
  元公公拱手道:“叫太傅说中了,叶大人与一众参与种植的人研究推断,棉花在我朝没有地域限制,可以大面积种植。”
  “听闻棉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不同土质或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但只要养护得当,不会出现养不活的情况。”
  “只是...”
  元公公顿了一下,“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它真能在各地种植。”
  “这个问题不大。”
  王典说道:“既然陇州能种,那就先在陇州推广,待产量提高、种子充足了,再送往各地试种即可。”
  “陛下,陇州贫苦,地界上也未有什么特色产物。而棉花出现的正好,非但能解决百姓保暖度寒之困,还能为陇州添一项新颖收益。”
  王典接着说道:“臣以为,应尽快推广陇州的棉花种植一事,可以为其免除赋税。”
  “陛下。”又一位官员站了起来,是户部尚书杜大人。
  杜尚书道:“赋税关乎国之大体,不可草率决定,须从长计议。”
  萧呈渊淡淡说着,“什么国之大体,区区一个陇州而已,杜大人言重了吧。”
  杜尚书不以为意,看向萧呈渊说:“萧将军,各类财政支出都靠税收支撑,无论大小皆不可儿戏。”
  “此前陛下就已免除陇州三年农税了,如今叶知州竟提出免除棉花二十年赋税,实在得寸进尺!”
  角落里有人出声,“陇州年年拖欠赋税,免不免也无甚区别,反正收不上来。”
  等旁人顺声望去,却不知谁说的话。
  皇帝双眸微眯,一下揪出那人,“唐止,谈谈你的看法。”
  唐止一愣,起身回道:“陛下,微臣没什么看法。”
  “那要不朕送再你回陇州看看?”
  唐止惶恐,立刻跪了下来,“陛下,臣以为,王尚书说的极是。”
  王典闻言翻了个白眼,皇帝沉默不言。
  唐止想了想认真道:“陇州贫苦,即便圣上开恩免除三年农税,若寻不出生计,三年后税收依旧跟不上。”
  “有幸叶知州能发现棉花一物,臣以为此物能解陇州之困,但想让百姓接受新作物不容易,若能免除棉花赋税,定能快速推行开来,利国利民。”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唐大人请起。”
  户部侍郎见状再次进言,“陛下,若轻易免去陇州赋税,那对其他地方何其不公。”
  唐止道:“错了,免的不是陇州赋税,是棉花赋税。棉花虽始于陇州,但方才也说过了,计划在全国推行。”
  户部侍郎一愣,哑口无言,杜尚书也不再说话。
  元公公已暗自吩咐人备了笔墨,只待圣上旨意。
  不曾想,太子殿下突然开口:“棉花确实新奇,但能织布取暖的也不止它一样。”
  “比上,它方方面面都不如蚕丝;比下,麻葛同样能织布,且更廉价实惠;若要御寒,同样有芦絮、木棉絮等物可用。”
  群臣一片静默,太子看向自己党派的人,几位大臣犹豫着不知是否该接话。
  安王轻笑,“皇兄所言不错,但可蚕丝昂贵,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丝织品。麻葛织衣廉价却粗糙,且无法御寒。木棉絮能御寒但无法在北方种植。”
  “每年寒冬,都是百姓最难过的时候。而棉花集百家之长,产量高成本低,又适合大面积种植,一旦推广开来,定能解决百姓过冬难题,利国利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皇帝不悦,直接下了旨,“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圣上的旨意快马加鞭传回了陇州,陇州民报随即出了报道:
  为推广棉花,天子颁新令,特需棉花种植免征赋税,有朝一日,人人都将穿上棉布衣服,用棉袄和棉被抵御冬日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