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都市生活 > 徐解来日 > 第17章
  郁景徐倒对他的家庭背景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而是把目光从他的脸上移到一众文创衍生品上,然后对店主露出了惯常的腼腆微笑,“那我也来支持一下好了。”
  木质架子上摆放着刻有木容风景的纪念章和书签,另一侧的展柜里是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白毫银针、茉莉花茶等礼盒,但真正吸引他目光的还是正中桌子上的手绘明信片和机绣香囊。
  见他兴致满溢,那位学长贴心介绍道:“这明信片是委托本校美术学院同学手绘的作品,香囊上绣的是木容市花茉莉。你尽管挑,校友来光顾我都会打八折。”
  这里虽地处景区,但价格尚算亲民,再加之要抽成捐献给基金会,现在的盈利仅能供店主勉强维持生活。
  最后,郁景徐挑了一套明信片、一支书签并几盒茉莉花茶,明信片自留,把花茶寄给父母和老师们。
  走出店门时,卓蔚成终于找到了方才心中那种怪异感的源头,“我怎么有点像把游客带去购物点的那种导游......”
  跟在他身后的郁景徐没听清他的话,“学长你说什么?”
  卓蔚成转头露出了服务人员般的得体微笑,“没什么,我接下来带你去逛逛古宅。”
  九月底的日头还有些毒辣,他们靠着街沿踱步慢行,看见许多“网红”店铺前都排起了长队。
  郁景徐收回视线,商业化实不可避免,古遗址的未来之路尚在探索之中。
  卓蔚成看出了他的这种想法,发问道:“你去过没有怎么经过人为开发的景区吗?”
  这问住了他,认真思忖过后,方答道:“小时候跟着爸妈去过一个山脚下的古镇,镇街上的旧屋里住的都是些老人家,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参观。石板小巷里只有位在兜售豆腐包子的老奶奶,她还给我们指了条登山路,是当地人用脚踩出来的。”
  卓蔚成因他这番话而对那个小镇心驰神往,“真好,我小时候父母没功夫带我去旅游,都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到处跑,现在想想,错过了不少,不过大学这几年,我肯定要多去外面看看。”
  说话间,两人就拐进了一条小巷,前方就是座朱门破败的古宅。
  “来,你先站这儿,我给你拍张照。”
  郁景徐不明所以,但还是配合着照办。
  “ok,这学期的通识教育课会让你们去社会调查实践,这里就是指定实践点之一,到时候写调研报告得至少要有一张露脸的配图。”
  郁景徐第一次接触到这些,但还是马上抓住了重点,“调研报告要写多少字啊?”
  这又勾起了卓蔚成的沉痛回忆,幸好他降级转专业之后不需要重修这些通识课程。
  “三页五号字体,差不多五千字吧。”
  一道晴天霹雳闪过郁景徐的脑海,他默默迈着沉重的步伐踏进门槛,觉得自己仿佛踏进了参考文献的海洋。
  卓蔚成见状突然后悔起来,自己抖什么“前辈”的机灵,明知道学弟容易焦虑还给他施压,不过又转念一想,也许经过自己提醒后早做准备还是好过临阵磨枪。
  所幸,郁景徐的心神很快就从阴霾中转扑向了那些雕梁画栋之景,在隔着玻璃展柜欣赏前人手书时也显得饶有兴致。
  卓蔚成靠在回廊尽头的红漆木柱上瞧着他的“痴”样,英气的眉眼间也不觉含笑。
  他们用一下午的时间逛了四处宅邸,虽然从外表看来似乎大同小异,但其实每座古宅的设计都别出心裁,这是郁景徐用心发掘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他手机里储存的有关老街巷口的照片,只怕要远远多于卓蔚成。
  天色渐晚,见他尚且意犹未尽,卓蔚成笑道:“若论起人文景点,木容可逛的那就太多了,省博院、市博馆、青年巷、教堂街......虽然我大部分都已经去过了。”
  “那学长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我么......”他盯着郁景徐的脸,上面再不见先前因调研报告而起的愁容,只余安闲。
  “其实我最喜欢的应该被归为自然景观,是海边。”
  “海?”郁景徐是坐动车到木容的,并没有见过临海的机场。
  “对,其实我一开始打算报读眀派,除了家里的原因之外,就是因为想来看海,毕竟我家在‘山城’嘛,观过群山后自然要去见识瀚海。”
  郁景徐打开手机地图查了下位置,“可是,学校离最近的海边还有六十多公里。”
  “......我知道。”卓蔚成第一天来学校的时候,就被本地舍友告知了这个残酷事实。
  第15章 正式上课前的崩溃
  “其实不远,甚至能坐地铁直达。或者寒假回去的时候,你也能在机场那边看到海。”
  郁景徐对这样的海不抱有什么期待,他曾去过很多沿海城市,海边的景色都和他想象中的白沙蔚海相去甚远。
  正当此时,他们走到了卓蔚成倾情推荐的小吃店,关于海的话题也就这样搁浅了。
  店面很小,只有一对老夫妻在经营,如果是高峰期那几张小木桌根本招待不过来,但所幸,现在外卖业务已经足够发达。
  在郁景徐打量墙上的手写菜单时,卓蔚成麻溜儿地用抽纸抹了一遍木桌和长凳,“我要一碗肉燕,你呢?”
  郁景徐的目光从一众“拌面、鱼丸、煎饺......”的词条上扫过去,最后还是跟从了对方的选择。