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玄幻奇幻 > 五代群英 > 172仁宗的后宫
  真宗去世后,仁宗继位。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刘太后很有政治才能,皇帝幼小,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后来李辰妃去世了,刘太后决定按宫人的礼仪下葬。宰相吕夷简不同意,吕夷简说:太后要是不为你刘家的后人着想,那么怎么葬随你便,要是想要刘家后人平安,就要按太后的礼仪葬李辰妃,且要在棺木中注满水银,防止尸体腐烂。刘太后是玲珑心,一点就透,马上按照吕夷简的的建议埋葬李辰妃。
  却说赵祯迎娶皇后时还是风流倜傥的少年,有激情有梦想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个王氏乘着为天朝海选国母的春风从四川来到开封,王氏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赵祯看了一眼后就找不到北了。准儿媳按照议程首先要过准婆婆的关,太后刘娥看到艳冠群芳的小老乡不由一阵眩晕,虽然母仪天下统领后宫多年,仍有同性相斥的醋酸从心底泛出。刘娥深知赵祯是个情种,深怕红颜祸水美女误国,于是一票否决了王氏,把大臣郭允恭的女儿封为皇后。刘娥让美艳不可方物的王氏嫁给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刘美即是银匠龚美,龚美有两个儿子,刘从德便是其长子,太后此举无疑有报答龚美的意味。然而,这一许配却极大地伤害了少年皇帝。
  赵祯很失落,也很郁闷,看着老表刘从德抱得美人归,他做梦都恨死他。王氏嫁到刘家蓬荜生辉。可是刘从德很快就死了,可能是被赵祯恨死的。赵祯的小心脏一阵狂喜,拟把意中人王氏召回禁内伴驾。诏书由办公厅秘书长富弼起草,富弼拟好诏书后,又在诏书后面写了一个小纸条,力陈王氏进宫的弊端,赵祯看到纸条后,诏书也就不发了。
  刘娥统领六宫的整个时代,赵祯并不知道李氏是自己的生母。李氏也安分自守,未尝示异。宫中咸惮刘太后,哪个敢泄漏前事;所以仁宗年龄日长,仍视刘太后为母,并不知为李氏所生。刘太后临朝十一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左右近侍,不稍假借,内外赐与,亦有节制。三司使程琳尝献武后临朝图,太后取掷地上道:“我不作此负祖宗事!”
  公元1033年2月,宰相吕夷简和赵祯商议,说要把太后一党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赵祯回到后宫后和郭后聊起这件事,郭后说你以为吕夷简就不是太后的人了。第二天上班,大黄人宣布人事任免名单,吕夷简听到自己的名字,心想挖了半夜的坑,原来是在埋自己啊。吕夷简私下问大黄人闫文应怎么回事,闫文应说是郭后的主意。吕夷简一时无可奈何。
  却说有天郭后从赵祯窗外经过,无意中听到尚美人在赵祯怀里说自己长得丑,羡慕嫉妒恨让郭皇后瞬间爆炸,她闯进内室,用尽平生力气一掌向尚美人挥去,尚美人一个猫跳躲在赵祯身后,郭后来不及收手,一掌拍在赵祯的脸上,赵祯的脸上立即出现了两条血痕。打皇帝这还了得?善妒多疑的女人如何能统领后宫母仪天下?郭后被打入冷宫,吕夷简、闫文应里应外合,吕夷简官复原职。
  不久赵祯在后花园散步,在冷宫门口遇到郭后,郭后还穿着离开时的衣服,又脏又破。郭后哭得梨花带雨,把赵祯的心哭成了土豆泥。赵祯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朕看你这身衣服太脏了,回去换一下,过两天朕就把你接回去。回到寝宫赵祯还沉浸在对郭后的怜香惜玉的伤感中,就写了一首金枝词,命小黄人送给郭后。可是金枝词的复印件却出现在吕夷简的办公室。吕夷简吓坏了,郭后复位意味着他又要下台。
  后来郭后因为感冒吃错了药,在月黑风高之夜一命呜呼了。郭后死得突然,朝中有正直的大臣要求彻查郭后的死因。赵祯觉得疑罪从无,宁可使千人漏网,不可错杀一人。何况人死不能复生,就让她入土为安吧。
  后宫尚美人以及她的闺蜜杨美人温柔可人,直接影响到赵祯的健康。太后心疼赵祯,把两个美人送到寺庙清修。小女子青春年少芳龄二八,被太后削去了头发,闫文应负责遣送工作。两个美女拉着阎公公撒娇:人家不想出家嘛。公公甩开她们的小手,在她们粉白的脸颊上划拉两下:拉拉扯扯不害臊,我又不喜欢女人!
  后宫不可一日无后,虽然早有内定,必要的程序还是一个不少,温柔端庄美丽高雅的名门之后曹氏走进后宫,成为赵祯的第二任妻子。
  后来又过了几年,刘太后生病,她对宋仁宗说:我想和太宗死在同一天。三月二十九日,刘太后寿终正寝,真的和那个当年把她逐出王府的公公宋太宗死在同一天。若干年后,她无限疼爱的养子宋仁宗赵祯也死在这一天。三代人同月同日死,不能不说奇异。
  刘太后去世后,赵祯十分悲伤,这时八王赵元俨?竟朗声道:“治天下莫大于孝,皇上临御十余年,连本生母尚未知晓,这也是我辈臣子未能尽职呢。”
  仁宗十分惊诧,便问元俨道:“皇叔所言,令朕不解。”元俨道:“陛下是李辰妃所生,刘、杨二后不过代育。”仁宗不俟说毕,便道:“叔父何不早言?”元俨道:“先帝在日,刘后已经用事,至陛下登基,四凶当道,内蒙外蔽,刘后又讳莫如深,不准宫廷泄漏此事。臣早思举发,只恐一经出口,谴臣尚不足惜,且恐有碍皇躬,并及辰妃。臣十年以来,杜门养晦,不预朝谒,正欲为今日一明此事,谅举朝大臣,亦与臣同一观念。可怜辰妃诞生陛下,终身莫诉,就是当日薨逝,尚且生死不明,人言藉藉呢。”
  燕王的意思,李妃是被刘后害死的!
  仁宗闻言,忍不住泪眦荧荧,顾问吕夷简道:“这事可真么?”吕夷简道:“陛下确系李辰妃诞生,刘太后与杨太妃共同抚育视若己子,不过李辰妃薨逝,实由正命”。
  为了澄清事实,仁宗坐着牛车赶往奉先寺,李辰妃的棺椁被四根粗大的铁索悬在幽深的井底。匠人们奉命将棺椁牵引上来。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赵祯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赵祯祭拜过生母后,又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生母虽然厚葬,却未能冲澹赵祯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赵祯生母的地位。
  赵祯让宰相晏殊为刘太后拟写神道碑。晏殊写到:刘太后不是赵祯的妈,因为她不会生孩子,就把赵祯抱到身边......赵祯看后气愤地说: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找个凉快的地方去出气吧!孙抃,朕把这个重任交给你了“。
  孙抃洋洋洒洒:章懿温柔敦厚,品貌柔嘉,为天下之母,育盖世仁君。恩深似海,无以回报。我们永远怀念你!
  孙抃的碑文在赵祯眼里化作柔情化作思念,化解了他心中难与人言的心结。生母固然伟大,养母更加情重!两者并无冲突。有分教:一个崭新的黎明就要来临,一个崭新的仁宗盛世,把大宋推向繁荣,推向辉煌。
  仁宗无子,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的包拯也出来说话了:“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夫万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祸孰大焉!”赵祯道:“徐当议之。”一句话就把包拯打发了。
  张贵妃聪明伶俐,深得仁宗喜爱,短短几年就把她从一个小小的才人提拔成贵妃。
  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受人歧视,于是总盘算着拉自己娘家人一把。张贵妃的父亲和兄弟或者早丧或者无能,只有伯父张尧左还算争气。张尧左担任地方官多年,名声还不错,被调到中央。可是担任什么官职好呢?张贵妃看中了“宣徽使”一职。这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极大,油水多多,一般都是由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兼任。
  一天赵祯正准备上朝,张贵妃送赵祯至殿门,拉着赵祯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赵祯答道:“放心!放心!”宋仁宗上朝后宣布这项任命,可是包拯极力反对,赵祯改命张尧左为节度使,包拯愈加反对,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赵祯生气地说:“节度使是个粗官,为什么还要争?”包拯不客气地回答道:“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节度使,恐怕不是粗官。”包拯说话时康慨激昂,唾沫都喷到皇帝脸上。
  按照常理,一个人被人把唾沫喷到脸上后,会在第一时间擦去,可是宋仁宗没有。他不但没有在朝堂上擦去,就算在散朝之后也没有擦去,而是回到后官来到张贵妃面前后才“举袖拭面”。
  很明显,他在施展“苦肉计”。宋仁宗就是要告诉张贵妃,不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而是阻力实在太大,看看,我都被人吐口水了,绝对不骗人,骗人是小狗。他说:“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果然,看到宋仁宗为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张贵妃再也不提给家人封官的事情了。
  嘉右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宋嘉右六年(1061年),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张贵妃身为大宋帝国的第二夫人,自然少不了有人巴结。大臣王拱辰因为反对庆历新政,刻意打压苏舜钦和范仲淹,被宋仁宗贬到地方担任知州去了。他想调回京城,便千方百计搜罗了一个定州红瓷器献给张贵妃。
  张贵妃见到后爱不释手,但知道宋仁宗不喜欢后妃和大臣来往干预朝政,只是偷偷赏玩。有一天宋仁宗突然到来,张贵妃来不及藏好定州红瓷,宋仁宗一看大怒,生气地问:“安得此物?”张贵妃不敢隐瞒,供出了王拱辰。宋仁宗更怒:叫你不要收人家的礼物,你怎么就是不听!一边说一边抄起柱斧把瓷器砸碎了。张贵妃一脸愧色,连忙下跪请罪。王拱辰自然也没有被调回。
  皇右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31岁的张贵妃暴病身亡。仁宗感念张贵妃生前的柔情与善良,悲痛无比地对左右说,当年颜秀等人发动宫廷叛乱时,张贵妃不顾自身安危,挺身出来保护自己。天下大旱为了替他分忧,又是张贵妃在宫中刺臂出血,书写祈雨的祷辞。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仁宗最后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一生都梦想登上皇后之位的张贵妃,终于在死后穿上皇后的殓服,享受到宗室、大臣们的参拜告奠。仁宗不顾曹皇后的冷眼和朝廷大臣的反对,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仁宗还下令“禁乐一月”,京师惟一的活动便是为温成皇后举丧。
  仁宗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生母和爱妃,不顾朝野内外的巨大非议,毅然进行了两次追册活动,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另外,仁宗对自己的臣子都给予相当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是坦诚的。但是由于母后临朝和自己不幸婚姻的影响,造就了仁宗文弱、忧郁而又犹疑不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